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以下将会从不同的修辞手法角度,分别探讨其作用和用法。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意义。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具有感染力,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的眼睛像是两个星星”,这个比喻使人们感到这个人的眼睛非常明亮、闪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风儿在婉转地唱歌”,这个拟人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感到风儿有一种神秘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一类事物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重复和对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自信、勇气、智慧”,这种排比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有个性和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比较比较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对比和归纳,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她的笑容像是春天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这种比较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温暖和友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借代借代是一种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心里充满了火焰”,这种借代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激情和热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夸张夸张是一种将事物进行夸大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胃口像是一头饿虎”,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饥饿和贪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传达更加深刻的意义。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与效果修辞手法是指作者根据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美化、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就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与效果展开论述。
一、修辞手法的分类与作用修辞手法主要分为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1. 比喻比喻是一种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示抽象概念或其他事物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提供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对人物的形象有了更加鲜明的印象。
2. 夸张夸张是指将某种事物或现象描述得过于夸大,以引起读者的强烈感觉。
夸张的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夸大某种情感或者强调某个特点。
例如:“他哭得像个泪人儿”,通过夸张的描写,强调了人物的悲伤情绪。
3. 拟人拟人是将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从而使得文中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它能够让读者对于事物产生直观的感受。
比如:“风轻轻拂过湖面,湖水像一位青春少女的柔顺长发,随风飘动”,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得湖水的形象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句子等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她勤奋、努力、聪明,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通过排比的形式,突出了女孩子的好品质和才华。
5. 反问反问是指以表述的形式来暗示一种问题,通常用于让读者思考或者引发共鸣。
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情感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爱护我们的家园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设问设问是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增加文章的引导性和阅读的参与感。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何而活?”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是指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文章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的一种技巧。
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文章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和效果。
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性。
例如:“时间就像一把利刃,能切割一切。
”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夜空中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
”夸张是一种对某种事物进行过分强调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他饿得能把一头牛吃了。
”对比是一种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例如:“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排比是一种将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他勤奋、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对仗是一种将两个意义相对应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仗,可以使文章更具有韵律感,提高文章的美感。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设问是一种对自己或他人提出问题的修辞手法。
通过设问,可以引导读者思考,提高文章的引人入胜程度。
例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文章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他已经尽力了,难道还不够吗?”引用是一种引用名言、名句、典故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手法。
通过引用,可以提高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例如:“‘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这句话正是我努力的写照。
”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性。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和效果,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修饰作用

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修饰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以达到修饰文字、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修饰作用。
一、比喻和拟人比喻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较表达出一个事物的某种特点或性质。
比喻能够通过使描述对象更加具体形象来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如,在描写夕阳时可以使用比喻表达出其美丽如火的形象,使读者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能够赋予抽象的、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和意志,使文本更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当我们说“大海怒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大海怒吼”和“风吹草低见牛羊”赋予了自然界的元素一种人类的情感和声音,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场景的震撼和力量。
二、排比和对偶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同一个句式排列并列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作者能够使句子结构更加整齐、对称,增强节奏感和修辞效果,使句子更加朗朗上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信息。
例如,“我坚持,我努力,我奋斗,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加明晰、有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对偶是一种通过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呈现的修辞手法。
对偶能够强化表达的对比效果,使语言更加抒情、优美和生动。
例如,“岁月如梭,日新月异”中,对于“岁月如梭”和“日新月异”这两个互相对比的词语,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进一步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夸张和反问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来增强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能够使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我等了一万年”,在这个句子中,虽然实际上并没有等待那么长时间,但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强烈等待和渴望。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给文章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它在文学作品、演讲稿、广告文案等多种文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文章的影响。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解释原事物。
比喻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加文章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夜晚”就是一个通过比喻来形容眼睛明亮的句子。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感情,使其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感。
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与文章中的事物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欢快地跳跃”这个描述中,把树叶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树叶的欢快。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为了强调某种程度或某种感情而使用过度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印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这个杯子可以容纳整个宇宙”这个夸张的描述,突出了杯子的巨大容量。
反语是指用相反的说法来表达原本的意思,以产生戏剧性效果或者讽刺作用。
反语常常用来表达情感上的反差,增加文章的娱乐性和张力。
例如,“我真棒,差点把这件事搞砸了”这个反语的表达,既表扬了自己又暗示了之前差点搞砸的事情。
三、排比与修辞问答排比是指通过把同类型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形成并列句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排比还能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说服力。
例如,“她有美丽的眼睛,有纤细的腰身,有动人的微笑”这个排比的句子,增强了对被描述对象的美好印象。
修辞问答是一种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演讲和辩论中。
它能够激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和说服力。
例如,“你们想知道成功的秘诀吗?那就努力奋斗!”这个修辞问答的句子,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并在回答中传递了动力和目标。
四、反复与设问反复是将同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多次使用,以便强调和重复强调的修辞手法。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修辞手法是作文语言的艺术化处理,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有感染力,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其次,修辞手法可以扩大作文的表达范围。
修辞手法能够赋予作文以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使文章的表达范围更加广泛。
拟人是修辞手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征,使得作文中的非人物具有了生命,更能触动读者的情感。
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跳出常规的表达,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个性和吸引力。
此外,修辞手法还可以增加作文的趣味性。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使作文充满趣味,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使作文更具戏剧性、趣味性,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乐趣。
总之,八大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好处与作用。
它们可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扩大作文的表达范围,增加作文的感染力,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趣味性。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有感染力,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手法有哪些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的作用1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长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2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相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或更深刻的描述。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文字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夸张:夸张是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引人注目,使观点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4.排比:排比是通过把相同结构的成分进行并列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加语言力量的效果。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节奏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记忆。
5.倒装:倒装是将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作用。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紧凑,增加句子的吸引力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6.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但并不需要回答。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7.并列:并列是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并列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量和表现力。
并列能够使文章更加紧凑,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8.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和区别。
对比能够使观点更加鲜明,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的文章和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它们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强表达力:修辞手法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力。
2.引起共鸣:修辞手法能够使用感性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
3.强调重点: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对其中一观点或描述的强调,使其在文章中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4.增加形象感:修辞手法能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高考规定的8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特征2、正确使用修辞格(语言运用题)3、准确理解语境中各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学习重点】上述1、2、3条【高考命题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特点:1.着重考正确运用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
这类题多是在扩展题、仿写题、写对联题中出现。
还有一类题是对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
它多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中出现。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
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知识解说】(具体解说见《全程教与学》p118-120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比,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列举其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借代的作用:1、形象生动 2、引起读者联想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的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色彩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典型题分析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
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
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
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
”“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四、练习及答案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对于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6.以“风雨”为表达重点。
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4分)(1)表现“喜悦”心情。
【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2)表现“忧愁”心情。
【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7.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两副元宵节对联的上联,请参照示例,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
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复。
示例:上联飞龙舞凤成夜色击鼓踏歌皆春声(1)一路笙歌春似海(1)千家灯火夜如昼)(2)银花焰吐长春景(2)火树光腾不夜城8.写出下列句子的对句(1)闻鸡起舞跃马争春(2)读书千古事修身百年功9.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与前句在句式、修辞上保持一致。
(1)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2)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选择新的喻体,并使全段语句连贯。
青春是一首歌,她扣动我们的心弦。
青春是,青春是,1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
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我是一棵绿树,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12.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
(5分)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我是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河床/潺潺地流淌,/向前,向前……/我坚信/前方有我的大家园。
】含蓄语句的理解例题:在正确解说画线句含义或表达作用的项后括号内打“√”王霞并不问路为什么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刘健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李白和杜甫,谈着达·芬奇和塞尚。
A.好让她和刘健尽情倾诉衷肠(√)B.好让她多向刘健学习些知识 ( )C.好让俩人彼此增进了解( )D.表现二人志趣相投(√)E.表现二人互相帮助的诚意( )F.表现王霞对刘健的爱恋之情(√)解法:句子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表现出确定的含义,发挥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看,有的句子直露,有的句子含蓄。
理解含蓄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是阅读能力测试常涉及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语境入手,进而理解含蓄语句蕴含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选段记叙的是王霞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规定的语境。
理解句义,要紧扣住“心理活动”分析。
理解含蓄语句要透过语表,揣摩深意。
理解选段中画线句,要透过“无止境地谈”,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这些心理活动的含义。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恋人。
从王霞的角度分析。
A、E都正确理解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从画线句表达的作用分析,C、D都是正确理解。
B项显然是错误理解,E项理解也流于表面。
训练: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寻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
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肖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常用幽默讽刺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
因此,列维陀夫就评论说:“肖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的惊叹号(!)”。
我国著名作家唐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
A.认为鲁迅为人直朴、刚强;作品非常感人。
B.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D.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映了社会现实。
答:( )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填在文后的横线上一九六三年二月八日,美国总统府举行盛大集会,为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西奥多·冯·卡门授奖。
这位八旬老人参加完授勋仪式走下台阶时,由于关节炎突然发作,不由自主地向下倒去。
肯尼迪总统急忙上前搀扶他。
冯·卡门却婉然拒绝了。
他说:“尊敬的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扶助,唯独举足高攀者力求一臂之力。
”冯·卡门的回答十分含蓄,也富有哲理,很能发人深省。
它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年龄大了,人老了,不需要人搀扶,只有那些尚能举足高攀的青年才用人搀扶。
B.不用搀扶那些能高攀者,需援助那些艰难行走者。
C.不要在高攀者取得成功时才想起为他们举杯庆贺,而要在他们艰难攀登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不要为高攀者举杯祝贺,而要对那些艰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解答此题,若注意到写景方法中的动静、点面问题,就能很快将答案明确为: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
3.修辞手法的分析诗歌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修辞手法,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识别判断,而且要能分析其效果。
如1997年高考题《望洞庭》、《题君山》的比较鉴赏中就涉及了比喻修辞格的判定与效果分析问题。
这一考查点首先要求我们能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作出准确的识别判断;其次要求我们能结合修辞运用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