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工况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抽油机井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

抽油机井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

抽油机井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摘要: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护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转。

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石油石化系统的薄弱环节,坚持保安全就是保全局,保安全就是保稳定,保安全就是保效益。

采油生产现场都有常规性操作操作卡及风险防范,却没有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同时缺乏异常工况的处置流程,为保证采油站安全生产,特针对抽油机异常工况采取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梳理。

关键词:安全生产;异常工况;风险辨识;防范措施前言:石油开发是高风险的生产过程。

因此,认真研究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于降低企业风险、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油生产现场都有常规性操作规程及操作卡,却没有异常工况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

例如风城油田“6.14”员工更换皮带受伤事故,当某员工发现某井抽油机停抽,电机在空转,发现曲柄停在前上45°(水平135°)位置,因皮带脱槽打扭卡皮带轮曲柄停转,仔细查看后发现组合皮带脱出大皮带轮轮槽,断裂有两股皮带交错叠加卡在与减速箱输出轴箱体边缘的间隙处,发生这种异常工况,没有正确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缺乏异常工况的处置流程,员工只凭经验在操作平台上拉拽卡住皮带,未能取出,其中一名员工爬上减速箱并蹲在减速箱上往上拽皮带,另一名员工在抽油机左侧操作平台上配合往上送卡住皮带。

当所卡皮带被抽出瞬间,抽油机曲柄立即出现快速转动,游梁下行使得尾轴平衡块砸到某员工腰部和腿部致使其受到撞击和挤压,同时将其砸压在减速箱盖上。

一、现场调查与分析石油生产中的游梁式抽油机采油是靠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减速箱、曲柄连杆机构,把高速旋转运动变成驴头低速上下往复运动,再由驴头带动抽油杆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抽油杆带动井下抽油泵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将油井中的液体抽至地面。

游梁式抽油机存在着十大危险。

这十大危险是:①平衡块旋转危险;②皮带传动危险;③减速箱高处作业危险;④电机漏电危险;⑤操作台高处作业危险;⑥电机电缆漏电危险;⑦节电控制箱漏电危险;⑧刹车失灵危险;⑨毛辫子悬绳器危险;⑩攀梯危险。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

措施:上作业检查更换油管
60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8. 油井出砂对示功图的影响
(1)活塞砂阻 对于油层出砂的井,细小的砂粒,将随着液体进入泵 内,造成活塞在工作筒内遇阻,使活塞在整个行程中增加了 一个附加阻力。上冲程时,附加助力使光杆负荷增加;下 冲程时,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减少并且由于砂子分布在泵 筒内各处的多少不同,影响的大小不同,致使光杆负荷在 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测出的 示功图,其负荷线上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尖峰,且在连 续测图时尖峰是移动的。但这时油井仍能出油。
B 增载线
C
A
S活
D
λ
S光
S
固 定 凡 尔 打 开
在上冲开始时,油管内活塞截面以上液柱的重量转加 在抽油杆柱上,这时,就要发生弹性变形,油管缩短,抽 油杆伸长。此时光杆虽然在上行,但活塞相对于泵筒却没 有移动,这样就画出示功图中的AB段斜线,它表示光杆载 荷增加的过程,称为增载线。
10
P
B
上载荷线
第四部分
下行程转增载过程反映泵工作状况。缺失:说明载荷大 减不下,反映无液、泵漏;多出:说明载荷变小,磨擦阻 力大并有碰泵的情况。
40
第二部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真实地反映悬点载荷实际状况。通过对比、判断载荷变化状况, 既可分析出抽油井生产状况,准确判定问题、故障性质及所在。下面介绍 几种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实测典型示功图:
抽油机井工况 分析
2014.7.9 兰天阳
1
目录
1 2 3
采油井主要参数
抽油机井示功图简介
抽油机井生产状况分析
2
第一部分
采油井主要参数
生产状况变化是由生产参数反映出来。因此, 当一个参数变化直接或间接地说明生产状态发生 某些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参数变化。

采油高级技师工况分析

采油高级技师工况分析
又返回到井口所需要的时间,s
1 2 ——声波脉冲信号在油套环形空间
中的传播速度,m/s
.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
Ls
Le
t1 Le 纸
t2
Ls

L
L音t1 t2
L
Le Ls
L音
式中:L 音 ——音标下入深度,m .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 例题一
某井测得动液面曲线如下图,已知音标深 度400m,泵挂深度1000m,求沉没度。
表1 某井作业油管数据
油管序号
油管长度,m
1~10
95.41
11~20
96.45
21~30
96.06
31~40
96.49
41~50
95.65
51~60
96.35
61~70 71~80
96.42 96.02
81
.
9.64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
解:用专用卡规测量动液面曲线资料,从
井口波到液面波共81根油管,通过查 阅作业记录,可得
a、以井口波峰为起点,至液面波峰起始点为终点,用专
用卡规测量出油管根数,查阅作业记录,计算出液面深度。
b、用油管平均长度计算
式中:N ——油管接箍数
LN•L .
L ——平均油管长度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 例题二
某井的动液面测试资料如下图所示,查该井作业 油管记录如表1,计算液面深度。
.
一、抽油井液面测试与分析
22000000=--((20110000-00-.-.86(86)6)6144021210-00.0086+)6+46621000==01+155969707=mm1597m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对受气体影响较大井或易发
生气锁井应尽可能加深泵挂,增 大泵淹没度,大泵径长冲程机抽, 尤其是防冲距要调到最小,尽可 能减小余隙体积;下高效气锚和 防气泵,合理放套气,控制套压 生产,使之保持在较低值。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第13页
功图与工况
气锁现象:属于气体影响特
殊现象,因为气体大量进入泵 筒,上冲程时气体膨胀,全部 占满柱塞让出容积,固定凡尔 打不开。下冲程时,气体压缩, 但压力仍低于游动凡尔上部压 力,游动凡尔也打不开,柱塞 运动只是对气体压缩和膨胀, 泵不排油,这种现象称为“气 锁”。处理?
上图能够看出13-283热洗前工图显著肥大第22页
功图与工况 10.抽油杆断脱
此图为抽油杆断或脱时示 功图.
若断脱发生在柱塞附近, 或是柱塞脱扣、阀球球 罩断落,图形位于杆重 载荷线位置(杆断位置 越高图形越靠下)
若断脱发生在光杆附近, 图形靠近于水平坐标线。
及时修井作业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2月初我区13-375量油不出,经过工图判断杆上部断脱
第4页
功图与工况
2 弹性抽油杆静载时示功图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会‘形变”,因而增载过程 ab和卸载过程cd都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 卸载后缩短。这一变形过程是因为抽油杆伸长和油 管缩短、抽油杆缩短和油管伸长所造成。下列图是 弹性抽油杆受静载时基本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第5页
冲程损失
实际生产中抽油杆是要承受静载和
动载。因为抽油杆有惯性动载荷,柱塞 在泵筒内运动时有摩擦力,液体举升过 程中与管壁和杆柱有摩阻,抽油杆接箍 与油管内壁有摩擦,所以上冲程时a、b 点偏高,下冲程时c、d点偏低,P1和P2 是动载荷影响值。以下列图所表示。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抽油机井的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油层生产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是否已发挥了油层潜力,分析判断油层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2)了解设备能力及工作状况,分析设备是否适应油层生产能力,了解设备利用率,分析判断设备不正常工作的原因。

(3)分析检查措施效果。

一、抽油机井液面测试与分析(一)静液面、动液面及米采油指数静液面:是指关井后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静液面深度:从井口到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深度;静液面高度:从油层中部到静液面的距离称为静液面高度。

与它相对应井底压力,既是油层压力(静压),若井口压力为零时,静压与静液面的关系为: (3-89)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期间油套管环形空间的液面;动液面深度:表示井口到动液面的距离;动液面高度:表示油层中部到动液面的距离。

井底流压与动液面的关系为:(3-90)如图3-47所示:称为沉没度:它表示泵的吸入口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油井的采油指数为:令,则油井的流动方程可表达为:(3-91)式中Q—— 油井产量,t/d;K—— 称为米采油指数,t/(d·m)。

图3-47 静液面与动液面的位置(二)液面位置的测量测液面的原理是利用回声仪测量声波从井口传播到液面再返回到井口所用的时间t,再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则液面深度为:(3-92)为了求出声波在环形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在距离井口一定深度处安装音标,在用回声仪测得的声波曲线纸带上能显示出井口波、音标波和液面波如图3-48所示,测取井口波图3-48 液面与音标声波反射曲线到液面波的纸带长度作为,则声速为,将其代入式(3-82)得:(3-93)油田现场目前用双频回声仪测得的液面曲线如图3-49所示,上面为高频曲线,下面为低频曲线,在高频曲线上可清楚地看出声波传播到每一个油管接箍返回到井口的时间波形。

在这种液面曲线上量取10个油管接箍反射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量取从井口波到液面波之间的纸带长度作为t,以10根油管的长度作为,也可求出液面深度为:,而且省去了在井中安装音标的麻烦。

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浅析

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浅析

抽油机井工况诊断浅析摘要:本文综合了油井的功图、压力、电参数、井身结构等多元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与油井的工况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油井多元数据相互之间以及与油井工况之间的主要关系,从而为更加准确的判断油井工况、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计算机的工况自动识别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抽油机井;多元数据;工况1引言有杆泵采油是我国油田原油生产的最主要的开采方式,我国油田普遍开采多年,对于油井的功况诊断,已经是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油井工况诊断不仅可以为油井的生产提供保证、为油井作业提供依据,而且能够提高油井的系统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结合油井工况对油井的功图、压力、电参数、井身结构等多元数据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油井多元数据与油井工况的关系,通过油井工况诊断,可以查明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的解除故障,保障油井长期稳产和长寿。

2工况因素分析2.1示功图通过实测功图进行油井工况诊断是油田生产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实测示功图可以反映出深井泵在井下工作的异常现象,可以结合地质情况和利用生产数据、仪器工作状况,来分析解释抽油井的工作制度是否合理。

机、杆、泵参数组合是否与油井相适应。

实测示功图经过诊断技术处理,可以找出影响油井泵效或不出油的原因,然后根据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的配套措施来解决生产问题。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基本都是通过功图进行油井诊断,对于一些常规的油井工况可以方便准确的判断出来。

有的油井供液不足,动液面下降过快;有的油井抽油时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例如:泵失效、阀漏失、抽油杆断脱、碰泵、缸套错位等工况。

但对于一些油管漏失、丝扣漏失、管线堵、泵阀常开、连抽带喷等工况,仅仅靠单一功图的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的,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其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地面功图的特征进行自动判断油井工况已经成为可能。

由于地面实测功图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计算机识别中往往求解出其井下泵功图,然后再进行油井工况的诊断。

工况分析方法

工况分析方法
升方式等,但都应以控水稳油为评价标准;
(2)产液量升高——加密量化,核实产量,确定产液量是否发生变化:
——井组内是否有工艺措施施工井,如果受工艺施工 井的干扰则要及时将情况逐级反应,确保该井正常生 产和工艺施工井的措施质量; ——井组内或边邻井是否有停产井,尤其要注意非井 组内的边邻井的干扰与影响,为井组对应关系的确定 或井组重新划分,以及下一步措施治理提供依据。 ——对于出砂井,液量突然增加,要在上述分析基础 上及时查找原因,并合理调整产液量,以防造成油井 出砂导致躺井。
发区块抽油机 (2)参数偏大(供液不足)区:流压 低、泵效低、地层条件差,应当压 断脱漏失(D)区 井供液与排液 裂、酸化或调整配注及调小参数, (5)待落实区:流压、泵效 协调关系的宏 协调供排关系 不协调,可能是计量和资 参数偏小(E)区 料不准确,应当重新计量 观动态分析图。 并核对资料
2、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应用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1、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
套压、回压、井口温度等; 2、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矿化度; 3、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 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 4、日常管理资料:上下行电流、示功图、热洗周期、作业监 督描述资料; 5、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调配 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油井工况分析是一项综合分析、判断油井生产 状况好坏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取全取准油水井各 类生产(包括地质、工程)资料基础上,为了保证 油井在良好工况条件下正常、高效生产,必须随时
或定期开展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讲解共67页文档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讲解共67页文档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讲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67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Hale Waihona Puke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S活 S光
D λ
S
当弹性变形完毕,光杆带动活塞开始上行,固定凡尔 打开,液体进入泵筒并充满活塞所让出的泵筒空间,此 时,光杆处所承受的载荷,仍和B点时一样没变化,所 以画出一条直线BC,简称上载荷线。
11
上 游 动 凡 尔 打 开
P
B
减载线
C
下 游 动 凡 尔 打 开
A
S活
D λ
S光
S
固 定 凡 尔 关 闭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4. 油井结蜡对示功图的影响
措施:加清蜡剂;热洗井清蜡,制定合理 的清蜡周期.
53
第三部分
5、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
生产状况分析
(1)游动阀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
B B2 B1 B3 C1 C C2 C3 D3
A
D
D1
图1游动凡尔和活塞不严引起的漏失
该图是排出部分漏失时的理论示功图。当光杆离开 A点开始上冲程时,活塞下面的液体压力随着抽油杆 的伸长和活塞被提升而逐渐下降,活塞上下之间随即 产生压力差,使活塞上部的液体经排出部分的不严密 处而漏到活塞下面的工作筒内。这种因漏失减少光杆 负荷的现象,称为“顶托”作用或“顶托”现象。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S光
D λ
S
光杆上行结束并立即转入下行
26
上 游 动 凡 尔 打 开
P
B
理论示功图
C
下 游 动 凡 尔 打 开
A
S活
D λ
S光
S
固 定 凡 尔 关 闭
光杆在下行
27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D λ
S光
S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28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S光
D
S
λ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卡泵
43
第三部分
1.稠油对示功图的影响
生产状况分析
油稠,使磨檫等附加阻力变 大,造成上负荷线偏高,下 负荷线偏低。同时,使得凡 尔开关比正常时滞后,凡尔 和凡尔座配合不严蜜,造成 较大的漏失。
该类图形的特点是: (1)上负荷线高于最大理论负荷线,下负荷线 低于最小理论负荷线,图形肥胖 (2)四个角圆滑
44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2、供液能力差对示功图的影响 当沉没度过小及供液不足使液体不能充满工 作筒时的示功图 特点: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 有当柱塞遇到液面时才迅速卸载
P光
B
E3 E2 D2 D1 E1
C
A
D3
D
S光
供液能力差时的理论示功图
45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2、供液能力差对示功图的影响
B 增载线
C
A
S活
D
λ
S光
S
固 定 凡 尔 打 开
在上冲开始时,油管内活塞截面以上液柱的重量转加 在抽油杆柱上,这时,就要发生弹性变形,油管缩短,抽 油杆伸长。此时光杆虽然在上行,但活塞相对于泵筒却没 有移动,这样就画出示功图中的AB段斜线,它表示光杆载 荷增加的过程,称为增载线。
10
P
B
上载荷线
当柱塞由上死点下行时,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泵腔
容积减小压力上升,直到泵腔压力超过柱塞上部液柱压力时顶 开游动阀,泵腔内的原油排到柱塞以上,深井泵完成了一次循 环,这样周而复始地将原油抽到地面。
6
上冲程游动阀关闭,
下冲程游动阀 打开,固定阀 关闭,泵下腔 室液体进入上 腔室。
泵的上腔室液体排
入油管。同时,固 定阀打开,环空内 液体进入泵的下腔 室。
3
第二部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
(一)泵的工作原理
4
第二部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
安装在井下,用抽油杆带动柱塞在
泵筒中上下往复运动,将井下液体抽汲 到地面的泵,又称抽油泵。主要由泵筒、
柱塞、固定阀和游动阀组成。
5
第二部分
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机井示功图
当柱塞由下死点上行时游动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随着柱塞 上行原油沿油管排到地面。同时泵腔容积增大,压力下降,直 到泵腔压力低于地面沉没压力时,游动阀被沉没压力顶开,泵 腔开始进油直到上死点。
措施:上作业检查更换油管
60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8. 油井出砂对示功图的影响
(1)活塞砂阻 对于油层出砂的井,细小的砂粒,将随着液体进入泵 内,造成活塞在工作筒内遇阻,使活塞在整个行程中增加了 一个附加阻力。上冲程时,附加助力使光杆负荷增加;下 冲程时,附加阻力使光杆负荷减少并且由于砂子分布在泵 筒内各处的多少不同,影响的大小不同,致使光杆负荷在 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测出的 示功图,其负荷线上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尖峰,且在连 续测图时尖峰是移动的。但这时油井仍能出油。
29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D λ
S光
S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30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D λ
S光
S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31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D λ
S光
S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32
P
B
C
理论示功图
A
S活 S光
D
S
λ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33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S光
D
S
λ
光杆和活塞都在下行
34
P
54
第三部分
5、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
生产状况分析
(2)固定阀漏失在示功图上的表现 B2 B1
A3 A2 A A1
B
C
D2 1 D1 D
2
图1是固定凡尔漏失不严重时的图形 图2是固定凡尔漏失严重时的图形
当光杆从上死点开始下行时,固定凡尔关闭,活塞 开始挤压泵筒中的液体.当泵筒中的液体的压力超过 油套管环形空间液柱在凡尔座处形成的压力后,泵筒 中的液体就从吸入部分的不严密处漏入井中。下冲 程,使光杆减载。
“刀把状” 采取的措施:①间开抽吸;②调整参数;③加深泵挂; ④压裂酸化改造油层; ⑤提高对应注水量
46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3、气体对示功图的影响 在抽油过程中,总有或多或少的气体进入泵内。
P光
B B1 C
A
D1
D
R
S光
由于气体影响,在下行程时悬点不能及时卸载, 到活塞下行程悬点开始卸载,但由于泵内有气体存 在,活塞压缩气体,游动凡尔不能及时打开,使卸 载缓慢,呈现一个向内弯的弧线。进入泵内的气量 越多,则D1D越长,“刀把”越明显。
第四部分
下行程转增载过程反映泵工作状况。缺失:说明载荷大 减不下,反映无液、泵漏;多出:说明载荷变小,磨擦阻 力大并有碰泵的情况。
40
第二部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真实地反映悬点载荷实际状况。通过对比、判断载荷变化状况, 既可分析出抽油井生产状况,准确判定问题、故障性质及所在。下面介绍 几种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实测典型示功图:
第二部分
上行程转减载过程反映泵工作状况。缺失:提前减载或 载荷小,反映活塞脱泵筒或固定阀、泵管杆漏断脱;多出: 说明载荷大,磨擦阻力大并有刮、碰、卡现象。
39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抽油机井示功图
减载转下行程主要反映固定阀及泵工作状况。缺失:说 明减不下载或载荷大,反映泵充满系数低、漏;多出:说 明载荷变小,反映磨擦阻力大。
当活塞到达上死点,在转入下行程的瞬间,固定凡尔关 闭,游动凡尔打开,活塞上下连通,抽油杆上所承受的 液柱重量又转加在油管上,抽油杆卸掉了这一载荷,于 是二者又发生弹性变形,此时油管伸长,抽油杆柱缩短, 光杆虽下行,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没有移动,于是画出了 CD斜线。它表示光杆上载荷减少的过程。称为减载线。
58
第三部分
6.抽油杆断脱时的示功图
生产状况分析
措施:上作业;下光杆对扣;打捞光杆
59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7. 油管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
L 1 2
该图形和抽油机正常工作时的示功图基本相同。油 管漏失时必然出现:产液量下降、动液面升高;在油井 产液量不高的井,可通过井口蹩压,观察井口压力的变 化来判断。
47
第三部分
3、气体对示功图的影响
生产状况分析
①泵受到气体影响的实测示功图
上冲程:增载线平缓,成为 一条向右下方弯曲的弧线。 下冲程:减载线减载较慢; 弧线曲率的大小,随着进入 泵内气体压力的大小而变化。 气体压力大,光杆卸载快, 弧线曲率小。反之,则曲率 大。 这条弧线,就是受气体影响的示功图的显著特征。
51
第三部分
生产状况分析
4. 油井结蜡对示功图的影响 由于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同时都受到结蜡影响,不 能灵活的及时的开关,从而引起漏失;并且,由于油管 内壁结蜡和抽油杆结蜡,增加了油流阻力。所以,当活 塞上行时,光杆负荷增加,超过了最大理论值。下行时, 光杆负荷不稳定,在图上呈现出波浪起伏的变化。
52
20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S光
D λ
S
光杆和活塞都在上行
21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S光
D
S
λ
光杆和活塞都在上行
22
P
B
理论示功图
C
A
S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