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9《祁黄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9 祁黄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全文的内容。
2.学会生字:霸、伐、晋、悼、荐、召、慎、避,会认:祁、尉、解、讶,辨析多音字:解,理解:举荐、慎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等词。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祁黄羊的一心为国,出以公心,不避亲仇,光明磊落。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读好对话,反复诵读品味,体会祁黄羊的高尚品德。
难点: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
教学评价设计:1.预习检查中,通过指生认读、分析、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认准字音,掌握字形、结构、笔顺,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能知道课文讲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时怎样的,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精读感悟时,从人物的对话入手,感悟祁黄羊的一身正气,一心为国的精神。
首先能把四次对话读得正确流利,结合人物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抓住关键词语,能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查资料,了解祁黄羊。
2.教师准备教案及有关教学资料,并指导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在我国春秋时期,有一段荐贤的故事被传为美谈,主人翁以他的正直无私,一心为国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你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吗?他就是春秋时晋国的重臣——祁黄羊。
2.板书课题,读题,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出示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生字的结构、笔顺,标出文中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词语的意思。
(1)学生自学,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生词。
(2)指生认读生字,小组读、齐读。
祁尉解讶霸伐晋悼荐召慎避强调“解”在文中读“xiè”,作姓使用,另外有“jiě、jiè”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祁黄羊》教材解读

《祁黄羊》教材解读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臣,历经晋景、厉、悼、平四世,他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成为衡量是非曲直标准。
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但是从题材上看,我们可以归为写人的文章,着力表现的应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
而人物特点一般通过事例表现,课文通过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这位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课文共十三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三至十三自然段写祁黄羊举荐人才。
我们先来看故事发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
()当时,晋国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
(暗示中军尉责任重大)职位介绍:中军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课文中有三句话点明了这个职位的职责及重要性。
职责: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
重要性:中军尉职责重大。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辞职背景:告老退休(无法再为国效力)推荐背景:你在军中多年(对军中的人都非常了解),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课文主要赞扬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
对外举荐杀父仇人解狐,这让人难以想象,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同戴天。
他这样做,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他不担心家族安危吗?他的家人会怎么想?解狐又会怎么想?朝中大臣又会怎么想,怎么说?课文没有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是解狐没有福分,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
祁黄羊于是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这势必又会引起轩然大波,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是偏心眼?大家会怎么看这件事?君主又会怎么看?故事充满悬疑。
课文没有对事件做过多描述,而是用简练的语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将矛盾激化,通过祁黄羊的两段话,就消解了大家的种种疑惑,顾虑。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祁黄羊练习与测试答案

祁黄羊练习与测试答案
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慎重举荐安慰悼念
召见哀悼逃避霸主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立即选第一个召见选第二个解狐选第二个
三、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杀父仇人自己的儿子公心国家利益
1.唯才是举高风亮节、德高望重
2.小编觉得同学们可以写得再具体点,
祁午知道父亲举荐自己担任中军尉职责,感到责任非常重大。
他想:“这是父亲对我的信任也是国家对我的希望!我一定要担当此重任.”他郑重地对悼公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发展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春秋时代,齐国有个穷苦
三、1.让我们加题目,只要能概括短文内容即可,如:管鲍之交,以德报怨等等。
2.能了解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以德报怨。
四年级下册语文祁黄羊【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祁黄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祁黄羊【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祁黄羊教案】9祁黄羊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三、突破措施:1.小组成员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互相复述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四、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jiǎn xiè)狐召(zhāo zhào)开落(lào luò là)下毛病压(yà yā)根儿兴(xīng xìng)亡上当(dàng dāng)(2)看拼音,写汉字。
jìn shì jiàn bì( )级合( ) 推( ) 躲( )( )步表( ) 看( ) 关( )( )力解( ) 宝( ) 隐( )( )止教( ) 修( ) 墙(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慎重()()准许()()强大()()郑重()()2.导学案(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节新课《祁黄羊》,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出示课题:9 祁黄羊(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新课标第一网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品行。
祁黄羊去私阅读题的答案附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题的答案附翻译篇一:祁黄羊去私阅读附翻译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①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①德:指四季得以顺次交替的自然规律。
②《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译文】天不会为自己而覆盖什么,大地不会为自己私自储存什么,太阳和月亮没有为自己照耀什么,四季没有为自己而改变什么。
它们推广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而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禹:都是大公无私的行为。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就又任用了祁午。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断句(两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祁黄羊》补充习题答案

⼀、根据括号⾥的提⽰,照样⼦分别写两组这样的词。
1.举荐—荐举(意思相同)
代替—替代演讲—讲演
2.鸡蛋—蛋鸡(意思不同)
⽣产—产⽣现实—实现
⼆、将括号⾥能跟前后搭配的词语⽤横线画出来。
⼯作(负责责任)职责(重⼤严重)
(感到感动)意外(举荐举动)能⼈
军事(才能本能)(练习训练)军队
三、阅读课⽂⽚段,完成练习。
1.读⼀读,再写出下⾯带⼉化韵的词语的意思。
偏⼼眼⼉:形容词,指偏⼼于⼀⽅。
压根⼉:⼝语,副词,从来,根本。
2.⼈们钦佩祁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仇”的意思是仇⼈,在⽂中指解狐;“亲”的意思是亲⼈,在⽂中指祁午。
这句话是说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对内不避开亲⼈。
2024年《祁黄羊》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4年《祁黄羊》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祁黄羊的品质和故事情节。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祁黄羊的品质和故事情节。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祁黄羊的品质和故事情节。
2.感悟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祁黄羊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对祁黄羊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调。
(三)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文理解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祁黄羊的品质和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祁黄羊》,谁能分享一下对祁黄羊的认识?(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三)故事情节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祁黄羊在面对困境时,是如何表现出忠诚、勇敢的品质的?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各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祁黄羊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学生对祁黄羊的品质理解是否深入?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直接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课文,你还学过哪些?有没有想过,以人物名字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
课文是根据《吕氏春秋》中有关去私的内容改编的。
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表明文章所叙写的是关于祁黄羊的故事,给人以显豁醒目的感受。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安排内容: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
春秋时代,大国争霸,战事不断,祁黄羊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不适宜继续担任统帅军队的中军尉,这才请求辞职。
经过:祁黄羊两度荐贤。
中军尉职责重大,晋悼公希望祁黄羊推荐合适的替代人选。
祁黄羊先荐杀父仇人解狐,后荐自己儿子祁午。
结果: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悼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正出以公心。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荐才不避亲仇的人。
二、精品屋课文精彩片断欣赏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欣赏:读了这几段对话,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也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所感动呢?一个国家,有这样处处出以公心,为国着想的人,怎能不强大呢?三、金手指表达方法提示对话描写:写出人物性格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如果不读课文,只看这两部分对话,你是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这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描写的特点:写出了人物性格。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因此,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能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我们在描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精神、特征的话,要简明、精炼,不能过多过长,避免重复。
课文中祁黄羊的语言就非常精炼,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出他身为中军尉,负责军队训练,干练、严谨、考虑周密的特点。
此外,写对话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并结合人物的行动、心理来进行描写。
这一点,请注意上面所引课文的加点部分。
四、益智园创新与实践1、这则故事是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记载,像这样很有意思的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你可以把《史记》找来读一读,如果读不懂,可以请教老师,或者自己查字典。
2、像祁黄羊这样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呢?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你发现了这样了不起的人了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应该是非常强盛的。
想想,再找找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附课后练习3提示:见精彩片段欣赏。
课后练习5提示:祁黄羊是一个举荐贤才不避亲仇、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有关语句: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五、万花筒相关资料1、古文赏读(晋悼公)三年,晋会诸侯。
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奚举解狐。
解狐,奚之仇。
复问,举其子祁午。
君子问:祁奚可谓不党矣。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晋世家第九》2、晋悼公的小故事:《有备无患》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
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
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
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
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
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
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
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
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
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
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
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
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
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3、春秋时代: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因鲁国编史《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
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牛,划分为春秋时代。
4、中军尉:官名。
春秋时晋国的军队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住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
中军尉为中军所设之军尉,大夫爵。
练习1答案提示1、读下面的绕口令,注意分辨平舌音、翘舌音。
提示:可以将绕口令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分别找出来,反复比较,反复练习,读准了,再练习读绕口令。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提示:酉:酉的古文字像个盛酒的坛子,凡用酉作部首的汉字,意义都和酒或者发酵的液体有关。
例如:酸、酒、醉。
贝:贝的古文字像个贝壳,古时候贝壳曾用来当作货币,所以以贝为部首的字都与货币有关。
例如:货、贼、财。
戈:戈的古文字像古代的兵器戈,以戈为部首的字都和战争、武力有关。
例如:战、戳、威。
王:王的古文字像一根绳子串联着三块玉,以王作部首的字,很多都和玉有关。
例如:珠、玛、瑙。
王做部首时,音同玉,不读王。
3、将括号里能跟前边搭配的词画出来。
[提示:意志(固定坚定)发挥(先进作用)发言(热烈强烈)克服(困难困苦)批评(锐利尖锐)发明(电灯秘密)任务(艰苦艰巨)树立(信心制度)4、读一读,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写句子。
提示:(1)不同:第二句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了向谁走来;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走来。
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小船驶去。
小船向远方驶去。
小船缓缓地向远方驶去。
(2)不同: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扩充了瞻仰谁的故居;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在瞻仰。
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赵小娟看书。
赵小娟看一本有趣的书。
赵小娟聚精会神地看一本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