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课案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第1课时

B.在河流的中层,主要是通过水体的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
C.在河流的底层,主要是通过底泥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净化
D.在河流的上层,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CO₂,释放O₂,补充水中的溶解氧
三、知识要点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自净能力
2、自净作用机理(过程)
3、不同水体自净能力差别
※不同水体自净能力差别的实践指导
位置
净化物质
过程
上层
中层
下层
二、对应练习
1、关于环境的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B.河水因其水量大,故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D.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2、下列有关河流不同位置净化机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的自净能力及天然水净化作用机理
(2)了解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差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分析理解天然水净化作用机理
通过完成表格理解记忆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差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掌握水体自净规律的意义,并能够指导人类活动
课前自学(课前完成)
一、阅读理解
知识要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净化作用的机理
3、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差别
水体流动,更新,污染物稀释,
被氧化,自净能力。
湖泊水
流动,更新周期,污染物稀释,污染后自净能力。
地下水
《水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水污染及其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本导学案将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水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 熟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4. 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三、学习内容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水污染是指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使其失去原有的清洁、透明和富含氧气的特性。
根据污染源的不同,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指出来源的污染源,如工厂排放的废水;非点源污染是指无法明确指出来源的污染源,如农田的化肥农药流入水体。
2.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2)农业化肥农药流入水体;(3)油污、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水体;(4)大气降水中的酸雨导致水体酸化;(5)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影响生态平衡。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2)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水排放;(3)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减少化学物质对水体的污染;(4)加强水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5)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大家爱护水资源,减少污染行为。
四、学习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分组讨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 小组展示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4. 撰写一份关于水污染的调研报告,包括水污染的现状、主要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们对水污染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水处理厂,了解水污染治理的实际操作;2. 参与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3. 组织环保知识宣讲活动,向身边的人传播环保理念,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2.1新 水污染及其成因 导学案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类型有: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 。
4.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 ,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5.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其 ,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改变水中组成,造成、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预习自测】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课上探究案】探究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013年初,山西长治苯胺泄漏,造成山西沿途80千米河道停止人畜饮用自然水;河北邯郸因上游来水被污染,致使大面积停水。
2013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当地工矿业排放的尾矿水,直接注入这条河流中,污染持续多年,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多地发生了“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上请愿。
结合材料探究:(1)水污染是怎样产生的?(2)何为环境的自净能力?(3)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4)影响天然水体净化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归纳总结】方法技巧水体自净能力与水污染的关系2.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下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了河流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河道的不同部位,净化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当堂检测】1.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教材分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模块都有体现,但是要求较低,这里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侧重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究其原因、过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②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③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天然水的自净能力2、水体污染类型教学难点:天然水的净化作用的机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几张环境污染图片(引出水污染的定义)一、水污染1、定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2、水污染形成的条件:排入水体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污染。
二、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水体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水体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指导学生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向学生介绍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2、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自净能力跟水体的流速、更新周期、溶解氧有关。
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大于湖泊水,湖泊水大于地下水。
高中地理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城郊 喻彬彬 ★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拟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学习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认、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_________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_________受损害、环境_________、水土流失、土壤_________、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山崩、_________、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到达了相当锋利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_________的过程。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程标准]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1、能简洁的表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能结合案例归纳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能推理出其危害;与同学讨论,说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能简要表述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可以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15,完成下列填空。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_______ 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 )、分类:物理净化、_______ 净化、生物净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净化与溶氧量关系:溶解氧越多,水体自净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______ 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 _____ 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重点提示】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水体污染现象:1水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1 )、形成过程:活动三:阅读P18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氮磷物质从哪里来的?②、太湖富营养化的危害有哪些?(2 )、类型:________ 内陆水域)、 __________ 海洋)(3)、污染物: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营养元素。
(4)、成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污染源)(5)、危害:生态环境:人类活动:(6 )、应对策略:【例1】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选修6 环境保护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导学案(含答案)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水污染的形成原因、表现及其危害。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能够根据材料提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预习案】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⑪______、⑫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⑬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⑭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⑮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⑯________、⑰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⑱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⑲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⑳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人教版选修六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 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5.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______ 其 _______ ,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水中_组成,造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预习自测】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课上探究案】探究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013年初,山西长治苯胺泄漏,造成山西沿途80千米河道停止人畜饮用自然水河北邯郸因上游来水被污染,致使大面积停水。
2013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当地工矿业排放的尾矿水,直接注入这条河流中,污染持续多年, 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多地发生了“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上请愿。
结合材料探究:(1)水污染是怎样产生的?⑵何为环境的自净能力?(3)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⑷ 影响天然水体净化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归纳总结】2.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下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了河流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河道的不同部位,净化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苒蟄物进人鸿流后.百 先逞生混合、種释、挥 炭、扩散.负淀零無珂 忙用.戏床可能遼电化 学反应,使蒋染物的再 任形态发生涯化,诳度 障低。
【当堂检测】1. 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 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4题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 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 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4. 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渤海湾B.温州湾C.胶州湾D.珠江口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三河”“三湖”治污工程中的“三河”是指( )A.淮河、海河、辽河 B. 长江、黄河、淮河C.海河、辽河、黄河D.黄河、海河、淮河河床底泥可以吸附部介荷舉轲# |ft 生 樹耙育染物作为営养源.通过生化过 輕,把童杂的化合物转变为荀单的化 合物*且於CCb H£等无机物*达凰的莓类和体他垛色植雷通辿t 合作屈,吸收匚还.於出既补充r 水中由十村舉物的氧化肺消耗肉氧. 乂可除去过雾的€6.【课后拓展案】下图是我国2000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
读图回答8〜10题1.从2000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I类水质B. U类水质C.川类水质D. V类水质2.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严重的是( )A.珠江B. 海河C.塔里木河D. 松花江3.下列河流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A.淮河B. 海河C.辽河D. 长江4.读“ 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 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可看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水域受污染最为严重。
说明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出的废弃物,它们集中在_________ 和_________ 附近。
(2)1997年各项污染物指标超标63%以上,受污染水域面积占整个海域6叭以上,渤海面临“死海”危机。
这对渤海经济带将产生什么影响?(3)针对渤海污染情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进行治理?【课后反思】[ ][ 反岂别II类水辑1卿年渤褥水体污染范』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二、水体污染现象1.重金属污染(1)污染源:工业废水。
(2)污染物:汞、铅、镉等重金属。
(3)典型案例:日本_____________ 事件。
2.水体富营养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生物所需的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⑵ 成因: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__________________ 就迅速繁殖,湖面出现“藻花”,海洋上则称“赤潮”。
(3)危害:造成生态系统破坏,湖泊 _______________ 。
(4)典型案例:太湖的富营养化。
3.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 __________________ 和运输过程中石油流失到海洋中。
(2)危害:危害海洋 _________ 。
(3)典型案例: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
【预习自测】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探究二主要水体污染现象•问题导引•2013年11月22日3时,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会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生后,约3时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路约1 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 000平方米。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日10时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会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结合材料探究:(1)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的哪些生产活动?(2)海洋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哪些水域?(3)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4)海洋石油污染会导致海洋鱼类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名师精讲•因水体污染物多种多样,其污染现象也不相同,其主要污染现象见下表【当堂检测】1.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的主要原因是()A.会刺激皮肤B. 会腐蚀下水道C.会引起自色污染D. 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001年3月20日,世界最大的巴西P--36号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距巴西里热内占东北200千米的大西洋海面沉没,随同一起下沉的还有150万公升原油据此回答12〜15题。
2.该地区的洋流名称是()A.南赤道暖流B. 北赤道暖流C.巴西暖流D.秘鲁寒流3.如果原油泄漏,采取的措施是()A.出动清理原油船只,吸取漏出原油B.想办法让泄漏的原油快流到其他海域C.点火烧油,以免在海洋表而形成油膜,污染海洋生态环境D.海洋面积广大,原油泄漏完全不用理睬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对高低纬间热能的输送和转换、全球热量平衡有着重要意义B.促进了全球的水量平衡C.使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增温、增湿D.会使受污染的海域加快净化,但污染的范围不会扩大5.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关于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有()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变得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某些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粘稠,鱼类难以运动A.①② B. 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课后拓展案】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1 7〜20题1.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2•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 应主要防止湖水()A.富营养化B. 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 碱度增加3•根据上题内容,治理乙湖污染的综合整治工程应采取的针对措施是()①该湖流域内禁用含磷洗涤剂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4.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据报导:1999年7月2日、3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及天津海域均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
而前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成红色或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1)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①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化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环境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营养物大量进人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 近年来由于藻类生物疯狂繁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民健康。
如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藻类植物,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最为有效?A.大量引人肉食性鱼类B. 大量引人吃浮游动物的鱼类C.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D.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3)就辽东湾和珠江口两水域而言,最容易发生赤潮的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 试简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反思】参考答案、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类型及机理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4•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5•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7I[思考讨论1•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提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