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1课常见的建筑资料讲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常见的建筑》冀教版(2)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2)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以及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建筑的特点,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的美。
2.常见建筑类型:介绍住宅、学校、医院、商场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3.建筑结构:讲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如框架、砖混、钢结构等。
4.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如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
5.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建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建筑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了解较多,有的学生则相对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掌握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原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美的欣赏,增强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认识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教学难点: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分析不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知识和技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的美。
2.讲解:介绍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讲解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结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3)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身边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建筑的内部结构和设计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建筑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认识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
2.难点:建筑内部结构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其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建筑的认识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建筑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建筑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建筑图片。
2.视频素材:准备相关建筑的短视频。
3.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建筑案例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商场、学校等,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建筑?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墙体、屋顶、门窗等,并简要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接着,展示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如住宅的舒适性、商场的实用性、学校的功能性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观察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和设计原理,讨论并总结该建筑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常见的建筑》冀教版(4)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4)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材料和建筑的设计三个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建筑有所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建筑的基本概念、材料和设计三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建筑,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知道建筑的材料和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建筑。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材料和建筑的设计。
2.教学难点:建筑的设计原理和建筑的材料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建筑的基本概念、材料和设计三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建筑。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爱好。
2.讲解:讲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材料和建筑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建筑。
3.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建筑,从基本概念、材料和设计三个方面来分析该建筑,并制作简单的模型。
4.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建筑的基本概念、材料和设计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材料和建筑的设计三个方面,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的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常见的建筑》冀教版(5)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5)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建筑的图片、建筑类型的介绍、建筑结构的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等方式获取信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特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取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的信息。
2.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建筑的特点,深入理解建筑的结构和功能。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探究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建筑的图片和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建筑模型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小组讨论和操作。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建筑的特点和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建筑的图片、建筑类型的介绍、建筑结构的分析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理解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结构和特点。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成模型制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常见的建筑》冀教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1)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场等。
2.分析各种建筑的结构特点,如三角形、矩形等。
3.探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有直观的认识。
但他们对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
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建筑,了解其类型和结构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建筑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板、塑料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各种类型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多样性。
b.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c.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a.展示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的相关知识。
b.介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c.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的建筑案例。
b.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其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
c.各组汇报,教师点评。
4.巩固(5分钟)a.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常见的建筑》冀教版(3)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3)一. 教材分析《1.1 常见的建筑》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特点,以及建筑中的科学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建筑有所观察和了解。
但他们对建筑的科学原理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建筑的科学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特点,知道建筑中的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和特点,知道建筑中的科学原理。
难点:对建筑中的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建筑的科学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2.新课导入:介绍建筑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建筑中的科学原理。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建筑实例,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的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通过实践加深对建筑原理的理解。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建筑知识和科学原理。
6.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建筑实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和科学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建筑的特点和科学原理。
可以设计一些关键词,如:建筑类型、特点、科学原理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环节的表现来进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1.1 常见的建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部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建筑的分类和建筑材料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制作好PPT。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常见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类型和材料。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的选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常见的建筑》冀教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常见的建筑》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通过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对身边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建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观察和分析建筑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成果,互相学习。
3.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建筑模型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建筑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提问:“你们观察过这些建筑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建筑模型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建筑模型的结构。
要求学生观察建筑模型的底层、墙面、屋顶等部分,并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成果,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建筑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建筑类型。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建筑类型,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 凝建筑
举例
树巢 兽皮
木屋 故宫 白金汉 鸟巢
外形
无规 则
无规 则
三角 方形 尖圆
方 多种 形状
主要 材料
主要 功能
采用的工具 和技术
天然
遮风、避
无
雨、御寒
兽皮 树枝等
树枝、木头 泥土
砖、瓦 石灰、玻璃
钢材玻璃塑 料混凝土水 电煤通讯等
遮风、避 原始石器 雨、御寒 手工操作
遮风、避 金属刀斧锯 雨、御寒 手工操作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 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 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 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 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1.常见的建筑
活动1:房屋的变化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拓展:不同功能的建筑
活动1:房屋的变化
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 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 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 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 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1.这五组图片都是些什么 ?
工作休息 建筑机械
半手工操作
工作休息 机械化、自
娱乐各种
动化
仪式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功能综合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 作用? 促进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 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我们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 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 综合的过程。从风格角度上来说,房屋在不同 地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色,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分析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 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说说不同地 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
北京四合院
四川山村民居
傣族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 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 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 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 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 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 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 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分析房屋的组成:
一幢楼
单元房
砖
墙
房间
由多个单元建成
由不同的墙面围成
由多个功能 不同的房间 组成
由许多砖砌成
一幢楼 单元房 房间 墙 砖
拓展:不同功能的建筑
提问:除了我们 居住的房屋外, 在我们周围还有 哪些建筑物呢?
图 片 所 表 示 的 建 筑 物 是 什 么 ? 有 什 么 用 途 ?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大体上可分为十种类型: 1.宫廷府第建筑 2.防御守卫建筑 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4.陵墓建筑 5.园囿建筑 6.祭祀性建筑 7.桥梁及水利建筑 8.民居建筑 9.宗教建筑 10.娱乐性建筑。
傣族竹楼
房屋 外形 材料 功能 当地环境 生活方式
内蒙古圆顶土房
伊斯兰特色房屋
江苏民居
**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 适应的? 各地区房屋与当地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比如: 四川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 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 热之处。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 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 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
不同历 史时期 的房屋
举例
外形
洞穴、 草棚
可移动 帐篷
树巢
兽皮搭 的帐篷
无规 则
无规 则
木屋 木屋
主要 材料
天然兽Leabharlann 树枝主要 功能遮风、避 雨、御寒 遮风、避 雨、御寒
采用的工 具和技术
无
原始石器 手工操作
砖瓦房
钢筋混 凝建筑
故宫
白金汉宫
鸟巢
不同历 史时期 的房屋 洞穴、 草棚 可移动 帐篷
木屋
**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相适应的?
各地区房屋与当地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比如: 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它们的蒙古包,便于拆迁等等。
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伊斯兰的纹样堪称 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 泰姬陵的阿拉伯书法,题材、构 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 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赏心悦目,十分适合活动。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 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由于 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 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2. 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这 五组房屋排序 。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 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①生存 ②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 ③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 物的伤害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 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
木屋
砖瓦房 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 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 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1)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 (2)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 烽火台等。 (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 坊、影壁等。 (4)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 殿等。 (5)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 (6)祭祀性建筑,如文庙、武庙、祠宇等。 (7)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8)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 (9)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 观,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礼拜堂等。 (10)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