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打灯结构及鉴别

4.皮色真伪 如前所述,仔料经 常带皮。如果一块 白玉带皮,就可以 证明是仔料,价格 相应会高得多,因 而白玉成品上经常 会有染色皮出现。 这时,正确区分皮 色的真伪至关重要。 仔料的天然外皮分 为风化物和铁质浸 染物两部分。其中, 风化物呈黄白色、 白色,一般沿裂隙 呈带状分布,也可 在结构薄弱部位呈 不规则团块状、斑 点状存在;铁质浸 染物颜色多样,有 深浅变化,并且有 一定的分布规律, 即从内到外由黑色
“糖粒 状结构” 侧光照 明下, 类似于 聚集在 一起的 许多糖 粒, “糖粒” 内部比 较透明, “糖粒” 间为不 透明的 絮状物 充填 (图 6)。 这种现 象常见
韩 料 透 光 照
韩 料 透 光 照
4. 杂质 新疆产白玉除透 闪石矿物外,还 有少量杂质矿物 存在。其中,只 有石墨矿物肉眼 可见,呈细小的 黑点零星分布。 白玉中含大量石 墨时,可形成墨 玉。因此白玉中 的小黑点也可作 为识别标志。 5. 密度 白玉的密度为 2.95 左 右 , 比 大 多数其它玉石的 密度大。用手掂 时,有沉甸甸的 感觉。 常见赝品及鉴别 与白玉相似、常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 ,青海料
打灯结构及鉴别
白玉特有的显微 结构宏观表现为 特殊的内部纹理, 具有鉴别意义。 用强光电筒从侧 面照射,肉眼即 可发现内部纹理 的存在。 白玉中 的纹理主要有以 下几种表现形式: 均匀分布的云絮 状纹理类似天空 中的白云,呈细 密的絮状均匀分 布(图1)。这 种纹理主要出现 在新疆产优质仔 料中。
白玉特有的 显微结构宏 观表现为特 殊的内部纹 理,具有鉴 别意义。用 强光电筒从 侧面照射, 肉眼即可发 现内部纹理 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 理主要有以 下几种表现 形式:均匀 分布的云絮 状纹理类似 天空中的白 云,呈细密 的絮状均匀 分布(图 1)。这种 纹理主要出
五招区分俄籽料和和田籽料

五招区分俄籽料和和田籽料很多新玉友,刚一开始上手玉,都喜欢白的,越白越好,结果花了很大的钱,把俄籽(俄罗斯籽玉)当成了和田羊脂玉买了回来,这给了商家以次充好的、冒名顶替的机会。
下面再详细讲一下怎么去辨别俄罗斯籽玉?俄罗斯籽料与和田籽料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
皮色的成分也差不多,都是由金属离子构成的!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
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籽料都有皮子,皮子上面明显的标志就是像人皮肤一样的“汗毛孔”,而真正的和田籽料我们都能在上面找到一些被留下的皮子。
当然也有一些老式做工的籽料不留皮子,因为现在和过去,人们欣赏和田玉的角度不一样,以前的雕刻工人在雕玉的时候会把玉的皮子全部去掉,只留下白白的肉质。
和田玉的籽料和俄罗斯籽料在雕刻完成后会有一些相似,容易弄混,但是如果我们看东西多了也就很容易区分了。
招数一: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
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
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
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
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
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
但是对于老坑料货熟籽很难看出结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妄下结论。
俄籽外层磨光后的俄籽好的和田玉籽料的玉质是白中带油的,不是浆白浆白的(特别的苍白),料质细腻半透明,颗粒感不很明显,结构紧密。
而俄罗斯籽料料质浆白或奶白色,白度会很好,但是油性差,有时候能看到萝卜花(我们吃的糠萝卜一样的白肉)。
此外,俄料虽然同样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矿物颗粒稍粗,一般为0.02-0.005之间,比新疆和田玉粗,接近青海玉,因此,其外观上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脂光泽不足而略带瓷性特征。
和田玉收藏鉴定的方法

和田玉收藏鉴定的方法一、和田玉与玻璃的辨别。
玻璃是常常用来假充和田玉,要辨别和田玉与玻璃方法有许多:玻璃有气泡,而和田玉没有;玻璃的硬度对比低,而和田玉的硬度高,能够通用小刀擦划看划痕辨别出来;和田玉构造中有毡状、纤维状,玻璃没有;玻璃对比脆,加工时易崩口,和田玉坚韧则没有这种状况;敲击时,和田玉声响洪亮,玻璃声响烦闷;玻璃为玻璃光泽,而和田玉多为油脂光泽。
二、和田玉与秀玉的区别。
秀玉也是一种玉,通常被伪装成和田玉。
秀玉的外观特征与和田玉相似,其产值也越来越低。
据估计,它经常被用来模仿和田玉。
鉴别的方法是:秀玉比较简单,吃刀和用小刀雕刻。
吃刀的人是秀玉,对和田玉没有影响;岫玉的密度对比度较低。
在相同的块度下,秀玉比和田玉轻,可以用手感来区分;秀玉容易脱落,和田玉不会;敲打玉石时,声音也很沉闷,不像和田玉那么响亮。
三、和田玉与青海料、俄料的辨别。
青海料和俄料也常用来假充和田玉,它们的玉质也不错,稍逊于和田玉。
辨别它们方法有:青海料、俄料对比干涩,脆性高,透明度好,简单开裂,和田玉则质地均匀,坚韧,而且它愈加温润,油度强糯性好。
软玉与秀玉的区别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
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
但岫玉性较,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
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
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区别我国青海和前苏联中亚地区,现在也出产一种玉,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估计皆为天山山脉的支脉所产,故而矿石成分相似。
这种玉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打灯结构及鉴别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打灯结构及鉴别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以及青海料都属于玉石材质,具有不同的矿化成因和特征。
以下是关于这些玉石材料的结构和鉴别的介绍。
1.和田料和田料是由和田玉矿石经加工而成的玉石材料。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具有蜡状的质地,具有很高的透光性和光泽。
其晶体结构呈块状,一般较大,呈现出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和田料的矿石采自新疆和田地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玉石品种之一鉴别特征:和田料的最主要特征是其质地和透光性,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透明度和内部纹理来进行鉴别。
还可以使用移动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更加精确的检测。
2.于田料于田料也是一种来自新疆的玉石材料,与和田料十分相似。
于田料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其晶体结构也是呈块状,具有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与和田料相比,于田料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光泽。
鉴别特征:于田料的鉴别方法与和田料相似,主要是通过观察其质地、颜色和透明度。
需要注意的是,与和田料相比,于田料的透明度和光泽更好。
3.戈壁料戈壁料是一种来自内蒙古戈壁滩地区的玉石材料。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晶体结构呈块状,具有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戈壁料质地稍显糙糙,没有和田料和于田料那种蜡状的质感。
鉴别特征:戈壁料的鉴别与和田料和于田料相似,主要通过观察其质地、颜色和透明度来进行判断。
4.俄料俄料是一种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玉石材料,也称为“莫戈博玉”。
其主要成分是石榴石和硬玉,具有红色、绿色或深褐色的颜色。
俄料的质地细腻,晶粒较小,呈块状或颗粒状。
鉴别特征:俄料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和质地,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的饱和度和透明度来进行鉴别。
5.青海料青海料是一种来自中国青海地区的玉石材料,也称为“青海玉”。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具有浅蓝色或浅绿色的颜色。
青海料质地较细腻,晶粒较小,呈块状或颗粒状。
鉴别特征:青海料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和质地,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饱和度和透明度来进行鉴别。
总结:以上是对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以及青海料的结构和鉴别方法的介绍。
什么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各是什么?

什么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各是什么?什么是和田玉?原本用了几千年的词现在倒有些混乱了。
在一些人的认识中,和田玉就是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
但在国家标准中,和田玉并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成为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玉石的泛指。
在珠宝鉴定上和田玉不分产地产状,但在实际的业内交易中,不同产地的软玉如新疆料、俄罗斯料、青海料、韩国料等的价格却相差甚远。
这给了商家很多可趁之机,对消费者而言却是平添了很多识别的烦恼。
还有很多藏家不解的是,新疆和田玉山料的产量比籽料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但在目前的市场上,遍地是籽料,反倒是山料的数量很少,这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一下和田玉发现的一些在历史以及它的形成过程。
一、“和田玉”名字的含义及来历在一些人的认识中,和田玉就是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
但在国家标准中,和田玉并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个玉种的名称。
这个标准一直备受诟病,一些不法商家在售卖俄罗斯料、青海料、韩国料时故意误导消费者,说是新疆和田玉。
可以说如何区分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和田玉买卖和收藏的一个最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新手来说,对和田玉的概念要有一个基本的认清。
在国家1996年颁布的标准中,把和田玉称为软玉,并且规定产地不参与定名。
也就是说,凡是成分、物化特征等符合该标准中“软玉”的内涵,一概称之为软玉,不究其产地。
在这一标准中,摒弃了容易引起产地歧义的“和田玉”名称。
这一规定从科学的角度讲是严格的,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却是丧失了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具有极大品牌价值的“和田玉”这一名牌。
在行业中,特别是新疆地区引起了强烈不满。
首先,和田玉的名称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享誉古今中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它就是无可替代的软玉之王。
其次,软玉一个“软”字,容易让消费者简单地理解此种玉硬度不高。
软的玉显然价值不高,但其实这种玉并不软,还相当硬,它的莫氏硬度为6-6.5,是优良的玉材。
到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对《珠宝玉石标准》进行修订,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和田玉”来定名,替代原来的“软玉”。
青海玉和俄玉,你了解多少?

和田玉是世界著名的软玉,其优良的质地、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悠久的历史,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并享誉“中国玉”的美名,位居中国四大国石之首。
青海玉和俄玉虽然不是和田玉众多品种中最出众的,出现在市场上也不过数十年的光景,但也因为各自的特点被广大人士所喜爱。
由于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青海料和俄料两种山料与和田玉呈现出不同的感官效果,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与和田玉相比差之许多。
青海玉的特点是透明度一般较和田玉强,作品有半透明感,有的青海白玉内部有白色透明的“玉筋”也可称“水线”,其质地较显粗、涩、干。
且经常照光易变色。
以比重来区分青海玉与和田玉很困难,因两者无太大差别。
俄罗斯白玉的特点是玉色“白”“无神”亦透明度高过和阗田玉,玉质密度不如和田玉“细”和“腻”。
据玉雕行家告之,俄罗斯玉在铊下容易起“性”,细工时容易崩口,其韧性与和田玉不同尚逊之许多,同尺寸玉件比重略低于和田玉。
和田玉与青海玉、俄罗斯玉之间的价格区别。
和田玉在中国有一定行情,价格上未曾低过且因年年少,年年涨。
什么料即值什么价,勿因价格上贪小失大,也勿在“自我辨材”能力未足之前购买高价玉器,要用“眼”做评估,用“心”去体会,方能确实累积经验,提高个人鉴别能力。
青海碧玉与俄罗斯碧玉之间的差别

青海碧玉与俄罗斯碧玉之间的差别
青海碧玉与俄罗斯碧玉之间的差别来自:明月登楼
玉器投资是非常的火热,碧玉也成为收藏的一大亮点,最好的碧玉还是和田的,世界上产碧玉的地方是非常多的,今天就不一一说出了,今天我们主要说青海碧玉与俄罗斯碧玉之间的区别,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没专业的鉴定设备,所以主要说的就是用肉眼的方法来鉴别:一,颜色:颜色上区分是最明显的特征差异,很多时候在肉眼的情况下就能看出其中之间的差别,青海产的碧玉,我们一般称它为青碧玉,它的颜色是一种以青色为主的绿色,色泽比较暗淡,有点发灰。
一般大部分的青海产碧玉的颜色都很均匀,杂质比较少,料质干净。
二,俄罗斯产的碧玉料,大部分料质的颜色均匀度都很差,深浅参差不齐,料子显得很不干净,黑点很多,也有的俄料碧玉的绿色很淡,看起来不漂亮。
但是如果是高质量的俄罗斯碧玉就不一样了,就是质量很高的一般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的。
也有收藏的一大重点,慢慢地也是难以能够淘到手的。
5招教你分分钟认清:新疆料、俄料!

5招教你分分钟认清:新疆料、俄料!其实,俄料与新疆料尤其是和田料很多时候长的是非常相似,很多玉友都难以靠肉眼一秒区分。
俄料白度很好,所以现在市场上也是越来越买它的帐,于是不少商家开始打起了小算盘,拿俄料冒充新疆料或者说是和田料来忽悠玉友,这样,真的不好......毕竟,俄料是白,但油性、温润度、韧性啥的都不如和田料啊,价钱上较之和田料也是相去甚远...我们从下边几个点简单说一下,玉友们买玉时可以参考一二。
1、从结构上来区分:其实一切还是要从密度、韧性来说。
新疆料一般都密度好,结构缜密;俄料尤其是老俄料中多见“米汤”,就是像饭粒状,韧性是不如新疆料的,俄料中充满明显的团状云絮状纹理,结构松,密度相对小些,其色调偏冷,颜色僵白,大都油性差,白色看上去似蜡状油脂光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特别是将俄料与和田料放一起做对比时,俄料的质地明显粗涩,脆性强,透明度也明显,真正的是: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的滋润,很有灵气,一个则是“干白”,缺少灵光,其高下差别显而易见。
俄料,楞白楞白的,就是白,别的也是没sei了典型的和田籽料,这温润度,自己感受2、从籽料上来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俄料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是山料居多,其实俄料中也有籽料的,只不过量很少,俄料白玉中的籽料品质并不差,价钱也不低,很多玉友对它与和田白玉籽料是傻傻分不清楚。
1、皮子上的差异:与俄籽不一样的是:新疆籽料的皮薄且少石皮;而俄籽料的皮会较厚,有松动,籽料表皮有砂眼麻皮粗孔状,但也有一些比较紧密的,大多数的俄籽料外皮风化程度高。
2、皮色上的差异:新疆籽玉外皮颜色较多,通常有白色、青白色、灰白色、黑皮、秋梨皮、桂花皮、枣红皮、撒金皮...不等。
常见的俄籽料多为红皮,有深红、枣红、大红、红褐色及接近橙红的颜色;有些皮色像朽木,称为“树皮籽”。
也许是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很多俄罗斯籽料的皮色看起来像是人工染色的,但细细辨认那确实是天然形成的。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疆籽料的皮色丰富,而俄罗斯籽料的皮色比较深重而且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
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
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
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
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
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
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
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征与传统和田玉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供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一时对软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最初一些商家对经营青海软玉有不少顾虑,有不少信誉好的珠宝商行将青海白玉制品送到宝玉石检测中心做鉴定。
据说有些商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外宣称不经销青海玉,以向消费者表明其经销的和田玉品质纯正。
也有行业内人士担心青海白玉会毁了和田玉市场;玉石收藏者和消费者也对青海软玉产品心存疑虑。
在近年的珠宝市场上,一些青海白玉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常因为担心市场接受程度而不愿言明原料产地,但在这些雕件上看到的“烟灰色的云雾”(烟青玉)和“翠绿色点缀”(翠青玉),正是青海软玉无法掩饰又不忍丢弃的“胎痣”。
据分析,造成青海软玉在市场上不易被接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产出地带行政区划属青海省,在新疆销售是冠以“和田玉”名似乎名不正,称“青海玉”消费者又难以接受。
因为名称问题有过许多争论,鉴定机构为此也颇费心思;二是产量大,1994-1995年以及2003年以来是青海软玉生产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白玉为主,产量达到每年数百吨,近年上千吨;三是品质不佳,多数青海白玉颜色呈灰白-腊白色,质嫩色新,被称为新坑料,不太符合和田玉评价的传统眼光,一时难以被同行接受;四是矿山开采成本低,管理无序。
青海软玉产出地属于高原丘陵地区,相对高差小,又靠近青藏出路,交通较为便利,因此开采成本大大低于和田玉;五是对青海玉科学研究不足,缺乏正确的宣传,没有及时地研究和推广。
近十年来和田地区大面积的在玉龙喀什河等地进行开采挖掘,现在和田已很难采到小似枣儿的白玉籽料,像鸽子蛋般大小的白玉籽料就是稀世珍品,要采到已近绝世的羊脂白玉那就更加难以想像了。
而随着消费者对白玉需求的旺盛,应该说,不管市场意愿如何,如今青海玉已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据了解,从1999年以来,青海软玉白玉、青白玉的优质老坑料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因其质地细润、水头好、有灵气、杂质少,价格并不比新疆产的青白玉、青玉低,特别是优质青海白玉原料价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飞扬到目前每公斤数千元甚至数万元。
据说许多人为没有及早地认识青海软玉在其价位低廉之时错失商机而抱憾。
以扬州玉石加工为例,由于和田玉石的价格成倍疯涨,多数玉器厂家纷纷采用青海白玉来代替和田玉,也带动了青海白玉的价格出现普涨。
据报道,扬州玉雕企业以前一般使用和田玉石雕琢小型的玉器产品,自从和田玉石涨价以来,扬州玉雕企业开始采用青海产白玉作为大件玉器的雕琢原材料,青海玉已成为和田玉石的首选替代品。
据商家反映,近年来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海白玉填补了目前市场上中档白玉的空缺,因其销售价格与目前玉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相适宜而受众广泛,青海玉的身价也在不断看涨,尤其是白玉价格近两年在全国珠宝市场中一路走强,每年增值幅度在30%以上。
在国家2004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里,“和田玉”统冠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颜色洁白的玉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
新疆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易爽庭说:“这三种玉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含铁和氟的钙美硅酸盐,且都是产自昆仑山一线。
”但在现实操作中,是否有在河床上经过河水千年冲刷后的细腻润泽,往往才是藏家心中一块玉石是否值得收藏的点睛之笔。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
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
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
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
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
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
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
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实际上,俄罗斯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
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
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玉达不到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
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
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
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
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
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
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
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
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
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
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色度,一定也要润度。
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
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
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再有就是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
“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
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
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
俄罗斯玉也有籽料,是湖区籽料,带有一种黑皮或黑红皮,皮子较厚。
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杂质,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黑红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
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
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俄罗斯玉往往带“糖”,和田玉山料也带“糖”。
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
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
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罗斯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
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
不过,也许还会有藏友问,通过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区别开来了吗?首先,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
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
和田玉与俄料的区别“如何辨别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初接触和田玉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