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讲解PPT新选
《菜根谭》的人际之道讲析课件

《菜根谭》的为人处世与人际 之道
“权宜与自省”
《菜根谭 · 概论篇》认为: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 中,不必绝人以逃世; 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儒家 人世,倡导进取拼搏的人生态度 ;
道家 出世,则要求超然淡泊的人生心境。
1、审时度势的处世态度
‚时‛,指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各种时机; ‚势‛,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审‛和 ‚度‛就是对时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菜根谭 ·概论篇》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 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机智灵活, 随机应变而且主动应变,善于改革创新 ,才能在 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读懂人心 悠闲镇定,宽洪长厚 【原文】 大烈鸿猷,常出悠闲镇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征景 福,多集宽洪长厚之家,何须琐琐。 【译文】 宏伟的功业,远大的谋略,常常出自于悠闲镇定的 人士,没必要总是那么匆匆忙忙;吉祥的预兆,齐天的洪 福,多聚集于宽宏大量的人家,何必计较那些细碎琐屑的 事情。
第四、真情相交天下 待人无期,真心换心 【原文】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 无半豪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译文】 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只要能保持镇定从容心态,即使 事情复杂如以团乱丝,终究还是能妥当处理;对待别人只 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奸诈,即使遇到像山鬼那样狡猾的 人,也会以坦诚回报你。
一、作者洪应明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明万历年间人,生卒年及籍 贯不详。其是四川新都人,后到南京求仕且在南京 居住;洪氏与袁黄、冯梦桢、于孔兼都有交往。这 些信息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洪应 明。 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 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 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 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 大道。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
《菜根谭》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06
昂藏老鹤 饥,饮啄 态犹闲
05
世事如棋 局,不着 是高手
01
识造化幻 境,觅人 物根宗
02
静处观人 事,闲中 玩物情
03
看破有尽 身,悟入 无怀境
04
人之有生 也,如太 仓粒米
06
苦乐无二 境,迷悟 非两心
05
觑鹬蚌兔 犬,令人 猛气消
养生篇
01
爽口味五 分,快心 事五分
02
知有生之 乐,怀虚 生之忧
修身篇
01
烈火炼真 金,成事 须用功
02
一念错皆 错,万善 全方全
03
闲中消忙 错,静时 息非心
04
扫事境尘 氛,忘心 境芥蒂
06
拨开世尘 氛,消却 心鄙吝
05
不忍伤残 念,不为 贪冒心
01
扫去面上 甲,涤除 胸中尘
02
日欺人夜 愧,少失 志老悲
03
养性即立 命,尽人 自回天
04
得意处水 月,拂意 时火莲
01
识疏狂足 贵,知淡 泊为真
02
觉鹏程窄 小,知鹤 梦悠闲
03
观翠红青 白,得诗 料禅机
04
空拳握古 今,握住 当放手
06
世事勿扼 腕,人生 且舒眉
05
疑好事皆 虚,信闲 人是福
谢谢观看
06
心内须精 明,为人 要浑厚
05
宁风霜自 挟,毋鱼 鸟亲人
01
念头持到 底,小事己之欲须 忍,人之 情当恕
04
难亲胜疏 终,守拙 胜巧持
06
待人留恩 礼,御事 留才智
05
灭处观功 名,起处 究困穷
01
仇边弩易 避,恩里 戈难防
《菜根谭名句》课件

人生观塑造
《菜根谭》中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对读者有深远影响,有助于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
智慧启迪
书中的警句和哲理能够启迪读 者的智慧,提高应对生活挑战 的能力。
个人成长
《菜根谭》的阅读过程也是个 人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提升个
人的修养和境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名句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提醒 我们要言行一致,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待人处世
总结词: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社会挑战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句强调了了解自己和 对手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挑
战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了解。
0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名句表达了包容和宽容 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不同的
详细描述
《菜根谭》中的励志名言,旨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 求进步。这些句子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鼓舞他们勇敢 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04
《菜根谭》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中华文化
作为一部经典的处世哲学读物, 《菜根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 智慧和人生经验。
淡泊明志
总结词:淡泊名利,明确目标追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名句表 达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 性,提醒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 求,不被名利所迷惑。
详细描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 名句强调了对不义之财的拒绝和鄙视 ,提醒我们要追求正当的财富和地位 ,不被不义之财所诱惑。
《菜根谭》讲解(一)

《菜根谭》讲解(一)1、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君子的心地像青天白日般光明磊落,对别人不须有任何隐瞒;君子的才学像珍珠美玉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2、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磨刀石。
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3、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
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安宁之气,而人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愉快喜悦的心情。
4、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美酒佳肴、辛辣甜美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粗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5、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
【大意】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自静静坐着观察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6、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7、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名句译文赏析【1.念过不念功忘怨不忘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大意】我对别人有过帮助或恩惠,不要常常念叨或记在心里,而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应当常常反省;别人对我的帮助或恩惠,应永远不能忘记,而别人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却应立即忘掉,不要放在心上。
【感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别人帮助而心怀感激之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如果帮助了别人,自己心中又会怎样想呢?有些人认为,得到回报是理所当然之事,因此心中常常念叨别人应该回报自己。
还有些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却常常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但是,如果别人不小心在某些地方得罪了自己,则会得理不让人,找机会报复别人。
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应该得到及时纠正,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施恩于人,不图回报;受恩于人,不忘恩情。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这种体现人性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2.冷清者凉薄热心者泽长】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大意】大自然四季交替,气候变化多端。
春夏和暖季节.万物则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秋冬寒冷季节,万物则丧失生机,一派萧条。
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的变化一样,性情高傲冷漠的人,就像寒冷的天气一样让人无法接受,因此,他们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也就淡薄;只有那些和蔼可亲、性情温和的人,获得的福分和官位,不仅丰厚而且长久。
【感悟】人生如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有起有伏,有冷有热。
有些人生来性情高傲、待人冷漠,就像寒冷的秋冬季节,使人不易接近。
有些人则装腔作势,自认清高,平时总摆出一副高傲冷冰的面孔,不愿与别人接近。
这些人缺乏与别人合作的基础,缺乏朋友同事的友爱与温情。
不仅自己活得很累,而且时常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福分,自然也就远离这些人。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
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
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菜根谭_-_ppt

德责 进己 。者 , 有 过 于 无 过 之 内 , 则
则责 情人 平者 ;, 原 无 过 于 有 过 之 中 ,
在宁 乾谢 坤纷 。华 而 甘 淡 泊 , 遗 个 清 名
还宁 天守 地浑 ;噩 而 黜 聪 明 , 留 些 正 气
固德 栋者 宇, 坚事 久业 者之 。基 , 未 有 基 而 不
菜根谭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王建锋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曾热衷于 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 (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菜根谭》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家的中庸 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道思想的精髓熔 于一炉,娓娓道来,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 磨砺意志、激人向上的哲理式读物。
头心 暗体 昧光 ,明 白, 日暗 下室 有中 厉有 鬼晴 。天 , 念
生力 不 民, 昧 立三 己 命者 心 ,可 , 为以 不 子为 拂 孙天 人 造地 情 福立 , 。心 不 ,竭 为物
一交 点友 素须 心带 。三 分 侠 气 , 做 人 要 存
宠 利 毋 居 人 前 , 德 业 毋 落 人 后 。
只 是 本 然 。
人 品 做 到 极 处 , 无 有 他 异 ,
只 是 恰 好 ;
文 章 做 到 极 处 , 无 有 他 奇 ,
苦 中 苦 得 来 , 才 是 心 体 之 真 机 。
乐 处 乐 , 非 真 乐 ,
动 处 静 得 来 。 才 是 性 天 之 真 境 。
菜根谭 学习课件

菜根谭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菜根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
历史
它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学体系。
菜根谭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
菜根谭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意义
它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
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展望
目标明确
菜根谭鼓励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 的人生道路。
积极进取
菜根谭鼓励我们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从而更好 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珍惜当下
菜根谭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个时刻,从而 更好地展望未来的美好。
05
菜根谭的总结与展望
菜根谭的主要观点与核心理念
2023
菜根谭
汇报人:
目录
• 菜根谭的简介与背景 • 菜根谭的主要内容与思想 • 菜根谭的个人体验与实例 • 菜根谭的感悟与启示 • 菜根谭的总结与展望
01
菜根谭的简介与背景
菜根谭的定义与含义
菜根谭定义
菜根谭是一种以蔬菜的根比喻人生的道理 ,传达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和策略。
菜根谭的含义
它代表着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应该保持 乐观、积极向上,坚韧不拔,通过自身的 努力和奋斗,实现人生的价值。
主要观点
菜根谭主张“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超脱和自由。它认为人生的真 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
核心理念
菜根谭的核心理念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它主张人们应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同时 强调人性的善良、宽容和真诚,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坚定和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里则描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也谓之和。
”喜怒哀乐的情感尚未激发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而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激发出来后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朱熹则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儒家的中庸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
即适度原则。
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原文:念头浓时,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实皆淡。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注释:
念头浓:想法多,此处指热情
念头淡:冷漠
浓艳:此处指奢侈
枯寂:寂寞到极点,此处指吝啬
翻译: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很热情的人,往往能够善待自己,同时也能善待别人,于是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很冷淡的人,不仅对自己刻薄,对别人也薄情寡义,于是事事都显得毫无生气。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和喜好既不可以过于奢侈,也不可以过于节俭。
另: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清廉而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而有敏锐的判断力,洞察一切而不苛求于人呢,正直而不矫枉过正,就像蜜饯虽由蜜糖制成却不太甜,海水虽然含盐但不太咸一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中
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处理、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要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需要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即智、仁、勇。
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那五种人际关系的。
而智、仁、勇这三者的培养基础是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
首先,就是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尤其君子慎独,尤其在一个人独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不要在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即使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的地方,也要时刻烙守中庸之道。
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有一颗忠恕宽容的心。
这就要求人们要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
最后,要求人们要至诚尽性。
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
《中庸》育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陛,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就是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能诚恳就能够将心比心、善解人意、能急人之急、苦人之苦。
中庸之道是极其高明的道德智慧,它秉承的是一种中庸精神,是一种适度、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关系的融通意识和能力。
中庸的实践是要求人们遵循仁德即仁、义、礼、智、信来寻求和选择中道,使言行不倚不偏,符合仁德之规约;要求人们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避免过度与不及,把握好分寸。
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庸”的思想,择善而从、冷静客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
“
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不是什么都不作,而是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行为。
"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原文: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
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清戏:轻松的游戏
喜事:多事
省事;少事情
翻译:钓鱼本来是一件悠闲的事,却左右着鱼儿的生死,下棋本来是一种娱乐活动,其中却充斥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令人闲适,多才还不如平凡更能保全自己的本性。
"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如汉初实行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是由于当时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无为而治,渔民休息,从而形成文景之治。
说明无为也是一种有所为,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恰当的作为。
同理,洪应明归隐山林,不在朝堂有所为,也是由于当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便只能归隐山林,诉诸笔墨,从而以此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有所为,是明智的选择。
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是因为其在养精蓄锐,等待机会,最后才能一鸣惊人。
释家出世思想以世间之苦为理论起点,以出离世间之苦获得
之真实安乐为理论归宿,那么,与世间正相反对的便是生死
之因的除灭而达到的涅梁境界,出世就是超过和胜过一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处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不问世事,真正的处世是思想上的出世,
原文: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寻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保留一份纯真并非就能排除所有杂念,执着于外在并非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破除外在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请问佛陀如何解释这种事,身处素食要能超脱于俗事之外,追求私欲是一种痛苦,断绝一切私欲也是一种痛苦,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好好修持。
是佛教的空观,又如讲佛教的“明心见性”,“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前集,第my,佛教尤其是禅宗的观念,在书中多有出现,甚至有人认
为这本书在根本上就是“说禅劝世”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是圆满而寂静的状态。
释家相信业力轮回,因果报应,主张积德行善,修行养性,广积善缘,以求功德圆满。
涅槃是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所以佛教一方面鼓励人民修身治性,明心见性。
也鼓励人民做善事,与人为善。
儒家的入世精神、佛道的出世与无为,在《菜根谭》的格
言中相济并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
而言,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还要有超脱的情趣,“居轩冕
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卜,须要怀廊庙的经论”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后集,第41)。
另外,就个人修养而言,读圣贤书与放浪形骸于天地自然之中,热爱世问俗世生活与天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后集,第116)。
在《菜根谭》看来,人生意趣就寄托在此之中,儒释道一体,出世入世交织,人生只有兼顾进退、进退自如才是智慧的人生。
审时夺度的态度:在处世的过程中,要了解时局,明白自己的所处的恶环境,随机应变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审时夺度,即对自己的的朋友圈有所判断,有所取舍,和哪些人交朋友,怎样交朋友,都需要自己权衡。
钱钟书夫妇在文革期间能够保全自己,也是因为其审时夺度的处世智慧
进退自如:这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的融合。
既有儒家的在高处和
低处的适度平衡的体现,也有释家的高低转换之间的洒脱和超然。
以儒家中庸和释家出世思想指导自己的处世,才能进退自如,保全自己。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度海的服囊。
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翻译:佛教讲求顺应因缘,而我们儒家讲究谨守本分,“随缘素位”这四个字是度过人生苦海的宝船,大概是因为人生之路茫茫无边,一产生追求完美的想法,各种事情就会随之而来,不过,只要能够安然的面对所遇到的事情,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依然自得。
修身养性:在人际交往中,修身是前提,是基础,先做好自己才能和他人相处好。
即立身要高,处世要低。
处世要高,指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待别人,要宽容,要退让,要低调。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
懂得给别人一个退路,给别人有一个机会,实际上也在别人面前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内外间兼修,才能使自己内外和谐。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