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笔记

合集下载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1、 人面对自然物时如何行为?寻找人类如何最大化的使用自然物的途径,主要借鉴自然科学所积累的知识及其提升的工具理性。

2、 人面对着他人或社会时如何行为?探究如何充分运用人的理性以及实现社会需求的最大化,需啊哟分析具体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

3、 博弈思维的联合理性就具有双重特性:一是相互依存,即博弈中的任何博弈方都受到其他博弈方行为的影响;二是理性行为,即博弈方的决策必定建立在预测其他博弈方的行动之上。

4、 非合作的纳什均衡存在以下问题:纳什均衡的非唯一性;不考虑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影响对手的策略;允许不可信威胁的存在。

5、 完美信息是指一个博弈方对其他博弈方的行动都有准确的了解,即么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完全信息则是指自然不首先行动和自然地初始行动被所有博弈方准确观察到,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不完全信息意味着不完美信息,但不完美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完全信息。

6、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首先行动的是“自然”,“自然”决定了博弈方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某种行动,由“自然”决定的每个博弈方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某种行动的情况只有每个博弈方个人知道,其他博弈方都不知道。

确定博弈是指不存在由“自然”作出行动的博弈,否则就是不确定博弈。

7、 严格占优均衡是指无论对手选择何种策略,均衡状态时的策略都是博弈方的最好选择;纳什均衡则是指在对手不改变当前策略的条件下,均衡状态时的策略是博弈方的最好选择。

8、 在对策G 中,如果策略组合1(,,)n s s **是一个纳什均衡,那么它的严格占优策略在重复剔除过程中就不会被剔除掉。

如果策略组合是剔除的严格占优策略均衡,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纳什均衡。

9、 一般地,要使得任何有限博弈都存在纳什均衡这一命题,就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允许博弈方选择混合策略,即博弈方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策略。

设想在多次反复博弈中,博弈方的最终收益状况可以从平均得益上表现出来。

一般地,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博弈方在每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就称该策略为纯策略;相反,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博弈方在每一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的行动,就称为混合策略。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互动情境中,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带来怎样结果的学问。

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相关书籍,深受启发,也有了不少思考。

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策略”。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对其他参与者行为的预期,来选择最优的策略。

比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各自可能只会被轻判;但如果其中一人供出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供出的一方将获得减刑,而沉默的一方将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看,供出对方似乎是最优策略,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受到较重的惩罚。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体的最优策略不一定能带来整体的最优结果。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比如在商家竞争的例子中,假设两家公司 A 和 B 都在考虑是否降价促销。

如果 A 降价而 B 不降价,A 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如果 B 降价而 A 不降价,B 会获得更多份额;如果两家都降价,利润都会减少;如果两家都不降价,利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都不降价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任何一家单方面降价都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博弈。

比如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等。

又比如在谈判中,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底线和期望,以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国家之间在贸易、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互动都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例如,在核裁军谈判中,各国需要权衡自身的安全需求和国际压力,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博弈论同样无处不在。

比如在和朋友玩游戏时,我们会思考对方可能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在分配家务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博弈。

《博弈论基础》读书笔记(一)博弈标准式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基础》读书笔记(一)博弈标准式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基础》读书笔记(⼀)博弈标准式与纳什均衡在之前⼀个⽼师的安利下,还是开了这个博弈论的坑。

书是:这本书本⾝写的⾮常棒,⽽且很易懂,强烈安利。

顺便⾃⼰记录下读书的笔记和⼀些想法,同时也把书中⽐较难理解的地⽅⽤⾃⼰的理解说⼀下,希望能帮到⼤家。

第⼀章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本章,我们来讨论如下简单形式的博弈(包含如下特点):1. 静态博弈:所有游戏的参与者同时选择⾏动,然后根据⾏动每个参与者得到各⾃的结果2. 完全信息博弈:即每⼀个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在所有参与者之间是共同知识,即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对游戏规则以及游戏演化机理完全明⽩。

关于本章的结构:在1.1节中我们先会介绍两个问题:1. 如何描述⼀个博弈问题2. 如何求得博弈问题的解在1问题中我们定义了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和严格劣战略的概念,在2问题中我们根据前⾯的介绍引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

在1.2节中我们会运⽤前⾯的⼯具来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模型,使⽤纳什均衡的⽅式对之进⾏求解,之后我们将重回理论知识,我们将会定义混合战略,它可以理解为⼀个参与者并不能确定其他参与者会如何⾏动时应该选的战略,之后会引出纳什定理。

1.1节博弈的标准式和纳什均衡1.1.A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先举⼀个⼤家都⽐较熟悉的、很经典的例⼦:囚徒困境警⽅逮捕甲、⼄两名嫌疑犯,但没有⾜够证据指控⼆⼈⼊罪。

于是警⽅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见⾯,并向双⽅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认罪并作证检控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对⽅保持沉默,此⼈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同样判监1年。

若⼆⼈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同样判监8年。

对于这个博弈我们可以来使⽤如下矩阵来进⾏描述对于这个矩阵,其横纵轴分别为囚徒1、2所对应的选择。

⽅框⾥的值第⼀项代表在此选择下,囚徒1 的收益情况,第⼆项代表囚徒2的收益情况。

博弈论前四章笔记整理

博弈论前四章笔记整理

博弈论前四章笔记整理第一章:博弈论基础概念。

- 博弈的定义与要素。

-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多个参与者(至少两个)进行策略选择并得到相应结果(收益)的过程。

- 要素包括参与者(局中人)、策略(每个参与者可选择的行动方案)、收益(每个参与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所得)。

例如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是参与者,坦白或不坦白是他们的策略,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刑期长短就是收益。

- 博弈的分类。

- 按参与者数量可分为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 按策略空间是否有限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如猜硬币是有限博弈(正面或反面两种策略),企业的产量竞争(产量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取值)可能是无限博弈。

- 按收益情况分为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如赌博)、常和博弈(收益总和为常数)和非零和博弈(收益总和不为零,如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双方都可能获利)。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策略式表述(标准式表述)- 通常用一个矩阵来表示,行代表一个参与者的策略,列代表另一个参与者的策略,矩阵中的元素是对应的收益组合。

以“性别战”为例,丈夫和妻子选择看电影或看球赛,就可以构建一个2×2的收益矩阵。

- 占优策略均衡。

- 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策略都是某个参与者的最优策略。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有占优策略,那么由这些占优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例如在“囚徒困境”中,每个囚徒的占优策略都是坦白,所以(坦白,坦白)是占优策略均衡。

- 纳什均衡。

-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策略组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

即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没有参与者有动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与占优策略均衡不同,纳什均衡并不要求每个参与者都有占优策略。

例如在“性别战”中,(看电影,看电影)和(看球赛,看球赛)都是纳什均衡。

第三章: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扩展式表述。

- 包括博弈树的构建,节点表示参与者的决策点,树枝表示可选择的策略,终端节点表示博弈的结果并标有相应的收益。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一门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研读,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相互影响的决策环境中,理性决策者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决策会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同时他人的决策也会受到你的决策影响时,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书中提到的“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假设有两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合作),那么每人可能只会被判入狱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背叛),坦白者会被释放,沉默者则要入狱10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入狱 5 年。

从个体角度看,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能让自己的刑期更短。

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结果就是都入狱 5 年,这并不是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商家之间的价格战,每家都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如果所有商家都降价,最终大家的利润都会受损。

再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每个国家都只考虑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愿意为减少污染付出努力,那么最终地球的生态环境会恶化,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驾车相向而行,谁先转向避让谁就输了面子。

如果都不避让,就会发生碰撞,两败俱伤。

存在一个策略组合,即一方避让,另一方不避让,这就是纳什均衡。

在这个均衡点上,任何一方改变策略都不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纳什均衡”在很多场景中都有体现。

比如在就业市场上,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的选择也可能形成纳什均衡。

求职者希望找到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企业希望招聘到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员工。

当市场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时,双方的选择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局面。

博弈论还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

博弈论笔记

博弈论笔记

耶鲁公开课—博弈论笔记第一节、名词解释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即某些时候它胜于其他策略,且任何时候都不会比其他策略差。

注:1、“优势策略”的优势是指你的这个策略对你的其他策略占有优势,而不是无论对手采用什么策略,都占有优势的策略。

2、采用优势策略得到的最坏的结果不一定比采用另外一个策略得到的最佳的结果略胜一筹。

严格劣势策略(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y):被全面的严格优势策略压住的那个策略,也就是说不是严格优势策略以外的策略。

弱劣势策略:原来不是严格劣势策略,但是经过剔除严格劣势策略后,这个策略就成了严格劣势策略。

例:囚徒困境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例:协和谬误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该种飞机机身大、装饰豪华并且速度快,其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元。

难怪政府也会被牵涉进去,竭力要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大的支持。

项目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但是停止研制也是可怕的,因为以前的投资将付诸东流。

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做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互动中的决策行为和结果的一门学问。

它不仅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博弈论的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博弈”,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策略互动。

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选择,而他们的决策会相互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博弈的结果。

例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面临着坦白或抵赖的选择。

如果两人都坦白,他们都会被判刑;如果两人都抵赖,他们都会受到较轻的处罚;但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人会被从轻发落,抵赖的人则会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嫌疑人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可能选择,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

博弈论中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等。

零和博弈是指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比如下棋就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赢另一方就输。

而非零和博弈则可能存在双赢或双输的结果,比如合作做生意,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增长,也可能因为合作不当而共同遭受损失。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彼此的策略和收益都有完全的了解,而不完全信息博弈则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博弈都是不完全信息博弈,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往往并不清楚对方的底线和真实意图,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和推测对方的策略。

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策略有纯策略和混合策略。

纯策略是指参与者确定地选择某一种行动,而混合策略则是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行动。

在一些博弈中,混合策略可能比纯策略更有效。

例如在“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中,如果一方总是选择正面或反面,那么很容易被对方猜到,而采用随机选择正面或反面的混合策略则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博弈论还涉及到均衡的概念。

均衡是指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下,每个参与者都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1、博弈论的四要素:(1)、参与人或局中人(2)、参与方争夺有利资源和利益(3)、参与者有自主选择的策略(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2、懒惰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领导职务,因为他的决策力不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打扰,不会因为勤奋而导致神经性紧张。

勤奋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参谋职务。

懒惰而又愚蠢的人:,不会产生危害,可以委以小任。

勤奋而又愚蠢的人:必须开除,因为这种人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3、正和博弈,负和博弈,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正和博弈亦称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负和博弈: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4、对手和自我同等重要。

只有强大的对手才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5、冯诺依曼(用黑板擦证明定理的人):冯·诺依曼(John vonNeumann,1903~1957),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6、博弈论的经济价值:(1)、从博弈双方的合作与否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

(2)、从时间的序列性可分为:有序进行的称动态博弈、同时进行的称静态博弈。

(3)、从信息的暴露程度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7、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学活用博弈论威胁,承诺与序惯博弈1 要使威胁与承诺可信的方法:切断退路交出控制权切断联系建立起一致的诚实信用按顺序各个击破的威胁非理性的疯狂和精神失常。

2 重复博弈的长期性与多阶段对于背叛很有帮助。

3 可置信的问题总是使截止期限很难确定。

4 人们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恢复,不过如果继续与违背交往对于自己有所补偿的话,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宽恕。

但是那些被宽恕的人很可能在将来对你或者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法律对于那些伤害别人的人进行强制性制裁反而会降低对人们的伤害。

5 公司并购的毒丸:当并购者对标的公司的控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标的公司让原有股东(不包括并购者)拥有额外购股权或者发放红利给员工,以增加并购者的成本,确保自己的经营权。

6 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的价格门槛:高于自己的成本同时低于对手的成本,让对手进入后没有利润而自己有微薄的利润。

7 连锁店悖论:第十个连锁店如果不会降价,那么第九个就不会降价,第九个不会降价,那么第八个也不会降价,如此类推:第一个连锁店也不会降价。

所以进入者不会对连锁店的降价威胁置信。

8 对于一个理性的竞争对手来说,他不会通过对你的印象来判断你所说的话,而是从你的威胁和承诺是否对于你的将来有利来判断你是否可信。

9 只关心自己的收益是否最大化,不要因为对手比自己赚的多而心生烦恼。

10 除非你选择退出游戏,否则不要考虑自己的沉没成本。

在有沉没成本的时候做的决策时考虑的成本有且只有自己的边际成本。

11 靠降价来阻止对手进入并非上策,因为价格易变。

价格竞争的危险1 要使报复有效,那么就要迅速做出反应并且采取切实的行动。

当对手相信你会全力以赴时他就会因为担心你的报复而不采取行动了。

2 采用复杂的定价策略可以有效的避免价格竞争。

3 如果采用价格竞争那么就会对服务打折,如果采用服务竞争那么就会避免价格竞争。

4 对于商家来说服务,品质,商品颜色,商标品牌都可以竞争,尽可能避免价格竞争。

但是即使没有价格竞争也会有竞争者进入从而引起价格竞争,此时对于商家来说把价格定得比较复杂可以避免价格竞争。

一次性博弈1 一次性博弈的目标也在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要在意对手得到多少。

2 一次性博弈时就应避免去想对手会做什么,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能做什么。

3 解决一次性博弈的最好办法是找出自己的严格优势策略。

所谓优势策略就是说对于自己的其他策略而言其中一个策略比较起来都会获得最大的收效或者不会比其他策略差。

4 严格劣势策略就是说比起其他策略来说获得的收效总是最小,它是严格优势策略的反面。

一次性博弈时应该考虑到对手会避免采用严格劣势策略,采用严格优势策略。

5 最优反应是指相对于对手的特定策略来说自己采用什么策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效的反应。

6 协调博弈时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双方都有好处而且收效相当的均衡如(10,10)和(10,10),这时博弈中的人都希望你知道他会做什么以及履行自己的承诺对自己好处。

因此协调博弈的关键在于公开,诚信与信任。

7 信任博弈是指有两个均衡,其中一个比另一个的收效要大,但是收效小的那个均衡是比较安全的均衡。

也就是说自己可以采用冒险的策略得到大的收效,但是自己也有一个退路。

这时候的安全均衡也叫做有风险优势的均衡,就是说风险最小。

收益大的均衡叫做帕累托均衡。

8 对于信任博弈来说,明显的解决方法是让所有局中人都采取冒险策略。

一旦稍有怀疑冒险策略就不会是最好的解。

所以在信任博弈中,怀疑是致命的,即使是怀疑别人有怀疑之心也是会造成麻烦的。

9 协调博弈的反面就是猜硬币博弈,(猜硬币博弈中有两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但是在每个均衡中总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

这时局中人没有严格优势策略也没有严格劣势策略,不过拥有最优反应。

)这时对于局中的人来说,说谎是有利的,而能够摸清对手情况的竞争者会占上风。

所以在猜硬币博弈中隐藏自己的想法可以可以避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10 对于协调博弈来说如果对手派出间谍,那么自己就要给出真实情报;对于猜硬币博弈来说,给出假情报是有利的。

11 猜硬币博弈的有效解决办法是增加自己策略的随机性的同时向有利于自己的均衡靠近。

12 斗鸡博弈也称胆小鬼博弈,博弈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够采取避让策略从而使自己获利,于是就有两个均衡:(退,进),(进,退)。

在博弈中只要让对手相信自己决不后退就会获胜,所以斗鸡博弈的现实就是造成让对方相信自己决不退让的感觉13 多数博弈不会走向斗鸡博弈,只有在局中人的遭受到损害时才会走向斗鸡博弈。

比如搭便车博弈就会走向斗鸡博弈:一方工作另一方却不劳而获,这时双方都会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于是双方都向对方发出自己不会工作的告诫,但是彼此又都怀疑对方说的是真的,因此结果就可能造成双方都不工作的不利后果。

对于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分清责任。

14 斗鸡博弈的一个变种可以认为是搭便车博弈(此时博弈双方的情况是一强一弱或者一大一小):虽然一方对于自己的利益有一定的损害,但是并没有触及自己的底线,于是双方能够和平共处。

因此在博弈当中弱势一方需要特别注意对手的底线在哪里,以避免你死我活的局面出现。

15 斗鸡博弈中的打探:斗鸡博弈中如果对手知道你的策略并且你的策略是男子汉策略,那么你就应该欢迎对手来打探。

相反,如果你不欢迎对手的打探,那么对手就会对你的男子汉策略产生怀疑,于是对手就会采取男子策略,而你也可能采取同样的策略,最终造成双方都不希望出现的灾难性的后果。

16斗鸡博弈获胜的关键在于让对手相信自己会采取强硬策略,并且欢迎对手来打探(当然,即使对手不来打探你也要向对手传递自己采取强硬策略的决心,不过对手的打探比起自己单方面的传递信息效果可能更好。

)。

可是,如果你如果对手一定会硬干到底,那么自己最好的策略就是选择当个胆小鬼。

所以有时采取非理性的疯狂策略的一方在和理性一方在进行斗鸡博弈中获胜的可能性会相对比较大。

17 商战中烧钱的博弈智慧:现实中的企业可能采用烧钱战略来展示自己的男子汉策略,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博弈策略对于烧钱一方来说就分为两个部分:要不要烧钱,烧钱之后要不要当个胆小鬼。

一旦企业采取烧钱策略之后采取胆小鬼策略对于自己是个绝对愚蠢的策略,还不如不烧钱当个胆小鬼。

所以企业采取烧钱策略之后自己将别无选择,只能采取男子汉策略。

18 博弈可以根据获得利益来划分为固定和博弈与变化和博弈。

在固定和博弈中博弈双方不可能采取合作,因为彼此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就好比两个人来分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一个人少了另一个人就必然多;而在变化和博弈中博弈双方可以采取合作态度,因为双方合作之后可以把蛋糕做的更大,之后每个人都获得更多。

19 总结:为了取胜,你自己必需了解自己的博弈环境。

不同的博弈需要不同的博弈策略,你的收益取决于局中人的利益组合。

所以在博弈之前不妨问一下自己:1)每个人是否有相同的目标?2)局中人采取欺骗我对于他们是否有利?3)博弈是固定和博弈还是变化和博弈?4)希望对手猜到我未来的行动吗?5)理智有利还是疯狂有利?大规模的协调博弈1 网络外部性:拥有一种产品的人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

比如电话的网络外部性就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有电话,那么你拥有一部电话对你来说是有利的,也就是说电话对你的价值越大。

2 在大规模协调博弈中,大部分人会模仿别人的策略,因此只要有一个大的有影响力的买主就会改变网络外部性。

3 大规模协调博弈决定了你的居所,大部分人都喜欢住在自己不是少数民族的地方,因此这些地方的民族结构的同一性非常高。

4 在营销网络外部性产品时,感觉就是现实。

因为如果大部分人相信你的产品会流行,那么你的就有很大的机会真的流行起来。

5 网络外部性其实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

比如说尽管苹果的操作系统可能比微软要好的多,但是由于大部分人都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结果苹果操作系统的市场现实中要小的多。

同在IT界的英特尔也是一样,尽管AMD的产品比起英特尔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使用英特尔的人比较多的现实造成AMD的产品尽管很有竞争力却没有多大的市场份额。

6 在参加大规模博弈的时候赔本以尽快打开销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纳什均衡1 纳什均衡:给定对方的选择,改变你的现行策略并不能使你获得额外收益(指如果改变策略情况可能会变得糟糕或者情况不好也不坏而中原来一样),你不会后悔你自己的选择2 如果你向新的均衡靠近,那么你就要首先明白它是不是纳什均衡,如果不是,均衡的结果是相当不稳定的,所以就会很难达到。

囚徒困境1 囚徒困境的含义在于博弈双方会由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选择背叛。

2 军队中对于临阵脱逃者的军法从事也是一种避免出现囚徒困境的办法3 囚徒困境的形式:公用地悲剧核困境价格战有明确次数的博弈4 形成无限次博弈的重复博弈预期也是一个打破囚徒困境的不错选择。

5 妒忌是造成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6 针锋相对的策略在现实中是一个不错的防止背叛的策略。

7 采用有效的合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囚徒困境8 一报还一报,让对手知道你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由于担心你的报复,对手采取合作的态度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9 管理听实践当中采取相对表现的评价机制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因为在职场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而集体懒惰是一个优势策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奖罚标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看法来决定赏罚。

10 最惠待遇意味着你给予客户的待遇不会比别人差,如果你对每个人都采取这样的策略,由于没有动机给个别人更好的优惠,那么你就成功避免了价格竞争的困境。

11 在一次性的博弈时你如果采取合作的态度,那就得让对手相信你能够看出对手会背叛,而对于背叛的行为你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逆向选择1 逆向选择当你做出选择,希望出现的结果没有出现而不希望的结果出现时就目是逆向选择。

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2 逆向选择的原因通常有:信息不对称,门槛机制,多级委托和多重委托,相对评价机制。

3 对于门槛来说,达到或者超出标准的人可来也可不来,那些达不到标准的人则会着急来,并且会很多。

比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费提高时那些达到保费标准的健康人可能不会来,相反那些健康状况比较差的人却会来。

所以对于那些过分表现出热心的人要小心,那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人。

4 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典型表现则是二手市场,由于不清楚二手货的质量人们会选择掉头就走,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是厌恶损失从而逃避风险的。

即使你愿意出价你也只出很低的价格,对于差的二手货当然价格会低,好的二手货当然不会是这个价同时人们也不会卖,这一点你是很明白的,同时卖主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二手市场的货物当然不是什么好货,还不如多花一些钱买个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