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本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倾听、不打断、礼貌待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猴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如在对话中倾听、不打断等。

第二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价值。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诚实守信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不说谎、遵守承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诚信游戏:学生进行诚信游戏,如诚信传递、诚信猜谜等,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第三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如帮助、关心、体贴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兔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关爱实践:学生进行关爱实践,如帮助同学、关心家人等,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第四章:团结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团结合作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团结合作,如分工合作、共同目标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团队合作游戏: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跑、团队合作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是幼小的公民第一课:和平友爱的象征——白鸽教学目标- 了解和平友爱的重要性- 研究白鸽的象征意义-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1. 课文:《白鸽飞》-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白鸽的象征意义- 分组讨论白鸽带来的和平友爱信息2. 角色扮演:和平使者- 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研究和平友爱的行为和谈话方式3. 制作和平友爱标语- 学生自愿参与制作和平友爱标语- 展示并分享自己设计的标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和平友爱,为什么和平友爱很重要2. 研究课文《白鸽飞》,分析课文中白鸽的象征意义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白鸽带来的和平友爱信息,并记录观点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进行小剧场演出5. 制作和平友爱标语:学生自愿参与制作,班内展示并分享设计的标语6. 总结:回顾研究过程,强调和平友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和平友爱的精神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对和平友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角色扮演和制作标语的方式积极参与。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方式继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第二单元:有事、有公德心第一课:有事找父母教学目标- 研究正确理解和运用“有事找父母”的公德心-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 课文:《有事找父母》-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中的公德心- 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合适的解决方式2. 分组讨论:遇到问题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3. 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 学生自愿参与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 展示并分享自己设计的海报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需要找父母帮忙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找父母呢?”2. 研究课文《有事找父母》,分析故事中的公德心以及合适的解决方式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并记录观点4.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5. 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学生自愿参与制作,班内展示并分享设计的海报6. 总结:回顾研究过程,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尝试自己解决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公德心并独立解决。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中国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国。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中国的一些了解。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趣事。

(4)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访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增进对学校的感情。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学校的认识。

(2)讲解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在学校里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认识。

(2)讲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家庭里的温馨时刻。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朋友的了解。

(2)讲解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与朋友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单元教学目的1.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2.理解本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及学校的开展改变和获得的成果,增加对学校的亲近感。

3.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敬重社区中为人们效劳的人4.学习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和相识问题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1.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理解本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及学校的开展改变和获得的成果。

3.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敬重社区中为人们效劳的人。

单元教学难点学习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和相识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六课时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的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解并描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暖和,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相识和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暖和,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及合作沟通相结合。

教学准备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搜集一张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教材上。

B.讲一个自己家庭中人员〔包括自己〕特殊想家的事例或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

C.小组讨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D.做一个家庭小调查。

把调查的内容写下来,并沟通调查后的感想: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觉了什么?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教材中的范例都是志向化的较完备的家庭,但现实生活中有家庭缺陷的孩子可能会在别的孩子在感受家人的温馨和欢乐时产生不良心理反响,在教学中老师要赐予关切。

“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有些女孩在家地位低,受到父母的虐待,教学时她们对家、对父母的情感会有些偏激。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1、社区——我的大“家,,教学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3、热爱自己的社区,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熟知社区的设施,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了解社区里发生的新鲜事;了解社区设施概况。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音乐《快乐的晚会》,看一段男女老幼在社区内载歌载舞参加活动的录像。

2.教师启发谈话:这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多像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啊!这是哪里举行的什么活动呢?让学生猜一猜推测推测。

3.学生发言后总结:这是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的剪影。

二、话题讨论,形成概念1.师:那么什么是“社区”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对社区的理解。

2.学生畅所欲言地说,教师加以总结整理,大致形成以下要点,说对其中一个意思的加以表扬:a、社区是由附近的左邻右舍组成的群体;b、社区里有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基本设施;c、社区里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专门为维持大家正常的生活忙碌着。

d、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离不开社区。

3.电脑屏幕显示:“开心社区,你说我说”。

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发生,每天都能有一些让人高兴让人幸福的小变化。

“社区新闻我知道”,来把最近你社区里发生的事件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图示研读,了解构成1.课件出示一张小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小区有哪些设施,这样的安排好不好,好在哪里?2・讨论说说自己的社区里面有什么?你所在社区让你最感到自彖的东西是什么?四、模拟演示,增进情感1.社区设施调查。

出示课本第5页“小调查,,的表格。

引导学生填写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曲霓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棘家星庭温暖,培养对家挤的亲儡近感和归属感。

俞教学难雁点:徽了解家庭的过缚去,感唤知社会进步给家愈庭生垣活带来的变化。

课俞均程准备:1、教学课件禾慢2、家庭日常生活召照片核和一些老照片。

迎教学过曳程:一、导仁入:1 / 41 俺、听曲牢《可爱的家》,肇让大渣家猜猜这是什么曲恳子貌,会唱的一起唱。

2逐蚤、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宅循:《我爱我家》祷3涂、同学们,你们询都有自枚己的家,你们交是家庭的估一份子,在入家庭的关心舜照顾下健失康成长,你们怨爱自己疵的家吗?现在请土我们扎的同学来向大家介寝绍贬一下自己的家。

二、喳蝇认识自己的家庭戮1羽、让两名同学出示揩照片淹(家人合照或家垢居照)摊,向大家介绍君自己家的置家庭成员和器家居环境。

恿2掌、谈话,让学生处明白议到家人各有特点,艘每拦个家庭也各有特点,荒史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噶显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静孔。

三、你什么时候喇最想弗家 1、看挫图说说这沛些人在干什往么,想象当挂时的情景勋。

说说他们为缉什么想纸家。

2、说说你燕什屋么时候最想家,为什峪敖么?四、有家感觉真好哮厨 1、看照片评来价照削片中的小孩有一曳个什么锄样的家。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夸夸我自己1、我的自画像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二、自己眼中的“我”1.过渡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2.介绍游戏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

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了。

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4.二人小组讨论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

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1.组建4人小组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

怎么办呢?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

(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

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4.全班汇报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对自己准确、全面的描述,精彩的表演,就是一张张生动的“自画像”(板书课题),正是凭着它,大家才能一下子把你猜中的。

所以,了不起的不是我们,了不起的是你自己!(竖大拇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说说你,说说我1.畅谈感受,激起交流愿望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我的家》 (2)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学校》 (5)第一单元第3课《我生活得社区》 (11)第二单元第1课《我学会了》 (19)第二单元第2课《向“谁”学》 (27)第二单元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 (33)第二单元第4课《大家都在学》 (38)第三单元第1课《规则在哪里》 (44)第三单元第2课《规则有什么用》 (48)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52)第四单元第1课《我是谁》 (57)第四单元第2课《我的责任》 (59)第四单元第3课《我能做好》 (66)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我的家》1教学目标1、感受家人对自己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爱;2、对家人讲话有礼貌,关心家人的心情,学会关心、安慰家人; 2学情分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能和父母家人平等沟通,互相理解。

教学准备:爱心卡片、课件3重点难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能和父母家人平等沟通,互相理解。

教学准备:爱心卡片、课件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师:同学们:自己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随机提问。

你们想自己的父母吗?(学生回答)平时他们给你们打电话吗?都说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不管父母是在外还是在家都非常辛苦,真不容易。

他们是在为自己家人的生活而奔波。

那是一种爱,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家人的爱,那么我们又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爱我的家人》(板书课题)讨论:我的爱是什么2【讲授】新课讲授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人无尽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自己受到家人那些关爱? (学生回答:做饭、接送自己上学、生病后陪伴、自己遇到挫折后的安慰等)师:家长无时无刻不牵挂我们,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家长的爱呢? (学生简答)师: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看书23、24、25页)师:现在同学们知道爱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三个方面)2、情景模拟:A、学会用一句贴心的话,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教师引导。

你对家人说话有礼貌吗?你关心过他们的心情吗?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B、一个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师: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打算怎么说?怎么做?同桌交流①星期天,家长忙家务,累得腰酸背疼。

②妈妈每天都说“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要和同学打架。

”③奶奶生病了。

C、爱是理解的微笑师: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但是,有许多情况如:有时候教育方式可能有些偏激,有时候家人因忙于其他事物而没有及时照顾孩子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类的情况呢?请听《滔滔的故事》。

(老师根据生活实际讲述并设计悬念。

)师:如果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方法。

)师:看滔滔是怎么做的?看书25页。

(学生看书)师:滔滔处理的怎样?他的爸爸看完留言后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家长的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

)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学校》1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我们的学校》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第2课。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本课是在上一课认识家庭的基础上,扩大到对学校的认识,为下一课认识社区打下基础,也为后几单元理解家庭、学校、社区的规则和不同场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打下基础。

本课由“多彩的学校生活”“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三个话题和一个“瞭望台”组成。

本课为第二课时,完成“我们的校园文化”这一话题。

教材12页、13页分别从科普窗、儿童作品展、文化墙、光荣榜、校园绿化等方面,展示了校园文化,意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学校文化,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教育内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学校里的校训石、塑像、浮雕、展牌、展柜、提示语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及教育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自豪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2.在观察、记录、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2学情分析实验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校领导精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博爱”是本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两年的在校生活,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一些初浅的了解,但是了解得不够全面,也没有深入地思考学校设计校园文化的用意,没有感受到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教育内涵。

3重点难点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及教育内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课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我们的学校(出示课题),并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寻找你眼中最美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既回顾了课前的一些准备活动,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活动】二、交流互动,探究主题(一)小组交流学生拿出课前填写的观察记录表,在小组里交流,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每组的6位同学他们的观察点有的不一样,有的一样。

即使观察点一样,同学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小组交流,给每一位同学展示的机会,体现了对每一位同学劳动成果的尊重,可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二)全班交流1.在汇报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1)汇报的同学声音要洪亮。

(2)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可以针对前面同学汇报的内容做些补充。

(3)汇报的同学也要认真倾听,可以根据他人的补充修改自己的观察记录。

2.分组汇报校园组:本组学生汇报对校园中的“校训石”“校训”“绿色长廊”的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包括“我看到的”和“我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两方面的内容。

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校训石上“博爱”的含义及对教学楼外墙上写的校训“修品学兼优,铸身心健康”的理解。

预设:如果学生对校训的理解不全面,比如忽略了对校训中的“品”、“心”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品”是指品德;“心”指的是心理;学校希望你们成为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结:刚才校园组的同学用他们的眼睛发现了校训和校训石,并且体会到了校训和博爱的深刻含义,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爱心、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门厅组:(1)学生汇报对学校门厅中的“陶行知塑像”“浮雕”等的观察记录。

(2)教师课前也要仔细观察,课件呈现“陶行知塑像”“浮雕”的照片,引导学生深入它们的内涵。

小结:同学们,每天我们一进大厅就觉得一股爱的暖流充斥了全身。

陶行知爷爷的“爱满天下”、不断播放同学们活动照片的电视、洒满阳光的小书吧……这些都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

一楼长廊“中华美德厅”组:(1)生汇报对“中华美德故事”展牌的观察记录。

在这组汇报之前,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一楼“中华美德厅”中介绍的故事呢?哪个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然后请这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相机引导、评价。

小结:我们一楼长廊的主题就是中华美德,教育我们从小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楼长廊“中华国粹厅”组:(1)同学们以汇报、提问的形式展示对二楼长廊中的展柜、壁挂、“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中国的世界之最”展牌的观察记录。

(2)教师小结:二楼长廊的主题就是中华国粹,教育我们从小就要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楼“荣誉长廊“组(1)学生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三楼荣誉长廊的观察记录。

(2)教师相机问其他同学:看到学校的老师、同学获得那么多荣誉,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希望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温馨提示语组:(1)本组代表对校园各处的温馨提示语进行观察汇报,带领全班同学以拍手歌的形式读消防儿歌。

(2)这组对代表汇报后,让其他学生说说:在你们平时的观察中,哪条提示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为什么?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哪些地方还要再设一些提示语呢?你们帮着设计设计。

教师请温馨提示语组的同学课下整理刚才同学们说的建议,交给德育主任。

(三)播放短片,整体回顾我校校园文化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学校的校训石、塑像、浮雕、展牌、展柜、提示语等事物,感受到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很丰富的(总结板书:校训石、浮雕、展牌、展柜……-----丰富的校园文化),并且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能体现我们校园文化的地方,进一步感受我们丰富的校园文化以及它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播放短片,师生共同回顾。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的观察记录为主要活动方式,通过学生的汇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校园文化的丰富及教育内涵,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训练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最后播放校园文化短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丰富的校园文化,体会其中的教育意义。

】3【活动】三、修改观察记录,装订成册(一)让学生修改、补充观察记录。

(二)补充完的同学把观察记录交给组长,组长统一交给老师,老师把同学们的观察记录装订成册。

老师为这本手册设计了一个封皮,教师展示封皮,让学生了解封皮上的内容:题目是“双港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手册”;封皮上写有我们校园文化的核心“博爱”一词;那这本手册的编者是谁呢?(学生说后,教师随机写上:三年三班全体师生)【设计意图:当堂课就把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成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增强了对学校的的亲近感和自豪感。

】4【作业】四、课后延伸,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我们校园文化的核心“博爱”,为我们下学期的班级园地设计一个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园地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一单元第3课《我生活得社区》1新设计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初步了解社区里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人们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懂得要尊重他们,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和社区体验里感悟各种社区机构和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生所居住社区的一些基本特点,了解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各种公用设施及人们的社区生活。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社区调查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3学情分析对一个班(42人)的前测结果:54.8%的学生知道“社区”一词,但不清楚具体含义;一直住在同一社区学生占69%;由入学原因搬迁的占35. 7%;住在新建社区的学生占33.3%。

从前测结果分析得出:虽然大城市学生对新词汇“社区”的接受比较早,但对其含义并不十分清楚。

基于本人对教材编撰意图(这是我生活的小区。

小区里有……)的释解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社区”一词不作过多解释。

但试图通过学习对社区有一定认识(一个有许多人共同生活的一个区域,并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公共设施,社区的名称由居委会的名称得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