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1. 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答案】C【解析】药液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后,直接作用于靶细胞,A错误;打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静脉的血浆中,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液,直接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静脉注射的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静脉注射药液首先进入的是血浆,D错误。
2.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 使体温处于变化之中B. 使体液的 pH 处于变化之中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变化之中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稳态和化学成分的稳态,温度、酸碱度、渗透压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重要方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的稳态实际就是指内环境的pH、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它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内环境的稳态。
A、B、C三项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呼吸酶属于细胞内酶,所以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定位】内环境成分4. 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答案】B【解析】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A正确;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 错误;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B正确;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D正确。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评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注:21—25题为文理科选做)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存在性B. 可知性C. 客观实在性D. 斗争性【答案】C【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回答题。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体现了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静止作为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永恒的④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3.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这表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2. A 3. B【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背景,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意识的本质、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生物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业诊断生物学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上午9:10—10:4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2627282930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利用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采用发酵等技术酿制果酒和果醋,可提高果品的经济效益。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种均为异养真核生物B.都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C.发酵过程中都需定时排气D.都可以利用糖源进行发酵2.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制作的红酸汤,颜色鲜红、味道酸爽,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制作流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B.发酵时间和温度不会影响红酸汤口味和品质C.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D.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3.许多生活经验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实例和生物学原理对应不准确的是()A.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变为乙酸B.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大量乳酸菌聚集在发酵液表面形成一层白膜C.巴氏消毒法对牛奶消毒——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但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D.放久的剩菜一般不宜食用——剩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4.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B.工业发酵之前需要对目的菌种进行筛选和扩大培养C.发酵条件变化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D.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细胞本身和代谢物等5.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A.用一定浓度氯气处理饮用水B.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C.用干热灭菌箱处理金属用具D.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处理器皿6.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有关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①需将接种工具灼烧至变红,以杀灭杂菌B.步骤②将接种工具冷却时不宜距酒精灯火焰太远C.步骤③可使菌种逐渐稀释,经培养后获得单菌落D.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并根据结果进行微生物计数7.细菌气溶胶是由悬浮于大气或附着于颗粒物表面的细菌形成的。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2.“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
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这反映了当时A加强集权急需人才 B. 宗法等级趋于崩解C 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D. 手工业者地位提高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消极无为 B.经世致用 C.严刑酷法 D.仁政治国4.《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此书的是A.“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C.“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则易使也.”5.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C.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6.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7.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
山西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山西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2017-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本试卷为闭卷答题,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童庆炳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问和空间里面。
这是普通常识。
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
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问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的时间,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
《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
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
为何《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是一种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
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
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不误农时”。
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
这种从农业文明所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
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
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令人震惊的、出人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2017年_2018年学年高中一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请把每小题的一个最佳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体细胞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A.根霉菌 B.衣藻 C.蓝藻 D.酵母菌2.所有原核细胞都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核糖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3.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C、G、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4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池塘中的一群鱼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5.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多少肽键?A.63 B.62 C.17 D.166.假若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构成,它们含有3条多肽链,则它们具有的肽键数和R 基团数分别是:A.n个和n个 B.n-3个和n个C.n个和n-3个 D.n-3个和n-3个7.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类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是7%~10%、1%~1.5%、1%~2%;其热量价依次是17.75kJ/g、17.15kJ/g、38.91kJ/g,由此可得出三者在细胞中的能量代谢方面的结论是:A. 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B.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C. 蛋白质是主要能源物质D. 三者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8.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路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 属于不同系统B. 所含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C. 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D. 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9.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分别是:①核酸②核糖核酸③脱氧核糖核酸④蛋白质⑤脂类⑥糖类A.①④B.②⑤C.③⑥D.②④10.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下列哪种生物中容易找到?A.蛔虫B.草履虫C.狗尾草D.竹节虫1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①淀粉②葡萄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⑤12.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医生给脱水的病人注射用的都是渗透压与血浆一致的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 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联考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第一卷试题答案填在第二卷卷首的相应位置。
第一卷(共70分)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15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Who is the woman talking to ?A. A policeman.B. A driver.C. A waiter.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alace?A. In a restaurant.B. In an office.C. At home.3.What will the man do first?A. Catch the train.B. Meet Jane .C. Clean the room.4.Why does the woman look happy?A.Because she has finished the exam.B.Because she has got good grades.C.Because her parents will visit her.5.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 has no time to read0.B.He doesn’t want to read .C.He can’t wait to read now.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听下面3短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C.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D. 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详解】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A正确、C错误;内环境重要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B正确;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人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 将酸奶饮入胃中B. 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 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 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详解】A、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进入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耳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答案』D『解析』【详解】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A错误;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B错误;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有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只有一种,C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
4.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 寄生虫感染B. 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 肾小球发炎D. 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答案』B『解析』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生物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1.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的 pH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人的体温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快速调节的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在全身各种细胞起作用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答案:AB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 个小题,共55 分。
26.(13 分)请运用所学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
一般来说,反射弧是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的。
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弧内涉及___种形式的信号转换。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分就发生______变化,表现为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从而形成了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当某人受针扎时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当医生为其做药物皮试时,却不发生缩手反射。
这说明位于___的高级神经中枢对内的低级神经中枢具有控制作用。
答案:(1)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2)外正内负;膜电位;外负内正;局部电流(3)大脑皮层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完成一次反射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两种形式信号转换。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27.(12 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相关内容:(1)图中①过程是,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⑦代表的物质(2)合成⑥物质的场所是骨骼肌和。
(3)血糖的正常范围是_g/L。
④现象一定是糖尿病吗?_ (填“一定”或“不一定”),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填“多”或“少,’),原因是。
(4)促进②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填“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5)运动员由于赛前情绪紧张,在空腹状态下血糖会暂时性升高,这可能是_分解加快所致。
(6)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
分析得知:胰岛 B 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抗原的分子结构相似,在机体细胞免疫中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对胰岛 B 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其分泌物减少,此种糖尿病属于_病。
答案:(1)消化吸收;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脂肪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2)肝脏(3)0.8-1.2;不一定;多;肾小管集合管依靠渗透原理重吸收水,原尿中带糖,尿的渗透压变大,会带走更多水分(4)胰高血糖素(5)肝糖原(6)自身免疫解析:①-⑦分别代表:消化吸收、肝糖原、非糖物质、尿糖、细胞氧化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非糖物质。
正常血糖范围为 80-120mg/dL,等于 0.8-1.2g/L。
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可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增高而是尿糖增多。
长期饥饿后突然饱餐,也可因胰岛素功能相对低下而产生糖尿。
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三多一少”,其中多尿是由于尿中带糖,渗透压大而引起的。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空腹状态表明没有消化吸收,血糖升高是由于肝糖原分解造成的。
感染病毒后 T 细胞敌我不分,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生。
28.(10 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 a 表示系统,b 表示系统,c 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 CO2 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
(5)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
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 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4)神经—体液—免疫(5)调节;器官、系统;稳态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9. (12 分)如图所示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
请据图回答:(1)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作,其结构如图中方框内所示。
(2)神经元[A]的末梢膨大成[B] ,它的顶端[C]叫作。
(3)[C]与[D]之间的E 叫作突触间隙。
[a] 能释放递质进入[E]作用于D,使兴奋从一个神经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这种传递方向的原因是。
答案:(1)突触(2) 轴突小体;突触前膜(3) 突触小泡;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作突触,神经元轴突的末梢膨大成突触小体,它的顶端叫作突触前膜,故C是突触前膜,E是突触间隙,D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能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反向传递。
30.以下A, 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A.(8分)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答案:A(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3) 垂体协同 (4) 抑制反馈B(1) 下丘脑抗利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2) 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3) 胰岛素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 A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又能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
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1) 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平衡,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
(2) 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存在,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
(3) 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这一系统中,胰岛素是最主要的激素。
这种物质由胰岛B细胞产生。
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