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指挥中心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2023-指挥中心超高分大屏建设方案2-1

2023-指挥中心超高分大屏建设方案2-1

指挥中心超高分大屏建设方案2
指挥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和指挥平台,它需要一个高度先进的大屏幕展示系统来实现工作流程的控制和显示,所以超高分大屏建设方案2应运而生。

该建设方案的实现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第一步:需求评估和系统设计
在评估需求并进行用户调查后,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应该出现,该方案应该能够满足客户的各个需求,包括拥有超高清晰度,具有出色的不间断性和强大的信号处理等。

第二步:组件选择和采购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确定各种组件的需求,包括显示器、软件、控制器、线缆等。

系统建设商应该选择性价比高的组件,并采购,以确保系统成本的可控。

第三步:联调和测试
在安装各种设备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和测试,以确保各个组件能够正确工作并实现设想的功能。

这一步需要至少两名技术人员协作完成。

第四步:上线和调整
在实现联调后,大屏幕系统就可以上线了,并在实际运行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这一步需要系统运维人员和用户协作完成,以确保
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工作。

在以上四个步骤的基础上,超高分大屏建设方案2可以成功实现。

通过这个系统,指挥中心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到管理和监控,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指挥中心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方案经过对液晶拼接幕墙的建设目标、使用要求和物理环境情况的了解,我们设计了这套液晶拼接幕墙系统方案。

本系统将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投影墙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集中控制技术等的应用集合为一体,使整套系统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最先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

1.1、液晶拼接幕墙系统组成控制室液晶拼接幕墙由纵向8列,横向3行组成,全部采用三星46’DID TFT LCD单元组成,拼接成大屏幕显示墙,并配以拼接控制子系统。

液晶拼接幕墙系统组成:1)46’8⨯3投影拼墙墙体46’单屏尺寸为: 1026mm(宽) ⨯ 580mm (高)46’8x3 液晶拼接幕墙全屏显示尺寸为: 1026 mm X 8 (宽) X 580 mm X 3 (高) = 8208mm (宽) X 1740 mm (高)2)多屏拼接控制器3)大屏幕应用管理系统(软件)4) DVI传输线缆液晶拼接系统系统结构图1.2、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大屏幕显示系统的主要指标如下:➢液晶显示单元尺寸单屏显示面积为1026mmX580mm,总的显示面积为4104mmX1740mm➢显示通道数量24路,24块46寸液晶显示单元拼接成一幅超大的完整图像。

➢计算机显示通道数同时显示多路路实时的计算机图像。

➢复合视频显示通道数同时显示多路实时的计算机图像。

➢系统能确保24 小时连续运行,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整个投影屏幕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清晰度和对比度范围宽等特点,色彩还原真实,图像失真小,亮度均匀一致,显示清晰,单屏周边无眩光。

完全能在室内正常的办公环境下能显示清晰明亮的图形、图像效果;➢支持多屏图像拼接,画面可整屏显示,也可分屏显示,全屏范围内显示无非线性失真效果,整个屏幕亮度均匀,无暗角或亮角等现象,画面稳定无闪烁,画面能够自由缩放、移动、漫游,不受物理拼缝的限制;➢采用软件控制窗口的拼接与分割,屏与屏之间的拼缝不影响汉字和图像的正确显示;➢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各种应用程序的窗口可以在投影屏上任意开窗口显示,自由的跨屏移动、打开、改变大小;➢网络视频图像、网络RGB 信号、模拟视频、RGB 信号可以开窗方式显示,窗口可任意缩放、漫游、拖拽、切换显示具备图像漫游、缩放等显示功能,画面的移动且不以屏为界;1.3、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大屏幕显示系统硬件设备包括:46寸液晶拼接幕墙、拼接控制器,VGA16*8信号切换矩阵。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解决方案连续发生的夏天经常性的持续高温、每年季节性强台风、地震威胁和强雷暴雨的袭击造成许多大面积区域停电事故,使得在日常电网运营外的特殊时期如何提高电网服务质量成为一个重要工作。

2008年新年年关南方的冰雪灾害,2012年7月北京的特大暴雨,2012年7月印度大停电更使得应急抢修与指挥的建设要求已达到战略高度。

电力应急指挥中涉及对象多,时间响应快、过程复杂度高,信息沟通、资源调配、事件决策3大重要困难使应急反应处理时间变长,财产损失加大,停电时间变长。

总体目标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以“功能全面、资源整合、服务领导、方便指挥”为目标,在综合电力公司现有通信、网络、应用、信息等基础上,通过提供应用整合服务、业务整合服务、数据整合,形成立体互动的、动态实时的、反应迅速的、安全可靠的预警防范、指挥调度、过程跟踪、善后处理全过程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

其建设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做好整体规划和系统整合、快速形成应急指挥能力。

同时,通过有效的数据集成、功能流程集成体系提供应急抢修过程中指挥决策信息有力支持,并为日常生产指挥管理提供良好基础数据架构。

设计原则从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际出发,保证先进性、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等要求,并遵照以下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减少重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平战结合,讲求实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切合实际、突出特色。

项目需求在充分考虑电力紧急抢险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有线和无线通信为纽带,以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延伸,从快速有效反应、处理突发电力事件、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等基本点出发,在符合电力系统应急预案基本业务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组分析各种应急预案,充分考虑与其他社会联动单位的应急处理需求,建立一体化、高度集成的综合应急管理指挥控制中心。

在紧急情况出现时,不仅自身通信系统要保持通畅(包括电力部门自身的指挥调配不能中断以及抢修现场也要通信保持畅通),同时还要做到:·实现跨部门合作:在电网运行监测信息会商、预警、预案启动、调配指挥、救援抢修等过程中,将公司所辖不同地域分支机构及相关公共应急部门(如气象、武警、电信、交通、物资、民政等)汇接到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并进行集中调配,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处置应急事件;·根据预案建立有效的通信编组和科学高效的响应流程:结合各类电力应急预案(大面积停电、火灾、洪水、人为破坏等),快速配置调配对象,进行结构化编组及自动流程驱动,并通过定制的预案启动应急回应;·集中展现电力系统各类实时信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跨区调用SCADA实时信息和变电站视频、移动视频、GPS车载、应急资源分配等信息,通过GIS平台集中展示在应急指挥中心大屏上,以供调配指挥人员应急决策使用。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1 建设坚强电网和优质服务对电力应急指挥的挑战连续发生的夏天经常性的持续高温、每年季节性强台风、地震威胁和强雷暴雨的袭击造成许多大面积区域停电事故,使得在日常电网运营外的特殊时期如何提高电网服务质量成为一个重要工作。

2008年新年年关南方的冰雪灾害更使得应急抢修与指挥的建设要求已达到战略高度。

应急指挥中涉及对象多,时间响应快、过程复杂度高,信息沟通、资源调配、事件决策3大重要困难使应急反应处理时间变长,财产损失加大,停电时间变长。

当前“又好又快”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做好整体规划和系统整合、快速形成应急指挥能力。

同时,通过有效的数据集成、功能流程集成体系提供应急抢修过程中指挥决策信息有力支持,并为日常生产指挥管理提供良好基础数据架构。

2 整体业务方案重点模块功能简介:∙应急中心管理:应急启动、筹备指挥、抢修队伍组织,对内外信息发布。

∙指挥过程管理:对于严重预警信息、重要作业、突发故障及保供电工作时,应急指挥任务管理,实现应急工作流程化、任务闭环化、指挥扁平化全。

∙指挥工作看板:发布重要信息、规章制度、新闻、天气信息;通过集成整合调度实时信息、客服抢修信息、场站的现场视频、气象信息、重要客户信息,进行日常重点监测。

∙应急资源管理:对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专家、抢修队伍、车辆、物资进行管理。

∙应急预警:每天对监测信息进行挖掘、分析,针对电网过载、超载、缺陷等信息,生成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

∙信息查询与抢修分析:抢修日报历史数据查询、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指挥看板(到岗信息、故障统计、抢修看板)3 信息集成方案电力企业应急抢修管理需要的数据往往来源于多个系统如EMS、负控系统、营销、生产管理等系统。

电力应急抢修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信息灵散,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信息平台,指挥调度的区域局限性大,难以做到事件进程透明化,致使实时的进度督促难以开展。

为了加快抢修速度、提高应急抢修工作效率、提高处理电网故障的能力,实现基于EMS、负控系统、营销、生产管理等系统的应急抢修管理集成建设已刻不容缓。

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应急指挥中心会议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应急指挥中心会议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会场系统解决方案1.1解决方案简述应急指挥中心会场系统包括应急时间进行综合应急处置的组织、讨论和指挥场所和装备场所的办公室设施和智能化会议的硬件设备。

解决方案提供从会场环境到智能会议系统设计和建设整套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特性:①会场复用性强。

战时是应急指挥场所或应急值班室,平时是多功能会议室、培训演练室或值班休息室②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高。

整个系统支持在线诊断、升级和更换,前端显示加后端控制的设计方式使得故障诊断及其方便③易管理、易操作。

系统支持友好中文界面,会场音视频切换和分配、电动投影幕、电动窗帘、投影机、DVD机等通过中控系统集中统一控制,可以方便地召开和管理会议,如图2.2应急指挥中心智能会议系统结构图所示④扩展性强。

系统支持多级级联,可以将会议规模扩展到几百上千分会场1.2解决方案介绍应急指挥中心会场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图2.1 应急指挥中心会场系统组成交换机会议终端上一级 MCU本中心 MCU中央控制主机灯光场景调光系统空调系统灯光窗帘电动屏幕灯光系统环境窗帘屏幕无线触摸屏无线AP会议麦DVD电话调音台均衡器功放音箱音频系统大屏幕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摄像机高清电视视频系统AV 矩阵RGB 矩阵拼接处理器矩阵排风图2.2 应急指挥中心智能会议系统结构图1.2.1 应急指挥场所为保证科学、合理、先进、安全可靠,本解决方案从装修、照明、声场环境、空调和新风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设计,力图使会议效果达到客观限制条件下的最佳。

应急指挥场所会场环境示例如下图所示:图2.3 应急指挥场所示例图1.2.2智能会议系统智能会议系统使用专门的音频/视频设备,通过传输网络系统,实现远距离点与点、点与多点间的现代会议系统。

它可以实时地传送声音、图像和文件,与会人员可以通过电视发表意见、观察对方表情和有关的信息,并能展示实物、图纸、文件和实拍电视图像,增加临场感。

还可以通过传真、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传递文件、图表,用以讨论问题。

电力公司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综合布线及装修)

电力公司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综合布线及装修)

省电力公司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综合布线及装修)一、建设方案1.1.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设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根据机房实际情况,考虑合理的走线方式。

强、弱电缆、光纤分槽走线,互不干扰。

应参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

纳入本次综合布线的系统有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会场视音频系统。

综合布线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控制信号的传输,并可与外部网络连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的应用。

通过跳线和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各种不同逻辑拓扑结构的网络。

整个布线系统要设计合理、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模块化程度高、方便系统的扩展,线缆整理要整洁、美观、实用。

综合布线支持如下网络应用:10BASE-T、100BASE-T、1000BASE-T等。

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延伸到工作区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②水平配线子系统:由楼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③管理子系统:由配线间中的交叉连接配线设备和色标规则组成;④垂直干线及互连子系统:由楼层配线设备至总配线设备或设备机房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1.1.1工作区子系统为了适应今后的发展,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所有插座都采用标准的RJ45六类信息插口,提供250MHz的传输带宽,支持ATM155~622Mb/s和1000BASE-T的信息传输。

①指挥区每个席位设置4个信息点(2个话音点,用于电话接入;2个数据点,用于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接入)和1个麦克风接口。

4个信息点中2个语音点和1个数据点(外网)引至桌面桌插盒,另一个数据点在桌下直接连接电脑主机。

指挥区技术支持席设置专业信息插座,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②指挥区、控制室、设备间墙面根据需要设置信息插座,每个插座设2个信息点(1个话音点和1个数据点)。

指挥中心视频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视频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视频系统建设方案1.1 需求分析a)来自山南边防支队管辖的通外山口,基层单位远程视频监控信号。

b)指挥中心和机房的监控信号。

c)视频会议信号和车载、单兵移动图像传输终端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d)RGB输出转换为视频信号。

e)有线电视信号。

f)为满足地区公安处及政法系统、军队对监控图像的调用,设置流媒体服务器。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和我公司多年经验我公司根据本系统设计分系统如下●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信号切换系统●数字直播系统1.2 视频监控系统为加强安全管理,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分别部署到支队指挥中心的重点区域。

监控中心设计在指挥中心,分控中心设计在值班区。

本监控系统集数字视频监控、监听复核、数字录像、网络数字视频编码、解码、网络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级安防工程,要求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1.2.1 设计标准a)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b)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d)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1.2.2 设计原则监控系统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是:“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网络功能强,扩展性好,利于管理,投资合理”。

功能齐全:系统集监控视频、音频、及级联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保护。

技术先进:所选设备均应为经过市场考验、技术性能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的产品。

运用安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建设符合技术潮流的综合安防系统。

实用可靠:可以实现全天候、各种精度、各种范围、各种条件下的监控。

整个系统监视防护区域内各类人员的活动情况;网络功能强:网络化是安防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的技术优势所在。

系统的网络化提高了安防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安防的范围,有利于部队客户对安防系统的充分使用;同时,网络化使人员和设备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提高通讯线路、设施的利用率。

某应急指挥中心DLP大屏系统技术方案

某应急指挥中心DLP大屏系统技术方案

某应急指挥中心DLP大屏系统技术方案一、方案概述应急指挥中心作为一种公共事务应急机构,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迅速组织相关力量和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应急指挥中心的操作中,大屏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DLP技术的应急指挥中心大屏系统,该技术方案将为应急指挥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系统架构1.硬件部分本方案的大屏系统主要由屏幕显示和投影设备两部分组成。

显示设备部分主要包括10台液晶显示器,每台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920x1080,组成一个大小为4x3的屏幕墙,用于显示多个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信息。

投影设备部分主要包括2台DLP投影机,每台投影机的分辨率为1920x1200,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显示实时监控画面。

同时,本系统还将配备多路音响系统,确保在声效方面的全面覆盖与到位。

2.软件方面本方案的大屏系统主要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容错性等优点,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中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来监测和管理应急事件。

此外,本系统还将配备以下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网络会议软件、视频会议软件等。

三、技术核心本方案的核心技术是DLP(数字光学处理)技术。

DLP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处理图像信号,将RGB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微小的镜子反射到大屏幕上,从而实现更加清晰、稳定的图像效果。

相比而言,DLP技术的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加鲜艳明亮,能够满足高强度的应急指挥中心需求。

四、功能说明本方案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实时监控本系统可以接入各种监控系统,对各个地区的视频监控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及时的数据和视频信息。

2.数据处理和呈现本系统可以将各种应用程序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和处理,然后通过屏幕墙进行呈现,这样能够让指挥者更加直观、明确地了解当前应急事件的进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建设方案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二O一一年八月目录1总论 (3)1.1 设计依据 (3)1.2 项目建设背景 (3)1.3 项目建设目标 (3)1.4 项目建设范围 (4)1.5 项目建设原则 (4)2项目建设方案 (6)2.1 功能需求 (6)2.2 运行方式 (7)2.3 技术体制 (8)2.4 组网方案 (9)2.5 应急通信接入 (8)2.6 主要设备配置 (15)2.7 会场基础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会场技术条件.. (19)3.1 总体要求 (19)3.2 房间布局要求 (19)3.3 会场背景要求 (20)3.4 照明要求 (20)3.5 声学要求 (21)3.6 空调及新风要求 (21)3.7 电源和防雷接地要求 (21)3.8 布线要求 (22)3.9 桌椅要求 (23)3.10 墙面要求 (23)4投资估算 (25)1总论1.1设计依据(1)安监应急〔2011〕58 号关于印发《应急指挥中心高清视频接入总部技术条件》和《应急指挥中心背景标识统一要求》的通知;(2)《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Q/GDW Z 202—2008);(3)《国家电网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管理办法》;(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32-2005)。

1.2项目建设背景为了尽快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各项功能,适应公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开展,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组织开展了应急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将于2011年完成国网、网省应急指挥中心高清视频互连工作,并力争在2011年底前完成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在2012年底前完成县级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总部、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连互通。

本工程仅考虑地区局应急指挥中心高清化改造,各县应急指挥中心高清化改造另行考虑。

1.3项目建设目标本工程将依据国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要求和规范,结合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会议电视系统现状,建设省、地、县三级的应急指挥高清会议电视系统,满足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商的需求,为实现总部、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连互通提供基础保障。

各地区局应急指挥中心高清会议电视接入应满足召开高清会议电视的要求,且符合电力公司全网多级互联建设要求,为今后县局应急指挥建设做好铺垫。

1.4项目建设范围在电力公司现有应急指挥标清会议电视系统基础上,对主干网进行技术改造,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指挥中心高清会议电视系统。

本项目建设范围包括电力公司、地市公司和电厂共13个节点。

其中:电力公司负责建设省公司和地市公司的主设备[会议终端设备、多点控制单元(MCU)、一体化移动终端及安装材料等]及通信网络设备投资。

外围配套(显示设备、高清矩阵、调音台等)及会场装修改造由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并按照国网安监应急[2011]58号文要求进行改造。

1.5项目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商系统(以下简称视频会商系统)总体要求和功能需求,进行总部、网省、地市、县四级规划,统一标准。

各地区局应急指挥会场建设依据国网统一装修、灯光标准自行完善。

系统网络统一设计实施,IP地址统一分配管理。

(2)整体兼容、互联互通。

保证视频会商系统的完整和满足视频会商上下行音视频信号联通要求。

各省建设的高清系统应与国网已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资源利用、分阶段实施。

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系统,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利用现有设备。

我省应急指挥高清系统建设分阶段实施,一期建设省公司、地区局、紧水滩;二期建设各县分会场;本项目为一期改造内容。

(4)采用技术先进、产品成熟、设备可靠和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高清会议电视系统。

根据国网要求建设与行政高清系统相互独立的应急指挥高清系统,包括设备独立、通道独立、网管独立。

2项目建设方案2.1系统与网络现状省公司应急高清配置了华为MCU和终端接入国网系统,双通道互联;各地区局配置了POLYCOM终端1台,利用行政高清POLYCOM的MCU(RMS 1000,支持720P视频)设备上传至省公司,地区局应急会场与行政分开。

系统连接示意图参见图2.1-1。

图2.1-1 应急指挥中心高清会议系统连接示意图2.2功能需求(1)国网公司总部应急指挥中心能够与网省、地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逐级贯通视频会商,应急状况下根据需要可以跨级与相关地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直接视频会商。

(2)网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既可以参加国网公司总部组织的视频会商,也可与所属单位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商。

(3)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既可以参加国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组织的视频会商,也可召集所属单位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商。

(4)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参加国网公司总部、网省、地市公司组织的视频会商。

(5)会商模式包括广播式全局会商、多点互动式局部会商。

(6)在应急状况下,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移动式视频终端的能力,应急现场可以作为一个节点临时加入视频会商。

2.3运行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商系统应该支持以下两种运行方式:(1)平时状态下的广播式全局会商,在该模式下,主会场能够将一个会场画面广播到所有参与会商会场,参会会场能够进行收看,范围涵盖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和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2)应急状态下的多点互动式局部会商:在该种会商模式下,总部能够组织涵盖总部、网省、地市、县公司四级应急指挥中心多个参会节点的视频会商,所有参会节点连接总部,总部能够观看参会节点中多个会场的独立图像,并与之互动。

网省、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同样具备在所属单位范围内上述两种会商模式的能力。

2.4技术体制(1)系统支持 H.323 协议标准,H.264、H.263 等视频编解码标准,G.711/G.722/G.719 或 MPEG-4 AAC/LD 立体声音频标准;(2)视频会商系统设备支持分辨率不低于 1080P( 25/30fps ),并向下兼容 1080i ( 25/30fps )、 720P(25/30fps、50/60fps)的高清视频会商,同时应能够支持分辨率不低于 4CIF、CIF 及以上的标清视频会商;考虑到目前的通道资源情况,视频会商分辨率暂时按照 720P 考虑,待以后条件具备后可以进行扩充;(3)新建系统原则上按照上述分辨率标准建设,已建系统如分辨率不低于 720P(25/30fps、50/60fps)在满足兼容性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4)系统应支持 H.239 标准的动态双流,做到单屏双显及双屏双显;(5)视频会商系统应能支持分组会商和多画面分屏;(6)通道组织方式采用IP组网。

2.5应急通信接入为保证在应急状态下应急现场相关信号的接入,各网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能够接入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通信系统,同时可根据需要配置移动式接入设备。

移动式接入设备可以通过专网、无线、卫星等方式,实现与总部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

2.6组网方案(1)整体方案浙江电力高清会议电视系统采用“二级级联、三级架构”方式组网。

省、地市分设MCU,省、地市和区县、应急现场三级终端接入,可实现多个主会场、多个会议电视同时召开。

系统方案如图2.6-1所示。

图2.6-1系统方案(2)工程建设方案1)方案一方案一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地区局高清会议电视终端,省公司需要配置1套POLYCOM MCU设备(RMS 2000以支持1080P视频会议)。

国网和省两级应急指挥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互联方式为::在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POLYCOM终端与华为终端“背靠背”进行音视频转接。

方案一系统连接示意图参见图2.6-2。

图2.6-2方案一系统连接示意图该方案中,省公司新增POLYCOM MCU设备1套,网管、录播装置和路由器各1台,其他设备相应扩容;各地区局应急中心利用现有POLYCOM终端;紧水滩新配置1套POLYCOM终端。

本方案充分利用原有投资实现与国网系统互联,本期省公司MCU配置后可实现地区局应急高清接入。

为了满足县公司应急指挥高清会议接入,地区局的MCU、备用高清终端、一体化终端等投资纳入2012年县局项目列支。

方案一的投资估算为249.5万元。

2)方案二方案二考虑充分利用省公司现有华为MCU设备,地区局配置1套华为MCU设备(16端口)、主备高清终端、一体化移动终端。

国网和省两级应急指挥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互联方式为:华为二级MCU和三级MCU互联实现四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方案二系统连接示意图参见图2.6-3。

图2.6-3方案二系统连接示意图各地区局新配置1套华为MCU设备(16端口)、2套高清终端、2台一体化移动终端,紧水滩新配置高清终端1套,接入省公司现有华为MCU,实现与国网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

该方案完全与国网公司设备互联,控制兼容性较强。

但有可能形成我省行政与应急两套不同设备的高清会议系统,给省公司、各地区局运行维护带来了工作量的倍增,在备品备件管理方面也增加了难度。

该方案考虑了地区局所有相关设备的配置,各县局接入时仅需考虑终端和通道即可。

方案二的投资估算为万元。

3)方案三方案三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地区局高清会议电视终端,省公司需要配置1套POLYCOM MCU设备(RMS 2000以支持1080P视频会议,30端口)。

各地区局配置1套POLYCOM MCU设备(RMS 2000以支持1080P 视频会议,16端口),新增1台高清终端(另1台利用现有)。

国网和省两级应急指挥高清会议电视系统互联方式为:在省公司POLYCOM MCU设备与华为MCU设备互联实现四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方案三系统连接示意图参见图2.6-4。

图2.6-4方案三系统连接示意图省公司新增POLYCOM MCU设备(RMS 2000以支持1080P视频会议,30端口)、录播服务器、网管系统、路由器2台;各地区局新增POLYCOM MCU设备(RMS 2000以支持1080P视频会议,16端口)、1台高清终端(另1套利用现有),紧水滩新配置1台高清终端。

该方案考虑了地区局所有相关设备的配置,各县局接入时仅需考虑终端和通道即可。

为充分利用现有POLYCOM高清终端,省内统一网管,建议采用POLYCOM高清主设备,形成与行政相互独立的双套高清系统。

方案三的投资估算为万元。

(3)技术方案比较2.7通道组织省-地市带宽要求:省—地市日常状况下按照不低于2×2M带宽设置,应急状况下网省—地市可根据需要扩展到4×2M及以上。

省—地市通道本期利用省基础网IP专线通道组网。

地市-县带宽要求:地市—县日常状况下按照不低于1×2M 带宽设置,应急状况下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