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3

合集下载

学会传统织染

学会传统织染

学会传统织染传统织染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手艺,它融合了纺织与染色的技术,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纹样和色彩。

本文将介绍传统织染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传统织染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人们通过自然材料和手工工具来制作布料,其中织染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丝绸的发明和推广使得织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织染工艺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用的布料,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

二、传统织染的工艺技术1. 织染材料的准备:传统织染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天然纤维(如丝绸、棉布、麻布等)、染料(来自于植物、矿物、昆虫等)以及辅助工具。

2. 织染的方式:织染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有织就染和染后织等。

织就染是在织布的过程中就将染料加入,通过织结的不同形式来创造纹样。

染后织则是先完成布料的织造,再通过染料的添加来完成染色。

3. 纹样与色彩的创造:传统织染所创造的纹样和色彩丰富多样,依赖于织染师的技巧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织法和染色工艺来表达出各种纹路和图案,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染料搭配,以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传统织染的现代价值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机械纺织和化学染色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织染,但传统织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织染技艺,可以让这一文化宝藏得以延续。

2. 手工艺与创意设计:传统织染作为一种手工艺,能够让人们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现代设计领域,许多设计师将传统的织染元素融入到时尚与艺术作品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传统织染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与现代化工染料相比,纯天然的染料更加环保,并且具有较少的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学会传统织染不仅可以了解和继承古老的技术和文化,还能够发展创造力、关注环境保护,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间艺术——染织艺术

民间艺术——染织艺术

一、染织图案的概念
1、染织图案的种类
染织图案设计
染织图案,通过印染与织造工艺实现于纺织品上的图案形态。主要包括 两大类:一、服饰面料(衣、裙、裤、鞋、袜、帽、包等)二、环境纺织品
(也称室内纺织品图案,如窗帘、地毯、墙布、床品、巾类等)。
两种面料特点:服装面料一般花型偏小;室内纺织品面料花型偏大。
服装图案设计
扎染的各种效果
扎染制作
扎染的 各种效 果
4、扎染的现代应用 扎染图案的随意性迎合了现代人追求随意自 然的心理需求,给服装带来新的视觉样式,成为 一种新的时尚。 从服装到纺织品、手工艺制品都随处可见扎 染的身影。
重复染色
1、手绘面料图案制作 2、手工扎染工艺制作
3、染织图案设计的应用
各时期染织图案
汉代冕服刺绣
春秋战国织物图案
唐代“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是由盛开的花朵、花苞、花瓣和叶子等素材按放射 对称的方式组合而成的,雍容华美,久负盛名。
清代旗袍刺绣
凤穿牡丹
牡丹刺绣
文官补子
一品仙鹤
二品锦鸡
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
五品白鹇(大型鸡类,银鸡)
六品鹭鸶(大型鸟类)
文官补子
九品练雀 七品鸳鸯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室内纺织品图案设计-----家纺图案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中国美院染织设计毕业展
二、扎染 1、扎染的特点 是一种古老 的纺织品染色工 艺。是用线、绳、 对织物进行紧固 的结、系捆、绑、 缝扎,然后放在 染液中进行煮染 的染色方法。其 纹饰自然活泼、 随意洒脱、形色 无定、别具特色。

隋唐工艺美术(染织)

隋唐工艺美术(染织)

散花:是指没有固定 规则的各式花锦
晕间:织锦中最华丽 的一种图案 ,用多 种色彩相间排列,构 成斑斓复杂的条纹, 有的颜色多达八九种。
展示一班
花树对鸟纹灰缬纱局部
刺绣
题材的拓宽:服饰用品,佛经和佛像。
技法的丰富: 平绣:是以细密的绒线往复交接,既可 以使线条光润平滑,又能使色彩浓淡相 宜,更适合大面积的表现形象。
唐代金衣 蹙金绣半臂
坛裥( jiǎn )绣 :色彩方面有模仿 退晕的效果。
绫地花鸟纹绣袋(展开)
图案
①联珠纹:在团纹的四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 联珠而得名
蜡缬: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
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 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 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 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 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碱缬:利用碱对织物的化学作用,经一样在布上 印出花纹 。
团窠( kē )纹:唐代流行的另一种花卉纹样。 以一种或几种花卉,采用对称或平衡形式,组合 成近似圆形的单独纹样,大量用在丝织服装布料 上。
对称纹:一般是用动物组 成左右对称的格式,这也 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 也有使用人物题材的,比 如骑士,狩猎,饮酒等等 图案。
窦师伦,创制了不少丝绸 花式,其中有对雉、斗羊、 翔凤、游麟等花样,窦师 伦受封为“陵阳公”,人 们就把那些花样称为“陵 阳公样”。
染织工艺
隋代的染织 ①四川 蜀锦 ②豫章“鸡鸣布” ③高昌地区的纺织品
唐代的染织 丝织
绢:平织的,古代的原称为“练”。平织的绢没有织出的 花纹,只可以用染色的方法进行装饰。
绫:单色的斜纹织。斜纹织的组织变化很多,因为经纬浮 沉的斜纹配列的变化很多,并且可以随时改换斜纹的组织 以产生花纹,这种织出花纹的方法称为“提花”。

染织工艺

染织工艺

两宋时期
元代
元代的染织品图案与纹样以汉族传统的龙、凤、麒麟、羽人、 禽鸟、蝴蝶、花卉、水云等为多,也有缠枝花纹。从内容和形式而 言,大多取材于汉唐以来的神话故事、佛教传说及民间图案纹样。
元代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染织品纹样、图案的设计,堪称代表了我国古代染织品 的最高水平。其突出的染织品中的吉祥图案、动物图案、自然气象纹、 器物纹样、几何纹样和人物纹样。 1)染织品纹样中的吉祥图案 (1)象征 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特点,表现特定的思想。 (2)寓意 借某些题材寄寓某些特定的含意。 (3)比拟 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 (4)表号 以某些事物作为某种特定意义的记号。 (5)谐音 某些事物的名称组合成同音词表达吉祥含意。 (6)文字 如卐字、寿字、福字等。
三国时的染织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 两晋时期仍以蜀锦最为著名。 南北朝丝织在江南一带普遍发展。
1)纺织业的艰难发展 以官营丝织业为主,家庭纺织业也较为普及。三国以后,到西晋时
纺织业得到恢复与发展。掌握了柞蚕茧的缫丝纺织技术“山绸”。 中原地区尚无棉纺织业,新疆地区由西亚传入的非洲棉的种植和纺
而汉代的纹样和装饰图案构案紧密以变体云纹为主题中间夹杂有翱翔的凤鸟奔驰的神兽层叠的云山以及隶书吉祥语铭文图案变化之丰富粗犷之中带有几分淡淡的幽雅整个画面往往表现出人神混合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和寓意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织已得到推广。
2)印染业的发展 继承了汉代的成就。

染织艺术__

染织艺术__

传统染织艺术授课教案发出日期:2005-09-09传统染织艺术第一部分:传统编织工艺(一)、课程要求:将传统染织工艺(编织工艺)的知识、技能、艺术、实践等密切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制作能力,从设计、选材、染色、制作等全过程中,体会工艺特点、艺术规律、功能要求,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作用。

坚持严格的基础训练,重视深入生活,保持艺术教学特色。

掌握传统染织艺术(交织、编结、针织)等工艺的基本技法和艺术特征,开拓思维,增强想象力、创作力,丰富设计手段与创作方法。

(二)、授课内容:1、传统染织艺术(编织工艺)的种类与特征。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种类与方法;分析中国民族民间传统编织艺术的特征与功用;同时将其进行艺术比较,找出各民族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征。

(附图讲解,便于理解与掌握)2、传统染织艺术(编织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讲解中国传统染织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变化;分析中国各历史时期典型传统染织艺术品种与风格;同时将传统染织艺术与民间染织艺术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风格;与国外进行比较;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将传统染织艺术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艺术,独特的风格都为世人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传承、研究与发展中国传统染织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职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3、传统染织艺术(编织创作)的设计与表达。

总结传统染织艺术创作的方法与形式,并结合编织工艺的特点进行创作设计,强调民族性与时代性;强调编织艺术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掌握编织艺术的创作语言与技巧。

(实物分析)4、传统染织艺术(编织材料)的染色与方法。

介绍染料的性能与应用;讲解染色的方法与程序;分析染色与编织的关系等。

5、传统染织艺术(交织工艺)的组织与结构。

介绍古老的编织技艺与结构特征;人字纹组织、联珠纹组织、品字纹组织、起绒组织等(实际示范操作)。

6、传统染织艺术(编结工艺)的组织与寓意。

讲解古老的编结技艺与寓意内涵;基础结、寓意结、装饰结等(现场演示讲解)。

染织工艺-文档资料

染织工艺-文档资料
织已得到推广。
2)印染业的发展 继承了汉代的成就。
13
隋唐五代
隋历史短暂,但它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转折和过渡。在印染 方面,隋代工匠创造了用雕空花纹的木板夹布入染的方法,即“夹缬”
唐代织造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织机有了重要改进。 纺织及其印染业是隋唐时期最大的手工业行当,花色品种也多有增 加,其中尤以丝织业的成就最为突出。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品种类繁多。 西汉的丝织业,尤其是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东汉时,成都成
为蜀锦的集散中心,开辟“丝绸之路”。
2)纺织工艺技术的提高 秦汉时期的纺织机械有了很大改进。从汉代起,随着纺织工艺的提
高,出现了大量精美的丝、麻、棉织物。
10
秦汉时期
《橙黄色绢地长寿绣》 长57厘米,宽40.5厘米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 堆一号墓出土。作品构 图极具艺术美,以变体 云纹为主题、且以紫绛 、大红、朱红、蓝灰等 色丝线绣出十余朵穗状 流云,紧凑平衡地满布 幅面,画面细密而不失 和谐。
1)丝织业 唐代丝织品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工艺最大的是绫和锦。
2)棉、麻、毛纺织技术
隋唐时期麻纺织生产技术更趋完善,
基本上属于民间手工业性质


3)印染业

隋唐时期空前发展。
14
隋唐五代
4)刺绣工艺 广泛用于宗教的绣经、绣像。这是中国刺绣史上的一大转变。它使
刺绣逐渐脱离织物装饰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品。
8
春秋战国时期

染织工艺观点

染织工艺观点

染织工艺观点
染织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染色和编织技术,用于创造出各种颜色、图案和质地的织物。

从染织工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
1. 染色技术是染织工艺的核心。

它包括热染、冷染、特殊染色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布料上生成各种色彩和图案,从而让织物更具有艺术感和装饰性。

2. 编织技术是染织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扭绳、织机、手工编织等多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编织效果,从而使织物在外观和质地上更加优美和舒适。

3. 基于传统染织工艺的现代化转化,是染织工艺不断发展的方向。

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和现代化工艺,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实现各种图案和色彩,同时也可以提高织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4. 染织工艺在今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制造各种服装和家居用品,还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艺术品和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

因此,加强和创新染织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

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

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传统工艺是指运用手工或简单机械,传承至今并且拥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工艺。

传统工艺在民间开展,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成为了独具特色、代表某种历史文化的文化产品。

在这些传统工艺中,染织工艺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染织工艺的概述染织工艺是指用天然或人造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制成印花或绣花等装饰品的手工或机械制作过程。

这种工艺流传已久,可以追溯到丝绸发源的中国古代。

由于丝绸是贵重的商品,权贵之家才可享受,而且难以保持颜色的持久不褪淡,所以人们开始在织布过程中添加色素来染色。

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染织工艺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这种工艺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展示,而是实际应用于文化和生活领域。

染织工艺的分类染织工艺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手染手染是指用手工方法进行染色的染织工艺。

这种工艺需要沉着冷静的操作和准确的计量,而且需要长时间泡在浸泡剂里。

手染工艺很容易制出独特的颜色和花纹,因为人类的染色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无穷无尽。

手染工艺受到广泛的喜爱,因为它体现了手工艺师的优势,且使用天然染料可以保留织物的特性和质感。

印花印花是指用印花卷或者其他刻有花纹的材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染织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迅速地制作大量的装饰品,因为一次可以印出许多坚定的图案。

印花对于衣着行业、室内装饰、家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织机织是指使用机器进行染色的染织工艺。

机器染色生产效率高,且染色效果均匀,可以通过机器染色让织物看起来更整洁和有品质感。

由于是机器操作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产品,在纺织行业、家具行业、汽车座椅行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染织工艺的文化价值传统染织工艺不仅仅限于实际的生产或者应用价值,而且还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种工艺体现了人类在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创新,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染织工艺保留和传承了许多文化符号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这些技能现在可以归纳和传播给年轻一代,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古老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染 织 史
主讲人:李雪艳
手工印染工艺 一、手工印染艺术的概念 印染涵盖了印花和染色两种工艺,是通过染料形成织物表面图案的一种重要手 段。手工印染是传统织物面料印染的主要工艺,其概念是针对机器化印染工艺 而言,具有家庭作坊式的特征。手工印染主要包括手绘、扎染(绞缬)、蜡染 (蜡缬)、蓝印花布(型染和夹染)等,不同的工艺形成不同的织物图案特征。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 织纹衣、蔽膝穿戴展 示图。这个时期的织 物颜色,以暖色为多, 尤其以黄红为主,间 有棕色和褐色,但并 不等于不存在篮、绿 等冷色。只是以朱砂 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 色,比其他颜色更鲜 艳,渗透力也较强, 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 保存至今。经现代科 技分析,商周时期的 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 用,尤其是红、黄等 正色,常在织物织好 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 复原绘制)
原始编织技术
1、搓捻植物纤维做成绳子,这种绳子被广泛运用于制做 套索、网和建造房屋方面。随后人的头发、动物的毛, 也被用于搓捻成绳或是线,在结网技巧的基础上,形成 了早期的手工编结与织造技术。 2、纺锤和纺轮中央都有孔,纺锤用于在小孔上串联一根 小棍,另一端有钩,用手捻转小辊,使纺锤发生均匀的 旋转,从而使经过梳理的纤维绞合成长长的、粗细均匀 的纱线。几股纱线由纺轮带动一轴,缠绕成可用于织布 的、较结实的纱线。织布所用的机械,最早大约是一种 被称做“编织架”的东西,架子上排列出一排经线,再 把缠绕在骨梭上的纬线来回织入。
图69/70/71蜡染
3.蓝印花布:
蓝染的起源与发展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劝学》 中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2)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靛的方法; (3)古代漏浆防染印花,早在北朝时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 其花纹用大小点构成,但是花点互不连接,且有花版的接版现象,原称蜡缬,到了 唐代盛行后又统称染缬,其中还包括绞缬和夹缬; (4)南宋时将夹缬工艺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公元1208—1224年)有归姓者创为之。以 布抹灰药而染色,侯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5)元代黄道婆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业的发展; (6)明代中叶,南通已发展成为棉纺织品德集散地; (7)明末清初,人们逐渐将这种蓝草印制花布直接称为”蓝印花布“。
柿漆染料蜡染个案:与其他草木染相比,柿染的 色牢度较好,高温褪蜡对于颜色的影响较小,故 在柿染中运用蜡染这一民间印染工艺效果良好。 材料:南通自制柿漆二次汁500ml、一小块丝绸、 2%氯化亚锡媒染剂; 工具:500ml烧杯一个、搅拌棒、蜡锅、温度计。
染色工艺过程: 图69/70/71蜡染 (一)铺平丝绸,将蜡锅中已经融化的蜡以点状随 意泼撒在丝绸上面。(二)待蜡凝固以后,用手工 掰出任意冰纹。(三)将丝绸浸泡于柿漆液中,用 搅拌棒轻轻挤压、翻转,使之充分吸收柿漆液,十 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四)将晾干的丝绸放入到 浓度为2%的氯化亚锡媒染液中,以搅拌棒轻轻挤 压,十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五)褪蜡:1,将 蜡染丝绸置入清水中漂洗两遍,以去掉上面的浮色。 2,将水烧热至100摄氏度,将蜡染布放入。3,连 续搅拌,同时去掉漂浮于水面上的残蜡。4,将布 拿出以清水漂洗。5,加入209合成洗涤剂后进行 第二次褪蜡。褪蜡次数根据需要自由掌握,至蜡褪 尽为止。因是高温褪蜡,在这一过程中,柿染颜色 稍微有些变浅,但是并不影响其蜡染效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梭、骨机刀、骨针等纺织工具
2. 商和西周时期纺织原料和纺织业的发展 (1)商朝:蚕桑业有了新的发展,由野蚕发展为家蚕,卜辞有“蚕示三牢” , “示”是祭祀,“三牢”指牛、猪、羊三牲祭祀蚕神。“三牢”礼,在殷代是很 隆重的祭祀了。不过在商、周时代,蚕神还是一种假托,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 偶像,只是泛称“蚕神”或“先蚕”。仪式隆重,带动了丝织业的发展。麻纺技 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麻织的粗布,葛布是主要的衣服材料。 (考古发现: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铜戈上绢纹痕迹;洛阳东郊下瑶村殷墓丝织账 幔随葬品) (2) 西周:是古代纺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纺织品达到了相当精细华丽的水
2.蜡染: 蜡染的特点:(1)古老的染色工艺;(2) 浸染;(3)蜡染工艺又称为蜡防工艺; (4)可形成冰纹。 蜡染的材料与工具:(1)织物;(2)蜡 (动物性蜂蜡、植物性木蜡、矿物性石 蜡);(3)染料(蜡染制作中常采用低温 染色工艺);(4)绘蜡工具;(5)染色 器具。 蜡染的制作工艺:设计、绘稿、融蜡、上 蜡(描蜡法、刷蜡法、点蜡法、洒蜡法)、 冰纹处理(自然冰裂法、捏皱冰裂法、折 叠冰裂法、敲打冰裂法、冷冻冰裂法、刻 划冰裂法)、染色、脱蜡(烫蜡吸附法、 开水煮蜡法)、蜡染后处理
云 南 出 土 汉 代 贮 贝 器 上 的 纺 织 铸 像
(一)中国传统染织品及染织技术的发展 1.纺织技术的起源 (1)原始社会:编织、纺织技术源于渔猎时代的编 结技术。 (2)旧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们便使用以植物韧皮或 动物皮条编结网兜的“抛石兜”。 (3)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与定居生活的开始,织 造在前代编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并发明了纺 轮。 (4)编织方法:斜纹编织法、缠结编织法、绞缠法、 棋盘间格纹编织法。反映了当时编织机的高超。 (5)材料:麻、葛,通过直接剥取或是自然脱胶获 取,并能将丝和麻纤维纺织成线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断。 黻为两己相背,黑青相次,有背恶向善 之意,也有君臣离合之意。
辫子股:辫子股亦称锁绣,是刺绣中最早运用的针法,在西周的墓葬中就 出现过辫子股印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刺绣。湖 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绣,都是运用辫子股针法刺绣的。这可能是由于这 种针法的线条组织简单,刺绣者容易掌握。只要针脚均匀。弧度一致,毋 须讲究晕色效果。再则运用这种针法刺绣的图案,结实耐用。适合绣日用 刺绣品。唐代以后,平绣针法逐步出现,辫子股针法就渐渐沦为次要针法。 目前主要是在枕套、围涎、拖鞋等日用绣品上绣细狭的图案。 辫子股的绣法是,第一针在纹样根端起针,落针于起针近旁。落针时 将针兜成圈形。第二针在线圈中起针(两针之间的距离约2毫米),随即将第 一圈拉紧。绣时要注意每一针起落时方向要一致,线条宜粗不宜细,一般 在1-2绒之间.
十二章:自西周开始为历代帝王所绘绣 于衣服上的定制。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星辰多以北斗 七星表示。 山,作山形,取其镇,取其人所仰,也 具有能兴雷雨的意义。 龙,取其变。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文。
宗彝,昂鼻岐尾,是一种智兽。
藻,即水草,取其洁。 火,作火字形,取其明。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养。
中国古 代织造
平铺式
吊挂式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织造工具
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 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 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 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 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 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 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 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 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 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 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 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 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 合”一词便由此。 当纬纱穿过织口后, 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 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 上面绕有纬丝。
二、手工印染的工艺 1.扎染: 扎染的特点 (1)材料简单; (2)采用煮染的方式;(3)织 物上可出现局部染色深浅和明暗 渐变的色晕效果及偶发多变的花 色纹饰。 扎染的材料与工具 (1)织物: 棉、麻、丝、毛、人造丝、锦纶 等织物,以薄型织物为佳;(2) 绳;(3)染料与助剂(直接染 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与 (促染剂);(4)染色器具. 扎染的制作工艺(1)设计;(2) 绘稿;(3)扎染的基本技法: 绑捆扎;缝扎;结扎;器具辅助 扎。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 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锁绣。湖北江 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 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 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 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 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 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 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 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 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 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的重要特征。 战国 龙凤纹丝绦
手工印染艺术的种类 1.手绘:手绘是织物纹样染色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染绘装饰方法。手绘, 中国古代称“画缋”,指在织物上描绘纹样。 2.扎染: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已创造了扎染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扎染工艺 得到空前发展。 3.蜡染:最早记载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以蜡画工具,饱蘸融 化的蜡液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浸染于染液中,后除去蜡质,形成蓝白两色 花纹织物。蜡染在唐代得到较好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染缬之一,称为蜡缬。 3.蓝印花布:中国运用型染和夹染等手工防染工艺,结合靛蓝染形成的印染花 布的专称。
蓝印花布的特点: (1)蓝地白花或是白地蓝花; (2)工艺主要为型版印与夹染; (3)属于防染印花; (4)多用于制作包袱巾、门帘、被面、床单、帐檐等。
型染蓝印花布的材料 (1)织物 (2)防染剂(灰浆) (3)染料(多采用天然靛蓝植物染料)
型染蓝印花布的工具 刻版、刮浆工具 染色工具 型染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1)设计; (2)绘稿; (3)镂刻花版; (4)刮浆; (5)浆料晾干; (6)染色; (7)刮灰; (8)清洗晾晒。
平。掌握了染织色彩技术,能用红、黄、蓝“三原色”染料套染多种颜色,染色
发展成专门的行业。丝织品除罗、帛、丝 绫、绢、绮、纨、缯等以外,还出现 了各种色彩的提花棉和刺绣。《考工记》具体记载了染色的方法;记载了缫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