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D 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 1~2题。
导学案91页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B A.春季
B.夏季
2.印度低压是图中的
A A.①
B.②
C.秋季 C.③
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地表均匀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盛行西风带
高温少雨
东北信风带
高温少雨
东南信风带
温和多雨 寒冷干燥
盛行西风带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寒冷干燥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赤道低压带 高温多雨
90°S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多雨
(2021年浙江1月高考题)图3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5.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澳大 冬季风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少雨
利亚 夏季风 西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D 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 成

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oc

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oc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环流的影响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3、从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典型的气候类型。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变化♦t自主学习】1.前述大气环流是在假设大气是在的运动规律,但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匀,受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

2.气压带在南半球(特别是30。

S以南)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

原因:这是影响的结果。

♦【合作探究】1.根据教材P40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下图圆圈中填上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

一年中,夏季气温: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海洋比陆地。

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低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

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高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1.请在下图中画出1月份(冬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2.请在下图中画出7月份(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小结:东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南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东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演练】L.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2.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3.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B.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2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2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2. 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海陆分布的规律。

2. 提问学生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案章节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复杂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季节变化等。

2. 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复杂性,包括洋流的作用和地形的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复杂性。

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案章节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实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具体实例。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典型的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实例,如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

2. 分析这些实例中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具体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一些典型的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实例。

2.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实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案章节四: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讲课用)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讲课用)

性 质
高温、 湿润 和多 雨
海陆热力性质 东 北 风 , 差异和气压带、 盛 行 来 自 中低纬大 风带的季节移 陆 的 东 北 动。 季风
高温、 湿润 和多 雨
1.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 D
A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D 蒙古高压 )

2.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D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C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形成季风环流
为什么说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
因为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与太平洋
(世界最大的大洋)之间的气压差异非常大, 因此季风环流最典型。
海平面气压图.swf
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高气压
7月
F
低气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类型 源地 亚洲高压 风 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性 质
,C处盛行 西南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南亚季 风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Biblioteka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
漫川中学
俞正堂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气流状况 亚洲大陆 1 月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回顾旧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活动中心分布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阿留申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冰岛低压
7 月
亚速尔 高压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板书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2、移动状况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一)1、什么是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画完了图和学生一起回顾)由于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问)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地面和高空两处大气作水平运动,即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问)近地面的风和高空中的风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除了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外,还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

第二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介绍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2.2 海陆分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解释海洋和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3 海陆分布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解释海洋和陆地对热量的储存和传输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三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1 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2 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3 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解释陆地和海洋的湿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四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实例分析4.1 季风气候的形成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4.2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解释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4.3 极地气候的形成解释极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海陆分布对极地气候的影响。

5.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展望介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前景,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的研究兴趣。

第六章:海陆分布与全球大气环流系统6.1 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海陆分布如何改变这种力的大小和方向。

6.2 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探讨海陆分布如何影响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机制。

6.3 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分析海陆分布如何影响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以及这种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冬季大陆空气柱
夏季大陆空气柱
结论:冬季大陆形成的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 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大陆形成的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 压带,使之仅保留在海洋上。
记住夏季北半球海陆重要的气压中心
记住北半球冬季海陆重要的气压中心
板书4
北半球冬夏主要气压区
区域 时间
亚欧大陆 亚洲高压
1月 7月
思考:为什么南半球气压带能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探究活动二: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
A
B
C
D
读图比较: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有什么不同,南亚冬季 风的源地在何处,南亚冬季风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图中南亚夏季风与什么风带密切相关,运用所学知识你 能说出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吗?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30°
赤 副
道 热
低 带
高 高
气 气
压 压
带 带

30°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60°
探究活动一: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30° 图1
30°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与图2比较,七月30°N附近副 热带高气压带还能环球分布吗?
赤 副
道 热
低 带
高 高
气 气
压 压







图2
探究活动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冬季大陆空气柱
夏季大陆空气柱
探究活动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N
0N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压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件
一、引言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水分和气压的分布以及变化上。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海陆分布的改变则可以改变大气的热源和驱动力,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

二、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海洋和陆地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海洋吸收热量并保持热量,而陆地则相反。

因此,在一定的气压差作用下,海洋上的气流容易形成低压系统,而陆地上的气流则容易形成高压系统。

这种气压差异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气压和风场的分布
海陆分布对风场也有影响。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例如,在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反时针方向的风向;而在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会从四周流向中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向。

这些风场的改变也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

四、不同地区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影响也不同。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海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加显著。

而在赤道附近,由于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海洋共同作用,大气环流相对复杂。

此外,海岸线、大陆边缘、山脉等地形变化也会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热量、水分、气压和风场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学校:大埔县大麻中学年级及班级:高一(3)班授课教师:钟
授课时间:第10周星期一第6节上课题目: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的季风环流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海陆热力性质认识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都运用假设的方法论证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原
理解释现象,提高地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教学难点】
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像信息法。

【教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钟)
二、引入新课(丄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图,这是世界地图,同是北回归线的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自然景观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在大陆西岸是撒哈拉沙漠,这里很干旱,可以说是个不毛之地;而同是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陆东岸,也就是我们的广东了,这里的景观是怎样的啊?
[学生回答]到处都是花草树木。

[教师讲述]是的,我们广东这里却是一片的生机勃勃的。

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我们的新课一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级页
三、讲授新课(30_分钟)
[板书]第一节
二、大气运动
(五)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流方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讲述]上节课,老师有跟同学们讲过,气流上升,会使这个地方容易形成降水,降
水多,气候湿润。

而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的话,降水就较少,气候干燥。

[学生回答]海洋比热容(热容量)大,陆地比热容小。

[教师讲述]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学生回答]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教师讲述]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
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板图](一边板图,一边讲解)
[教师讲述]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同学们看一下课本40页第一自然
段。

[学生回答]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教师讲述]是的,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这样的话,冬季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就会被陆地的高压切断,使低压只存在于海洋上,这时候,陆地就会存在高压中心,海洋上存在低压中心。

同学们看一下,课本39
页的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月份亚洲大陆上就存在一个高压中心,我们称之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者亚洲高压,太平洋北纬60度附近形成的低压中心称之为阿留申低压,
因为其比较靠近阿留申群岛。

大西洋上的则成为冰岛低压,因为这个高压存在于冰岛附近。

这几个低压同学们要记住。

[板书]
[教师讲述]我们刚理解了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这样子的话,夏季大陆会形成
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学生回答]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

[板图](一边板图,一边讲解)
[教师讲述]很好!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这样,夏季的时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就会被陆地上的低气压切断,使高压只存在于海洋上。

此时,陆地存在低压中心,海洋存在高压中心。

同学们再看课本40页, 的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7月份,亚洲陆地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亚洲高压。

太平洋
副热带附近存在一个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存在一个亚速尔高压。

[板书]
[教师讲述]这是北半球的情况,那南半球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1月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教师讲述]不错,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很明
显等压线是与纬线平行的。

这是因为南半球是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比较少,地表性质相对
均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
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承转]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冬季的亚洲高压
(也叫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

我们之前有
学习过,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后,水平气流会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回答]由高压流向低压。

[教师讲述]很高,我们先来看一月份的等压线图(课本里的图,同时在黑板上简单板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的,这里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使运动的大气往右偏转,
这样子,在影响东亚地区的风向就是西北风了,影响南亚的风向是东北风,我们因为这个风
是冬季出现的大气环流,我们称之为冬季风。

[板书](一边讲述一边板书)
2、季风环流
冬季:西北风
厂风向Y L
夏季:东南风
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东北风
「风向Y
I夏季:西南风
南亚季风< 成因.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L特点: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讲述]而这个冬季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比热容不同,也就是存在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而在冬季时升降温不一而形成的,所以,冬季风在东亚与南亚的成因都是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同时,在冬季风的影响下,东亚冬季的气候是寒冷干燥的,而南亚是温和少雨的。

这一点同学们要知道。

[承转]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7月份的等压线分布图,同样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这里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在东亚偏转成东南风,在南亚偏转成西南风,另外,夏季,风带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这也加强了南亚的夏季风的强度。

这就也是为什么南亚的夏季风比东亚的要强的原
因。

(课本40页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有说,同学们把它划下来)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还有是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而在夏季风的影响之下,东亚和南亚的气候特点都是高温多雨。

好,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冈峨们知道了南亚的夏季风要比东亚的夏季风要强,那冬季风呢?东亚强还是南亚强
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东亚的要强,因为东亚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

[教师讲述]是的,东亚处于最大的大陆一一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之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高压低压都很强,这样水平气压梯度力就强,风力也就强大了。

这因为
海陆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的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的大气环流我们称为季风环流。

[教师讲述]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东亚、南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分别是?
[学生回答]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是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南亚季风的影响范围是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南亚的一部分国家。

[教师总结]很好!这个同学们要了解。

特别是了解我们中国的冬夏季风。

四、总结新课(2_分钟)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要好好理解。

课堂上有什么听不懂的课后都可以来找老师。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的
五、复习巩固(5分钟)
六、布置作业(1_分钟)附:板书设计(指固定板书)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二、大气运动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冬季:西北风
f风向Y
L夏季:东南风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东北风
广风向Y
I夏季:西南风
南亚季风< 成因.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I特点: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