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共57页
心境障碍【51页】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因素
起病形式、年龄和病程 症状和体征 病前人格 家族史 对治疗的反应 实验室的有关资料
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障碍(躁狂、抑郁)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疼痛. . .) 伴随躯体疾病(继发心境障碍、心身疾病) 共病问题(酒依赖、焦虑障碍)
【排除标准】 (1)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或精神活性物质的直接后 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相应标准即诊 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指一种以持久的 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在 CCMD-2-R中称之为“抑郁性神经症”归入神经症 • 大多数时间里心情沉重、沮丧,抑郁程度加重时也会 有轻生的念头 •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可有强迫症状 • 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 严重影响,患者常有自知力,有求治要求 • 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 般不超过2个月
30.2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无幻觉、妄想,或
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3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有幻觉、妄想,或紧
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4 复发性躁狂症 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1次发
作,从未有抑郁障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
躁狂发作:病程特点
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 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但90%以上 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
躁狂发作:典型临床症状- 三高
• 情感高涨
• 主观体验特别愉快,部分患者易激惹。 • 夸大观念、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情感(心境)障碍课件

单相与双相不同的证据
遗传及家族史
双相家庭成员患病率高 双相单卵孪生同狂症(Mania)“统”(Continuum ) 抑郁症(Depressive)
合二为一(Kreapelin,1896)
MD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同时保留“ 抑郁” ,特指发病年龄较大的抑 郁) 一分为二(Leonhard,1957)
单相障碍(UP) 或 重性抑郁障碍(MDD)
双相障碍(BPD) BPD1 BPD2
§2.流行病学
一、流行状况
情感障碍
西方—终生患病率2~25% 我国 (1982)—终生患病率0.760/00,时点患病率0.37 0/00 (1994) —终生患病率0.830/00,时点患病率0.52 0/00
抑郁障碍
§1.概述
一、定义: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躁狂抑郁性障碍(manic-depressive disorders) 心理学定义:心境是持久的内在情绪状 态,情感是当前情绪的外在表现
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以显著 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 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 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 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三、最新数据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地区(24,000人)
精 神 障 碍 的 时 点 患 病 率 为 162.43‰ , 终 生 患 病 率 为 185.12‰ 。 时 点 患 病 率 女 性 ( 167.95‰ ) 高 于 男 性 (156.95‰),农村(165.63‰)高于城市(156.71‰) 前三位的时点病率是重性抑郁障碍( 27.01‰ )、未特 定的焦虑障碍(25.09‰)和心境恶劣障碍(23.12‰) 前三位的终生患病率是重性抑郁障碍( 47.47‰ )、酒 依 赖 性 和 滥 用 性 障 碍 ( 38.62‰ ) 和 未 特 定 的 抑 郁 障 碍 (25.51‰)。
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是指一组与情绪和心境相关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个体的情感、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状况。
心境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抑郁症: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患者会出现沮丧、悲伤、失去兴趣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身体症状。
2. 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波动型心境障碍,患者会出现情绪极度波动的症状,如抑郁和欣快症状交替出现,这种疾病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
3.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患者会出现不必要的紧张、担忧与恐惧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出汗、肌肉紧张等生理症状。
4.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患者会出现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这些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会干扰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心境障碍可以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在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心境障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 1 -。
精神疾病(心境障碍)精选知识总结

心境障碍知识总结1:什么是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
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则为双相障碍,即躁狂抑郁症。
而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
临床上单相躁狂较少见。
2: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即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漫无边际的无端喜悦,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异常兴奋,似乎整天处于幸福欢乐的海洋之中,且这种主观心理体验十分鲜明。
患者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也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
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有的患者尽管情感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
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故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患者情感高涨时,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
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情感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双相(心境)障碍

二、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㈠ 躁狂发作
4. 伴随症状 睡眠需要减少 性欲望亢进,公开场合不适当行为 虚脱、衰竭
二、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㈡ 抑郁发作
1.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2. 思维迟钝、自责自罪 3. 动作减少、精力丧失、睡眠紊乱、食欲紊乱
三、双相障碍的分类
1. 双相Ⅰ型(躁狂/抑郁型)
双相(心境)障碍
一、概述
1.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 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既往又称 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
① 是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 神障碍。
② 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 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二、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㈠ 躁狂发作
2. 思维奔逸 联想速度加快,音联、义联 言语增多,滔滔不绝,语速快 随境转移 夸大
二、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㈠ 躁狂发作
3. 意志行为增强 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热闹 与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搞恶作剧 好管闲事、整天忙碌,慷慨大方 到处惹事,破坏攻击行为
2. 双相Ⅱ型(轻躁狂/抑郁型)
3. 快速循环型
满足双相障碍的标准 12个月内至少出现4磁发作
四、治疗
1. 心境稳定剂
① 锂盐 ② 丙2. 抗抑郁药
① 一般不用,防止诱发躁狂发作 ② 抑郁严重时可用,需注意缓解后及时停药
谢谢!
③ 躯体症状也很常见甚至成为重要临床相。
一、概述
2. 心境障碍的常见临床类型 ① 抑郁性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 ② 双相(心境)障碍(bipolar mood disorder)
心境障碍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

心境障碍名词解释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涉及情感的高涨和低落,包括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类型。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导致自杀和其他自我伤害行为。
因此,了解心境障碍的概念、症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1.抑郁发作抑郁发作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疲劳、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这种状态可能持续数周到数月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
2.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涉及情感高涨和低落的疾病。
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极度低落,甚至在两者之间快速切换。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自我伤害、自杀和暴力行为。
3.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涉及长期情绪低落或高涨的疾病。
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情感不稳定,包括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极端变化。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社交和职业功能的严重受损。
病因学心境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生化、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据统计,50%-80%的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阳性病史。
生化因素方面,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等也影响心境障碍的发生。
4.诊断与评估诊断心境障碍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事件、情绪变化和其他症状,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治疗治疗心境障碍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电抽搐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等。
心理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偏好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严重抑郁发作和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6.预防与康复预防心境障碍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压力和增强社交支持等。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锻炼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心境障碍

2)单胺氧化酶镇静剂
与三环类抗抑郁剂差不多或更好一点,副作 用稍微少一点 但应用非常少,因为有潜在的严重后果 奶酪、酒、感冒药等会导致严重高血压或 引起死亡
3)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镇静剂
常用药物:氟西汀(百忧解) 作用:提升5-羟色胺水平 副作用:情绪激越、性功能不良或下降 (50%-70%)、失眠和胃肠道不适
3、心理社会的治疗
1)、认知治疗 a、 要求来访者仔细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 并识别思维中的“抑郁性”歪曲 b、 纠正认知歪曲,尽可能用现实思维或 抑郁性更小的思维代替 假设检验
2)人际关系心理治疗(IPT)
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学会形成重要 的新的人际关系 a、识别出发抑郁的人际关系的应激源 b、处理4个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 处理人际角色冲突 适应人际关系的丧失 获得新的人际关系 纠正社会技能不足
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三)
焦虑和抑郁的重叠 几乎所有的抑郁者都有焦虑,但却不是每一 个焦虑的人都抑郁 抑郁几乎都跟在焦虑之后,可能是焦虑的一 个结果
焦虑特有症状:忧虑不安、紧张、急躁、发抖、过度担心、 恶梦 抑郁特有症状:无助感、抑郁心境、兴趣丧失、缺乏快乐、 自杀观念、性欲减低 二者共有症状:做最差的预料、担忧、注意力不集中、高警 觉性、睡眠不满意、内疚、疲乏、记忆力差、无价值感、无 望感
2)自杀的危险因素
A、家族史 B、神经生物学 低水平的5-羟色胺与自杀或自杀未遂有关 C、心理障碍 90%的自杀者有心理障碍 60%的自杀者存在心境障碍 D、应激性生活事件 导致自杀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令人感 到羞愧或耻辱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3)自杀的预防和治疗
A、自杀教育 B、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C、如存在危险,解决潜在的生活应激源和存 在的心理障碍的治疗应立即开始
心境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共57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பைடு நூலகம்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