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合集下载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D 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 1~2题。
导学案91页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B A.春季
B.夏季
2.印度低压是图中的
A A.①
B.②
C.秋季 C.③
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地表均匀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盛行西风带
高温少雨
东北信风带
高温少雨
东南信风带
温和多雨 寒冷干燥
盛行西风带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寒冷干燥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赤道低压带 高温多雨
90°S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2021年浙江1月高考题)图3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5.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澳大 冬季风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少雨
利亚 夏季风 西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D 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 成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气象与气候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1.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②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逆温现象A.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出现逆温现象。

B.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无逆温→逆温生长→逆温层最厚→逆温减弱→逆温消失C.逆温现象,风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更加严重。

④雾形成条件:空气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凝结核充足;逆温现象,风力小。

(3)平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②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③分布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大气的热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白天阴天气温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O3、O吸收紫外线。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选择性有无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现为蓝色。

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见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①一半以上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地面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层大气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板书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2、移动状况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一)1、什么是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画完了图和学生一起回顾)由于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问)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地面和高空两处大气作水平运动,即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问)近地面的风和高空中的风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除了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外,还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附答案)

陆地 海洋
夏季 气温 气压 高

冬季 气温 气压 低

原因
低 高 海陆热力 高 低 性质差异
-16-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海陆分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1)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容小),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 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故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本 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容小),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 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 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故又称印度低压。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 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 上。如下图(单位:百帕)所示: (3)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带来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分析
考向三
-22-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我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 第(2)题,B地位于南亚,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 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 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带来洪涝灾害。第(3)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 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左右。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关闭
第(2()1夏)题季,S,市S市为主地要中海受气( 候,夏) 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 较A弱.季,导风致影常响被雾笼B罩.西,故风C带项影正确响。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 热C带.低高压气控压制带控制D,故.高D压项正控确制。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

第二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介绍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2.2 海陆分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解释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3 海陆分布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解释海洋和陆地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三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1 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2 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3 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四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实例分析4.1 季风气候的形成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4.2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解释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4.3 极地气候的形成解释极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极地气候的影响。

5.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展望介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前景,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的研究兴趣。

第六章:海陆分布与全球大气环流系统6.1 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海陆分布如何改变这种力的大小和方向。

6.2 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探讨海陆分布如何影响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机制。

6.3 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分析海陆分布如何影响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以及这种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1
请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思考冬季和 夏季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冬 季
夏 季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海洋上会形 成低压。 原因: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海洋气温相对较高,空气受热上升。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海洋上会形 成高压。 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轻而上升。 海洋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重,下沉。
1月和7月气压中心分布:
时 温 气 被切断 北太 北大 亚洲大陆 间 度 压 气压带 平洋 西洋
陆 1 低 月 海 高 陆 7 高 月 海 低 陆 副极 高 地低 海 气压 低 带 陆 副热带 低 高气压 海 带 高 阿留 申低 压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亚洲高 压) 冰岛 低压
夏威 夷高 压
印度低压 (亚洲低 压)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东南风 温暖、 湿润
亚洲 低压
西南风 温暖、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澳大利亚 西北部 为东南季风
澳大利 亚高压
7月份▲
①在左图对应 位置标注图示 区域该季节的 气压中心名称。 夏威夷 ②用虚线箭头 高压 绘制该季节海 陆之间的水平 气压梯度力, 用实线箭头绘 制盛行风,并 注明风向及其 性质。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 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 图中A处是 低 (高、低)气压, 名称是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 (2)图中B处盛行 东南 季风, C处盛行 西南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 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 型的原因是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结论: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 断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阿留 申低 压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结论: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 尔高 压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
东亚季风
冬 性质 季 成因 风向 西北季风 干冷
南亚季风
东北季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暖湿 夏 性质 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主要分 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岛、日本 我国西南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 1.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下列问题。 • (1)判断图示半球季节或月份 1月
• (2)图中 A (A或B)处是亚洲高压,其形成原因 空气下沉,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 •陆地降温快, ________________ 西北 风,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以 • (3)此时,C地盛行_____ 寒冷干燥 为主要特征。 东南信风经 ____________ 西南 风,其形成原因是过赤道右偏 • (4)7月份,D地盛行______ ___________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东北风 低温、 干燥
西北风 寒冷、 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
澳大利 亚低压
澳大利亚 西北部 为西北季风
1月份▲
①在左图对 应位置标注 图示区域该 季节的气压 中心名称。 ②用虚线箭 头绘制该季 节海陆之间 的水平气压 梯度力,用 实线箭头绘 制盛行风, 并注明风向 及其性质。
亚速 尔高 压
陕西省丹凤中学∣2019届∣高一地理组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东北风 低温、 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
澳大利 亚低压
西北风 寒冷、 干燥
1月份▲
①在左图对 应位置标注 图示区域该 季节的气压 中心名称。 ②用虚线箭 头绘制该季 节海陆之间 的水平气压 梯度力,用 实线箭头绘 制盛行风, 并注明风向 及其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