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认知结构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会认知

第五章 社会认知

虚假一致偏差
• 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这种倾向称为虚假一致偏差,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 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 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 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 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 为别人好交际。 • 罗斯等人在一项经典研究中,问大学生是否愿意在身 上戴一块写有字的大广告牌子在校园里漫步30分钟,有些 人同意,而有些人则拒绝了。可是两类人都认为大学生中 有2/3的人同意他们的选择(同意或拒绝)。显然,他们 的估计都不是正确的。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 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 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吸烟的中学 生普遍认为大多数中学生也同他一样吸烟。在西方的社会 调查中,常常发现持有一定政见的人认为大多数其他人的 观点同自己一致。

戴恩(Dion)等1972年做过一个实验,用科学数据证明了晕轮效应。 他们让被研究者分别看高吸引力、无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类人 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对照片上这些人的某些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如 下表:
评定特征 高吸引者 一般吸引者 无吸引力者
受欢迎性
婚姻能力 职业地位
65.39
1.70 2.25
62.42
内向(被 试判断 %) 3 86 11 63
单独外向 单独内向 先外后内 先内后外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 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 ) 前提:a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 b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
0.71 2.02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认识结构》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结构和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结构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分类,理解认知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认识结构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认知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设计1. 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2. 认知过程的分类和特点3. 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演变4. 认知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技术5. 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别的干系6. 认知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调查钻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认知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安置作业和教室练习,促使学生主动进修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鼓励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和互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进修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的认知心理学教材,如《认知心理学导论》等。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3. 实例资料:收集相关案例和钻研报告,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七、教学环节安排1. 第一周: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介绍2. 第二周:认知过程的分类和特点分析3. 第三周: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演变探讨4. 第四周:认知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技术介绍5. 第五周: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别的干系讨论6. 第六周:认知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八、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进修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评判。

第五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五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因此,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 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
(二)广义知识学习阶段

1、新知识习得阶段 习得阶段主要包括注意一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 入命题网络四个步骤。前三步可以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相关成分解释。 第四步可以用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解释。

3、后期阶段:
到了初中和高中时期,策略发展处于后期阶段。某些青少年在他们 熟悉的知识领域,可以在无成人知道下,自觉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学习, 而且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策略。
第三节 几种复杂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一、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理解的条件
(一)阅读过程
1、阅读含义:
广义的阅读是指人们用于获取文本内容的阅读;狭义的阅读是指中 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阅读。




学习的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 科知识都是有逻辑意义的材料。 第二,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 础。如果学生已经具有同化新材料的原有知识,则有逻辑 意义的新材料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学会的,因此这种材料被 称为潜在有意义的材料。 第三,将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学生心理意义的一个 重要条件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型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
1、陈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 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由于运用 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识又分为;两个亚类。 (1)智慧技能: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 (2)认知策略: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 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 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 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可以通过 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这 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 的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1、位置学习实验
为了考察有机体学习结果的实质,设计该实 验 训练小白鼠走迷津到达食物箱 从起点到终点有三条途径通向食品箱 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经3最长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托尔曼的结论:

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 作,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学习达到 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 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即在 头脑中形成的有关迷津的“认知地图”

3、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 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 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 地图。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预期的 证实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四、简短评价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 派将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 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 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局限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2、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 的任何人--最最基本概念是最简单而又最有力的- -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合适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 引导智慧发展--比如儿童用可触摸的材料进行学习.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桑代克(Jerome S. Bruner)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认知结构的研究方面。

桑代克认为认知结构是人们理解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它是心智活动的核心。

桑代克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了主观的解释和理解对于认知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组织和塑造信息来构建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组织和塑造是基于个体的知觉、思考、经验和个人的价值观等因素。

因此,认知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主观的框架,它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

桑代克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模型,即"操作性思维"(Enactive thinking)、"图像式思维"(Iconic thinking)和"符号式思维"(Symbolic thinking)。

操作性思维是指通过对物体和环境进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他们在玩具盒中找到想要的玩具,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工具等。

图像式思维是一种基于感知图像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对真实或内在感知的图像的构建和处理,通过图像思维,人们能够将物体或场景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符号式思维是一种基于符号系统的认知过程。

符号是一种代表特定含义的标志,如语言、数字和符号。

通过符号式思维,人们能够将感知和想法转化为符号,并使用符号进行推理和沟通。

桑代克认为这三种思维形式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关联和转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操作性思维逐渐转变为图像式思维,然后再转变为符号式思维。

他认为这种认知结构的转变是随着孩子的成熟和学习经验的积累逐渐发生的。

此外,桑代克还强调了社会文化和语言对认知结构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对于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11周盼盼:第五章《知识的建构》教案

10-11周盼盼:第五章《知识的建构》教案

第五章知识的建构第一节知识及知识建构一、知识及其类型(一)知识(最常用却最难界定。

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或按照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阐述)1.哲学认识论中反映论观点:感性知识VS理性知识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结构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是储存在个体长时记忆中有一定组织结构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通过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而进行建构的结果。

3.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不同学者定义差别较大)布卢姆: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加涅:知识是言语信息,即用言语符号来标志某种事物或表述某些事实。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

(二)知识的分类1. 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来划分(代表人物:安德森)1)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即传统上所说的狭义的知识)(1)定义: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般可用口头和书面言语进行陈述。

“两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等规则和事实;“活到老,学到老”、“生命在于运动”、“知识就是力量”等观点、信念。

2)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方法性知识)(1)定义: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于实际操作。

例:骑自行车、管理课堂、操作电脑2.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划分(代表人物:布卢姆)1)具体知识(1)定义:具体知识是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作为信息加工过程的学习
什么是信息加工?
接收
存储
处理
传送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复述
编码
感觉 记忆
注 意
知 觉
工作 记忆
长时 记忆
提取
反应
一、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1、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个实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面将呈现一幅图片,请注意看。
预备……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复习
复习方法:
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 尝试回忆 部分与整体结合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二、学习的基本阶段
(1)注意:对可以接触到的教学信息保持 警觉和敏感,
(2)目标预期:明确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 目标。影响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 (3)提取先前知识:回忆与当前的学习相 关的旧知识。 (准备)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4、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定义: 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 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的提取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一个问题: 前天的晚餐是什么?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感觉记忆的作用:
临时存储

保证知觉连续性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2、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个实验:
请回忆 19 23 15 21 22 14 27

儿发心第5章 儿童认知-皮亚杰(韩宏莉201208)

儿发心第5章 儿童认知-皮亚杰(韩宏莉201208)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他认为: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
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
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认识起源于动作,认识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
用。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 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更大” (不守恒)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一样大” (守恒)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 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三座山”实验 ---自我中心
“三座山”实验---自我中心思维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
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 观点。
实验者从A、B、C、D 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 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 A 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 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 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B
C D
第二个成就:“客体永久性”概念确立:当物体从 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 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在六个月以前,婴儿对物体的的认知是,看不见的 东西是不存在的。球滚入床下,因目不能见,他就认 为球不存在了。接近二岁的幼儿就会知道球仍在床下, 只是眼睛看不见而已。
18-24个月:已能充分理解客体永久性
通过可逆性体现:守恒实验 通过互反性体现:A>B意味着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能说出你看见的东西, 为了能说出你看见的东西,就不得不让你的大 脑左半球看见这一物体。 脑左半球看见这一物体。
认知结构
4
1.2.2 关于触觉
让患者将双手放在身后,将某些物体如勺子、 让患者将双手放在身后,将某些物体如勺子、 钢笔、 手表等放在患者手中: 钢笔、书、手表等放在患者手中:
放在右手中,患者能够叫出物品的名称, 放在右手中,患者能够叫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它指 出它的用途。 出它的用途。 但是,放在左手,患者不能说出物品的名字, 但是,放在左手,患者不能说出物品的名字,也不 能描述它。 能描述它。
认知结构
10
2.1.2 大小恒常性
返程路上, 返程路上,肯格看到一群野牛正在几英里外吃 肯格问:它们是什么昆虫。 草。肯格问:它们是什么昆虫。特恩布鲁说是 野牛,肯格立即笑了。 野牛,肯格立即笑了。
在一起开车接近吃草的野牛的时候, 在一起开车接近吃草的野牛的时候,当肯格看到动 物的形体在不断增大时,他小声说,这应该是魔法。 物的形体在不断增大时,他小声说,这应该是魔法。 当继续来到爱德华湖边时,看到两三英里外的渔船, 当继续来到爱德华湖边时,看到两三英里外的渔船, 肯格不相信这东西能够装下几个人。 肯格不相信这东西能够装下几个人。 在回森林前的日子里, 在回森林前的日子里,肯格观察远处的动物并试着 猜测它们是什么。 猜测它们是什么。
俾格米人视觉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的优势。 俾格米人视觉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的优势。
认知结构 11
3 认知受社会环境影响
1911年的一匹会算数的马 年的一匹会算数的马——聪明的汉斯的 年的一匹会算数的马 聪明的汉斯的 故事。 故事。 期望的作用: 期望的作用:
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萧伯纳的名著)效应 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萧伯纳的名著) 窈窕淑女》 由于亨利·赫吉斯的教育 赫吉斯的教育、 《窈窕淑女》,由于亨利 赫吉斯的教育、鼓励和 期望,伊莉莎·多利特才得以才华出众 多利特才得以才华出众。 期望,伊莉莎 多利特才得以才华出众。
1.3 脑的功能分化与开发
左半球:语言上的优势; 左半球:语言上的优势; 右半球: 右半球:空间关系和形状等视觉任务上更占优 势。 更多的活动让人脑更为健康: 更多的活动让人脑更为健康:
丰富环境相比贫乏环境的老鼠,大脑皮层增重较多。 丰富环境相比贫乏环境的老鼠,大脑皮层增重较多。
开发右脑。 开发右脑。
第5章 认知结构 章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王水雄
认知结构
1
本讲结构
认知的基础 认知如何受到自然条件影响 认知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认知的偏差与结构
认知结构
2
1.1 认知的界定
认知:人们认识和感知什么, 认知:人们认识和感知什么,以及如何认识和 感知,进而在思维、 感知,进而在思维、推理和智力上得以发展的 过程。 过程。
如果只向大脑右半球呈现某一物品的图片, 如果只向大脑右半球呈现某一物品的图片,他 不能说出物品的名字也不能描述它, 不能说出物品的名字也不能描述它, 但是如果允许患者伸出左手到屏幕后触摸, 但是如果允许患者伸出左手到屏幕后触摸,他 们总能找到与视觉呈现相同的物品。 们总能找到与视觉呈现相同的物品。
认知结构 5
认知结构 15
4.3 《穿长条睡衣的男孩》 穿长条睡衣的男孩》
认知结构Βιβλιοθήκη 164.3 《穿长条睡衣的男孩》 穿长条睡衣的男孩》
认知结构
17
4.4 《骨中罪》 骨中罪》
认知结构
18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橡树学校对1~6年级学 年级学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橡树学校对 生的研究。 生的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在低年级学生身上比高年级更为明 显。
认知结构 12
3.1 《情迷步话机》 情迷步话机》
认知结构
13
4.1 认知的偏差与结构
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
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变动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变动的过程,既有认知 结构会渗入到新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去发挥影响。 结构会渗入到新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去发挥影响。
认知结构 14
4.2 认知偏差与责任分散
凯蒂·热娜娅的悲剧 凯蒂 热娜娅的悲剧 达利和拉特那的研究:癫痫症发作情境下的救援问题。 达利和拉特那的研究:癫痫症发作情境下的救援问题。
一个解释:责任分散。 一个解释:责任分散。 另外一个可以用作解释的因素:预测性焦虑。 另外一个可以用作解释的因素:预测性焦虑。
认知结构 9
2.1.1 关于大小恒常性
1950年代末,人类学家特恩布鲁与扎伊尔 年代末, 年代末 (现在的刚果)Ituri森林俾格米部落小伙子肯 现在的刚果) 森林俾格米部落小伙子肯 格一路到另一个部落路上发生的事情: 格一路到另一个部落路上发生的事情:
肯格有生以来从未看到过远处的风景,他指着鲁文 肯格有生以来从未看到过远处的风景, 佐里山问那是山还是云雾。 佐里山问那是山还是云雾。 去看山的路上下了大暴雨,到了山脚下雨才停, 去看山的路上下了大暴雨,到了山脚下雨才停,天 放晴。肯格抬头仰视群山时, 放晴。肯格抬头仰视群山时,眼前的情形让他简直 说不出话来。 说不出话来。
认知结构
3
1.2.1 人脑的构成
割裂脑人的实验 关于视觉: 关于视觉:
光束闪烁的情况下,说只看到右视野上的闪光( 光束闪烁的情况下,说只看到右视野上的闪光(左 半脑看到),左视野上的闪光看不到, ),左视野上的闪光看不到 半脑看到),左视野上的闪光看不到, 但是能够指认整个视野中的光线闪烁的位置。 但是能够指认整个视野中的光线闪烁的位置。
认知结构
6
1.4 《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
认知结构
7
1.5 《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
认知结构
8
2 认知受自然条件影响
不管物体距离你多远, 不管物体距离你多远,知觉的大小恒常性作为 一种知觉策略都能够使你知觉出熟悉物体的真 实大小。 实大小。
电影导演可以设计一种船在大风暴中颠簸的场景。 电影导演可以设计一种船在大风暴中颠簸的场景。 其实这个场面是用一艘0.6米长的模型船在特殊布 其实这个场面是用一艘 米长的模型船在特殊布 置的水池中拍摄的, 置的水池中拍摄的,但我们的知觉却判断这艘船与 真船大小相同。 真船大小相同。 这不仅是因为知觉的大小恒常性在起作用, 这不仅是因为知觉的大小恒常性在起作用,也是由 于缺少能提供线索的对照物。 于缺少能提供线索的对照物。
类似的研究:当一个小孩欺负另一个小孩时, 类似的研究:当一个小孩欺负另一个小孩时,其同龄 伙伴将有何行为表现, 伙伴将有何行为表现,即那些同龄伙伴会强化欺负行 为呢,还是为受害者出面干涉? 为呢,还是为受害者出面干涉?
结果:同伴会用 结果:同伴会用54%的时间作为一个消极的旁观者来强化这 的时间作为一个消极的旁观者来强化这 种欺负行为, 的时间主动模仿欺负行为, 种欺负行为,用21%的时间主动模仿欺负行为,只有 的时间主动模仿欺负行为 只有25%的 的 时间是用来保护受害者并出面进行干涉。 时间是用来保护受害者并出面进行干涉。
阿希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
A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 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 现实的、 现实的、谨慎的 B组: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 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 现实的、 现实的、谨慎的
阿希关于从众现象的研究。 阿希关于从众现象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