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合集下载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患者没有达到脱机标准或者未经医嘱的情况下,呼吸机被拔出,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呼吸衰竭的现象。

这种情况往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首先,患者自身因素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可能因为精神状态不稳定、烦躁不安,或者出现意识模糊、意识丧失等情况,导致自行将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拔出。

此外,患者可能因为疼痛、不适或者焦虑等情绪因素,而试图摘除呼吸机,从而引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其次,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也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

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因为疏忽大意、操作失误或者沟通不畅,而导致呼吸机的意外拔管。

例如,在翻身、更换体位或者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时,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就容易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

此外,在呼吸机设置参数时,如果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呼吸机的非计划性拔管。

再次,设备故障也是引发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呼吸机作为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呼吸机等设备的检测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家属或陪护人员可能因为不了解呼吸机的重要性,或者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而在未经医嘱的情况下擅自拔除呼吸机,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设备故障以及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行为等多个方面。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加强设备的检测维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能力,共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事件原因分析意外拔管是指在医院或护理机构中,患者的气管导管(或其他类型的管路)在非预期情况下被拔除的事件。

这种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受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死亡。

以下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1.1 人为过失:意外拔管事件往往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操作有关。

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未正确固定输氧管、导管等设备,或者在翻身或运输患者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

1.2 设备故障:在一些情况下,意外拔管事件可能是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故障所致。

例如,气管导管的连接处出现松动或破损。

1.3 患者因素:部分意外拔管事件可能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如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者出现意外移位导致导管脱落。

2. 整改措施为了减少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整改措施:2.1 加强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正确固定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意外拔管风险。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以确保医护人员始终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

2.2 审查和改进现有流程: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对现有的拔管过程进行审查,并根据意外拔管事件的原因进行改进。

确保拔管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

2.3 强化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已发现故障或缺陷的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4 提高患者参与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使其了解到拔管的重要性和风险。

鼓励患者家属在适当情况下提供协助,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观察。

2.5 强化监控和报告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和报告意外拔管事件。

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

以上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的整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医院或护理机构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ICU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总结

ICU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总结

ICU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总结ICU意外拔管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护人员主动或被动地使患者呼吸道插管脱落或被拔出,导致患者的人工通气中断或阻塞造成窒息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

这类意外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设备故障、患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对ICU意外拔管原因的分析和总结。

一、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1.技术操作不熟练:医护人员在插管操作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导致插管不牢固,容易被患者在移动或翻身时拔出。

2.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拔管前未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未确认插管的固定情况或在适当的时机使用拔管器具等。

3.沟通不畅或合作不协调:在多人组成的医疗团队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沟通,导致操作不及时或操作冲突,从而出现拔管意外。

二、设备故障1.气囊破裂:气囊是固定管道和防止气体渗透的重要部分,在破裂情况下,气囊内的气体将泄漏,导致管道脱落。

2.管道松脱:插管固定带或夹子松脱,管道在患者运动或抽搐时容易脱落。

3.设备故障:呼吸机或监测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插管脱落,延误处理。

三、患者因素1.患者意识不清:昏迷、麻醉过程中的患者无法意识到插管脱落,也没有机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意外刺激: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被突然的刺激,如呕吐、抽搐等,导致插管脱落。

3.自护行为:患者可能会试图拔出插管来减轻不适感或抑制呼吸机的压力。

四、环境因素1.护理人员不足:ICU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拔管事件。

2.环境干扰:ICU环境通常嘈杂,充满各种声音和干扰,可能导致拔管事件未被及时察觉。

综上所述,ICU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涉及到医护人员的操作错误、设备故障、患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为了减少这类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包括规范化培训、实习经验和知识更新等。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明确分工,加强协作。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患者的气管插管被意外拔除,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医护人员的疏忽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精神不集中或者疲劳等原因,忽略了对患者气管插管的监测和护理,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此外,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疏忽也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比如操作不当、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等。

其次,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

比如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安或焦虑而试图拔除气管插管,或者在翻身或者移动的过程中不慎将气管插管拔除。

此外,患者的意外咳嗽或者呕吐也可能导致气管插管的意外拔管。

另外,设备故障也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

比如气管插管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插管不牢固或者易于脱落。

此外,呼吸机或者其他相关设备的故障也可能导致气管插管
的意外拔管。

此外,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比如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或者气管插管脱落。

综上所述,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其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管插管被意外拔除。

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引发呼吸暂停、缺氧和心血管事件等危险并导致患者生命威胁。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要认识到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多种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可以分为机械原因和非机械原因两类。

机械原因是指与插管设备或操作相关的原因,常见的有:1. 不适当的气管插管:插管过深、过浅或插管固定不当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脱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在插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插管的深度合适,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固定插管。

2. 患者活动导致拔管:有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剧烈的咳嗽、呕吐或意识不清等情况,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拔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引起拔管的活动,如控制咳嗽、维持意识清晰等。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固定带并按照正确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定期检查固定带的状态,及时调整。

2. 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气道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声带水肿或声带闭合不全等,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脱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如定期吸痰、及时处理声带水肿等。

3. 患者自行拔管:患者由于不适、疼痛或意识不清等原因导致自行拔除气管插管。

为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医护人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进行规范的插管操作: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掌握适当的插管技术和操作规范。

2.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状态: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及固定带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松动或脱出的情况。

3. 加强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如及时处理咳嗽、呕吐或意识改变等情况,并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功能。

4. 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和镇静措施:合理控制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使用适当的镇静剂或疼痛缓解措施,以减少患者不适引起的自行拔管风险。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意外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本文从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原因分析部分,包括护理水平不足、药物过量使用、设备故障等因素可能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在防范措施部分,提出加强护理培训、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的风险。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探讨,可以提高重症医学科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措施的落实和重视对于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防范措施、重要性、必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专门负责治疗危重病人的科室,这些病人通常需要接受呼吸机等设备的支持来维持生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意外拔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了解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患者意外拔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不稳定的呼吸状况、不当的管路固定、患者的主动动作等。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保持管路通畅、正确固定气管插管等。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能够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和关键时刻的支持。

对于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的为了解患者意外拔管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患者意外拔管是重症医学科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护理不到位:患者在重症医学科需要接受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如翻身、体位调整、气道清洁等。

如果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容易感到不适,进而有可能触发拔管行为。

意外拔管因素分析

意外拔管因素分析

意外拔管因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
(1)高龄患者可能存在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用一些镇静药物会使患者意识状态更加模糊,侵入性置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出现不适现象,在不清醒的状态下会无意识自行拔管。

(2)清醒患者在移动躯体时没注意或不小心意外拔出管道。

2、患者家属因素
有时为了避免意外拔管,一些患者需要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而家属并不了解约束带使用的作用,认为医护人员小题大作根本没有必要,自行解开约束带,导致意外拔管后后悔不已。

3、导管因素
气管插管或鼻导管需要使用胶布固定, 一般将布贴在患者的面部。

但是患者可能会出汗、分泌油脂,就会降低胶带的粘性,导致导管固定不佳,意外拔管。

或在这个时间内导管失去了有效的支撑和固定, 或者患者有时会出现抽搐、咳嗽等症状都很容易导致意外移动、意外拔管。

导尿管或引流管的长度比较短,翻身时的牵拉也可能导致意外拔管。

4、镇静的因素
侵入性置管治疗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也有患者插管很长时间还是无法很好的适应,一般需要为患者使用镇静药物, 避免患者较大幅度的身体活动。

但是有时对患者使用镇静药物的力度不够大, 无法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情绪, 有时患者会出现突然之间的剧烈活动或者是情绪的起伏从而导致置管脱落。

5、时间段的因素
晚夜班值班人员少,并且这一时间内患者一般处于睡眠状态。

一方面护理人员的管理和预防意识减弱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怕影响患者休息, 致观察病情的频率下降,从而出现意外拔管事件。

防止意外拔管的宣教

防止意外拔管的宣教

防止意外拔管的宣教一、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及常见原因意外拔管是指在患者无意识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被拔出,从而使呼吸道失去通畅,引起严重的生命危险。

常见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行拔管、误操作、机械故障、痰液过多等。

二、预防意外拔管的措施1. 定期检查气道插管定期检查气道插管是否松动或脱落,特别是在移动和转移患者时要特别注意。

同时,还要注意清洁和消毒气道插管,避免感染。

2. 加强监护和观察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意外拔管的情况。

一旦发现插管松动或脱落,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固定或更换。

3. 给予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给予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可以减少患者自行拔管的风险。

但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谨慎使用这些药物。

4. 宣教患者及家属对于需要气道插管的患者及其家属,应该进行宣教,告知他们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照顾患者。

5. 使用专业设备使用专业设备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拔管。

例如,在气管插管时,可以使用固定带、口咬板等设备进行固定和保护。

三、针对不同人群的宣教策略1. 对于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预防意外拔管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了解气道插管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无误。

2. 对于患者及家属对于需要气道插管的患者及其家属,应该进行详细的宣教。

包括:告知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如何识别插管松动或脱落的情况、如何及时处理等。

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患者的安全。

3. 对于社会公众宣传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对气道插管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结语意外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宣教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气道插管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
一、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 UEX) 的概念
懿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懿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二、神经外科常见管道
血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
験腰大池引流管
尿管
験脑室内外引流管
三、非计划拔管顺序
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四、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懿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

懿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懿造成患者心理影响。

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的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

赚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的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医疗纠分,担心被处分,产生了心理压力。

五、非计划拔管原因1、患者因素:
懿躁动与意识障碍: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76. 36%发生在夜间。

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造成意外拔管。

赚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
毙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因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的环境中,较难表达自身的不适或需求,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意外拔管。

2、医护人员的因素:
爲护理观察不到位: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UEX可能与这几个时段护士只有
1-2名,对患者的巡视观察不够有关。

赚医疗护理操作疏忽:部分护士对防止计划性外拔管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时:如更换体位,搬动患者时未能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过猛,致导管脱出。

赚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①导管的材质、粗细、软硬度等不同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不同;②管道
的交接和检查工作不严③导管固定欠稳,临床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

但胃管、气管插管的导管胶带易被病人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引起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病人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病人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懿镇静、约束不当: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合理运用镇静剂。

对烦躁或有拔管倾向的高危病人,如术后麻醉未醒、浅睡眠等朦胧状态病人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或因约束带捆绑过松、位置过高或双手未被包裹等都可使病人解开约束带自行拔管。

赚六、拔管防范
1、加强宣教:①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通过手势,纸笔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将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触到的地方,以增强安全感。

②做好患者及陪护的知识宣教,反复强调意外拔管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后果,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管道管理的方法。

2、规范护理工作(1)建立非计划性拔管应急流程及登记本。

有针对性的制定交接班制度(2)规范护士操作常规。

约束、口腔护理、翻身、吸痰、移动等。

对科室
发生的每一例非计划性拔管均作讨论,分析脱管原因,改进操作流程。

女小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把握吸痰指征,适时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喉痉挛、痰痂阻塞易引起患者缺氧、烦躁等不适而自行拔管;进行护理操作如:翻身、移动患者时,要妥善安置各种管道,避免管道被拉出。

对于躁动患者,在搬运和翻身时一定要约束好患者后再进行其他护理操作。

(3)提高年轻护士识别uex高危因素能力(1)病人请妄或躁动时,管道固定或连接不妥时、翻身或移动病人时,是非计划性拔管易发生的环节。

2)意识障碍病人、小儿、高龄病人及曾有过意外拔管经历的病人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人群。

3)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普通引流管,按先后顺序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几率逐渐减低。

4)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护理人员配备合理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在躁动病人较多的uex的高危时期增加护理人力,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减少uex的发生。

及时反映病情,为医生提供拔管的动态信息,符合拔管条件者及早拔管。

4、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镇静治疗,对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如正确应用地西泮、氯丙秦、力月西等。

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缓解焦虑、恐惧等一些负性、不愉快的情绪。

5、选择合适的管道,改进固定方法:①选用材质柔软、管径细的新型材料,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②根据病人的身高、体型选择管道的型号,确定插管深度。

③妥善固定导管时
a)头部引流管在手术原有缝线固定的基础上,以10cm长度盘绕一圈并用胶布固定在头部,评估病人的活动度预留适当的长度,防止过度牵拉脱岀。

胃管选择硅胶胃管,硅胶胃管弹性好,无异味。

插管时增加插入长度,根据常规深度再插入7〜10 cm, 使胃管接近幽门部,可有效制止鼻饲液的返流,预防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插管时动作轻柔,插管后,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固定鼻翼两侧及面颊。

此固定法患者往往因面颊部出汗,出油,固定的胶布容易脱落,导致胃管滑出。

我科方法是用鼻饲带在上唇靠近鼻腔0・5 cm处系住鼻胃管端打一死结,然后缠绕头部1圈固定于患者的耳后或枕后,防止拔管。

b)气管插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带在导管外露的刻度作一标记,用黏性和韧性好的胶布交叉
固定,再用一条系带绕过耳廓在头部一侧系紧,以推动插管不滑动为
宜,起到双保险作用。

气管切开:固定带系一死结,松紧度以与颈部留一横指
c )妥善固定血管内导管,中心静脉置管隔天更换敷料,外用透明敷料。

PICC 管 可以用
长丝袜固定:用剪刀把丝袜从脚踝处剪掉,保留袜筒约10-15切 之 间,将袜筒从
手指末端套向PICC 管。

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 经常松握拳,以促
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输液后可以适当活动,如 写字、简单家务、洗澡
等,但不要剧烈活动;在洗澡时,外包一层保鲜膜防止 进水,同时不要长时间浸泡
在水中}
d )腰大池引流管先用透明敷黏贴后外加用弹性胶布固定,脱敏效果及透气 性强, 能减
轻患者不适感。

尿管,把尿管置于患者身下不易触及处。

6、选择合适的约束保护,充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躁动程度、接受程度,选择合 适的约束保护,并经常检查约束带有无松散。

约束带放置的位置不能离床头太近, 约束带绑扎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 cm,使用约束带时应密切观察局部血运,定时松开。

必要时可应用无指手套约束患者。

7、加强巡视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尤其应增加夜间巡视次数,对于有拔管危险的患
者及曾经拔管患者,在病人床头悬挂“防管道滑脱”等安全警示牌,随时提醒家 属、陪护人员、医务人员时刻防范UEX 的意外发生。

加强对病人评估,包括年龄、意 识状态、心理状态、耐受状况、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情况、既往有无自行拔管经历 等。

每班记录留置管道深度,注意观察标记的变化,及早发现管道是否脱出。

间隙为宜。

根据患者颈部水肿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带 的松紧度。

e) 留置尿管前需检查气囊质量, 囊长期张力过大而破裂脱出, 插管时注入适量的盐水,不能盲目注水,导致水 也
不能注入气体或者注入液量不够,妥善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