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社会有序靠规则》第三课时《依法治国是根本》教学设计(一)陕教版

合集下载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3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3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依法治国是根本》导学案学校:双石铺中学版本:陕教版年级:七年级(下)科目:政治第 1 课时编者韩萍备课组长唐超审核吴佳学习目标:1、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学习重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导入:案例第一环节:自主预习1、学生通读课文p36_42将符号数字化,知识条理化。

勾画重要的词句,将能解答问题进行填空、选择,不能解答的划“?”,留待后面解答并完成练习册的填空、选择。

2、在书中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①为什么是依法治国?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提出和确立的时间?③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④依法治国怎样才能落到实处?3、学科长检查、纠错第二环节:合作学习展示交流1、讨论交流P36农民陈某的案例并完成相关问题。

结论: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列举你说知道的法律名称?我国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的目的是?3、讨论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参看P42宪法知识点)4、实施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参看P38最后◎的第一二◆的知识点)第三环节:反馈矫正填空3、依法治国是建设()国家,实现国家()的根本要求。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5、与其他法律相比较,宪法在我国法律中居于()地位,宪法具有()法律效力。

6、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和()7、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从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8、依法治国是()的重要体现,是()的重要标志。

选择:1、依法治国是:()①我国的基本国策②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③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④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位的是()A、宪法B、义务教育法C、刑法D、民法3、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A、宪法包含着普通法律B、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4、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有()①什么是犯罪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国家的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关于宪法的认识错误的是()A、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依法治国是()A、毫不相干的两回事B、不可分割的C、根本对立的D、可以互相代替。

11课 第三节

11课 第三节

七年级思品下册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主备人:李维生第三节依法治国是根本 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树立宪法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含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重 难 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前准备】学生结合第十一课第三节“依法治国是根本”《问题导读单》预习课文【教学过程】★课题导入(2分钟)教师导语:在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规则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板书课题: 第三节依法治国是根本★问题导读学习评价(15分钟)1、学生根据个人预习课本第36—39页的情况,按《导读学习——评价单》的要求填写课本空栏。

(3分钟)2、学生对《导读学习——评价单》上的4个问题进行个人解答(可以参考《速查》等资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导读单4个问题的答案。

(4分钟)3、导读学习结果反馈(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回答1个问题,各小组可将题目的要点展示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矫正、评价)(教师把学生对4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在黑板上板书)★问题生成学习(10分钟)1、学生根据《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5分钟)2、由各组的中心发言人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发言。

(4分钟)3、教师对以上发言进行拓展性点评。

★问题训练学习(8--1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训练单的问题。

(6分钟)2、交流与矫正(2—4分钟, 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统计答对率)★课堂小结(3分钟)我们的学习感悟有哪些:1、依法治国就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管理国家各种事务,更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有序进行。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学设计1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学设计1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主要介绍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的方法以及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责任。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秩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法治观念,对社会秩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秩序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责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培养学生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责任。

2.培养学生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维护社会秩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秩序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秩序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社会秩序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维护社会秩序。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方法,还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护社会秩序?让学生举例说明。

(七年级政治教案)社会有序靠规则

(七年级政治教案)社会有序靠规则

社会有序靠规则
七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

【教学重难点】:
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

【教学过程】:
★导入:请五位同学做小游戏,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计时,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验一:不做任何规定,请五位同学将小球全部拉出,并请其他同学计时。

实验二:规定顺序,请五位同学依次拉出小球,并请其他同学计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必须要有秩序,有秩序必须守规则;要使整个社会顺利运行和发展,也得有规则作保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

★导学。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单元无序与有序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教案_10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单元无序与有序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教案_10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单元无序与有序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教案_10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规则种种导入:播放翻越围墙被老虎吃的新闻问: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文明,人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规则。

那什么是规则呢?请同学们阅读书P88页的内容回答规则的含义一、规则的含义规则:就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

你知道哪些规则呢?学生活动:七嘴八舌话规则比一比:那个组知道的规则多全班分成三个小组交流知道的规则同学刚才所说的规则涉及了(校园、家庭、社会、游戏、体育等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2、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活动也有不同的规则二、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中可以看出,学校也有很多的规则。

学生活动:想一想:学校为什么要制定这么多的规则呢?(讨论发言)为了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请说说你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校规?并说明理由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校规在保证我们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自觉地遵守校规。

群策群力:针对我们学校或班级的现状,你觉得还可以制定(补充)哪些规则?小结:同学们为我们学校和班级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班级会更加有力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过渡:走出校园,进入公共生活的空间,各种各样的公共场都有不同的规则。

展示: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的危害。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我们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

比如:安静、有序、卫生整洁。

播放视频:行车记录仪下中国式过马路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展示材料:中国尴尬的世界第一,交通死亡事故占全球15%中国交通事故率高的原因是驾驶员违章和行人的违章。

依法治国是根本教案

依法治国是根本教案

《依法治国是根本》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依法治国是根本》是陕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确认识社会》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第三目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社会有序靠规则》、《法律维序强有力》这两目内容之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学生阅读、讨论、分析、表演和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使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核心及其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落实在依法治国方面自己如何去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⑵依法治国的涵义。

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⑷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⑸培养和提高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能力。

2、方法与途径:通过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对事理的感悟、讨论与分析,以及练习的完成,教师的小结,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3、情感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充满期待和赞赏,即使纠错也不宜妄下结论,在学生对教材的领悟,对事理的剖析和相互切磋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

教师的讲述、引导、小结仅作为学生的参考和借鉴。

在学习和探究中增进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产生内心认同和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重点: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五、教学难点: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准备: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案例,课前排练小品;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宪法和刑法等法律文本。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视频或图片。

教师设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或图片),你有何收获?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社会有序靠规则,法律维序强有力。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七年级政治下册11.1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设计陕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11.1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设计陕教版

社会有序靠规则教学目标1.感受和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进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社会的有序靠规则来维护.教学难点法律是最强有力的规则。

教学过程1.导入2.仔细观察教材(-)的图片,谈谈同一场景出现不同的原因。

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得出结论:社会有序靠规则,规则是社会有序的重要保证。

3.课堂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规则保障我们的生活有序进行?指导:从学校生活,商城购物,乘车等方面来说。

4.快速浏览二的情境一的相关内容思考:(1)哪些秩序保证了同学们的正常的学习生活?(2)这些规则哪些我们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3)从情境中我们总结出什么观点?指导:学生阅读---整理收集信息---思考交流---教师提问检查自学情况--观念总结(纪律、守则、规范等保证我们学校生活有序进行。

5 阅读情境二思考:(1)剧中出现了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如何解决的?(2)从中得出什么观点?指导:提出要求--学生表演--观察思考--举手发言--得出结论: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护社会有序进行。

6.阅读情境三思考:(1)不法青年的行为造成的危害有哪些?(2)对不法青年的惩罚应该靠什么来解决?产生的效果如何?(3)中得出什么结论?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小组发言--全班集体讨论--老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法律是维护社会有序进行最强有力的工具。

)7.小结。

思考: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是什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评价---归纳总结明确: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进行的行为规则,如道德、法律、章程、纪律等。

其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这些规则保证社会有序进行。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政治七年级下陕人教版3.11.3依法治国是根本教案.

政治七年级下陕人教版3.11.3依法治国是根本教案.

政治七年级下陕人教版3.11.3依法治国是根本教案1一、《课程标准》原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何意义?(或者为什么要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知道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向比较所具备的特点。

5、了解依法治国对青少年的要求。

6、懂得树立宪法意识。

7、懂得增强法制观念,崇尚法律权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难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快速浏览课本36页⊙1内容:思考:①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或为什么要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我国公民的要求是什么?2、认真阅读课本36页⊙2内容:思考回答:①说说你所知道的我国法律的名称?②谈谈我国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目的是什么?③什么是依法治国?3、仔细阅读课本37-38页⊙3内容,完成下列任务: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普通法律规定什么问题?②为什么说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表现在哪些方面?③你还知道宪法有何特点?④你能用一句话概述我国宪法的地位吗?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快速浏览课本38-39页⊙4内容:思考:①依法治国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②我们应怎样树立宪法意识?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猜字谜,打一法律名称: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院内生玉香。

——依法治国(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依法治国是根本》教学设计(一)
一、《课程标准》原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何意义?(或者为什么要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知道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向比较所具备的特点。

5、了解依法治国对青少年的要求。

6、懂得树立宪法意识。

7、懂得增强法制观念,崇尚法律权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难点: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快速浏览课本36页⊙1内容:
思考:①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或为什么要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我国公民的要求是什么?
2、认真阅读课本36页⊙2内容:
思考回答:①说说你所知道的我国法律的名称?
②谈谈我国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目的是什么?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3、仔细阅读课本37-38页⊙3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普通法律规定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说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你还知道宪法有何特点?
④你能用一句话概述我国宪法的地位吗?
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浏览课本38-39页⊙4内容:
思考:①依法治国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
②我们应怎样树立宪法意识?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猜字谜,打一法律名称:
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院内生玉香。

——依法治国
(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

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

(三)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思考问题同桌交流○1○2○3题答案全班抽查统一○1○2○3题答题思路教师点拨。

(四)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参考40页资料)。

(五)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4”: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学生自学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

(六)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出示“巩固练习题”。

学生思考构思,全班抽查,教师点拨。

(七)小结:
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本节所学知识,总结全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以德治国,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八)补充课文正文:
1、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答: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国能更有效地保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有序进行。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3、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我国公民的要求是什么?
答: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都必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⑵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⑶老百姓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答: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⑵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答:⑴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⑵从效力上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来制定的,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⑶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要严格,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6、依法治国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参与。

要求我们树立宪法意识,崇尚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
活中的权威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九)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国是根本崇尚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