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奥苏伯尔与布鲁纳一样,同属认知结构论者,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伯尔既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

这种学习在两种条件下产生.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

另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基础可以用来同化它们.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

这种个体获得的意义又叫心理意义,以区别于材料的逻辑意义.所以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就是个体获得对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

概念被同化的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概念,同时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③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④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具体内容 实质 教学组织模式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的注重点
布鲁纳
奥苏贝尔
认知表征
意义学习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发现学习
新旧知识之间形成实 质性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情景的结构性
发现错误与正确同样 重要
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 调原则
建立正确知识体系
03.03.2020
制作/Make 纯小孩 设计/Design 纯小孩
新学习的观念 A
a1 a2 a3 原有的观念
例:白菜、菠菜、胡萝卜等→蔬菜
03.03.2020
同化的三种形式
3、组合关系: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 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
新学习的观念 A
B
C
D
原有的观念
例:质量与能量,冷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
03.03.2020
先行组织者策略
作用: 1、使学生注意到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概念 2、为新知识提供手脚架 3、稳定清晰,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学习新知识前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 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03.03.2020
先行组织者策略
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
03.03.2020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成就动机
附属驱力: 外部动机 学习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的重要性日趋降低
03.03.2020
评论
对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 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 更加关注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他对概念学习和概 念同化的阐述,更具有指导意义。 对先行组织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教学。 对学习动机的看法也有与众不同之处。

2.6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

2.6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它们。

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

3、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的可辨别的不同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

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类别作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较高级的类别比较一般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从人类的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2、学习的准备性,这里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3、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

4、学习动机,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主要是内在动机,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

(四)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意义和贡献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信息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掌握新知识的实质性意义的过程。

这无疑是一种可靠又可信的解释。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实践活动的理性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

知识的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人的各项实践活动。

学习知识不仅是记住和背诵用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的词句,而是理解和掌握前人或他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性东西的认识,并将他人的认识转变成自己的认识。

奥苏贝尔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并将其学习理论建立在此基点之上。

2.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类型的阐述是严谨和有说服力的。

知识的有意义学习必然以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加上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此三者构成了有意义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称其为有意义的学习。

而随意地增加三个条件之外的另外一个条件都是多余的。

3.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

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1]学生正是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4.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

它既包括了学习的内部动机,又包括了学习的外部动机。

而且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奥苏贝尔提倡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经久而不衰,任何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没有动摇它的基础地位,足以证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行为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认知同化的过程,它通过操纵、分析和组合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主观感受对现有知识进行改造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关键是认知同化,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把所接触到的信息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根据他的理论,学习者从信息中寻找结构,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结合,以满足学习任务所需的信息特征。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概念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理论,他基于以下几点来证明其有效性:首先,学习者在不断认知同化新知识时,会在现有认知结构中发现有用的线索,这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认知同化的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学习者的负担,这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记忆新知识;第三,认知同化的过程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新的环境。

同时,奥苏贝尔也认为,学习有其特定的动机背景,而认知同化的过程不论从结构上还是记忆上都受该动机紧密控制。

也就是说,学习者会选择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他们特定的动机需求。

例如,有人喜欢挑战自己,他们利用认知同化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浅显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地复习、试验和调整,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自从奥苏贝尔提出认知同化理论以来,学习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认知同化理论也为许多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认知同化的过程既可以减少学习者的负担,也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受到动机的紧密影响。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认知同化的动因和机理,并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贡献。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是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会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过程被称为同化。

在同化的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信息。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本质是一个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人类的认知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新的信息的不断涌现而不断调整和适应。

这种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本质特征。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还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本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人类并非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会主动地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种主动的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的本质特征。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还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人类的认知结构并非仅仅是个体内部的产物,而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类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化的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的本质特征。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本质特征,即不断调整和适应、主动的过程以及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认知过程不仅仅是
个体内部的产物,而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环境对于人类认知的影响,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以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自己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引言认知同化论是由法国心理学家让·皮雅杰·奥苏贝尔(Jean Piaget)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整合来适应和理解新的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并探讨其对教育和发展的影响。

奥苏贝尔的认知理论概述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儿童通过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来理解世界。

这个认知框架就像是一种“模式”,帮助儿童处理和解释不同的感知和思维经验。

认知同化的定义和作用认知同化是奥苏贝尔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它指的是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使之符合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新的知识和经验与已有的模式进行对比和整合来实现的。

认知同化的作用是帮助儿童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境。

通过将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框架,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种认知同化的过程促使儿童发展和改变他们的认知框架,进一步推动认知的进步。

认知同化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是一种促使儿童认识世界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1. 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的融合奥苏贝尔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将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 提供适应性挑战奥苏贝尔认为,在适宜的认知冲突下,学习和发展才能够得到促进。

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挑战,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情境,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 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认知同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负责自己的学习。

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将新的知识纳入他们的认知框架,从而推动他们的认知发展。

认知同化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

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

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

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

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2。

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念从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将平行四边形知识放进知识系统。
小结
1、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
系的认知结构。
2、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
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3、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主动性、
内部动机、过去经验、智力等。
小结
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积 极主动的是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知识与他认知 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p167)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2、布鲁纳关于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
再现模式(model of representation):就是人们
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


动作性模式 (Enactive Representation);
映像性模式(Iconic Representation); 符号性模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
发现学习课例
小方
长方
1
1
x
x
长 方
x*x+2x+1=(x+1)(x+1)
大方
x
x x x
1
发现学习课例
学生会描述上图为‚这个新拼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正 方形的面积( x2 )加上两个长方形面积(1x+1x),再 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12)。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另一 种表示新拼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即(x+1)(x+1)。学生会 列出:x2+2x+1=(x+1)(x+1);x2+4x+4=(x+2)(x+2); x2+6x+9=(x+3)(x+3);x2+8x+16=(x+4)(x+4)。 学生在发现规则后不需动手,只需要视觉表象就能列 出方程式。最后当学生熟练掌握规则后,仅用符号就可以 运算,在此基础上很容易进一步推出:
a2+2ab+b2=(a+b)2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1、认识奥苏贝尔
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
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
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 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 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理论建树体现在他提出了有意义
式,使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 动的参照框架。

学习的准备性; 认知结构 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 学习动机。
学科结构
5、布鲁纳教学理论


事先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
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 ; 提示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的详细说明 ; 成功与失败的作用及奖励与惩罚的性质; 在学校环境中激发思想的程序 ;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 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 互平行。 教师提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 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形是四边 形的一种,它们关系如下图。当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特定规定的四边 形,暂称为其他的四边形。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其他四边形
三、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认识布鲁纳
Jerome Seymour Bruner
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 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
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
学者。 “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 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 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 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 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 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 式. ”
三种有意义学习的方法(p168)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1)派生关系


(2)相关关系
上位学习(总括关系) 组合关系学习
请分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3、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在奥苏贝尔看来,认知结构指学生现有的知
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
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1、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 是否可以利用; 2、这些观念与学习的新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 3、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
4、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p170)

逐渐分化原则
(principles of 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3、布鲁纳关于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
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
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4、布鲁纳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
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
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差别。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
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与学习者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
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材料应当具有逻辑性,
即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
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
整合协调原则
(principles of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 ;

先行组织者原则(advance organization) .
“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概念
程序:
1、提出先行组织者。
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我们过去已经学
过了“多边形”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四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
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
2、呈现新知识结论。
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
3、找出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
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
“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
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
发现学习课例


教学内容:平方和公式 学习者:二年级(8岁左右)。 材料:积木块。
程序: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由积木拼成的图形,告诉他
们,大正方形是正方形,它的边长不知道,可以用x表
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长方形的长边边长为x,短边
边长为1。然后让学生用这些积木块搭成比x正方形更大 的正方形,并要求儿童记下每个大正方形所需各种积木 块的数量,儿童会搭出一系列正方形并进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