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车间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报告才样本
品种共用生产线的风险评估报告

品种共用生产线的风险评估报告一、公司品种、生产线简介1、品种:我公司现有产品4个:●甲疫苗(2011S00831);●乙疫苗(2007S00826);●甲结合疫苗(2007B02129);●丙疫苗(2011S01038);2、生产线共用情况该四个品种部分生产过程存在共线生产的情况,其中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的多糖生产工序共用现有生产线的疫苗一室发酵区、纯化区;甲结合疫苗和丙疫苗的结合物原液工序共用现有生产线的疫苗二室结合物生产车间;同时四个产品的分包装为共线生产,但分装所用的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硅胶管、蠕动泵、陶瓷泵、分液器)均为独立系统,不存在混用的情况。
二、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GMP(2010年修订)附录3中规定如下:第十五条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特定活生物体的阶段,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和设备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交叉污染措施,如使用专用厂房和设备、阶段性生产方式、使用密闭系统等。
第十六条灭活疫苗(包括基因重组疫苗)、类毒素和细菌提取物等产品灭活后,可交替使用同一灌装间和灌装、冻干设施。
每次分装后,应当采取充分的去污染措施,必要时应当进行灭菌和清洗。
按照GMP要求(第四十六条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针对目前公司4个品种部分工序共用生产线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质量风险评估。
1、风险识别: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的多糖生产为共用生产线,可能存在不同型别多糖的交叉污染;甲结合疫苗和丙疫苗共用多糖结合物生产线,可能存在不同品种残留的交叉污染;现有4个产品共用分包装线,可能存在不同品种残留的交叉污染。
2、风险分析:2.1疫苗原液生产线1区、2区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共用生产线:疫苗原液生产线1区、2区甲疫苗为A群某球菌、C群某球菌发酵,提取和纯化,获得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混合后加入适当稳定剂冻干制成。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评价人:日期:2016-4-15批准人:日期:2016-4-15目录1.前言2. 风险评估目的3. 风险评估范围4. 风险评估小组5.评估流程6.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7.共线产品信息8.共线的可行性9.支持性文件10.风险评估实施11.风险评估结论1.前言我公司化妆品(一般液态单元、膏霜乳液单元和蜡基单元)生产车间,根据国家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可生产品种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法规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造型和布局,设计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依据新版GMP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要求)规定,本着对生产安全和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意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评估目的.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的验证活动范围及深度。
3.风险评估范围本次评估仅限于对配料、乳化、静置、灌装、包装车间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评估,其它与共线生产无关的质量风险不在此次评估范围内。
4.风险评估小组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多品种共线生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列出公司在共线生产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措施;.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以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的验证活动范围及深度。
6.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它包括以下几点:.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6. 2.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上;.严重程度(S):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评价人:日期:2016-4-15 批准人:日期:2016-4-15目录1.前言2. 风险评估目的3. 风险评估范围4. 风险评估小组5.评估流程6.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7.共线产品信息8.共线的可行性9.支持性文件10.风险评估实施11.风险评估结论1.前言我公司化妆品(一般液态单元、膏霜乳液单元和蜡基单元)生产车间,根据国家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可生产品种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法规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造型和布局,设计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依据新版GMP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要求)规定,本着对生产安全和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意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评估目的2.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2.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2.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的验证活动范围及深度。
3.风险评估范围本次评估仅限于对配料、乳化、静置、灌装、包装车间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评估,其它与共线生产无关的质量风险不在此次评估范围内。
4.风险评估小组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多品种共线生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5.1.列出公司在共线生产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措施;5.2.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5.3.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以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的验证活动范围及深度。
6.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它包括以下几点:6.1.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6. 2.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上;6.3.严重程度(S):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XY 20121225

第 1 页共14 页报告批准目录1.概述 (4)2.评估目的 (4)3.评估范围 (4)4.人员和职责 (4)5.多产品共线评估的流程 (5)6.共线产品决策树 (6)7.共线产品基本信息 (7)8.产品共线的可能性分析 (8)9.厂房、设施和设备的适用性分析 (9)9.1.厂房适用性分析 (9)9.2.公用设施适用性分析 (9)9.3.设备适用性分析 (9)9.3.1.设备生产能力分析 (9)9.3.2.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10)10.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 (11)10.1.危害分析 (11)10.2.来源分析 (11)10.3.原因分析 (11)10.4.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2)11.追加风险控制措施汇总 (13)12.风险控制状态的维护 (13)13.评估结论 (13)14.相关文件和附件 (14)1.概述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第四章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本报告是对本公司XX车间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可行性所做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适用性评估及多产品共线的风险评估。
2.评估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保本公司XX车间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是可行的,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多产品共用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控制措施。
3.评估范围适用于本公司XX车间生产的所有品种。
4.人员和职责参与本次评估的人员及职责如下:5.多产品共线评估的流程6.共线产品决策树7.共线产品基本信息8.产品共线的可能性分析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在XX车间共线生产XXX、XXX和XXX,但对共线生产的可行性以及共线生产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评估。
9.厂房、设施和设备的适用性分析9.1.厂房适用性分析根据可能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厂房是否需要专用,是否需要独立厂房,目前的厂房洁净区设置是否满足需要?9.2.公用设施适用性分析经过分析,XX车间公用系统能够满足共线生产的要求。
【最新】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编号:FX-20XX-XX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XXXXXX制药公司1、概述我公司前处理提取车间主要进行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生产,共XX个品种。
前处理提取车间配备了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套了完善的GMP文件如设备操作规程、清洁规程、生产管理制度等,车间管理人员能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我公司按规定的验证周期对所有剂型产品进行了提取和前处理的工艺验证、设备确认和关键设备的清洁验证,明确了关键的工艺参数、工艺步骤、清洁程序,确认关键工艺参数和工艺指标。
前处理提取车间的前处理生产工序主要有药材的拣选、洗、切,这些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后均按要求进行清场,且QA进行清场检查,生产的中间产品是净药材,清洁标准以目测检查为主;毒性药材XX有专用的工器具。
因此,前处理药材的拣选、洗、切工序产生污染、交叉污染的风险较低。
前处理提取车间的提取生产工序生产的中间产品主要为中药浓缩药液、稠膏、挥发油、干膏粉等,共线生产易产生污染、交叉污染主要集中在提取、浓缩工序。
提取工序所有生产的产品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工艺已较为成熟,质量稳定;共线生产的设备经严格的设备清洁验证,有完善的防止差错、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技术经验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上岗,且每年按计划进行持续的再培训。
前处理提取车间相关共线生产的设备明细如下:2、目的对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防止药品共线生产过程中出现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生产的中间产品净药材、浓缩药液、稠膏、挥发油、干膏粉等的质量安全可靠。
3、范围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4、依据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4.2《药品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指南》(2023版)4.3《质量风险管理制度》(SQ/A-SMP-004-01)5、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其职责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执行我公司制定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前处理车间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报告才概要

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报告编号:1.概述前处理提取车间于2013年10月建成,主要用于中成药前处理及提取工序的生产,现对5个品种进行共线风险评估(增加品种后再进行多品种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评估)。
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根据所生产药品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配套了相应的GMP文件软件系统;具备了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
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通过对拟认证的三黄片、通便灵胶囊、大山楂丸、舒肝健胃丸、麦味地黄丸5个品种的公用设施、设备生产产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处方成分的分析;厂房设施、设备清洁(清洁方法和残留水平)、防止混淆(物料、产品)人为差错(工艺不一同使用的模具、筛网不同等)等项目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多品种公用设备的可行性。
1.1 共线产品特性信息品名产品类别药理、毒理致敏性主要活性成份三黄片中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无大黄酚、大黄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大山楂丸中药开胃消食无熊果酸舒肝健胃丸中药疏肝开郁,导滞和中。
无厚朴酚麦味地黄丸中药滋肾养肺无毛蕊花糖苷通便灵胶囊中药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无番泻苷1.2 共线产品的预定用途信息品名功能与主治用药剂量三黄片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一次4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一次5~6粒,一日1次大山楂丸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软一次6克(约五分之四瓶盖),一日2次。
舒肝健胃丸疏肝开郁,导滞和中。
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一次3~6克,一日3次。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一次5~6粒,一日1次1.3共线产品工艺步骤信息1.3.1 G1生产线共线产品共用设备信息:★表示产品生产使用设备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三黄片通便灵胶囊舒肝健胃丸麦味地黄丸大山楂丸滚筒筛选除尘、杂机GS-1200 ★★★★★振动筛ZDS-3 ★★★★★循环水清洗机XYS-600 ★★★★★循环水清洗机XYS-750 ★★★★★汽相置换式润药机QRY-2000 ★★★★★微波医药干燥设备BDMD-M-P-50 ★热风循环烘箱CT-C-II ★★★★★剁刀式切药机QYJI-300C ★★★★★多功能切药机DQJ-480 ★★★自控温电热炒药机CYD-600 ★★★★电热炒药机CY550-Ⅲ★★★★颚式破碎机PSJB-125 ★★★万能粗碎机WSJB-120 ★★★粗碎机CSJ-200 ★★★射流真空泵ZL-600 ★★★提取浓缩系统6m³★★提取浓缩系统3m³★★三效浓缩器WN3-2000 ★★搪玻璃反应罐6m³★★多功能提取罐3m³★★多功能提取罐0.5m³★贮罐CG-SH ★★(真空)贮罐(ZG-1.0 ★★★酒精储罐★★★球形浓缩罐QN-SH ★多功能酒精回收浓缩器JH-SH ★★★酒精回收塔JH-600 ★★酒精回收塔JH-SH ★★单效浓缩器WN-1000 ★★★渗漉罐200L ★碟式分离机PTSX125 ★中药粉灭菌柜ZYF-2.5 ★★★★水冷式药物粉碎机组CW700 ★★★★2.风险评估小组及职责2.1风险评估小组小组职务姓名所在部门工作职务组长前处理提取车间主任组员生产技术部部长组员设备动力部部长组员质量保证部部长组员质量控制部部长组员质量控制部QC组员前处理提取车间QA2.2职责部门职责组长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品种共用生产线的风险评估报告

品种共用生产线的风险评估报告一、公司品种、生产线简介1、品种:我公司现有产品4个:甲疫苗2011S00831;乙疫苗2007S00826;甲结合疫苗2007B02129;丙疫苗2011S01038;2、生产线共用情况该四个品种部分生产过程存在共线生产的情况,其中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的多糖生产工序共用现有生产线的疫苗一室发酵区、纯化区;甲结合疫苗和丙疫苗的结合物原液工序共用现有生产线的疫苗二室结合物生产车间;同时四个产品的分包装为共线生产,但分装所用的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硅胶管、蠕动泵、陶瓷泵、分液器均为独立系统,不存在混用的情况.二、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GMP2010年修订附录3中规定如下:第十五条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特定活生物体的阶段,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和设备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交叉污染措施,如使用专用厂房和设备、阶段性生产方式、使用密闭系统等.第十六条灭活疫苗包括基因重组疫苗、类毒素和细菌提取物等产品灭活后,可交替使用同一灌装间和灌装、冻干设施.每次分装后,应当采取充分的去污染措施,必要时应当进行灭菌和清洗.按照GMP要求第四十六条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针对目前公司4个品种部分工序共用生产线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质量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的多糖生产为共用生产线,可能存在不同型别多糖的交叉污染;甲结合疫苗和丙疫苗共用多糖结合物生产线,可能存在不同品种残留的交叉污染;现有4个产品共用分包装线,可能存在不同品种残留的交叉污染.2、风险分析:疫苗原液生产线1区、2区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甲疫苗;乙疫苗;甲结合疫苗;丙疫苗共用生产线:疫苗原液生产线1区、2区甲疫苗为A群某球菌、C群某球菌发酵,提取和纯化,获得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混合后加入适当稳定剂冻干制成.乙疫苗为A群某球菌、C群某球菌发酵,Y群某球菌,某某球菌提取和纯化,获得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混合后加入适当稳定剂冻干制成.甲结合疫苗为A群某球菌、C群某球菌发酵,提取和纯化,获得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与某类毒素结合经纯化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后制成.丙疫苗为为丙发酵,提取和纯化,获得荚膜多糖抗原,与某类毒素结合经纯化加入磷酸铝佐剂吸附后制成.从上述工艺中可以看出,四个品种中A、C群多糖生产工艺完全一致,多糖生产中多出了Y、某的多糖、丙多糖,因此上述四个品种共用生产线一区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不同菌种、同一菌种不同群的交叉污染,其污染主要来自于不同表面微生物残留、不同群的多糖成分的残留.另在清洁方法中有使用清洁剂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洁的过程,故也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残留的风险.疫苗原液生产线3区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甲结合疫苗、丙疫苗原液结合工序共用生产线:疫苗原液生产线3区甲结合疫苗原液由A/C多糖与某类毒素结合制备而成,丙疫苗原液为b型某多糖与某类毒素结合制备而成,因此两个品种共用生产线的污染风险来自于不同活性成分多糖的交叉污染的交叉污染.另在清洁方法中有使用清洁剂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洁的过程,故也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残留的风险.分装生产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现有4个品种的分装生产线为共用,但分装所用的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硅胶管、蠕动泵、陶瓷泵、分液器均为独立系统,不存在混用的情况,且生产时也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因此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器具不存在不同活性成分交叉污染的风险,但由于是在同一生产区生产,可能存在环境的交叉污染.3、风险评估:针对上述风险,我们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的要求,采用FMEA失败模式及影响对这些风险进行了潜在影响及风险进行评估见附表1;4、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目的是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因此,我们针对上述风险的控制措施已经制定,并列入了见附表1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分阶段进行不同品种的生产,防止交叉污染;使用专门的生产设备、设施,如使用密闭系统发酵罐、密闭的配制系统;使用专用的器具专用的配制系统、分装系统;制定有效的清洁方法,尽量采用CIP/SIP,以保证其重现性,并对该清洁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附表1 两价多糖疫苗、四价多糖疫苗原液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表结论:通过上述评估,上述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清洁方法、表面微生物、清洁剂、换品种清场的环境污染这四个风险由于经过了验证并有日常的监测,其风险已降为低级别;对于成分残留这一风险主要是通过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来加以控制,风险降低后仍残余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按照制定的验证周期定期验证清洁方法的有效性,并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监测来加以控制.附表2 两价结合疫苗、Hib多糖结合疫苗原液结合工序共用生产线风险评估表结论:通过上述评估,上述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清洁方法、表面微生物、清洁剂、换品种清场的环境污染这四个风险由于经过了验证并有日常的监测,其风险已降为低级别;对于成分残留这一风险主要是通过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来加以控制,风险降低后仍残余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按照制定的验证周期定期验证清洁方法的有效性,并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监测来加以控制.附表3 分装线共用风险评估结论:通过上述评估,上述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清洁方法、表面微生物、清洁剂、换品种清场的环境污染这四个风险由于经过了验证并有日常的监测,其风险已降为低级别;对于成分残留这一风险主要是通过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来加以控制,风险降低后仍残余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按照制定的验证周期定期验证清洁方法的有效性,并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监测来加以控制.。
多产品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模板

【风险管理应用范例】多产品共线风险评估参考模板
5. 多产品共线评估的流程
6. 共线产品决策树
7. 共线产品基本信息
8. 产品共线的可能性分析
9. 厂房、设施和设备的适用性分析
9.1. 厂房适用性分析
根据可能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厂房是否需要专用,是否需要独立厂房,目前的厂房洁净区设置是否满足需要?
9.2. 公用设施适用性分析
9.3. 设备适用性分析
9.3.1. 设备生产能力分析
9.3.2. 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10. 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
10.1. 危害分析
10.2. 来源分析
多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的来源分析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来分析,逐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并进一步分析每个步骤产品危害的原因,然后根据产生危害的原因逐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分析内容见10.3内容。
10.3. 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处理提取车间多品种共线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
1.概述
前处理提取车间于 10月建成, 主要用于中成药前处理及提取工序的生产, 现对5个品种进行共线风险评估( 增加品种后再进行多品种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评估) 。
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根据所生产药品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 配套了相应的GMP文件软件系统; 具备了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
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经过对拟认证的三黄片、通便灵胶囊、大山楂丸、舒肝健胃丸、麦味地黄丸5个品种的公用设施、设备生产产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处方成分的分析; 厂房设施、设备清洁( 清洁方法和残留水平) 、防止混淆( 物料、产品) 人为差错( 工艺不一同使用的模具、筛网不同等) 等项目进行评估, 以此确定多品种公用设备的可行性。
1.1 共线产品特性信息
1.3.1 G1生产线共线产品共用设备信息: ★表示产品生产使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