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

合集下载

左氧氟沙星的9大不良反应,7项配伍禁忌

左氧氟沙星的9大不良反应,7项配伍禁忌

左氧氟沙星的 9大不良反应, 7项配伍禁忌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光学活性,兼具抗菌作用强以及抗菌谱广的特点,对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感染等疾病均有确切疗效,但随着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失眠、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多,需要尽快明确不良反应类型,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

另外,因病情需要,往往将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亦需总结左氧氟沙星的配伍禁忌。

因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左氧氟沙星的9大不良反应、7项配伍禁忌”吧!一、9大不良反应第一,胃肠道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极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左氧氟沙星也不例外,例如常见胃肠道反应有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腹泻、消化不良等。

第二,过敏反应。

典型表现有瘙痒、麻疹、红斑、表皮松懈症、血管性水肿等,若是不良反应较为严重,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第三,肝毒性反应。

虽然左氧氟沙星发生肝毒性反应的情况较少,但是容易出现血清胆红素增加、血转氨酶增高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第四,血液系统反应。

包括发生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第五,关节软骨毒性。

相关动物实验表明,左氧氟沙星能够对幼龄动物关节软骨产生一定毒性,以负重关节症状严重,且最易受累的是膝关节,主要表现在关节僵硬、肿胀、疼痛,但是不会对成年动物产生影响。

另外,有研究指出未成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存在关节肿胀与疼痛反应,所以限制了左氧氟沙星在青少年、哺乳期女性、孕妇、儿童中的应用。

第六,神经系统反应。

包括麻木感、耳鸣、嗜睡、震颤、视觉异常、幻觉等,偶有头昏、头痛、失眠。

临床研究指出,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进入脑组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第七,光毒性。

表现为阳光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红斑,主要是因为活性氧参与了产生光毒性的过程。

第八,肾毒性反应。

这种反应较为少见,但是通常表现为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

第九,跟腱炎。

相关文献指出,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跟腱炎的概率仅为0.14%-0.4%,但是存在跟腱断裂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左氧氟沙星片的功效与作用

左氧氟沙星片的功效与作用

左氧氟沙星片的功效与作用左氧氟沙星片是一种抗生素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左氧氟沙星片的功效和作用。

一、左氧氟沙星片的功效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喉炎和扁桃体炎等。

它能有效杀灭感染的细菌,缓解病情,减轻症状。

2. 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片还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它能迅速进入肺部组织,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促进病情好转。

3.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对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有效。

它能直接进入尿液并达到较高浓度,使病原体无法繁殖和生存,从而治疗尿路感染、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疾病。

4. 治疗性传播感染:左氧氟沙星片也可用于治疗性传播感染,如淋病和生殖系统感染等。

它能有效杀死感染的细菌,防止疾病的传播,并促进患者康复。

5. 治疗消化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对消化系统感染也有一定疗效。

它可以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它能杀灭细菌,减轻炎症,促进胃肠道的恢复。

6. 防治手术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感染。

在手术前后,医生常常会给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片,以杀灭体内的细菌,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

7. 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左氧氟沙星片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和蜂窝组织炎等。

它能杀灭感染的细菌,减轻炎症,促进伤口的愈合。

二、左氧氟沙星片的作用方式1. 杀菌作用:左氧氟沙星片能直接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使细菌不能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

它能杀死多种常见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 抗炎作用:左氧氟沙星片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组织炎症,减轻病变部位的肿胀、红肿和疼痛。

3. 渗透作用:左氧氟沙星片能迅速渗透到人体各个组织和液体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尿液等。

它能在这些部位迅速达到治疗浓度,并有效杀死感染的细菌。

左氧氟沙星的功效与作用

左氧氟沙星的功效与作用

左氧氟沙星的功效与作用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左氧氟沙星的功效、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一、左氧氟沙星的功效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它主要作用于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达到杀菌的目的。

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广泛,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部分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强。

二、左氧氟沙星的作用1.呼吸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可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2.泌尿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疗效,包括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3.生殖系统感染:对于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皮肤软组织感染:左氧氟沙星还可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脓疱病等。

5.其他感染:此外,左氧氟沙星还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腔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

三、使用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肝功能损害:长期大量使用左氧氟沙星可能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

3.肾功能损害:左氧氟沙星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调整剂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应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5.药物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抗酸药、铁剂等合用时可能影响吸收。

因此,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期间,如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

四、结语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

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

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标准是评价药物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合理的质量标准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应受到重视。

首先,左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是确定其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理化性质包括外观、溶解性、熔点、纯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

例如,左氧氟沙星的外观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

此外,左氧氟沙星的熔点、纯度也是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

只有合格的理化性质,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

其次,左氧氟沙星的药效和安全性是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

药效和安全性是药物的基本属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因此,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对药效和安全性的要求。

药效方面,左氧氟沙星应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感染病原体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安全性方面,左氧氟沙星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较小。

只有具备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才能保证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

最后,左氧氟沙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标准的重要保障。

生产工艺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纯度。

质量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包括原料药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成品药的检验等。

只有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才能保证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理化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合理确定质量标准,才能保证左氧氟沙星的质量,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希望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对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的管理,共同维护药物市场的良好秩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一字之差,用法有啥区别?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一字之差,用法有啥区别?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一字之差 ,用法有啥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一些困惑,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只有一字的差别,在功效和应用方面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这两个药物来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属于一种抗生素药物,主要是治疗敏感细菌而引起的感染,例如泌尿系统、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的感染,并且氧氟沙星还可以用于败血症而引发的全身感染等。

在服用氟氧沙星时还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患者很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其次对肝肾功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使用,最后氧氟沙星对胃肠道刺激是比较明显的,一些患者在不用氧氟沙星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二、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也属于一种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肠炎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临床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大多数都应用于外科和内科的治疗,对于左氧氟沙星使用来说比氧氟沙星应用更加广泛,并且实际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比较常见的,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细菌而引起的结膜炎和麦粒肿,一些患者在进行完眼科手术之后也会运用左氧氟沙星来进行治疗。

在服用左氧氟沙星之后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对于少数人来说,很有可能出现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首先一定要加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服用左氧氟沙星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例如,患者年龄是大于80岁或者是小于18岁的话,那么在临床上不要服用左氧氟沙星,如果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的话,那么会对骨质的生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除了这两种人群不能服用左氧氟沙星之外,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也不要使用左氧氟沙星,防止病情的加重。

三、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区别从整体上看,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和副作用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两种药物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差异性:1.上市时间从上市时间来看,氧氟沙星上市时间是比较早的,在1985年在日本上市,属于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左氧氟沙星用途及用量

左氧氟沙星用途及用量

左氧氟沙星用途及用量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骨骼关节感染、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以下是左氧氟沙星用途及用量的详细介绍。

1. 皮肤软组织感染左氧氟沙星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红斑性狼疮、痈肿等。

常规剂量为每天一次400-800毫克,口服7-14天。

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等。

一般建议口服每天400-800毫克,连续用药7-14天。

3. 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等。

建议口服400-800毫克,每天一次,连续使用7-14天。

4. 胃肠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对肠道感染的治疗也有效,如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副伤寒菌感染等。

一般建议口服每天400-800毫克,连续使用7-14天。

5. 骨骼关节感染左氧氟沙星也可以用于治疗骨骼关节感染,一般常规剂量为每天400-800毫克。

口服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主要是因为该药物可引起肝、肾解毒功能受损。

6. 中耳炎左氧氟沙星可用于中耳炎的治疗,常规剂量为每天400毫克,口服7-10天。

如果中耳炎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住院观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左氧氟沙星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青少年。

在使用该药物时,应注意药品使用量、使用期限和剂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过量,特别是在口服治疗阶段需按时按量服用。

若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病情不稳、不良反应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停止使用该药物。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但是,因为该药物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损伤、心律失常等,因此患者在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遵照医嘱服用。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氟喹诺酮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等多种细菌感染。

虽然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一、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胃肠道反应:如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多为轻度,这些症状通常是轻度的,但在罕见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炎症性肠病。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轻度如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失眠、烦躁等症状。

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一般不会引起严重问题。

在罕见情况下,使用左氧氟沙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异常(精神错乱、幻视、幻觉)、失语,甚至诱发癫痫发作、抽搐和惊厥等。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处理。

一些因素可能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

这包括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肾功能不全者、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患者,以及体内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镁、钙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等,多为轻度,可通过服用抗过敏药物缓解。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喉水肿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光敏反应:如在阳光下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水泡等,多为轻度,可通过避免阳光暴露或涂抹防晒霜缓解。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皮肤损伤或溃疡,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肌腱损伤:如出现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等,多发生在老年患者或同时使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可在治疗完成数月后发生。

如有上述症状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保护性固定和休息治疗。

肝肾功能损害:如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血尿、发热等,多为轻度,并呈一过性。

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血液系统毒性:左氧氟沙星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包括全血细胞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紫癜等。

在个别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骨髓抑制。

左氧氟沙星标准用法

左氧氟沙星标准用法

左氧氟沙星标准用法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用法使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左氧氟沙星的标准用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左氧氟沙星的用法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左氧氟沙星的剂量为200-400毫克,每日2次。

对于严重感染或特殊情况,剂量可适当增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的用药剂量通常根据体重进行计算,具体剂量需遵医嘱。

左氧氟沙星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但一般情况下口服即可满足治疗需要。

在给药期间,需保持药物血浆浓度稳定,因此需严格按照医嘱的给药频率进行用药。

其次,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左氧氟沙星应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内进行口服,以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

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空腹服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时机还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此外,左氧氟沙星的疗程也需要严格控制。

一般情况下,左氧氟沙星的疗程为5-14天,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在用药期间,患者需按时按量完成用药,不得随意中止或延长疗程,以免影响疗效和导致药物耐药。

最后,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注意事项也需引起重视。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过程中,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同时,患者需避免饮酒、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是一种重要的抗菌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给药频率和疗程。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左氧氟沙星的标准用法,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氧氟沙星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药物药理2.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左氧氟沙星和双黄连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最新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据介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水肿等。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病例报告分析表明,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禁用在数据库中不乏18岁以下患者应用该药品且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病例报告。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

避免配伍禁忌,确需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时应合理选择。

肾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

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此次同时被通报的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备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通报发布后,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据悉,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

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

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配伍禁忌用药,将多种药物混合配伍或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先后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没有其他液体间隔;儿童超剂量用药;过敏体质患者用药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

除临床必须使用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口服双黄连制剂,或采用肌注方式给药。

对于无完善的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医疗机构,慎用双黄连注射剂。

3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完全,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单剂量空腹口服0.1g和0.2g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达1.36mg/L和3.06mg/L,达峰时间(Tmax)约为1小时。

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5.1~7.1小时。

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

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在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妇女生殖道组织、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和体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约在1.1~2.1之间。

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

口服48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90%。

本品以原形自粪便中排出少量,给药后72小时内累积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4%。

健康志愿者口服本品50~200mg后,平均血药峰浓度为0.57~2.04mg/L,于给药后0.8~2.4h 到达。

口服者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口服后药物迅速吸收并分布至全身,在各组织和体液中达有效浓度。

血清消除半减期4~7h。

主要经肾排泄,单次给药后24h内约可排出给药量的80%~85%健康成人一次口服给药后,血清中浓度随给药量而不同,Tmax约0。

92~1。

48h,Cmax及AUC也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未见有由连续给药而引起血清浓度的蓄积性。

本品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用药后至48小时为止,用药量中约85%的未变化体从尿中排泄而出。

健康成人一次性口服给药后,尿中浓度随给药量变化而变化。

体液、组织内浓度与血清浓度相关,显示良好的分布性。

口服给药后显示了迅速而高浓度的分布,几乎超过所有致病菌的MIC90。

同时,本品也可良好地分布于中性白细胞。

4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

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伤寒。

5.骨和关节感染。

6.皮肤软组织感染。

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8.慢性支气管炎。

左旋氧氟沙星已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

该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取得良好疗效。

其中治疗急、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达80%~100%,对嗜血流感杆菌、卡他摩拉菌、金葡菌和肺炎球菌的清除率高,而对绿脓杆菌的清除较差。

对复杂性和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亦为80%~100%。

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有效率为80%~91%、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的清除率接近90%。

治疗妇产科、耳、鼻、喉等感染的有效率亦在90%左右。

葡萄球菌属、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消化性链球菌属、淋球菌、布拉汉氏卡他菌、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柠檬酸菌属、沙门氏菌属(除外伤寒杆菌和副伤寒菌)、志贺氏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肠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霍乱孤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属、弯曲杆菌属、沙眼衣原体之中,对本剂敏感菌所引起的下述感染症。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支气管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副睾丸炎、淋球菌性尿道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子宫内感染、子宫颈炎、子宫附件炎、前庭大腺炎.-毛囊炎(包括脓疱性痤疮)、疖、疖肿症、痈传染性脓疱病、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化脓性甲周炎(包括瘭疽)、皮下脓肿、汗腺炎、集簇性痤疮、感染性粉瘤、肛门周围脓肿.-乳腺炎、外伤、烫伤及手术伤口等(表浅性)继发性感染.-胆囊炎、胆管炎.-外耳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化脓性、唾液腺炎。

-眼睑炎、麦粒肿、泪囊炎、结膜炎、睑板腺炎。

-细菌性血痢、感染性肠炎、沙门氏菌肠炎、霍乱。

-牙周组织炎、牙冠周围炎、颌炎。

5用法用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口服。

成人常用量:1.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1g,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10~14日。

3.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6周。

成人常用量为一日0.3~0.4g,分2~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0.6g,分3次服。

孕妇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进行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

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应暂停哺乳。

1)对怀孕期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对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不可用药。

2)因氧氟沙星会向母乳中移动,故哺乳中妇女不要用药。

必须用药时,应避免哺乳儿童用药该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

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本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6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静脉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患者对本品耐受性良好。

对918例患者观察中、出现消化道反应者占1.2%,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纳减和腹泻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头痛、头晕等占0.8%;约有2.4%的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计数减少。

不良反应均轻微,与氧氟沙星相比,本品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在3649例中所报告的不良反应占2.77%(101例)。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及腹部不适感、腹泻、软便、嗳气、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2.22%(81例),发疹、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0.47%(17例),失眠、头痛、头重、头昏等精神症状0.60%(22例),全身疲乏、恶寒、热感、体温下降等全身症状0.14%(5例),其它有肩关节或背疼、呼吸困难、心悸、味觉异常等症状0.27%(10例)。

临床检验值的变化主要为GPT升高1.9%(46/2439例)和GOT升高1.4%(34/2442例),以及嗜酸性白细胞增多1.4%(28/2063例)等。

偶有休克、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皮肤粘膜眼综合征、痉挛、急性肾功能不全、黄疸、间质性肺炎、伴有假膜性大肠炎等血便的重症大肠炎以及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副作用偶有下列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故应在充分观察及确认有异常的情况下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l)休克、过敏反应性症状(初期症状,红斑、恶寒、呼吸困难等)。

(2)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症候群)。

皮肤粘膜眼症候群(StevensJohnson症候群)。

(3)痉挛。

(4)急性肾功能不全。

(5)黄疸(初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感、搔痒等)。

(6)(无粒白细胞症(初期症状:发热、咽喉痛、倦怠感等)。

(7)间质性肺炎(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处置方法:副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等)。

伴有假膜性大肠炎等血便的重症大肠炎。

(症状:腹痛、频繁性腹泻等)。

(9)横纹肌溶解症(可伴有急剧性肾功能恶化)。

(症状:肌肉痛、无力感、CPK升高、血及尿中的肌红蛋白升高等)。

(10)低血糖(易出现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1)跟腱炎、肌腱断裂等肌腱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