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记录
上级医疗机构指导工作记录

上级医疗机构指导工作记录XX年医疗机构传染病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报告为了解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络直报情况,规范传染病络直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传染病络直报质量和传染病预警能力,使我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及时、有效,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零缺报医疗机构传染病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将该通知转发至各区县疾控自查后,于7月中旬对全市乡镇级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一、督导检查对象本次督导对象主要是XX年1-7月未进行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共19个,其中县级单位6个,乡镇级11个,私营医疗机构2个。
二、督导检查的内容与方法按照《四川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要求,对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新进人员、全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质量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督导检查。
三、督导检查的情况与结果(一)、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1、各医疗机构均设臵有门诊日志,大多数临床医生能按要求规范、完整填写;多数医疗机构住院部设臵有专门的出入院病人登记本,且项目填写规范、完整,无漏登和缺项。
2、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检验和影像部门设臵有检查结果登记本和异常化验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检验结果能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
3、各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医院内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具备一定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
4、大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院内自查工作,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定期对院内传染病络直报工作进行自查,明确奖惩措施,发现迟报、漏报等方面问题时,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5、各医疗机构均有专用络直报设备(包括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打印机),操作系统齐全,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络直报密码,负责传染病络直报工作,保证了传染病络直报工作准确、及时、高效的开展。
(二)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大多数医疗机构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等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了考核。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三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是指针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报和管理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一、工作目标1. 及时收集并准确汇报传染病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汇报工作。
3. 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工作职责1. 疫情信息汇总负责人:a. 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疫情信息汇总工作,定期收集并整理疫情数据。
b. 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汇报疫情信息。
2. 疫情信息采集人员:a. 负责采集各相关部门、单位上报的疫情信息,对信息进行核实和整理。
b. 协调沟通各部门、单位,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人员:a. 负责对采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编制相应的疫情报告。
b. 提供疫情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并及时回复相关疫情信息的咨询和要求。
c. 根据需要,对疫情报告进行动态更新和修订。
三、工作流程1. 信息采集与上报:a. 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上报疫情信息。
b. 疫情信息采集人员及时核实和整理上报的信息。
2. 信息汇总与分析:a. 疫情信息汇总负责人定期收集采集人员整理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b. 根据需要,编制疫情报告,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
3. 信息回复与更新:a. 对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疫情信息咨询和要求,及时提供回复和更新疫情信息。
b. 根据疫情变化和需要,对疫情报告进行动态更新和修订。
四、工作要求1.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报和管理工作。
2. 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回应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咨询和要求。
3.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不得故意隐瞒、虚报或篡改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5.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安全。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3篇)

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订正制度传染病报告卡是指用于记录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一种表格或卡片。
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着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确保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的工作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流程。
下面将对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录入、查重和订正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制度1. 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审核人员是负责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确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具备相关医学和流行病学知识,了解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要求;- 严格遵守机密保护制度,保证病例报告的机密性;- 认真负责、细心仔细,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
2. 审核流程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的流程如下:- 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首先进行初步审核,主要是检查报告卡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有疑似传染病的情况;- 对初步审核通过的报告卡进行详细审核,包括核对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比对病例报告中的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是否一致等;- 对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记录,包括报告卡的编号、审核人员的姓名和审核日期等;- 将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送交录入人员进行录入工作。
3. 审核记录和反馈审核人员应对每张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包括对未通过审核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还需要及时将审核通过的报告卡交给录入人员进行录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二、传染病报告卡录入制度1. 录入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录入人员是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中的信息录入电子系统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录入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熟练掌握录入系统的操作,了解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录入要求;- 认真仔细,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无误;- 及时更新录入系统的疫情数据,保证上报的数据准确性。
2. 录入流程传染病报告卡录入的流程如下:- 收到审核通过的传染病报告卡后,首先进行登记和编号,记录报告卡的信息以便后续查重和核对;- 根据传染病报告卡中的信息,通过录入系统将报告卡的相关数据进行录入;- 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的详细校对和比对,确保录入的数据准确无误;- 将录入的数据及时上传到上级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复检制度

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复检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传染病疫情登记检验科设立化验室专用的登记本,对法定报告传染病检测结果阳性者实施登记,并有反馈给医生签字。
化验室专用疫情登记本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临床拟诊、送检医师、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师签名和检验日期等。
二、疫情信息安全、保密制各级医疗机构应妥善保管涉及疫情信息的相关资料。
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信息,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
三、异常结果反馈制检查出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异常检验结果应及时反馈病做好反馈记录。
四、结果登记、报告化验登记项目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样品、送检医生、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
结果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传染病登记本要保存三年。
检验科复检制度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现制定检验结果复检规定2、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进行复检。
(1)结果出现明显错误。
(2)检验结果和临床矛盾,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3)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
(4)检验结果超出线性范围。
(5)检验结果和上次相差悬殊。
(6) RH血型阴性,HBsAg, HIV抗体,TRUST, HCV抗体,甲肝抗体等结果阳性。
(7)手工检验项目和上次检验结果不符。
3、复检要注意核对试剂质量、确认仪器质量,室内质控是否失控,操作的正确性,编号是否正确、离心是否彻底。
确认无误后进行复检。
4、复检合格并找出原因,可判定合格;若未找出原因,若出现不合格,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重新取样复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联系后,发出报告。
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一、卡片浏览审核制度(一)甲类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审核:每日至少2次浏览审核全市甲类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等重点传染病卡片,并将查询结果在专用登记本中记录。
一旦发现报告,立即与所属辖区疾控中心核实,并在2小时内予以网络审核确认。
(二)重卡查询删除:每日(包括节假日)对全市网络报告的重卡,按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查重条件)进行查重和删除。
应保证当月月末报表统计无重卡,当年年末报表统计无重卡。
(三)专病数据核对:凡存在专病管理的科室,应加强信息沟通,应定期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本科室职责管理的病种上月报告情况与本科室专门管理的专报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若需补报的应立即通知各县(区)专病管理人员进行补报,同时通知流病科。
各科室应于每月10日前完成上月数据核对和整改工作,于每年12月31日23:00前完成当年数据核对和整改工作二、传染病疫情动态监测搜索制度(一)传染病聚集性发病监测搜索:每日将一周的当前重点预防传染病分病种卡片导出,利用EXCEL的筛选等功能,检索是否出现同一地区或单位(学校)集中发病的趋势。
一旦发现,立即与所属县(区)疾控中心联系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
(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等传染病监测搜索:每日浏览是否有甲类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检诊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一旦发现,立即与所属县(区)疾控中心联系,排除误错报因素后报告分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
将每日查询结果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对县(区)疾控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监督事件进展,督促其按要求完成网络直报,并及时结案。
四、传染病疫情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一)对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月、年进行分析,报送省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月分析要求每月10日前完成并网络发布(遇节假日顺延),年分析次年1月20日前完成。
(二)根据全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分冬春、夏秋季进行传染病预测预报,并参考全省传染病预测预报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省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记录

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记录1、合同主体1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同标的21 本合同旨在规范和明确甲乙双方在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中的各项职责、流程和要求。
22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对传染病异常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处理以及后续的跟踪和记录等工作。
3、权利义务3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31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准确地进行传染病异常信息的反馈处理工作。
312 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的信息数据、技术设备等。
313 甲方应及时对乙方提交的传染病异常信息处理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321 乙方有权获取与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相关的必要信息和资源。
322 乙方有义务建立健全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的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工作的高效、准确进行。
323 乙方应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传染病异常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324 乙方需定期向甲方汇报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4、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资源,导致乙方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措施弥补乙方的损失。
4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准确地进行传染病异常信息反馈处理工作,导致传染病传播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43 若乙方违反保密义务,泄露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5、争议解决方式5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其他条款6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年。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五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薄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坚持首次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防疫站和县卫生局。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五、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
定期对各科进行核对、自查,发现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奖惩。
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____号令》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和疫情报告时限与疫情报告程序。
二、各级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传染病相关制度

目录1、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2、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4、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5、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6、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7、传染病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8、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9、化验室登记管理制度10、影像科室登记管理制度11、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12、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13、首诊医生负责制度14、传染病病例诊断和转诊制度15、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6、院内消毒处理制度17、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18、异常情况处理制度19、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0、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文件。
二、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传染病管理科科长、疫情报告员和医务人员组成,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具体领导。
三、中心设一名领导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预防保健科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培训、自查和疫情分析工作。
四、建立和健全本中心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小组,每周开展一次自查,对门诊日志、化验室登记等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记录进行核查,发现漏报、错报和误报要及时进行补报和订正.并将自查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和整改。
六、每月对辖区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撰写报告,并在中心通报疫情状况、报告工作质量。
七、年初,制定中心培训工作计划。
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疫情报告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和统计规则等,并针对不同季节有重点地增加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八、做好全中心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