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的词_张先诗词

合集下载

一丛花令译文赏析【宋】张先

一丛花令译文赏析【宋】张先

译文:
独上高楼,伤怀人事,人世间没 有什么能像相思之情这样浓。分离的 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更有那 东街上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烦意乱。 想当初,心上人骑着马儿渐渐远去, 沿途一路风尘,我又怎能看出他的行 踪?池塘中春水溶溶,一双鸳鸯正在 嬉戏,小船儿悠然往返,南北相通。 又到了黄昏时节,渐渐地一弯斜月映 照着帘栊,孤独寂寥真令人幽怨无穷。 仔细想来,离愁别恨竟是如此深重, 真不如桃花杏花,还懂得及时嫁给东 风。
梯横画阁黄昏后, 又还是、斜月帘栊。
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 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 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 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种孤寂 感。“斜月”勾出无限的忧思。 感情炽烈,情真意切,凄婉深刻, 极富感染力。“又还是”三字, 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栊的景象 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 美好景象,离别后,孑然孤处, 已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 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字,有追 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 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 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 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 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 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
【词作故事】 传说在一年的春日,张先约上几个词人墨客去踏青。 不料,下起了朦朦细雨。张先和几个才子均未带油纸伞,不 一时就给冻的直打哆嗦。大家决定到前方的丘庙避雨。尼姑 庵的主持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答应几人可以到偏殿去躲雨, 还派了一个小弟子妙如给几个人送来了柴禾等物以供诸人取 暖。小尼姑妙如正当二八芳龄,生的是比花娇,比水柔,即 使去了三尺云髻也不减风采分毫,反而别具一番风情。正当 是青春年少年纪的张先一见,即视为仙人。一个书生何小尼 姑的恋情就这样因为一次躲雨事件而发生。老主持发现后并 且大发雷霆,如果妙如选择继续和张先谈情,老主持就把她 逐出寺院,小妙如被迫选择了与情郎分开。张先对数月的相 处也是难以割舍,心情悲愤之下,才情涌动,写下了这首 《一丛花令》以慰藉两人的感情,也为自己和妙如留个念想。 自此,世上多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也多了一段才子爱尼 姑的佳话。传说虽然未必真实,但放在张先身上却显得尤其 可信。无论是张先的言情小令与艳情小令,还是他一贯的生 活做派,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诗词背后别有本事”。全词用白 描手法表现伊人心理活动。上阕直抒胸臆,突 出抒情主人公的离恨。“词人一开头就提问: “伤高怀远几时穷?”随即自叹:“无物似情 浓。”开头两句概括突出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 和思想。接着作者又模拟对方的身份(少女), 上阕以“乱柳、飞絮”等意象渲染一种忧愁, 以境抒情表达人物离愁别绪和恋恋不舍。下阕 写离别后少女的孤独生活,用“双鸳、池水、 梯阁”等意象,反衬分手前后的巨大反差,以 及悲落心情,最终使少女发出怨恨。整首词表 面写少女,其实乃诗人本身,他以代入法,更 反映作者本身的浓浓思恋之情。

北宋词人张先的诗句大全

北宋词人张先的诗句大全

【导语】张先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巧,曾因三处善⽤“影”字,世称张三影。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北宋词⼈张先的诗句⼤全,欢迎阅读!【篇⼀】 【篇⼀】 1.⽜星织⼥年年别。

分明不及⼈间物。

——张先《菩萨蛮·⽜星织⼥年年别》 2.佳⼈学得平阳曲。

纤纤⽟笋横孤⽵。

——张先《菩萨蛮·佳⼈学得平阳曲》 3.星桥⽕树,长安⼀夜,开遍红莲万蕊。

——张先《鹊桥仙·星桥⽕树》 4.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不见渡河时。

——张先《菩萨蛮·双针竞引双丝缕》 5.青钱贴⽔萍⽆数。

临晓西湖春涨⾬。

——张先《⽊兰花·青钱贴⽔萍⽆数》 6.泥新轻燕⾯前飞,风慢落花⾐上住。

——张先《⽊兰花·青钱贴⽔萍⽆数》 7.西湖杨柳风流绝。

满楼青春看赠别。

——张先《⽊兰花·西湖杨柳风流绝》 8.⾃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西湖风⽉,好作千骑⾏春,画图写取。

——张先《破阵乐·四堂互映》 9.⽜星织⼥年年别,分明不及⼈间物。

——张先《菩萨蛮·⽜星织⼥年年别》 10.更茶⼭、已过清明,风⾬暴千岩、啼鸟怨。

——张先《倾杯·横塘⽔静》 11.樱⼩杏青寒⾷后。

⾐换缕⾦轻绣。

——张先《清平乐·清歌逐酒》 12.马跃绿螭⾦络脑。

寒⾷乍临新晓。

——张先《清平乐·青袍如草》 13.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14.中庭⽉⾊正清明,⽆数杨花过⽆影。

——张先《⽊兰花·⼄卯吴兴寒⾷》 15.西陵松柏青如故。

翦烟花、幽兰啼露。

——张先《⼭亭宴·碧波落⽇寒烟聚》扩展阅读:张先的⽂学创作 扩展阅读:张先的⽂学创作 张先“能诗及乐府,⾄⽼不衰”(《⽯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多反映⼠⼤夫的诗酒⽣活和男⼥之情,对都市社会⽣活也有所反映。

张先简介_张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张先简介_张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张先简介_张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佑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佑四年(1059年),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张先古诗词作品:《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先。

其古诗全文如下: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翻译】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先。

其古诗全文如下: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翻译】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

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

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著衣袍的颜色/a/zhangxianhtm。

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

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

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宋词三百首·张先《菩萨蛮》

宋词三百首·张先《菩萨蛮》

为⼤家收集整理了《宋词三百⾸·张先《菩萨蛮》》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以感春怀⼈为内容的闺怨词。

它在运思、谋篇⽅⾯⾃出机杼,别具⼀格,推陈出新。

全词以颜⾊贯穿全篇,并⽤以巧妙运思、穿针引线。

词之上⽚着眼于颜⾊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今⽇所见与⼣⽇所见相沟通,从⽽使楼前景与⼼中情融会为⼀,合为词境。

下⽚着眼于颜⾊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今⽇之袍相对照,使⾝上⾐与境中⼈相类⽐,使容颜之⽼与花草之新形成反⽐。

起⾸“忆郎还上层楼曲”⼀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颗愁⼼送到远⽅游⼦的⾝边。

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此去之远。

第⼆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怅念⾏⼈远⾏之久。

这句词取意于淮南⼩⼭《招隐⼠》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兮萋萋”,及王维《⼭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暗含既怨游⼦不归⼜盼游⼦早归的复杂意味。

上⽚末两句,巧妙地以第⼆句句末的⼀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感今过渡到思昔。

抒情⼥主⼈公从芳草之绿⽣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袍的颜⾊,并进⽽追忆其⼈临去依依、回⾸相望时,⾐袖随风飘动的情景。

这⼀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时时都会重现在眼前,如今,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幕幕⼜分明似在眼前了。

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今⽇“ 忆郎 ”时的惆怅。

⽜希济《⽣查⼦》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词则拟居者⼝吻以嘱咐⾏者。

过⽚两句,紧承上⽚的三、四两句。

词笔不离⾐袍,⽽⼜翻出新意。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
摘要:
1.张先的简介
2.张先的诗词创作特点
3.张先最有名的诗词及其特点
4.张先诗词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张先,字子野,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词作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先的诗词创作以豪放、奔放、婉约、清新为特点,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细腻入微的描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当属他的《天净沙·秋思》和《青玉案·元夕》等。

其中,《天净沙·秋思》以写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深秋荒凉、萧瑟的景象,展现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被誉为“秋思之祖”。

而《青玉案·元夕》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和民间风俗,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足,成为元夕诗词的代表作。

张先的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他的诗词风格独特,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他的诗词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理思考,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先的诗词代表作10篇

张先的诗词代表作10篇

张先的诗词代表作10篇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张先的诗词代表作,来欣赏一下吧。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词牌名:一丛花令|朝代:宋朝|作者: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词牌名:青门引|朝代:宋朝|作者: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词牌名:木兰花|朝代:宋朝|作者: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词牌名:画堂春|朝代:宋朝|作者: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谢池春慢·缭墙重院词牌名:谢池春慢|朝代:宋朝|作者:张先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惜琼花·汀苹白词牌名:惜琼花|朝代:宋朝|作者:张先汀苹白。

张先的诗词全集

张先的诗词全集

张先的诗词全集张先,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张先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着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着有《安陆集》,长调颇多。

1张先的诗词全集《题西溪无相院》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相思令·苹满溪》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

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更漏子·锦筵红》锦筵红,罗幕。

古诗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翻译赏析

古诗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翻译赏析

古诗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先。

其古诗全文如下:垂螺近额。

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

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

头上宫花颤未休。

【前言】《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作品。

词人从舞蹈的全过程中截取几个镜头,加以形容刻画,生动地呈现出女子优美的舞姿和迷人的形象。

【注释】垂螺:古时女子的额饰。

裀:毯子。

趁拍:合着节拍。

轻飞:指善飞的禽鸟。

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

杨花:指柳絮。

伊州:曲调名,商调大曲。

宫花:宫中特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翻译】一名梳着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的年轻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

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转,像是要飞到天上去。

真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样飘去,连一点灰尘也没有粘惹。

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红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作品。

全词以纤细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从起舞到急舞、缓舞以及舞罢的全套舞蹈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异。

上片开篇句,写舞蹈的开始。

“垂螺近额”,指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这样的发型,说明舞女年纪尚幼,还带几分稚气。

“走上红裀初趁拍”,是说这位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红地毯上翩跹起舞。

这二句抓住舞女的头上装束和脚下动作,描写了舞蹈的第一阶段。

“只恐”二句是从观众眼中写舞女的动作。

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旋,像是要飞到天上去。

词人作为观众,不禁为她耽心,于是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只恐”、“拟倩”两组虚词,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设想奇绝,富于诗意。

换头两句,转写舞女的双脚。

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忽儿节奏放缓,她象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先的词
本文是关于张先诗词的张先的词,感谢您的阅读!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
作者: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

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注释
①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

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青门引
作者: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词句注释
⑴青门引:词牌名。

⑵中酒:喝醉。

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酒酣也,意即醉了。

《汉书》颜师古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

中音竹仲反。

“其说稍异。

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与此词意近。

⑶病:字承上”中酒“来,言酒病。

⑷画角:古代军队中绘有彩色图案的管乐器。

⑸那:为”奈何“之合音,读平声,亦读上声。

⑹秋千影:言秋千影,人影可知。

盖值寒食佳节,明月中有人在打秋千。

一说秋千架的影儿被明月送过墙来,是怀人寂寞境界,亦通。

但此处以动态结静境,有人影似较好。

薛能《寒食日题》:“夜半无灯还有睡,秋千悬在月明中。

“这秋千也空着,却与”隔墙送影“不同。

白话译文
乍暖的天气还透着丝丝微寒,一天风雨到傍晚才消停。

庭院里空落寂静,又
快到清明了,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样。

晚风送来城楼上的画角声把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里更加宁静。

哪里还能再忍受着溶溶月光,隔墙送来秋千的影子。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一丛花令
作者: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译文
登上高阁眺望远方,怀念远在天边的情郎,这无限的情思何时才能了结?世间万物,没有什么能比恋情更加浓烈。

分离的愁苦正像那纷纷乱乱的柳丝,更有那东街上飘飞的白絮,令人心烦意乱。

想当初,心上人骑着马儿渐渐远去,一路上尘土飞扬,我到哪里去辨识情郎的行迹!池塘中春水溶溶,并头的鸳鸯在纵情嬉戏,池南池北,小船儿悠然往返。

遥想往昔,心上人登上楼梯,黄昏后,我们在画楼中相偎相依。

看如今景物依旧,还是那弯斜月,还是旧日的帘栊。

细细品味,离愁别恨竟是如此深重。

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懂得及时嫁给东风。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菩萨蛮
作者: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词句注释
“哀筝”句:筝声哀怨,汉侯瑾《笋赋》称其声使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一弄:奏一曲。

湘江曲:唐沈亚之《湘中怨解》记载,垂拱中,太学生郑生乘月至洛阳桥,遇一女子,自言为嫂所苦,欲投水。

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氾人。

数年后,氾人自言为“湘君蛟宫之娣”,被谪而从生,今期满,与君相别。

后十年,生登岳阳楼,见有画船彩楼,高百余尺,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

其中一人,含嚬凄怨,状类氾人。

湘江曲句似化用其事。

“声声”句:写:同“泻”。

“当筵”句:秋水:眼波。

慢:同“漫”,流动。

“玉柱”句:玉柱:筝上端固定和调节弦的柱,诸筝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飞雁。

“春山”句:指眉。

因女子之眉远望如一带春山之黛色。

古代妇女用黛画眉,因又以眉黛指眉。

李商隐《代赠》其二:“总指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千秋岁
作者: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作品注释
⑴鶗鴂:即子规、杜鹃。

《离骚》:"恐鶗鴂之未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


⑵芳菲:花草,亦指春时光景。

⑶永丰柳: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荒园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赋《杨柳枝词》"永丰东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以喻家妓小蛮。

后传入乐府,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喻孤寂无靠的女子。

⑷花飞雪:指柳絮。

⑸把:持,握。

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

亦泛指短弦、小弦。

⑹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作品译文
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

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

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

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我深深的哀怨细弦也难倾泻。

天如有情不会老,真情永不会灭绝。

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醉垂鞭
作者: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柳腰:杜甫诗:“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人腰纤细如柳枝,形容美人的袅娜。

【译文】
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

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

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张先的词宋词名句
天仙子
作者: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作品注释
⑴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

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⑵水调:曲调名。

⑶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

景,日光。

⑷后期:以后的约会。

记:思念。

省(xǐng):省悟。

⑸并禽:成对的鸟儿。

这里指鸳鸯。

瞑:天黑,暮色笼罩。

⑹弄:摆弄。

⑺落红:落花。

作品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