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 柏拉图的生平和思想概述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1、柏拉图认为美是相对的、柏拉图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孤立的拿出来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2、在柏拉图哲学当中明细提出将宇宙间的原则及道理都要看成一致普遍性,不仅仅将理念世界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还一一的描述出当时的希腊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点,人们接受哲学观点后,将误解点明。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4、柏拉图哲学中分别将理念及事物区分,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柏拉图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区别,哲学方面主要分成一为批判,二为两重,三为回忆。
柏拉图的着作:1、《理想国》。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着对话二十五篇。
他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
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2、《智者》:柏拉图最深刻的对话录之一。
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
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着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会饮篇》:柏拉图式爱情的源头。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着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
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一、柏拉图生平•出生贵族,大约20岁,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柏拉图逃离雅典避难•前387,回到雅典,创办学园•前367,再度出游,到达叙拉古,欲将自己的理念赋予实施,未能成功,被叛卖为奴隶,后由学生赎回•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雅典学园波普尔的评价•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
怀特海的评价•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通特征,可以稳妥地概括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理念说•2、回忆说•3、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1、理念论•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理念的多重含义•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模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a. 理念如何派生事物•一是“分有”。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如果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它分有了美自身。
每类事物都是如此。
”•二是二是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模仿理念而存在。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
柏拉图及其思想

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 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永远的 平行线。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 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 悔。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也 是“柏拉图的永恒”要向我们传递的精神!
5.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 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 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 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 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 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 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 就是最好看的花吗。”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 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 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 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 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 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 谛了生活:享受最美好的时光
排列图表 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 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 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他 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 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 Pareto定律。 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 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 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 示)。 分折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 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 向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 量的主原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柏拉图的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思想总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政治哲学和形而上学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
在伦理学方面,他认为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和理想的美好,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
他认为个体的幸福来自于灵魂的提升和完美,而灵魂的提升需要通过合理的思考和真理的追求。
在政治学方面,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应该由哲学家统治。
他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型,被称为“理想国”。
在这个模型里,他主张统治者应该是拥有哲学家理论知识的人,而不是权力的追求者。
他认为哲学家由于深入思考和智慧的积累,具备了统治能力和正义的品质。
他还提倡共有财产和平等的分配,认为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在形而上学方面,柏拉图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理念的阴影和投射,人的任务就是通过理性和哲学的思考来寻求真理和理念的实质。
他认为只有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了解并直面真理。
柏拉图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
他的伦理学思想注重灵魂升华和真理追求,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
他的政治学思想主张启蒙专家统治,强调智慧和正义,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将真理和理念抽离物质世界,突出了思辨和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然而,柏拉图的思想也存在一些缺陷。
他的理想国模型中存在统治者的专制倾向,忽视了其他人的自由和权益。
他对于个人自由和多样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过分强调了统一性和一致性。
此外,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也受到了批评,一些哲学家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并非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中,而是人的思维产物。
总体而言,柏拉图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品质,以及对公正和和谐的重视,对今天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西方伦理思想史——柏拉图的伦理思想讲义

二、善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惟一真实的 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人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 念世界的反映。柏拉图把独立 于事物和人们认识之外的一般 的东西称做“理念”,认为只 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 它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 念世界,如善的本身、美的本 身、正义的本身等。
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 到的各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 中。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 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称 这种东西为“理念”。例如世界上有白猫、 黑猫、花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猫” 这个理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 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的都是模仿。
雅典学园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婚礼上安然辞世,但学园却在他的弟子以及 再传弟子的经营下,一直存续到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处于宗教目的下 令关闭为止,前后长达900多年。 学园对西方教育及思想发展的影响: 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 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 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 就在于此。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 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史上,雅典学园的 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 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 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 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一、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 (Plato)古希腊哲学家, 生于雅典,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备的 教育,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多才多 艺且体格健壮。除了家庭的熏陶之 外,给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正直善 辩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 处死的悲剧给柏拉图极大刺激,他 对当时的政客、法典和习俗愈来愈 感到厌恶,从而决心继承苏格拉底 的哲学思想,并从事于缔造理想国 家的理论研究。约公元前387年, 他回到雅典创办他的著名学园,这 是一所为系统地研究哲学和科学而 开设的高等院校。公元前347年, 柏拉图以八十岁高龄死于雅典。
柏拉图思想概述

柏拉图思想概述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另有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
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
《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
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但是,遗憾的是,柏拉图哲学并没有完成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的科学建构。
其困难在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始终困惑着柏拉图,尽管他艰苦求索,但毕竟未能步入真理殿堂。
柏拉图生平及主要著作

柏拉图生平及主要著作柏拉图生平及主要著作一、柏拉图生平1.人物简介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亚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当的(well-named),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后来,柏拉图的名字就被延用下来。
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
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一般推测柏拉图出生的年份应该是在公元前427年五月七日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
柏拉图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阿里斯通(Ariston)、母亲是伯里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他的家庭宣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治家克里提亚(Critias)的侄子,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仍有争议。
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宽阔的肩膀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platutês)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
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柏拉图起初打算继承家族传统而从政,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
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随即“三十僭主”上台执政。
“三十僭主”转而又被新的代议制政府取代。
柏拉图

生平:柏拉图生于雅典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
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
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柏拉图的哲学事业获得成功,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因此得名。
不仅讲授哲学,还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声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哲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所作的创造性综合。
从苏格拉底那里,他学到了从研究心灵入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原则,学到了反对智者主意和怀疑主义诡辩的基本立场,也学到以普遍定义为认识目标的对话方法。
苏格拉底提出在心灵中寻找规定外部世界的内在原则,但他没有把这些原则外在化,并没有说这些原则对应于独立于心灵的外部存在。
他只是把心灵的内在原则伦理化,致力于探讨德性的定义。
他认为人的心灵中已有潜在的真理,要通过对话的诱导才能把真理发掘出来。
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心灵所能认识的原则、定义和真理是什么,也不准备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原则、定义和真理的原因。
柏拉图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为他的方法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他主张理念型相与个体相分离,乃是出于发展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使之完满化的雪要。
他的理念论综合了本原论和认识论、灵魂观和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学说,是希腊哲学第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洞穴的比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