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电与电磁法原理第四章02电测深法

合集下载

2电测深法

2电测深法

-100m -120m -140m -160m -180m
测区等深视电阻率切片图
④测深曲线类型平面图 推断在平面上各类界线位置,如发育界线等,也
可以在图上相应的测点上用曲线类型符号标出,如K、 H、K、G等以此来区分和划定界线。
3、定性图件的综合分析 就是把所有图件进行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一
样,则是对的, 否要检查,与已知资料和地质条件对 比,得出结论。 (二)定量解释(量板法)
第四节 电测深法
一.基本原理 (一)实质及应用条件
电测深度的全称为“视电阻率垂向测深法”是研 究向地质构造的重要地采物理方法。在勘探区内布 置一定测网,测网由若干测线组成,测线上有若干 测点,在地面上测量的实质是用改变供电极距的办 法来控制深度,由浅入深了解剖面上的地质体电性 情况,从而获得地下中半空间电性结构的二维模型,
的电位之和
UM
1 2
[I
I1
r 2 (2h1 )2
I
2
r 2 (2h1 )2
I
3
......]
r 2 (2h1 )2
I1 [1 2
K1n2
]
2 r n1 r 2 (2nh1 )2
(最终解)
可以用积分形式求解(△)得:
U (r)
21 2
1 [1 r
2r
0B()J 0 (r)d]
实际工作中远比上述几种情况复杂的多,要很 好的掌握其特点。为突出浅部情况,可以用对数坐 标系。
②ρs平面等值线图 将点号上在图上,把同一深度的ρs标上,绘出等值
线。可以做多个切面图 ③曲线类型剖面图
实际上就是把各条电测曲线,绘制在同一图上, 根据形态(类型)来确定有几个电性层,地层和构 造在在干扰大的地区有用,不同测点测的时间不同, 干扰水平不同,但趋势是相同的,在曲线首层标出 电阻值。

第4章 电法勘探-2013

第4章 电法勘探-2013

h3为无穷大。
(a) H 型
1)H 型对应于ρ1>ρ2<ρ3 的地电断面
曲线前段渐近线决定于ρ1 ,尾段渐近线决定于ρ3 ,
但中段ρs 值则决定于三个电性层的综合影响。
H型曲线具有极小值ρsmin ,且>ρ2 ,只当 h2 >>h1
时,ρsmin 才趋于ρ2 ,此时ρs 曲线中段出现宽缓的极
小值段。
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 ρs 表示,并称之为视电阻率。

视电阻率实质上是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
体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虽然前两式等号右端的形式完全相同,但左端的 ρ 和 ρs 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只有在地下介质均匀且各向同性的情况下, ρ 和 ρs 才是等同的。
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1) 电极装置的类型及电极距;
岩、矿石的电阻率值越大,其导电性就越差;反之,
则导电性越好。 在 SI 制中,电阻率的单位为 Ω • m ( 欧姆 • 米 ) 。
2.电阻率公式及视电阻率
(1) 电阻率公式
电阻率法工作中,通常是在地面上任意两点用供
电电极A、B供电,在另两点用测量电极 M、N测定电
位差。
电阻率计算公式
上式是利用四极装置测定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电阻 率的基本公式。K 称为装置系数 ( 或排列系数 ) ,它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 ρsB 曲线,由于 A、M、N 自 左至右移动与 M、N、B 自右至左移动时视电阻率曲线的 变化规律相同。因此,只须将 ρsA 曲线绕薄脉转动
180°,即可得到 ρsB 曲线。
在直立良导薄脉顶部上方, ρsA 和ρsB曲线相交,且 在交点左侧, ρsA >ρsB ,交点右侧, ρsA <ρsB 。这种 交点称为联合剖面曲线的“正交点”。 在正交点两翼,两条曲线明显地张开,一条达到极大 值,另一条达到极小值,形成横“ 8 ”字形的明显特征。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教案刘国兴2003.5总学时64,讲授54学时,实验10绪论:(1学时)绪论中讲5个方面的问题1.对电法勘探所属学科及具体定义。

2.电法勘探所利用的电学性质及参数。

3.电法勘探找矿的基本原理。

在此主要解释如何利用地球物理(电场)的变化,来表达找矿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原理。

4.电法勘探的应用。

1)应用条件2)应用领域3)解决地质问题的特点4)电法勘探在勘探地球物理中所处的位置第一章电阻率法本章为电法勘探的常用成熟的方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习电法勘探的重点之一。

本章计划用2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1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1.1 电阻率法基础本节计划用7学时,其中讲授5学时,实验2学时。

本节主要讲述如下五个问题一、矿石的导电性(1学时)讲以下3个问题:1)岩,矿石导电性参数电阻率的定义及特性。

2)天然岩,矿石的电阻率矿物的电阻率及变化范围,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范围。

3)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I.与组成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关。

II.与所含水分有关。

III.与温度有关。

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性质。

主要回顾场论中有关稳定电流场的一些知识,给出稳定电流场的微分欧姆定律公式电流的连续性(克希霍夫定律);稳定电流场是势场三个基本性质。

三均匀介质中的点源电场及视电阻率的测定主要讲述三个内容:1)导出位场微分方程(拉氏方程)及的位函数的解析解法。

2)点电流源电场空间分布规律。

3)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电法勘探中测量介质电阻率的方法由此问题引出,开始建立电法勘探中“装量”这一词的概念,本节重点:稳定电流场的求法及空间分布;均匀大地电阻率的公式的导出及测定方法。

以上内容两学时四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及视电阻率(1学时)阐述4个问题1)什么是非均匀介质中的电场?特点,交代出低阻体吸引电流,高阻体排斥电流的概念2)非均匀电场的实质:积累电荷的过程。

3)什么是视电阻率?如何定义?4)视电阻率微分公式。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电与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电与磁知识点整理

电与磁一、磁体与磁极(1)磁性:磁性是指物体具有吸引等物质的性质。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①根据物体是否具有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物体是否具有判断;③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判断。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从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和;从磁体的形状可分为、和;从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和。

(3)磁极:磁极是指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①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N极(北极)和S极(南极);②磁极识别方法:a.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判断;b.根据指向性判断。

磁极的成对性:自然界中不存在只有单个磁极的磁体,磁体上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一个磁体也不能有多于两个的磁极。

如果不慎将一个条形磁铁从空中落向地面分成两段,则每段将各有两个磁极。

如果再让这两段磁体互相吸引合为一体,则靠近的两个磁极便不再存在,整个磁体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磁体的两极并不一定是在磁体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地方,磁体的两极位置取决于制造磁体时的设计。

(4)磁化:使的过程叫做磁化。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二、磁场和磁感线(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小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①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磁体的作用来认识。

磁体间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进行的。

②磁场方向:磁场中的某一点,放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位置不同,磁场方向。

③磁场具有强弱性:磁体中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弱不同,的磁场最强。

磁体周围离磁体越远的地方,磁场越。

对于条形磁铁,磁场最强,最弱。

(2)磁感线①磁感线是研究磁场的重要方法,利用模型化的方法虚拟的,客观中,用以描述磁场的。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各点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

③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特征:从磁体极出发,回到磁体的极;磁感线之间互不;磁感线是的曲线;磁感线的反映磁性的强弱,密的地方磁性,疏的地方磁性。

三、地磁场(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在地球周围空间里存在着磁场,叫。

电法勘探部分习题答案

电法勘探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阻率法1、哪些因素对岩石电阻率有影响,其中哪些因素影响比较重要?⑴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金属矿物含量↑,电阻率↓结构:侵染状>细脉状⑵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孔隙度↑,含水量↑ ,电阻率↓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电阻率↓⑶水溶液矿化度矿化度↑ ,电阻率↓⑷温度温度T↑,溶解度↑,离子活性↑,电阻率↓结冰时,电阻率↑⑸压力压力↑ ,孔隙度↓ ,电阻率↑超过压力极限,岩石破碎,电阻率↓⑹构造层的问题这种层状构造岩石的电阻率,则具有非各向同性,即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小于垂直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主要影响因素为岩石的孔隙度,含水性及水的矿化度。

当岩石含金属矿物、碳质和粘土等良导性矿物时,矿物成分对电阻率的影响明显。

2、岩石结构和构造如何影响岩石的电阻率?岩、矿石中某种组成部分对整体岩、矿石电阻率影响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它们的连通情况:连通者起的作用大,孤立者起的作用小。

例如,浸染状金属矿石,胶结物多为彼此连通的造岩矿物,故整个矿石表现为高阻电性;又如含水砂岩,其胶结物为彼此相连、导电性好的孔隙水,故含水砂岩的电阻率通常低于一般岩石的电阻率。

3、岩石电阻率的分布规律?1、质地致密、孔隙度低的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灰岩、白云岩、砾岩电阻率最高,其变化范围大约在;大多数沉积岩因为具有中等孔隙度,因而也具有中等电阻率,大约在数百左右;孔隙度比较高、又富含粘土矿物的第四系粘土、页岩、泥岩的电阻率比较低,一般在;致密硫化矿体、海水、石墨的电阻率最低,仅有。

2、同类岩石的电阻率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一两个数量级的相当大的变化范围。

3、不同类型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往往相互重叠。

103~10510~10210-2~10、列举求解稳定电流场电位时的边界条件。

、何谓电阻率,何谓视电阻率,说明它们的异同。

当地表不水平或者地下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介质),仍然采用均匀介质中的供10.根据地下电流场变化规律,定性分析三级装置B‐MN在过直立接触面时的视电阻率曲线。

电工电子4-2

电工电子4-2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电工电子学(下 )
第四章 变压器 4-2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原边(初级绕组)
副边(次级绕组)
注意:原副边电路相互隔离。
1)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Φ
+ i10
u1

说明:原边参数用下标1表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d N d
+
+
e2
u20


u20 e2
u1 R1i10 eσ1 e1
由于变压器漏磁很小所产生的漏磁电动势eσ1很小, 若忽略原边绕组的电阻R1和漏磁eσ1(所谓的理想变压 器),则:
设,磁通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有效值
U1 E1 4.44 fN1m
说明: 在忽略绕组电阻及漏磁通的条件下(所谓的理想 变压器),当绕组匝数N1及电源频率f为一定时, 主磁通的幅值Φm由电源电压有效值U1确定。
dt
dt
线圈与磁场相对静止,感应电动势纯粹是由和线圈交 链的磁通本身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压器电动势
+ i10
u1

Φ
+
+
e2
u20


说明:副边参数用下标2表示
设,磁通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有效值
2)电压方程
Φ
+
i10

u1 eσ1 e1
Φσ1

+
由KVL: u1 R1i10 eσ1 e1
在电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频率与匝数成反比。
频率越高变压器尺寸可做得越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2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学讲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2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学讲义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素养目标】1.了解电磁波发现的过程,领会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规律。

2.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3.知道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知道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4.知道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必备知识】知识点一、电磁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实验基础:如图所示,在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电路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麦克斯韦对该问题的见解:回路里有感应电流产生,一定是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自由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

该现象的实质:变化的磁场产生了电场。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知识点二、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如果空间某区域存在不均匀变化的电场,那么它就会在空间引起不均匀变化的磁场,这一不均匀变化的磁场又引起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于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的速度:麦克斯韦指出了光的电磁本性,他预言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知识点三、赫兹的电火花(1)赫兹的实验: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当感应线圈的两个金属球间有火花跳过时,导线环两个金属小球也跳过电火花。

(3)现象分析:当感应线圈使得与它相连的两个金属球间产生电火花时,空间出现了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这种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在电磁波到达导线环时,它在导线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使得导线环的空隙处也产生了火花。

(4)实验结论: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5)赫兹的其他实验成果:赫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现象,并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4-2电生磁

4-2电生磁
A.甲的左端出现S极
B.丙的B。左端出现S极
C.乙的左端出现N极
D.乙的D。右端出现S极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由什么
因素决定?
假设:让学生分组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交流:各小组将提出的假设在全班交流,互相评介。
(1)电流方向和磁性的强弱无关和磁极有关
(2)电压最终影响通过电磁体的电流大小
主要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载铁芯
小 结: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演示实验:观察铁屑的分布和小磁针的指向,如图:在板上均匀
撒满铁屑在螺线管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通电后观察
小磁针的指向,轻轻敲板,观察铁屑的排列。
提问:⑴通电前小磁针如何指向,通电后发生什么现象?
(2)通过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小 结:⑴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⑵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板书
并让学生整理笔记。
演示实验:直线电流的磁场(如图)
观察铁屑分布的情况
现象:铁屑分布呈同心圆,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越密。
(2)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关系
(3)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和电流强度关系
滑动变阻器阻值从大到小移动
边实验边记录每次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思考:如何增强电磁铁的磁性?
拓展:如何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练习: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中甲、丙、丁的线圈匝数相同,乙的匝数比它们少,甲、乙通过的电流相等,丙没有通电流,而通过丁的电流比甲、乙大。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地层的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
对于多层水平地层,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时,所 有地层表现的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并联,而电流 垂直层面流动时,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串联。 下面从地层中切出一个m层总厚度为,底面为 一米乘一米的柱体来分析。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 时,第i层沿层面的纵向电导为Si。柱体总的纵向 电导S为各层电导并联的结果:
U1


0
I 1 2 B 1 ( mr ) dm 2
J ( mr ) dm 0
• 式中:J0(mr)为零阶第一类贝赛尔函数; B1(m)为积分变量m的函数。
• 对于层数确定的水平地层,根据地层界 面上电位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的边 界条件,可具体求出B1(m)的表示式。 • 例如,最简单的二层水平地层,利用ρ 1 和ρ 2 岩层分界面的相应边界条件可具体 求出
• • • •
③ 二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A、首支 B、中段 C、尾支
• (2)三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①三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三层水平地电断面,依照相邻地层电阻 率的相对关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 H、A、Q、K
• ②三层量板 • 三层水平地层的断面参数ρ 1、h1、 • ρ 2、h2、ρ 3给定后,由(6.1-63) 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三层电测深理论曲 线。 • 我国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和交通部科 学院曾经计算了约2000条理论曲线。
2 mh i 2 mh i
) )
(6.1-66)
Tn ( m ) n
• 电阻率转换函数递推公式(6.1-66)的导出, 免去应用边界条件解方程组求系数B1(m) 的计算,开辟了正演计算层状大地电测深 曲线的新领域。
用双曲函数表达:
• 可以由此推出向下递推的公式如下:
• 2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二层和三层水平地层,是最简单、最常 见的地电断面,二层和三层电测深曲线 是讨论多层水平地层上电测深曲线的基 础。 • 因此,我们着重讨论二层和三层地电断 面的电测深曲线。 (1)二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ρ s 曲线 • ①二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每个测点的电测深观测结果,绘制成一 条视电阻率ρ s 随极距 AB/2变化的电 测深曲线。 • 通常将电测深曲线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其横坐标表示供电 极距AB/2,纵坐 标表示相应的视电阻率值。 • 电测深曲线反映了测点下方垂直方向上 电性层的变化情况。
• (一) 水平层状大地上对称四极测深 • 1多层水平地层上的对称四极电测深视电 阻率表示式 • (1)多层水平地层地面点电流源的电场 • 如图6.1-39所示,水平地面下有n层水 平地层,各层电阻率分别为ρ 1、ρ 2 … ρ n; 各层厚度分别为h1、h2…hn-1 ; 各层底面到地表的距离分别为H1、 H2…Hn-1,Hn→∞。
• • • • • • • • •
求解思路: U E ρs Ti(λ r) ① 用分离变量法求方程 ② 边界条件 ③ 通解 ④ 各层的电位表达式 ⑤ 利用边界条件求待定系数 A2、A3,…,An B1、B2,…,Bn-1
• 设地面点电流源A的强度为I。为求各层 中的电位表达式,将柱坐标系的原点设 在A点,Z轴垂直向下。 • 在所设条件下,电位与角无关,满足如 下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
(6.6-62)
• 则多层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ρ 写成:
S r
2
s
公式简
(6.1-63)

0
T 1 ( m )J 1 ( mr ) mdm
• 式中,T1(m)定义为电阻率转换函 数又称核函数。 • 可见,电阻率转换函数与各层的层参数 (厚度和电阻率)及积分量m有关。
• (3) 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 对于二层水平地层情况,若将(6.1-58) 式先后代入(6.1-59)式和(6.1-62)式, 便得到二层水平地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
B1 (m )
(2)
I 1 2

K 12 e
2 mh 1 2 mh 1
1 K 12 e
(6.1-58)
• (2)多层水平地层上电测深的ρ 和电阻率转换函数
B1 (m ) I 1 2 B (m )
s
表示式
(6.1-59)
U
I 1 2
1 2 B ( m ) J
• ② 二层量板 • 对于ρ 1、ρ 2 和h1值均为已知的二层 水平断面,根据(6.1-63)式可以计算 出 相应的ρ s 随AB/2变化的关系曲线,称 为电测深理论曲线。若将不同μ 12值 的理论曲线按ρ s/ρ 1~AB/2h1关 系绘制在同一张双对数坐标纸上,便构 成了电测深二层水平断面 的理论曲线, 简称二层量板。二层量板共有两张,如 图6.1-41所示。
• 3水平地层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 水平地层电测深曲线的解释包括定量和 定性两部分内容。 • 目前对电测深曲线做定量解释的方 法主 要有数值解释法、量板解释法以及其它 各种经验解释方法。 • 电测深曲线定量解释的内容是确定曲线 所反映各电性层(或主要电性标志层)的 厚度及电阻率值。
• 电测深资料定性解释的任务是确定工作地 区地电断面的类型,与地质分界的关系, 建立测区内地电断面变化的初步概念,获 得地质断面、地质构造的定性认识。 • 电测深工作成果,常绘制曲线类型图、纵 向电导图、 ρ s等值线断面图、ρ s剖面 图或 ρ s等值线平面图等图件,供定性 解释用。 •
T1
(2)
(m ) 1
1 K 12 e 1 K 12 e
2 mh 1 2 mh 1
(6.1-64)
• 归纳每一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就可导 出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Ti ( m ) i
i (1 e i (1 e
2 mh i 2 mh i
) T i 1 ( m )( 1 e ) T i 1 ( m )( 1 e
(1) S等值现象
电阻率转换函数是由电性层参数决定的, 转换函数相同者对应的电测深曲线也相同。 为此,可从分析转换函数的等值性着手进行 分析。 对于H型和A型三层介质,电阻率转换函 数为
只要S2保持不变,电阻率转换函数就保持不 变,因此称为S等值现象。 等值现象发生的条件: 物理实质
(2)、 T 等值现象
0

0
( mr ) dm
(6.1-60)
• 若采用MN→0的装置测量,相应的 ρ s 表达式为:
S 2 r
S 1r
2
2
E
2 r U I I r
2
1
1 2 B ( m ) J
0

( mr ) mdm
(6.1-61)
Hale Waihona Puke • 令T 1 ( m ) 1 1 2 B ( m )
• 实际工作中,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和 定量解释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有 时甚至是交叉进行,使推断解释结论更 加符合实际情况。 • 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将电测深成果和 当地岩石 电阻率资料结合起来,将电性 层和地层联系起来可进一步绘制出地电 断面图、标志层顶板深度图、中间层厚 度图等推断解释成果图(见图6.1-45)。

U1

0
I 1 mz mz mz e 2 B 1 ( m )( e e 2
) J 0 ( mr ) dm
第 i 层的电位为:
A ( m ) e
0 i mz
Ui
Bi (m )e
mz
J
0
( mr ) dm
• 电测深只在地面工作,即z=0,故只需求出B1,
U
2
r
2

1 r

U r

U
2
z
2
0
分离变量得到零阶贝赛尔方程,其通解为:
U
A ( m ) e
0
mz
B1 ( m ) e
mz
J
0
( mr ) dm
式中:A (m),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m的函数; J0(mr) 为零阶贝赛尔函数
利用边界条件,可以得到第一层电位公式:
只要T2保持不变,电阻率转换函数就保持不变, 因此称为T 等值现象。 等值现象发生的条件: 物理实质
• (3) 多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通常统称三层以上的水平地层断面为n层断面。 • 假设水平地面以下n层断面各层的电 阻率 和厚度分别为ρ 1、h1,ρ 2、h2……ρ n, hn→∞,它所对 应的电测深曲线为n 层曲线。 • 我们可以根据对二层 和三层曲线的分析,指 出多层电测深曲线的基本性质: • 前支以ρ s=ρ 1的水平直线为渐近线。 • 中段 • 尾支 • 多层曲线的命名
其平均纵向电阻率为
当电流垂直层面流动时,第i层表现的“横向 电阻”Ti为 则柱体总的横向电阻T为各层横向电阻的串联。
平均横向电阻率为
当将m层看做一个整体,计算其非各向同性系数 时,则
• 上述三层曲线的性质称为中间层的等值 性,即三层曲线的等值性。 • 等值分类: • 同层等值 • 混层等值 • S等值与T等值 • (1)、S等值 • (2)、T等值
本章作业: P297 1、2、3、5、6、9、11、12、 第五章作业: P297 15 第六章作业: P297 16
• ③三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 三层曲线的前支以ρ s=ρ 1的水平直线 为渐近线。 • 中段 • 尾支
• 三层电测深曲线具有等值性。 • 根据电场分布的唯一性定理,层参数确 定的地电断面和电测深曲线之间应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 。 • 即一组层参数对应唯一的一条电测深曲 线,层参数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不同的 电测深曲线 。 •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某些参数不 同的地电断面对应的三层电测深曲线, 彼此相差甚小(在实际观测误差5%以内), 以至区别不开,实际上可以认为是相同 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