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点火波形分析
发动机点火波形分析

点火波形 故障分析简述
• 在点火系的故障中,主要的故障有无火、缺火、 乱火、火弱及点火正时失准等。这些故障将会造 成发动机不能起动或工作不正常。点火系故障部 位可分为低压线路和高压线路两部分。 • 点火波形是汽油机在点火过程中,分缸高压线上 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如果实测的点火波形与标准波形出现明显差异, 说明点火系统(或供油系统)有故障。
• A区为断电器触点故障反映区,B区为电容器、点火线圈 故障反映区,C区为电容器、断电器触点故障反映区,D 区为配电器、火花塞故障反映区。
单缸次级点火波形
多缸并列次级点火波形
故障波形一:两缸点火电压相差太大
故障波形二:各缸点火电压峰值高于正 常值4 kV以上
故障波形三:一个或多个缸点火电压过高
分析次级点火)
• 一.看闭合部分 • 二.看点火线
• 三.看火花线及 燃烧电压 • 四.看燃烧时间
• 五.看线圈振荡 情况
一.看闭合部分(如图3-4)
二.看点火线(如图3-5)
三、看火花线及燃烧电压
四、看燃烧时间
五、看线圈振荡情况
典型故障波形分析
发动机点火波形与故障分析

- 35 -
wwwcnkinet使用维修初级电压号太远离第一次振荡波说明触点闭合角过小触点间隙过大314多缸重叠波和多缸并列波多缸并列波具有单缸直列波和多缸重叠波的功触点闭合信号波形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波形长度的说明分电器凸轮磨损不均匀或分电器轴与衬套磨损松旷波形的影响因素同前所述分析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如下初级电压降低使点火能量减小火花线变短中接头松脱锈蚀使电阻增加所致高压漏电高压电路中存在漏电现象会使火花塞击穿电压降低有可能不能击穿火花塞间隙不能形成火花所以火花线变长且很低312第一次振荡区段的波形影响第一次振荡区段的波形的因素如下点火线圈点火线圈有缺陷会使第一次振荡的振幅减小电容器由于电容器损坏不能产生充电放电过程因而不能形成振荡其结果会使第一次振荡波形近似一条直线各缸点火高压的测量点火高压一般为各缸最大相差不超过2k初级电压低的初级电压会减小点火系统的能量短路高压的测量将某缸火花塞高压线对搭铁短路该缸跳火电压应小于否则说明分火头与分电器盖侧电极间隙过大或高压线接触不良高压电路高压电路断路使第一次振荡的振幅大大增加火花塞将某缸高压线取下该缸高压值应达到30k或点火线圈电容器性能不良火花塞短路使高压电泄漏使第一次振荡的振幅减小313触点闭合信号及闭合区段的波形触点的工况将在触点闭合信号以及在闭合线的触点开启端显现出来
一般在波形上最受影响的区段之一是火花线 , 火花线的长度、弯曲和对于基线的标高都是值得注 意的。影响火花线的因素如下。
a1 次级电路电阻 若高压导线脱落或火花塞间隙过大 , 则次级电 路形成了无限大的电阻 , 在这种情况下将没有火花 线 , 并使第一次振荡的振幅大大增加。高压电路存 在电阻 ,会使火花线产生明显的弯曲 ,若单缸火花线 弯曲 ,则该缸高压电路中有电阻 ,若所有缸火花线弯 曲 ,则从点火线圈高压插孔到分火头之间有电阻。 b1 火花塞间隙 火花线长度与火花塞间隙大小成反比 , 火花塞 间隙越大 ,火花线长度越短; 间隙越小 ,火花线长度 越长。火花塞间隙过大 ,则不能产生火花 ,没有火花 线。若火花塞间隙过小或无间隙 (短路) , 因高压电 路中有分火头端的跳火间隙 ,将有长的火花线 ,且电 压较低 ,第一次振荡的振幅比正常情况小得多。
点火系统波形分析

点火系统波形分析1.点火次级波形你如同大多数技术人员一样,或许已熟悉了一种类型的示波器,例如在车间使用发动机分析仪里的示波器,正如现在已经知道的发动机分析仪中的示波器是专用的,它被设计成用来测量一个特殊系统--点火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动机分析仪不能提供足够的功能用以诊断当今轿车的所有电气系统。
因为汽车示波器具备测试当今轿车所有必要的功能--包括点火系统,所以这是它胜过发动机分析仪的地方。
用专门设计的点火探头,能够容易地使用汽车示波器去完成通常要用大型昂贵的发动机分析仪才能做到的许多相同的试验和程序,测试例如初级和次级点火阵列波形,单独气缸的初级波形,急加速高压值--至点火系统的输出等等,这些都是汽车示波器容易完成的测试,并且,由于汽车示波器完全是便提式的,所以可以用汽车示波器来进行路试检查在行驶条件下很有可能发生的点火故障,所以在任何有公路的地方,汽车示波器就像一个公路上的“诊所”。
在这一部分中,将看到为测试典型点火系统而设置在汽车示波器中的测试程序一部分,还将学会用它独特的性能去诊断当今汽车的点火系统故障。
①分电器点火次级阵列波形,参见图7。
用点火次级阵列波形显示测试作为有效的行驶能力检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了。
点火的次级阵列波形主要被用来检查短路或开路的火花塞高压线,或引起点火不良的污损火花塞。
这个试验可以为提供一个关于各个气缸燃烧质量情况有价值的资料。
由于点火二次波形明显地受到各种不同的发动机、燃油系统和点火条件的影响,所以它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发动机机械部件和燃油系统部件以及点火系统部件,故障波形的不同部分能够指明在任何气缸中的某一部件或系统的故障。
试验方法:起动发动机或驾驶汽车使行驶性能故障或点火不良等情况出现,调整触发电平直到波形稳定和发动机转速可以清楚的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波形结果:确认幅值、频率、形状和脉冲宽度等判定性尺度,在各缸上都是一致的,各缸的点火峰值电压高度应该相对一致、基本相等,任何峰值高度相互之间的差到都表明有故障,一个相比高出很多的峰值,指示在该气缸点火二次系统中存在着高的电阻,这可能意味着点火高压开路或电阻太大,一个相比低出很多的峰值指示出点火高压线短路或火花塞间隙过小,火花塞污损或破裂。
点火波形详解分析

2.初级点火波形分析
(1) 标准初级点火波形
• ab段:为触点打开时,初级线圈上初级电压的迅速增长,而这时次级线圈的电 压也迅速增长,当次级电压达到击穿电压的时候,两电压之和就可以击穿火花 塞的电极间隙。 • bc段:当火花塞的电极间隙被击穿时,两电极之间要出现火花放电,使次级电 压骤然下降,而由于点火线圈的初级和次级之间的变压器效应,初级电压也迅 速下降。
1.点火正时的经验检查法
起动发动机并运转到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无负荷加速试验。猛踩加速踏板 时,发动机若加速不良并有爆燃声,则为点火过早;若发动机加速不良且声音 发闷,甚至排气管有“突、突”声,则为点火过迟。无负荷加速试验不太准确, 若要准确检查,应在底盘测功机上加上一定负荷试验或进行路试。
•
路试时,应选择坚硬的平坦路面,将全车运转至正常热状态后,高档位低速行 驶,突然急加速,若发动机有轻微的爆燃声且随着车速的提高逐渐消失,则点 火时刻正常;若爆燃强烈,且在高速下长时间不消失,则为点火时间过早;若 无爆燃声但加速困难,甚至排气管有“突、突”声,则为点火时间过晚。
•
10)次级波形的火花线出现抖动现象。可能是发动机的分电盘盖或分火头松 动,使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因分电器的振动使火花塞的放电过程中电压不 稳定,火花线出现抖动现象。
2.不同汽缸次级点火电压波形的对比分析
• 将不同汽缸次级点火电压波形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排在一起,通过观察、 比较和分析,了解发动机点火系的技术状况,帮助检查人员发现并判断 其故障所在。点火示波器采集到发动机点火信号后,可以多缸平列波、 并列波、重叠波、单缸波形等形式显示点火波形。
•
de段:当保持火花塞持续放电的能量消耗完毕,电火花消失,点火线圈和电 容器中的残余能量在线路中维持一段衰减振荡。这段振荡也叫第一次振荡。 • ef点:断电器触点闭合或电子点火器晶体管导通,是点火线圈初级突然闭合, 初级电流开始增加,引起次级电压突然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在a点,初级 电流是急剧减小的,而在e点电流是逐渐增加的,所以这两点感应次级电压 的方向相反,而且大小也不相同。
点火波形分析

3.点火波形分析无论是传统点火系统还是电子点火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都是由点火线圈通过互感作用把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通过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做功的。
点火系统低压、高压的变化过程是有规律的,它可通过其点火波形予以反映。
点火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点火线圈初、次级的电压波形,称为标准点火波形,它是点火系统的诊断标准。
(1)传统点火波形图3-17所示是传统点火系统单缸初、次级电压标准波形。
图中张开时间是初级线圈断电时间,它对应于次级线圈的点火、放电及振荡阶段;闭合时间是初级线圈通电时间,它对应于点火线圈的储能阶段,这两个阶段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点火循环。
图中波形反映了从断电器触点张开、闭合、再张开的整个点火过程中,初、次级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初级电压波形。
图3-17a是单缸初级电压标准波形。
当断电器触点张开时,初级电压迅速提高(约为100~300V},从而导致次级电压急剧上升击穿火花塞间隙。
当火花塞两极火花放电时,由于初、次级间的变压器效应,初级电压下降且出现高频振荡。
火花放电完毕后,由于点火线圈和电容器中残余能量的释放,又出现低频振荡波,其波幅迅速衰减直至初级电压趋向于蓄电池电压。
当断电器触点闭合后,初级电压几乎为零,成一直线一直延续到触点的下一次张开。
当下一缸点火时,点火循环又将复现。
示波器上张开时间、闭合时问,通常用毫秒(ms)表示,也可用分电器凸轮轴转角表示,此时其张开时间、闭合时间则分别用张开角和闭合角表示。
2)次级电压波形。
因点火线圈初、次级间的变压器效应,其次级电压波形与初级电压波形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图3-17b是单缸次级电压标准波形。
有关次级电压波形点线的含义说明如下。
①A点:断电器触点张开,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突然断电,导致次级电压急剧上升。
②AB线:称为点火线,其幅值为火花塞击穿电压即点火电压。
击穿电压约为8~20kV,不同的车型或点火系统,其击穿电压可能不一样。
③BC线:在火花塞间隙被击穿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火花放电,同时次级电压骤然下降,BC为电压下降的幅值。
点火波形分析初级点火波形分析

重要的是当电流开始流入点火线圈 时,观察点火线圈的电流波形。
如果在其左侧几乎是垂直上升的, 这就说明点火线圈的电阻太小了(短 路),这样则会造成行驶性能故障, 并损坏点火模块中的开关晶体管。
而且电流波形的初始上升达到峰值 的时间通常是不变的,这是由于充 满一个好的点火线圈的电流,所用 的时间应是保持不变的 (随温度可 能有轻微变化)。
六、电子点火初级单缸波形
电子点火初级波 形(见图)的测试对 查出电子点火线 圈的点火故障是 很有效的
由于点火燃烧的 过程可以通过次 级与初级点火线 圈的互感返回到 初级电路,所以 这个点火波形是 非常有用的。
获得如图所示的点火初级 线圈电流波形。
此波形可以检测出点火线 圈在点火时其通电电流是 如何建立和消失的
2.波形分析
当电流开始流入点 火初级线圈时,由 于线圈特定的电阻 和电感特性,引起 波形以一定的斜率 上升(如图),波形 上升的斜率是关键 所在。
通常点火初级线圈 电流波形会以60° 角上升 (在10ms/格 时基下)。
五、分电器初级单缸波形
由于点火燃烧的过程可以通过 次级与初级点火线圈的互感返 回到初级电路,所以点火初级 单缸波形测试一直是行驶性能 检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该波形 (见图)的测试内容、项 目和方法与前面分电器次级单 缸波形完全相同,只是测试时 要确认一下闭合角是否随发动 机的负荷和转速变化而改变。
该波形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点火 初级波形,它可以使我们观察 气缸的燃烧时间、点活线圈的 状况及点火闭合角。
任何一缸与其它各缸击穿 电压峰值高度的偏差都意 味着可能有故障存在。
如果一个缸的点火峰值电 压明显比其它缸高出很多, 则说明这个气缸的点火次 级线路中电阻过高,这可 能是点火高压线开路或阻 值太高。
发动机点火系点火波形测试分析

毕业论文题目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发动机点火系点火波形测试分析学号:056810302327姓名:宋移鸿年级:2009级系别: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指导教师:余立祥完成日期:2011年10月18日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课题:发动机点火系点火波形测试分析院系: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学生姓名:宋移鸿班级:09自考汽修(4)班指导老师:余之祥2011年10月20 日1.绪论...................................................................................................................................... - 2 -2. 点火系的结构与原理............................................................................................................ - 3 -2.1 概述 ........................................................................................................................... - 3 -2.1.1 点火系的类型................................................................................................... - 3 -2.1.2 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 3 -2.2 点火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 3 -2.2.1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 3 -2.2.2 电控点火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4 -3. 标准波形分析及故障反映区.................................................................................................. - 4 -3.1 单缸标准次级波形..................................................................................................... - 4 -3.2 多缸平列波................................................................................................................. - 5 -3.3 多缸并列波................................................................................................................. - 5 -3.4 多缸重叠波................................................................................................................. - 5 -3.5 波形故障反映区.......................................................................................................... - 6 -4. 实验测试分析 ...................................................................................................................... - 6 -4.1 实验设备与器材.......................................................................................................... - 7 -4.2 实验操作方法步骤 ...................................................................................................... - 8 -4.3 实验波形与分析........................................................................................................ - 10 -4.3.1 实验测得波形图 ............................................................................................. - 10 -4.3.2 实验波形诊断分析............................................................................................ - 10 -5.总结.................................................................................................................................... - 11 -6.谢辞………………………………………………………………-101.绪论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来提升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节约能源和降低废气污染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油发动机点火波形检测与分析-指导书

实验三汽油发动机点火波形检测与分析指导书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实验时数:2学时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用真空表检测发动机故障的方法及原理;2、根据真空表显示的异常指示找出发动机故障的原因。
二、实训课时2学时三、实训设备及器材1、常用工具1套2、发动机综合测试仪(或汽车专用示波器)1台3、技术状况良好的发动机总成1台四、实训内容及步骤使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示波器功能或汽车专业示波器检测点火波形,可用来判断点火系各部件的故障。
1、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与发动机的线路连接(1)将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夹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上。
(2)将红色次级信号夹夹在中央高压线上(从适配器1280408的红色BNC 头引入设备),一缸信号钳夹在一缸高压线上,如图1所示。
图1 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与发动机的连接(3)起动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并怠速运转。
(4)启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在“汽油机检测”菜单下用鼠标左键点击“次级信号”图标即进入次级信号测试界面,即可测到次级平列波、并列波、重叠波等波形。
2、标准波形分析(1)单缸波形如图2所示为发动机1500r/min时的单缸标准次级波形图。
它反映了单缸点火的工作情况。
当点火装置出现故障时,次级电压的波形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波形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故障所在。
图2 单缸标准次级波形图图中波形上各点的含义如下:a为断电器触点打开,次级电压急剧上升;ab为击穿电压;bc为电容放电;cd为电感放电,称为火花线;de为火花消失后,剩余磁场能维持的衰减震荡;e点为断电器触点闭合;ef为触点闭合导致的负电压,并引起闭合震荡;ae为触点打开的全部时间;ea为触点闭合的全部时间。
如果时间用分电器凸轮轴转角表示,则ae 为断电器触点张开角;ea为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2)多缸重叠波形多缸重叠波形时将各单缸波形之首对齐并重叠在一起的排列方式。
6缸发动机的标准次级重叠波形如图3所示。
图3 标准次级重叠波形1-平均触点闭合角 2-触点闭合点变化范围 3-重叠角(3)多缸平列波和多缸并列波形为比较各缸点火情况,可将各缸点火波形平列和并列在显示屏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火波形分析(图)作者:译/朱之亚王鸣鸿日期:2005-12-1 来源:本网字符大小:【大】【中】【小】● 文/Bernie C. Thompson最初的内燃机结构很简单,但为了增加动力和提高效率,人们已对其进行了许多次的改进,结构也就越来越复杂了。
当今的内燃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燃式(柴油机),另一种是点燃式(汽油机)。
在此,我们要探究的是汽油机。
要懂得在汽油机中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内燃机来说,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并在缸内被压缩。
当混合气被压缩时,其分子被迫进入一个很小的空间。
这就使得分子之间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摩擦力和热。
燃油分子的分子链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将这些不同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就需要能量。
为了释放燃油的能量,燃油分子就必须分裂并重新组成一种不同结构的低能量分子。
燃油分子一旦分裂,将不同原子结合在一起的能量就不再需要了。
这种被释放的能量就为内燃机提供了动力。
对于汽油机来说,单凭压缩还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油分子分裂。
传入燃油分子的热能使其变得不稳定,但为了分开链接燃油分子的原子还需施加更大的力。
要将两个扭打在一起的人分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要把他们拉开,你所用的力要大于他们扭在一起的力。
采用电击枪可以使两个扭打在一起的人分开,因为电击枪放电时电压可达100kV。
电击枪的势能大于两个扭打在一起的人所用的能量,因此,那两人就会松手而分开。
尽管汽缸压缩产生了热能,但要将燃油的分子分裂并释放能量还需要更大的力。
点火系统所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可以提供这个力。
点燃混合气需要高能量的电火花,为此人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点火系统。
升压变压器是当今较常用的一种点火系统。
这种变压器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极来产生高电压、小电流的电极。
它是由两个不同的线圈组成的。
第一个线圈叫初级线圈,第二个线圈叫次级线圈(见图1)。
为了增加磁场,初级线圈绕在一个铁芯上。
在新式的变压器上这个铁芯是由许多片叠加在一起的黑色金属(通常为软铁)片组成的。
相对于整块的铁芯,它的磁增强能力更好。
初级绕组的线较粗、匝数少,这就使得它的电阻值很低。
次级绕组的线较细、匝数多,从而电阻值较高。
车用点火线圈的匝数比通常约为1:100,也就是说,初级线圈绕1匝,次级线圈就绕100匝。
初级线圈的电阻值通常在1~4Ω之间,次级线圈的电阻值通常在8000~16000Ω之间。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相互绝缘,绝缘的介质为变压器油或环氧树脂。
变压器油的耐压值是20~25kV,所以在新式的点火线圈中采用了真空封闭的环氧树脂,其耐压值可达50kV。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是电磁耦合的,所以,一个线圈受到影响,另一个也会受影响。
点火线圈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来提供所需的点火能量。
要了解点火线圈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就来看一下它所产生的波形。
先从图2中A部分看起,这一部分是开路电压,因为此刻电路还没有闭合,初级线圈中没有电流流动。
随后,当驱动电路闭合,电压便突然下降,初级线圈就对地构成了回路(图2中的B部分)。
这个电压降会非常接近于零电位。
固有的电压降取决于驱动电路中控制电流用的是三极管还是场效应管。
如果是三极管,它的电压降就是0.7~1V,其原因是三极管的基极存在电阻。
场效应管的基极电阻很小,所造成的电压降约为0.1~0.3V。
固有的压降是电路中的保持电压,这个保持电压用来克服驱动电路或基极的电阻,从而使电流流动(图2中的C部分)。
一旦驱动电路闭合,电流就流过初级线圈的绕阻。
当电流流经绕组时,所有的电流都用来在绕组周围建立一个磁场(见图3)。
这个磁场的建立叫做电感,它的强度是和电感系数以及电流成正比的。
换句话说,就是电流越大,磁感应就越强。
当磁场建立时,磁力线切割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使两个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然而这个电压对两个线圈的影响是不同的。
随着磁场的建立,磁力线切割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emf)并释放电子。
当驱动电路闭合时,可以从次级电压波形中看到这个感应电动势。
线路闭合的初始会产生电压振荡(见图4)。
这是由于磁力线切割次级线圈并在次线圈不同的绕阻中产生感应电压。
线圈绕组中存在着电容。
当两个导体被空间分割并且电流通过两个导体时就会产生电容。
而且,这两个导体之间会产生电位差。
导体的尺寸和导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电容量。
电能和磁能互相转换时会产生振荡波。
线圈充电饱和后,这个振荡波将减弱成一条稳定的弧线,随后再成一直线。
线圈充电的饱和点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流过初级线圈的电流、电阻值和线圈的匝数。
磁场建立时,磁力线切割初级线圈,初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就会释放电子。
可是,由于初级线圈中有电流,这些被释放的电子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以学校的过道挤满了学生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个例子同样也适用于点火线圈。
想象一下,孩子们沿着教室楼的过道飞快地奔跑。
然后,更多的孩子们从沿过道的教室里出来,进入过道。
离开教室进入过道的孩子们如果不用力推挤在过道里奔跑的孩子们,过道里的孩子们就不会跑得更快。
就像进入过道的孩子们一样,这个在初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阻碍了初级线圈中电流的流动。
这种阻碍,我们称之为反向电动势或反向电压。
每当线路中有电感现象时,电流的变化就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每当线路中有电阻时,就会产生电压降,电压降的大小与电阻值成正比。
从初级波形略为上升的底线(图4中的D部分)就可以看出这个电压降。
如果将示波器的电压量程降低,放大初级点火波形的底部,就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个压降(图5中上半部的D部分)。
电流流过线圈,遇有电阻便会产生电压降,用电流钳测量初级线圈的电流波形时也能反映出这一现象(见图5下半部)。
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一旦饱和(磁场不再运动),次级线圈的周围就充满磁场。
点火线圈的电流饱和点取决于流经它的电流,电流越大磁力线的强度就越大,反之,电流越小磁力线的强度也就越小。
线圈充电饱和后,流经初级线圈的电流将受到限制(图2中E部分),但是磁场强度仍处在最大状态。
注意,此时电流受到限制,但电压仍然低于开路电压(图2中F部分)。
为了限制电流,线路中加了一个电阻,其作用是限制流经初级线圈的电流。
如果初级电路中存在额外的电阻,电流限制的时间就会提前。
如果线圈短路或阻值低于规定值,电流限制的时间就会滞后。
所以,你如果知道电路设计的特点,从电流限制时间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故障。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各汽缸间的点火间隔时间变短,线圈饱和充电的时间也就随之变短,因此电流限制就会停止(并不是所有的点火系统都有电流限制器)。
充电饱和后,动力控制模块(PCM)切断点火系统的驱动电路,初级线圈的电流不再流过初级绕组,这样一来,磁场便穿越次级线圈并消失。
当磁场穿越导线或绕组时,导线或绕组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压。
这种感应电压会产生电动势。
电动势推动电子沿线路运动,直到它们返回次级绕组。
电容器的作用是加快磁场消失的速度。
直流电不可能通过这种元件接地,但交流电可以,交流电是可以通过电容器的。
所以,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就可以通过电容器接地。
电容器是连在初级电路中的(见图6)。
电流停止时,磁场在初级线圈中收缩使线圈中的电流稳定。
初级线圈的电流通过电容器消失得越快,磁场也就消失得越快。
快速运动的磁场能提高次级线圈中的感应电压,因而,受到高达50kV电压推动的电流就要寻找通道或出路。
次级线圈和火花塞相连,电子运动到火花塞电极的开口处,然而次级线路是一个开路电路。
当高压电试图推动电子穿越开路电路时,会首先在火花塞的两个电极之间建立电晕或者说低能量场(图7A)。
这种电晕一旦建立,电离就会开始。
电离开始时,所需的电压很高。
为了释放电子,电位差必须对原子施加足够的压力(图7B)。
失去电子的原子就成了正离子(离子就是带正电或负电的原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结果)。
这就是击穿电压或者是推动电子克服电阻所需的电压。
在次级线圈中,电阻就是火花塞电极间的间隙(见图2的G部分)。
火花塞的电极间隙越大,电阻就越大,因而所需的击穿电压就越高。
击穿电压的读数单位为千伏(kV),它是克服次级线路中全部的电阻所需的能量。
电子开始穿越火花塞的两电极时,电离就完成了。
请注意:随着电子流动的开始所出现的振荡波,这个振荡是在击穿电压出现后开始的(图2中的H部分)。
这个振荡或脉动是由线圈或绕组间的电容现象引起的。
电能与磁能间的转换在变压器中很容易出现。
击穿电压所产生的电弧速度非常快,大约为2 ns。
这个高速的能量脉冲使得能量在电与磁之间互相转换。
电弧的能量脉冲越强,振荡波出现得就越多。
这些振荡波类似于小孩荡秋千。
开始时小孩在秋千上处于静止状态。
用力一推,秋千就荡了起来。
用的力越大,秋千就荡得越高。
随后秋千就会荡来荡去,直到能量消失后才能停下。
点火线圈里的电、磁能量转换和磁、电能量转换与荡秋千十分相似。
作为一种机械装置,秋千需要推力,以便使其运动,就像点火线圈的放电或“推动力”产生了能量脉冲一样。
电子流动开始后,电压就稳定下来,振荡就会减弱成平稳的电压(图2中的I部分)。
电离现象一旦出现,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就会在火花塞的电极间构成一个通道。
这种情况是在电子流动的数量等于正离子流动的数量,并且在火花塞电极间“出现等离子体”时出现的(图7C)。
等离子体的电阻大小与气体成份和气体压力有关。
等离子体能降低电子流过火花塞电极间所需的电压。
电离转变成等离子体时的电压值是一项用来分析问题的重要参数。
由于击穿电压不稳定,每个点火循环时上下都有波动,所以观察出现等离子体时的电压值尤为重要。
出现等离子体时的电压值比击穿电压稳定,因而能看出从击穿电压中看不出的电阻值。
电离转变成等离子体时所受的唯一影响就是线路中的电阻值。
图9中的黄色波形线表明次级电路中有20kΩ的额外电阻。
红色波形线代表相邻的一个汽缸,其等离子体出现时电压正常。
黄色波形线的等离子体出现时的电压比正常值高出了2.3kV,这就表明线路中有额外的电阻。
在图10中黄色波形线显示的是高压导线和火花塞之间有0.2in.(约5mm)的间隙。
红色波形线代表相邻的一个汽缸,其等离子体出现时,电压值正常。
在黄线中,等离子体出现时的电压值比正常值高出1.2kV,表明线路中有电阻。
在图11中,一个缸的喷油嘴插头被断开,燃油不进缸。
注意,黄色和红色的波形线,它们在电离转变成等离子体时,其电压值没什么差别,这表明线路中的电阻正常。
然而,在黄色波形线中,代表等离子体出现的一段波形表明电阻较高,这是因为等离子体中缺少碳氢化合物。
这就使得电压在燃烧时陡然高出10kV。
电子一旦在火花塞的电极之间开始流动就会持续下去,直到次级线圈的能量耗尽。
当燃烧时间接近终了、点火线圈的能量将尽时,电压在电火花熄灭前会略有上升(图2中J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