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七年级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

七年级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地理位置。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教学重难点】1.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会分析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亚洲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主要位于____半球和____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东临______洋,北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洋。

3.亚洲西北以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4.亚洲西南以______运河与______洲为界,东南与______洲隔海相望,东北以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5.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______最广、______最长的大洲。

6.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地区。

答案:1.东北2.太平北冰印度3.乌拉尔土耳其欧4.苏伊士非大洋白令北美 5.跨纬度东西距离 6.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导入新课】2017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峰会于11月6日在澳门举行,多位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齐聚澳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亚洲地区发展”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亚洲的一员,你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习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总结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六章第一节东南亚 地图板

第六章第一节东南亚    地图板

活动
模拟航海,感受位置之利
从波斯湾到日本的航线
途经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起止点分别是波斯湾和日本
活动
模拟航海,感受位置之利
从地中海到日本的航线
途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起止点分别是地中海和日本沿岸海港 南海、太平洋
活动
模拟航海,感受位置之利
从非洲到日本的航线
特点: 特点: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 四季皆夏, 四季皆夏, 年降水量 大,各月降 水比较均 匀.
热带雨林气候
观察
你能看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 一天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吗?
观察 思考
东南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东南亚的人口集中区在地形和气候类型上有特点?
伊 洛 瓦 萨 底 尔 江 温 江
红 河 湄 公 河
这些河流的流向有何特点? 河流之间的地形是什么? 总结中南半岛地形的特点?
考考你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你能说出东南亚的主要 河流所流经的国家吗? 河流所流经的国家吗?
中国、 中国、越南 中国、老挝、泰国、 中国、老挝、泰国、柬 埔寨、 埔寨、越南 泰国 中国、缅甸、 中国、缅甸、泰国 中国、 中国、缅甸
占全国比重 77% 77% 11% 11% 1.3% 1.3% 3.5% 3.5% 25% 25% 2% 3% 18% 18% 2%
阅读
华人与华侨的贡献
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 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 以上, 80% 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 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 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 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 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 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 守法律,和睦共处, 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 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 卓越贡献; 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 地社会的同时, 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 密切, 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 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图学课件_第六章_地图表示法——地图学课件PPT

地图学课件_第六章_地图表示法——地图学课件PPT
(2) 等值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处处 相同。 (3)通常情况下,等值线彼此不相交,特殊情况下,可重 叠。 (4)等值线间隔相同情况下,等值线越密,空间垂直变化 越大,几何形态上的坡度就越陡。
地图学原理
二、等高线的测绘
以等间隔的 水平面穿过三 维地形表面, 将其相交的轨 迹正射投影于 平面上,所得 到的相同高度 点的连线即为 等高线。
伏形态。
地图学原理
按光源的位置,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 合光照晕渲;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按色调可分为墨渲和彩色晕渲。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第五节 地理信息动态表示
位置顺序 时间顺序 地图符号的动态视觉变量 节奏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4)作图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点值法应用于多项数据制图时,各项数据可采用不同色相、 直径的圆点来表示。
地图学原理
2、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等值线
3、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定量数据的特征 数据的分级 等值区域图的设计和绘图
地图学原理
三、等高线的分层设色与晕渲
(1)分层设色法 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 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 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 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地图学原理
(2)晕渲法 也叫阴影法,使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起
地图学原理
特殊分级
比率法分级 裂点法分级 迭代法分级 四分位法分级 标准差分级
地图学原理
第四节 3维空间信息的表示—等值线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13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制图数据的概括可采取的两种方式:连续比率方式和分 级比率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 值按比率一一对应。 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 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 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
(3)绝对分级比率符号
指将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各级符号大小 按绝对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6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4) 条件分级比率符号
对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但各级符号大 小按条件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绝对连续比率符号
指符号面积的大小与其所代表现象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 比关系。
A Ra2 B Rb2
11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Rb Ra
B A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以12.5mm半径的圆表示100万人口的城市,由
Rb Ra
B A
可求出表示人口为10、20、30、40、50、60、 70、80、90万城市各圆半径分别为4、5.6、6.8、 7.9、8.8、9.7、10.5、11.2、11.9 mm,
9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 ⑤ 比率符号大小设计
绝对连续比率
• 比率关系又可分为绝对比
率和条件比率两种。但无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
体规划或战略使用基本图。
§6-1
普通地图概述
5.小于1:100万的地理图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这类地图主要有1:150万、1:250万、1:400 万、1:600万4种比例尺,可作为经济和军事的参 考用总览图,如确定战略方针、研究飞行计划、 中程导弹发射等。所以这种图又叫一览和战争形 势观察等使用的基本图。
§6-1
普通地图概述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一 普通地图的分类 1.按比例尺划分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比例 尺3种类型的地图。 一般大于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 普通图; 小于1:10万而大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 例尺普通地图; 小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普通地图。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1.等高线法表示地貌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等 高线法。它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地貌的不同形态和起伏变化 ,而且也便于图上量算。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① 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定义:
许多地面高程 相等点连线投影 到平面上的闭合 曲线叫等高线。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A.基本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法 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基本规律是:越高越陡的 地方等高线图形越密集;反之,较低较平的地方 第 等高线图形就较稀少。这种比较是等高距一致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的情况下才能得出的规律,如果是在变距 等高距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能 得出一个大概的规律。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普通地图上的主要内容为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包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 、境界线、独立地物等。这些要素简化后可作专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 白无误. 白无误.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 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 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1,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
6.制印准备工作 6.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 廓外整饰的特点, 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7.地图印刷 7.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 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 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 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2.地理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通地图. 地形图与地理图区 别?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精品课件(22张)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精品课件(22张)
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探究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精品课件( 22张)
探究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 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
工具是船。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亚洲的位置及范围精品课件( 22张)
降水丰沛 河网密布
面积最大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世界第一大洲 ?
81°N


跨纬度最广
跨 纬


92
°
11°S
世界第一大洲 ?
26°E
东西距离最长
170°W
世界第一大洲
读“亚洲地理分区”图, 思考以下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 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等都 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 中国的哪些方位?
读“亚洲地理分区”图, 思考以下问题: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 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 国的哪些方位?
北邻北亚
西邻中亚 和西亚
西南邻 南亚
南邻东 南亚
亚洲地理分区
列举亚洲各分区主要国家 请在图中找一找六大分区中的国家。
下列国家属于哪个地理分区?
蒙古 日本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伊朗 叙利亚 巴基斯坦 印度 泰国 印度尼西亚
亚洲地理分区
世界第一大洲
读“亚洲地理分区”图, 思考以下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 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地理方位
亚 北
中亚
中亚
亚 东
南亚
亚 南 东
亚洲地理分区
世界第一大洲
读“亚洲地理分区”图, 思考以下问题: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学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学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学习目标: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学会从面积、所跨纬度、东西距离三个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3.通过读图记住亚洲的地理分区学习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学习难点: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亚洲地理事物和亚洲之最)二、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P2--P4的内容,并结合相关的图片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方面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请用几个词来概括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雄踞东方的大洲1.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_。

3.海陆位置: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亚洲北临________洋;东临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西临_____洲。

2.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北部约达_______,南部达_______;经度位置约在_______至________之间,范围广大。

世界第一大洲4.范围:亚洲包括___________的大部分及周边岛屿,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大洲,也是跨______最广和___________最长的大洲。

5.分区: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个地区。

6.差异:亚洲地域辽阔,各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具特色。

如西亚沙特阿拉伯的_______人,居住_______,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教师点拨小结:认识一个大洲首先是掌握它的位置、范围,而认识一个大洲的位置可以从笼统的半球位置到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北美洲的地图简述北美洲的位置三、合作探究:运用分析亚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结合课本P3北美洲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 量 与 地 图 学
电 子 教 案
第 六 章 现代地图学引论 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 1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本章要点 讲述地图分析应用目的与评价标准、原理和 方法,工作地图选用与分析方法(包括阅读、量算、 图解、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分析),地形图的野 外应用,地图在各学科/领域/部门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 地图信息,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分 析应用目的,分析应用评价标准,地图选用,地图 阅读分析,地图量算分析,地图图解分析,地图数 理统计分析,地图数学模型分析,地图三北方向, 地形图野外定向、定位、填图等应用,地图的实际 应用等。
(3)高程量算
★ 等高线高程的判定 等高线高程的判定:根据等高线高程注记和高程点高程注记判定 等高线高程,如图6-13中M点高程为240m。 ★ 任意点高程的量算 任意点高程的量算:两等高线间任意点高程量算 公式为:等高线高程±等高距*该点距等高线距离/平距。
★ 高程量算举例
如:图中等高距=10m M点高程为240m 则: MC/MN=3.5/10 C点高程即为 : 240+3.5=243.5m 或:250-(10-3.5)= 250- 6.5 =243.5m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一、地图阅读分析法
1.单张地图阅读分析
(1) 阅读分析途径 ①原有地图表象的研究 在不改变地图上原有图形的条件下探究其特征和规律。 ②变换地图表象的研究 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研究,对原来的地图表象进行加工变换,使图 形/图像得到增强,再分析现象的特征。 ③地图表象分解的研究 利用某种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图形/图象的分解。 (2)阅读分析方法 单幅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阅读有所不同,要分别进行。 普通地图按内容要素逐项进行; 专题地图重点按图例逐项阅读表示的专题内容要素,然后是地理底图和 辅助要素。
图6-4 地图分析提取地理环境信息的方法
测量 地图 地图分析 用
三、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1.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
(1)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学习/查询、提取某一专业领域知识。 以获取知识为目的: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 (2)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地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使用。 以图上作业为目的: (3)以图上作业为目的:飞行/舰船/汽车等移动体定位、导航等。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2)方位角量算
★ 根据线段两端点坐标计算方位角 方位角计算公式: tanα=(yB-yA)/(xB-xA) ★ 利用量角器量测方位角:如图6-12。 利用量角器量测方位角:
图6-12 用量角器直接量出 AB线的方位角为:104° °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②研究地图集的内容结构
根据图集目录研究内容结构。首先了解地图集包括哪些图组,每 一组图包括哪些图幅。其次是分析图幅编排顺序。一般说来,总图在 前,分区图在后;自然地图在前,社会经济地图在后。再次,研究各 图组图幅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图式符号等。
③研究地图集的文字说明和附录
图集文字说明和附录是对某些图上反映不详尽/无法用地图形式 表现内容的补充说明。如国家地图集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区域位置、历 史沿革、人口、面积、自然条件、经济概况,还有重要城市概况和名 胜古迹等。图集的附录一般有地名索引,基本地理统计资料和订正资 料表等等。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第二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三节 地形图野外应用 第四节 地图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Introduction of Map Analysis)
一、 地图信息及其传输理论
1. 地图信息(cartographic information):地图上的图形符号及符号组合 涵义。包括直接、潜在与增值信息(图6-1)。 直接信息:由地图图形和图例明确确定的信息; (1)直接信息 潜在信息:由地图图形和符号的组合、结构,以及所描述现象的 (2)潜在信息 属性和相互联系表现的隐含信息。 增值信息:分析解译出的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信息。 (3)增值信息
②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依据用图技术和精度要求进行。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3)作业地图选定与用图数据准备 ①作业地图选定考虑因素 地图的作用,内容的现势性,用图的数量等。 ②用图数据准备:数据收集整理和补充完善等。 用图数据准备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二节
地图分析方法
(Methods of Map Analysis)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4.工作地图的选用
(1)用图性质和种类的确定
依据地图分析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作业区域大小等因素,确 定选用普通地图或专题地图。
(2)区域尺度分析与地图比例尺选择 工作区域尺度分析: ①工作区域尺度分析 在地图分析应用中研究区域或调查区域的规模尺
度,一般划分为宏观(全国/大区)、中观(省区/地市)和微观(县乡/城镇) 三种。尺度是个相对概念,比例尺是具体的,主要是二者要很好结合起来作 出最佳的选择。
图6-10
用分规量算出A点地理坐标为: A 东经112°01′45″E;北纬46°21′24″N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细分度 地理坐标量算 分度地理坐标量算 分度 地理坐标量算:在1:10万/更小比例尺图分 度带处细等分出短线,再作辅助线估读出数据。
图6-11 用图上经纬度等分划读出张店的 地理坐标为:121°56.8′E;41°10.2′N
④阅读地图内容
先阅读图例大致了解地图内容,然后再细读每幅图的内容。在图 集(册)中一般有两种图例,一种是通用图例放在图集前面;另一种 是专用图例安排在相应专题地图的图幅内。阅读地图内容时,要特别 注意发挥地图集图多的作用,将有关图幅联系起来分析阅读。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二、地图量算分析法
★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是指在地图上直接或间接量算制图要素以获得其数量特 概念定义 征的方法。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地图量算的精度受地图几何精度、地图概括水平、地图 影响因素 投影、地图比例尺、图纸变形状况、量测方法、量测仪器、量测者技术 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图6-7 地图量算工具与精度关系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图形符号及其组合 色彩、注记及代号 说明文字及图片等 按地图的 表现形式 地图 信息 按获取信 息的程度 直接的地图信息 潜在的地图信息 增值的地图信息
图6-1
地图信息概念解释图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2.地图信息传输理论
★ 地图信息传递过程 制图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用地图表达出来,地图使 地图信息传递过程:
图6-13
高程量算示例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4)长度量算
①直线长度量算 ★利用距离公式计算水平直线长度 利用距离公式计算水平直线长度 计算公式:D =((x1-x2)2+(y1-y2)2)1/2 ★使用直尺或分规直接量测水平直线长度: 使用直尺或分规直接量测水平直线长度: 使用直尺或分规直接量测水平直线长度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系列多幅地图阅读实例(中国植被变化) ★ 系列多幅地图阅读实例(中国植被变化)
图6-6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季节变化(单月)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2)地图集阅读分析 (2)地图集阅读分析 阅读序言, ①阅读序言,了解地图集的用途和服务对象
序言中都有本图集的目的、用途和类型,图集内容、编制原则、 制图方法,所用投影和制图资料,译名原则和使用方法等说明。
图6-9
精确坐标量算:量出P点的精确坐标为: P
x=85 650m;y=249 300m
测量与地图学 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地理坐标量算:通常在1:10万或更小比例尺地图上量算,也可 ② 地理坐标量算 以在大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 ★分规地理坐标量算 分规地理坐标量算:先在图上作出过待测点平行纵横坐标的线, 分规地理坐标量算 再用分规在分度带上量取该点到最近坐标线的线段长度,然后按分 度带标出的经纬度按比例算出。
地图信息提取方法随地图使用对象、目的和要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有如下3方面。
目视阅读法 定性分析 文字描述法 图解分析法 地 图 分 析 定量分析 分析法 分析法 解 法 分析 图 分析法 地理环境 质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量测分析法 地理环境数量特征及 其 信息 地理环境质量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地图分析方法定义: 地图分析方法定义 根据地图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制图对象的特征,进行具体分 析和解译的方法称为地图分析方法 地图分析方法。 地图分析方法 ★ 地图分析的任务 地图分析的任务: 确定制图对象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动态变化,以及各 种事物与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等。 ★ 地图分析的目的 地图分析的目的: 利用地图提供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背景资料、科学数据和 理论依据,解决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 地图分析方法称谓 地图分析方法称谓: 前苏联称“地图研究法 地图研究法”,欧美称“地图分析法 地图分析法”, 中国 地图研究法 地图分析法 也有人称“地图方法 地图方法”的。 地图方法
2.地图分析评价的标准
地图的科学性:包括数学基础精确性,地图内容完备性、可靠性与统一 (1) 地图的科学性 协调性,地图概括的适当性,地图资料的现势性等。 地图的实用性: (2) 地图的实用性 : 包括地图的目的和用途明确、内容指标实用,发行量大、 使用范围广及效果好,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高等。 地图的政治思想性:政治观点明确,原则、政策性强,公正、客观,规 (3) 地图的政治思想性 范、标准,国界、政区界、地名等无立场错误等。 地图的艺术性:主要为地图的美学价值,包括表示方法与符号设计直观, (4) 地图的艺术性 地图内容清晰易读,图面配置合理,图形图象的表达力强,科学内容与艺术 形式统一和视觉感受效果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