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及亚硝酸钠的性质(答案在后)
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亚硝酸钠危险货物编号:51525 英文名:Sodium nitrite UN编号:1500 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CAS号:7632-00-0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271相对密度(水=1) 2.17 沸点(℃)320(分解)饱和蒸气压(kPa)/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助燃燃烧分解物氮氧化物。
闪点(℃) /爆炸上限%(v%):/ 自燃温度(℃)/爆炸下限%(v%):/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建规火险分级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3、抗氧化作用
1
2
3
4
亚硝酸钠通 过与碳碳双 键反应使肉 中的脂肪部 分稳定
血红素蛋白 中的铁形成 稳定的复合 物,防止血 红素蛋白催 化降解过氧 化氢
与某些微量 元素进行螯 合反应,这 些微量元素 可能是脂肪 过氧化反应 的氧化前体
与肉中的成 分反应生成 亚硝基和亚 硝酰基化合 物,具有抗 氧化活性
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想一想:食品添加剂是魔鬼还是天使?
国家卫生部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具有
合格的合理的合法的功能。
物无善恶, 过则有害。
亚硝酸钠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主要指亚硝酸钠。
➢物理性质: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
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
➢化学性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
发色作用
增强风味
6
1、抑菌作用
亚硝酸钠 结合细菌 细胞壁上 的巯基
阻断蓝绿 色假单胞 菌的氧传 输及氧化 磷酸化
一氧化氮 与发芽细 胞中的含 铁化合物 反应
亚硝酸钠 抵制某些 代谢反应 的酶
7
2、增强风味 亚硝酸钠能够预防腊肉产品“过热味”的产生, 因为它具有抗氧化能力,它能够抑制肉制品中的脂肪 颗粒的自动氧化过程。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钠后,由 于脂肪自动氧化而生成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的 降低,从而不会有脂肪氧化味的产生。 另一方面亚硝酸钠产生典型的腌肉风味。研究表 明,腌肉风味是由许多化合物累加效果产生的复合感 觉。
9
4、发色作用
动物屠宰后,机体代谢在无氧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 学反应,使得肌肉环境处于酸性状态(pH值5.5~6.4)。此 时被导入腌制肉系的亚硝酸盐会分解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不 稳定,继续分解生成亚硝基(NO)。亚硝基与肉中的肌红蛋 白、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NO-Mb)、亚硝基血 红蛋白(NO-Hb)。
硝酸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阴凉处)。
(3)强氧化性:①铝、铁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因此常温下铝、铁制品可以
盛放冷的浓硝酸;②能与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反应:Cu+4HNO3(浓)
必备知识通关
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③加热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如C、S)反应,一般可将非金属单质
解题能力提升
命题角度1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探究 示例6 [2015北京,12,6分]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解题能力提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
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 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Na3AsS3+Na3AsO3+3H2O。也
可以与SnCl2、发烟盐酸反应转化为雄黄(As4S4):2As2S3+2SnCl2+
4HCl
As4S4+2SnCl4+2H2S↑。
4.H3AsO4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最终得到As2O5:2H3AsO4
HNO3+2NO↑+H2O。
解题能力提升
2.HNO2的制备
(1)将等物质的量的NO2和NO的混合物溶解在冰水中:NO+NO2+
H2O
2HNO2。
(2)将强酸加入亚硝酸盐的冷溶液中:NaNO2+HCl
NaCl+
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量温水,催吐。就医。
320(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85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浓度的比值c(NO3-)∶c(NO2-)=_________。
【答案】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2NO+2CO N2+2CO2 (m+n)/V 3∶2 (n-m)/(3m+n)【解析】【分析】(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3)①根据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②根据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③同一溶液中,c(NO3-):c(NO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亚硝酸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亚硝酸钠)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亚硝酸钠英文名:Sodium nitrite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CAS号:7632-00-0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化学类别:销酸盐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2.0% ;二级≥98.3%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助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危险特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然后收集加入水中(3%),用硫酸调节pH值至2,再逐渐加入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待反应完后废弃。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车胎爆炸B. 食物变质C. 水结成冰D. 胆矾研碎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A. 急救病人B. 富氧炼钢C. 做高能燃料D. 气焊气割3.下列气体中既能导致空气污染,又能形成酸雨并且属于氧化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氮D. 稀有气体4.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 只有固体B. 只有液体C. 只有气体D.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B. C. D.6.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是制造瓷器的优良原料,则Al2(Si2O5)(OH)4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 1:4B. 1:24C. 1:36D. 2:1297.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A. ②B. ⑤⑥C. ①②D. ②⑤⑥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参与B. 复合肥中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C.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9.下列物质显酸性的是()A. 食盐水B. 食醋C. 蔗糖溶液D. 肥皂水10.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 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B.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D. 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1.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1)实验 A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2)实验 B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3)实验 C 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4)实验 D 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5)实验 E 中,试管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写名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1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知道了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1.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红磷足量的目的是______,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空若用图I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总体积15______.(各写出一点即可)气中氧气含量大于空气总体积15(2)图2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mL.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3)某同学由本实验得到如下一些结论:①燃烧匙中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②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③可用木炭替红磷完成该实验.④氮气难溶于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甲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在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少量的甲,要制得较纯的乙晶体,可采取______方法。
亚硝酸盐的性质

原剂”),该滴定过程___(填“要”或“不要”)另加指 示剂。 (2)若在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冲洗一下,再 继续滴定至终点,则对结果___(填“偏大”、“偏小”、 “无影响”) (3)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所得结果___(填 “偏大”、“偏小”、“无影响”) (4)已知HNO2的酸性比醋酸略强,亚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生成NO和NO2 ,某同学在家中欲进行鉴别NaCl与NaNO2 的实验,但他家中只有浓醋酸,请问该实验能否成功?说明 理由________________。
中毒原因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 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 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 饮用含有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 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 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由亚硝酸钠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 0.5克的亚硝酸钠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钠用做发色剂
亚硝酸盐是一种护色剂又称发色剂,它能与肉制品中 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 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这主要由于亚硝酸盐所 产生的NO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 种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所致。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制 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除可护色外,还能抑制以琐状芽孢 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的繁殖,从而防止其产生毒素,防止 蛋白质的分解。特别是对于食品中的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具 有抑制作用,抑制或延缓其产毒。此外,亚硝酸盐还具有 增强肉制品风味的作用。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既能护色又 能抑菌,又能增强肉制品风味的替代品。为此,各国都在 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 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及亚硝酸钠的性质
1.亚硝酸(HNO2)
亚硝酸是弱酸。
向亚硝酸钠溶液中加酸,生成亚硝酸(HNO2)。
亚硝酸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NaNO2+H2SO4(稀)===NaHSO4+HNO2
2HNO2===NO↑+NO2↑+H2O
2.亚硝酸钠(NaNO2)
(1)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2,是可溶性盐。
其熔点为271 ℃,分解温度为320 ℃。
亚硝酸钠在建筑业中常用作混凝土掺加剂,以促进混凝土凝固,提高其强度,防止在冬天低温施工时混凝土发生冻结。
亚硝酸钠还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作食品防腐剂和肉类食品的发色剂。
(2)亚硝酸钠的氧化性:在亚硝酸钠中,氮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态。
因此,亚硝酸钠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
如亚硝酸钠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单质碘。
2NO-2+2I-+4H+===2NO↑+I2+2H2O
析出的碘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据此可以检验NO-2的存在。
亚硝酸钠与FeCl2溶液反应,生成棕黄色的FeCl3溶液。
NO-2+Fe2++2H+===NO↑+Fe3++H2O
(3)亚硝酸钠的还原性
亚硝酸钠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
如亚硝酸钠与K2Cr2O7酸性溶液反应时,Cr2O2-7被还原成Cr3+,K2Cr2O7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r2O2-7+3NO-2+8H+===3NO-3+2Cr3++4H2O
(4)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鉴别:与氯化钠不同,亚硝酸钠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NO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
Ag++NO-2===AgNO2↓
专题训练
像食盐一样有咸味,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
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I
B.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NaI
C.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可以服用HI溶液解毒
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具有咸味、有毒,且价格比食盐(NaCl)便宜的工业用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它的部分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NaCl)与亚硝酸钠(NaNO2)
B.亚硝酸钠可以加到食品中,但添加量要符合规定
与N2H4反应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2H4===NaN3+2H2O
D.上图所涉及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漂白、电镀和金属处理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1)将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便可制得NaNO2,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酸性条件下,当NaNO2与KI按物质的量1∶1恰好完全反应,且I-被氧化为I2时,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亚硝酸(HNO2)是与醋酸酸性相当的弱酸,很不稳定,通常在室温下立即分解。
要得到稳定的HNO2溶液可以往冷冻的浓NaNO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下列物质不适合使用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磷酸
(4)工业废水中的NO-2可用铝粉除去。
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Al、NaAlO2、NaNO2、NaOH、NH3、H2O六种物质,将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______+______,上述反应后废水的pH值将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若改用电解法将废水中的NO-2转化为N2除去,N2将在______(填电极名称)生成。
(5)若工业废水中的NO-2的浓度约为×10-4mol·L-1,取工业废水5 mL于试管中,滴加2滴mol·L -1的硝酸银溶液,能否看到沉淀________(计算说明)。
[已知1 mL溶液以20滴计;K
sp(AgNO2)
=2×10-8
]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由NaNO 2→NO,N 元素的化合价+3价→+2价,得电子,所以NaNO 2是氧化剂,由HI→I 2,碘元素化合价-1价→0价,失电子,所以HI 是还原剂,故A 错误;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只有I 2,故B 错误;该反应中氧化剂为NaNO 2,还原剂为HI ,物质的量之比为2∶2=1∶1,故C 正确;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时,服用HI 溶液会产生有毒的NO ,故D 错误。
2.答案 D
解析 亚硝酸钠能和KI 反应生成碘单质,碘与淀粉溶液变蓝色,A 项正确;NaNO 2具有防腐性,但有毒,所以亚硝酸钠可以加到食品中,但添加量要符合规定,B 项正确;亚硝酸钠和肼反应生成叠氮化钠和水,该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由+3价、-2价变为-1
3价,C 项正确;有电子转
移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NaNO 2与NH 4Cl 反应生成NH 4NO 2没有化合价的变化,D 项错误。
3.答案 (1)NO +NO 2+2OH -
===2NO -
2+H 2O (2)NO (3)bc (4)NaNO 2 2Al 下降 阴极 (5)2滴溶液所含有的Ag +:n (Ag +)=220×10-3 L× mol·L -1=×10-5 mol ,则c (NO -2)·c (Ag +
)
=×10-4
mol·L -1
×错误! mol·L -1
=×10-7
>K sp (AgNO 2)=2×10-8
,则证明能看到有沉淀生成 解析 (1)根据信息: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便可制得NaNO 2,即NO +NO 2+2OH -
===2NO -
2+H 2O 。
(2)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时,所有的碘元素化合价升高了2价,消耗碘离子2 mol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2 mol 的亚硝酸钠得到2 mol 电子时,则需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为+2价,所以产物中含氮的物质为NO 。
(3)浓NaNO 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通入二氧化硫,会被亚硝酸氧化为硫酸,即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亚硝酸具有氧化性。
(4)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金属铝具有还原性,碱性条件下,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一水合氨,反应方程式为2Al +NaNO 2+NaOH +2H 2O===2NaAlO 2+NH 3·H 2O ;该反应中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 减小;用电解法将废水中NO -
2转
换为N2除去,根据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N2将在阴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