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故事(精选20个)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7篇)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7篇)心理学小故事篇1出门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
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
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管理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心理学小故事篇2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心理学的21个小故事

心理学的21个小故事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
”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
”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
赚钱感觉指数为1。
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
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
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
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2.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
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
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3.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启示:这就是“听的艺术”。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

1、帮助别人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
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
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2、超越心中的冰点袁章奎美国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员叫尼克,他工作认真负责,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同事们为了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
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无法把门打开。
于是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由于除他之外全公司的人都走完了,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
尼克的手敲得红肿,喉咙喊得沙哑,也没有人理睬,最后他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如果再不出去肯定会被冻死的.他愈想愈可怕,最后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和笔,写下了遗书。
在遗书里,他写道:"我知道在这么冷的冰柜里,我肯定会被冻死的,所以……”当第二天公司职员打开冰柜时,发现了尼克的尸体。
同事门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而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尼克竟然被”冻"死了!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里的温度,尸检报告也显示没有被谋杀或急病猝死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
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这辆一向轻易不会停冻的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而坚信自己一定会被冻死。
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消极暗示效应.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而生出病来,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与之相反的就是积极心理暗示。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1、鲨鱼与鱼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2、心态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3、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4、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心理小故事(精选25篇)

心理小故事(精选25篇)心理小故事(精选25篇)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心理小故事(精选25篇),希望有所帮助!心理小故事1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
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
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
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
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
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
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心理小故事2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期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能够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
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最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
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心理小故事3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现象无处不在。
通过一些小故事,我们能够更生动地理解和感受心理学的奥秘。
接下来,我将为您讲述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
故事一:神奇的罗森塔尔效应有一所学校,校长对两位老师说:“你们是我校最优秀的老师,现在我交给你们两个班级,A 班和 B 班。
A 班的学生聪明好学,B 班的学生则稍微差一些。
不过我相信,凭借你们的能力,一定能够教好他们。
”实际上,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是随机分配的,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因为校长的话,两位老师对两个班级产生了不同的期待。
在教学过程中,A 班的老师总是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认为他们聪明有潜力;而 B 班的老师则不自觉地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有些批评指责。
一段时间后,A 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显著提高,而 B 班的成绩却不如人意。
这个故事体现了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表现。
当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时,学生往往会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消极的期待则可能导致学生表现不佳。
故事二:从众心理的力量有一天,_____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仰着头看向天空。
_____很好奇,也凑过去看,可是天上什么都没有。
但_____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跟着人群一起仰头看天。
过了一会儿,有人问:“你们在看什么呀?”结果大家都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看到大多数人在做某件事,就不自觉地跟着去做,而不去思考这件事是否真的有意义。
从众心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在购物时,看到很多人抢购某种商品,我们可能也会忍不住加入;在做决策时,听到多数人的意见,我们可能会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
然而,从众并不总是正确的,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随他人。
故事三:破窗效应在一个社区里,有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车窗完好无损。
一天,有人打破了其中一扇车窗,但是没有人及时去修理。
没过多久,这辆车的其他车窗也陆续被打破,车内的物品也被偷走。
心理健康小故事

心理健康小故事心理健康小故事一:抉择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心理健康小故事二:爱人之心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心理健康小故事三:博士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4篇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4篇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4篇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玫瑰花枯萎了,小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
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小吮吸的是毒汁。
小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
于是,小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小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
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
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
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
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小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
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小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小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小当然指她自己。
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
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
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
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父母。
如果父母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
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父母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小,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小故事(精选20个)心理小故事心理小故事精选(一):【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能够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明白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
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
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构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
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
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能够打破它,从此刻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心理小故事精选(二):【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
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但是,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
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忙一个人变得更健康。
其实,我明白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
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
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十分大的优点:明白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
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能够帮忙自己,并帮忙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能够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
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
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记: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
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向认为是最重要的:你务必自己开始。
假如你自己不以用心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好处,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好处的。
心理小故事精选(三):【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影子真厌恶!”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必须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但是,汤姆和托比最后最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
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能够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
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应对这个负性事件。
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但是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
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悲哀难过,而且无法抑制。
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十分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悲哀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
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
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
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
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规划利用好现有的潜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
你只能去勇敢地应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
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能够寻找帮忙,寻找亲友的帮忙,或寻找专业的帮忙,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齐去应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应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透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
你,一样也能够做到。
心理小故事精选(四):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rib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此刻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状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心理小故事精选(五):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最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
”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能够这样:继续成长。
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
但没关系,它还能够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能够忽略。
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此刻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
”我们习惯这样自嘲。
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此刻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
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
我们随时能够放下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心理小故事精选(六):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必须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样明白?”“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心理小故事精选(七):【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
此刻,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
那么,它有多高?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这是我在2005年12月24日的《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此刻,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齐呢?这个比较让不少人感到震撼。
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齐。
这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