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图版)
2020-2021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大气环流

30°N
全球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与同纬度的海洋相比,陆
地气温高形成低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30°N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与与同同纬纬度度的的陆海地洋相相比比, 海洋气气温温低低形形成成高高压压。
等温线
【探究归纳】
夏季(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__亚__洲__低__压__,又叫 _印__度__低__压___。把30°N附近的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切断, 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是_夏__威__夷__高__压__,大西 洋上是_亚__速__尔__高__压__。
天气状况 多雨
干旱
气压带
成因
副极地 南北气流相遇,辐合上 低气压带 升。动力原因
极地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 高气压带 下沉。热力原因
天气状况 多雨 干旱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996 1000
西南季风
赤 成因:气压带、风带道的季节性移动
1028
1024 1020
东
南
信
风
东
南信风Fra bibliotek【探究归纳】
亚洲高压
1036 1024
西北季风
亚洲低压 996 1000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1.风向
东亚季风: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
南亚季风: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
2.成因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共22页文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修改的)

三圈环流简图
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情境三(三真一假)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均匀
实际情景四
实际大气环流要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不均匀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 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 全不同)
30º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活动 3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东亚
西北 冬季 季风 东南 夏季 季风
冬季 东北 季风
南亚
西南 夏季 季风
3.季风的形成
→季风形成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 黄叶闭疏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西风代表的意象:寒冷、萧瑟、苍凉、悲壮 • 东风代表的意象:温暖、湿润、浓情蜜意 • 为什么东南风温暖湿润而西北风寒冷干燥呢?
东 东风 风请思考结:1、东亚季风的成 因是什么?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 有何异同? 3、请总结季风环 流的成因有哪 些。
季风环流2.swf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下垫面性质较 单一),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压
带
地 高 气
压 带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图2-1-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北半球气压中心:
夏季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全球气压分布特征及原因:
(1)分布特征 北半球 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纬30°以南,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思考: 哪些地区容易出现降雨?
哪些地区不易出现降雨?
提示:降水与气压类型、气流运动 方向方面分析。
三圈环流与多雨带少雨带
气压带风带干湿状况
名 称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带 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带 干湿状况 多雨 少雨 多雨 少雨
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90 ° 70 ° 60 ° 40 ° 30 ° 大陆西侧 大陆内部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70 ° 50 ° 35 ° 25 ° 10 ° 大陆东部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 20℃
年降水情况 稀少 350毫米 气候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 分布: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 陆西岸地区,(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 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最为 广大,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的中 西部等。 •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 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盛 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 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较高。
高气压
7月 F
低气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图版).

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称为季风。
注意: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 不属于季风
2、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亚和南亚比较
比
风向有何不同?
想
形成原因?
冬 季
赤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夏 季
赤 道 低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东南信风
请思考总结: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目录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一)、气团和锋
风带移动.swf
的
季
节
移
动
地球形状 高低纬冷热不均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太阳 直射点季节移动
海陆分布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气压带的
季节移动
?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海陆热力差异.swf
差
异
1.相似的情况发生海在洋海陆之间,冬季和夏陆季地海陆温度 夏季各有何差较异冷?,形成高气压 较热,形成低气压 冬季2.相应的较情热况,,形冬成夏低季气海压陆气压较有冷何,差形异成?高气压
C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2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步教案 (1)

课时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较完整。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又比海洋上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区。
(4)季风环流:①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②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判断1.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
( √ )2.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 × )3.1月份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 √ )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素养培优材料一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试写出在其影响下,C、D两地的盛行风向,并分别描述气候特征。
答案蒙古高压副极地低气压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枯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枯燥。
2.[综合思维]材料二中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薄幕卷层云
毛卷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乳白色,日月透过云层,轮 廓清楚,可见地面有影,并经常有晕圈出现。 卷层云逐渐增厚,高度降低,并继续发展,预 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有农谚“日晕三 更雨,月晕午时风”在民间流传。反之卷层云 无明显变化,云量还逐渐减少,未来的天气将 不会有大的变化。 毛卷层云 云层厚薄不均,云底也不平整,毛丝 般纤维结构比较明显,云的顶部比较平坦,略 有微小起伏。
堡状层积云 云体呈细长条状,底部较平, 顶部凸起一个或几个云堡,但高度不同,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从远处观测好像城堡 或长条形锯齿。 堡状层积云是局部地区有较强的上升气流 突破稳定气层之后,又继续发展而形成的。 如果当地水汽条件较好,垂直气流继续增 强,有利于积雨云发展,预示着当地将有 雷阵雨天气。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 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 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 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 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 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层云
云层比较均匀呈幕状,灰白色,好似浓雾,云底 较低,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 层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水滴组成。 层云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间。 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因夜间强辐射冷却 或乱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层 云常在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被破 坏,层云也逐渐消散。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 季降小雪。
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 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 当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六、七 百公里,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移速来估 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 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1.假设条件 2、地球不公转
单圈环流
3、地球不自转
2.假设条件
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2、地球不公转
三圈环流
3.假设条件:1、地表均匀,即无海陆之分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但是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地球不但不停的
自转、公转,地表还存在海陆之分,因 此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实际 的大气环流比我们上节课学的要复杂的多。
?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呈带状分布, 实际气压带风带是否还呈带状分布呢? 答:北半球气压带破碎,南半球气压 基本呈带状分布。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不呈带状分布了?
导航
热力环流
海洋
水平运动
理夏想环流季
较冷,形成高 气压
三圈环流
风冬带移动季
海陆影响
较热,形成低 气压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影响气候
主页
陆地
较热,形成低 气压
亚欧大陆
平
七 月
亚速尔洋 副 高压
热亚带洲高低压气 压
带夏洋威夷 高压
30°N
南半球——带状分布 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
小结: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
压
带
全
断
球北 裂
实半 成
际球 气
气
压
压
中
分
心
气
七 月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大 陆 增 温快 形成热低压
压 中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副 热 带 高压 保 留 在 海上
梦想与你同在
Thank You
心 随
季
节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大陆降温快 形成 冷 高 压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变 化 而 变 化
布 状南 况半
球
热 力 性质 差 异小
海洋面 积占绝
气压带基本 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
对优势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
压
带
全
断
球北 裂
实半 成
际球 气
气
压
压
中
分心气七 月 Nhomakorabea夏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东南节信风移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
东亚
季节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大 陆 增 温快 形成热低压
压 中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副 热 带 高压 保 留 在 海上
心 随
季
节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大陆降温快 形成 冷 高 压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变 化 而 变 化
布 状南 况半
球
热 力 性质 差 异小
海洋面 积占绝
气压带基本 呈带状分布
【思考】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南北半球比较,海陆热力差异大小有何
不同?为什么?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小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副 极 地 低 气冰岛压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 比同纬度的海洋快,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陆地表面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而 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季风环流
对优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数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 月
冰岛 低压大
阿留申 副 极亚洲地 高低压气 压 带低压 60N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七 月
亚速尔洋 副 高压
热亚带洲高低压气 压
带夏洋威夷 高压
30°N
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称为季风。
注意: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 不属于季风
较冷,形成高 气压
海陆热力差异.swf
1. 相似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陆地相似沙,海洋相似水, 夏季相似开灯,冬季相似关灯,海陆温度各有何差异?
2. 相应的情况,冬夏季海陆气压有何差异?
陆地
海洋
夏
季
较热, 形成低气压;
较冷, 形成高气压;
冬
季
较冷, 形成高气压;
较热, 形成低气压;
注意:同一纬度的海陆进行对比
2、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讨论:
其中东亚地区的季风最为典型,为什么?
• 答:东亚地区西连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季风环流强盛。
东亚和南亚比较
比
不同季节风向有何不同?
想
形成原因?
冬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风向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副热带高气 压带
夏威夷高压
300 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大 陆增温比同纬度的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而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数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 月
冰岛 低压大
阿留申 副 极亚洲地 高低压气 压 带低压 60N
太
西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 成因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学以致用:
郑和下西洋,从长江入海口刘家港出发, 到东南亚和南亚。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 候返回可以顺风推舟?
组
((21))上图图中是A气北压半中球心_1_的_月名份称部是分:亚地洲区高海,平压面形等成压的线原,因是冬、季气陆温地低降温。快 寒(__3冷_)__干受__图燥__中为气主压要中特心征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西气北压风带,、我风国带的的天气以 (4)D地7月盛行西南 风,其形成原因是 季节性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