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中吸收缓冲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合集下载

浅析开关电源的缓冲电路设计

浅析开关电源的缓冲电路设计

浅析开关电源的缓冲电路设计摘要:开关电源的使用频率一般很高,由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电容,所以在开关开通的瞬间,电路内部会产生很大的电力造成电路的损坏,而在开关电源中加入缓冲电路是人们为改善器件开关环境所做的诸多尝试之一,但是缓冲电路的使用效果对改善器件开关环境的作用卓有成效,因此,对开关电源的缓冲电路设计也被相关领域的专家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关电源缓冲电路的相关内容,包括概念、必要性和基本设计思路等,然后列举了现阶段被广泛使用的三种缓冲电路类型,并对其结构功能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开关电源;缓冲电路;设计前言缓冲电路又称吸收电路,它是电力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电路,能够减轻器件开关过程中的功率负担,经过多年的发展,缓冲电路已经成为了电力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缓冲电路也形成了很多种类,他们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电路的特点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缓冲电路,必要时可以多种类型结合使用。

1.开关电源缓冲电路的相关内容1.1开关电源缓冲电路的基本概念缓冲电路又称吸收电路,它是电力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电路。

它由电感、电容、电阻和功率开关器等元件组成,可以保护电路的正常运行。

缓冲电路具有很多形式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成多种类别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开关电源。

根据缓冲电路的作用时刻,可以将其分成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

关断缓冲电路可以吸收关断过电压或者是换相过电压,减小关断功率损耗,而开通缓冲电路则是用于抑制开关电源开通时的电流,如果将两种缓冲电路结合,则形成复合缓冲电路。

无源和有源缓冲电路是根据元件类型进行分类的,有源缓冲电路包含元件较多,结构也相对复杂。

而无源缓冲电路没有控制和驱动电路,结构就更为简单,被广泛使用。

从缓冲电路是否产生损耗的角度还可将其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类。

缓冲电路的分类较多,具体使用时还需结合实际而定。

1.2开关电源缓冲电路的必要性和作用在开关电源的使用过程中,在开通和关闭的瞬间,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或电压,导致开关电源发热或者是直接损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的发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种方法是减小开关变换器中的寄生电容,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电路中增加缓冲电路来减缓电流或电压,以降低开关电源过热而导致的损坏,而就前一种方法相比,增加缓冲电路更加经济可行。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仿真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仿真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开关电源的设计与仿真作者姓名钱春江指导教师盛继华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技术(09电气2)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成教学院提交日期2010年6月13日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开关电源的设计与仿真作者姓名:钱春江指导教师:***浙江工业大学成教学院2010年6月开关电源的设计与仿真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它们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随着小型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要求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以满足小型电子设备的用电需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和制作了符合指标要求的开关稳压电源。

2、根据开关电源具有高频率、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点,设计了一个1~5V可调的低功率开关稳压电源,以满足小型电子设备的供电需要。

3、本文以开关电源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线索,介绍了开关电源的一些新技术,技术指标,分类标准等。

并根据这些标准设计了一种满足小型电子设备供电需要的开关稳压电源。

4、本文开关电源设计的主要指标是:输入电压为AC220V,输入频率为5 0HZ,输入电压范围为AC165V~265V,输出电压为直流1~5V可调,输出最大电流为150mA,输出最大功率为2.25W。

5、最后在完成基本指标的基础上,本文还增加了防浪涌电流的附属功能,使电路更加满足小型电子设备的用电需要。

关键词:开关电源,脉宽调制,场效应晶体管,防浪涌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7)第二章开关电源各功能电路 (9)2.1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9)2.2 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9)2.3 功率变换电路 (11)2.4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14)2.5 稳压环路原理 (16)2.6 短路保护电路 (17)2.7 输出端限流保护 (19)2.8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原理 (19)2.9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 (21)2.10 输入过欠压保护 (22)第三章开关电源的PSPICE电路仿真 (23)3.1 模拟分析 (23)3.2 PWM分析 (25)3.3 结论 (27)第四章开关电源的原理图设计 (28)4.1 电路原理图 (28)4.2 PCB板图 (29)4.3 调试过程 (29)4.4 故障分析与排除 (30)第五章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第一章绪论1.1 开关电源的基本概念开关电源广泛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军事等各个领域。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
数优化设计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RC参数:
RC缓冲电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其作用是在开关过程中平滑电压和电流,提高开关的稳定性。

在选择RC参数时,需要考虑负载特性、工作频率、电源电压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考虑电源和负载的匹配:
RC缓冲电路的参数设计还需要考虑电源和负载的匹配,确保电路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在参数设计时,需要根据负载的特性和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值,以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

3. 注意电路结构的布局:
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需要注意电路结构的布局,避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电路中的损耗和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是一个全面考虑负载特性、电源电压、工作频率等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中心议题:∙RC缓冲电路设计∙带RC缓冲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设计解决方案:∙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电容C的大小不仅影响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而且决定了电阻R上的能量损耗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

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

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

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低dV/dt或dI/dt。

由于MOSFET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

虽然MOSFET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感尖峰电压。

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

1RC缓冲电路设计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

图l所示是由RC组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 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的损耗。

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Q、R。

假设开关管没带缓冲电路,图1所示的正激变换器的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匝数相同。

这样,当Q关断瞬间,储存在励磁电感和漏感中的能量释放,初级绕组两端电压极性反向,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集电极电压迅速上升到2Vdc。

同时,励磁电流经二极管D流向复位绕组,最后减小到零,此时Q两端电压下降到Vdc。

图2所示是开关管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

可见,开关管不带缓冲电路时,在Q关断时,其两端的漏感电压尖峰很大,产生的关断损耗也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给开关管加上缓冲电路。

开关电源缓冲电路设计方法(有应用图)

开关电源缓冲电路设计方法(有应用图)

開關電源缓冲电路设计方法1. RCD 缓冲电路•Lm=L1+L2 •Ls•Cs•Ds•Rs :::::电源线的线电感缓冲电路电感缓冲电容缓冲二极管缓冲电阻2. 关断波形•Io •Vcesp •Vcep •Ed •Vfp(Ds) :::::集电极关断电流Ls引起的尖峰电压峰值Cs充电的峰值电压电源电压缓冲二极管的正向恢复电压•Vfp(Ds) •Ls 应尽量小应尽量小•Lm •Cs 应尽量小应足够大3. 缓冲电路的选择 (1)缓冲电容(Cs)•Lm •Io •Vcep ::1μH/m2×Ic(Rated) 0.9×Vces•Ed ::400V for AC 220V, 800V for AC 440V (2)缓冲电阻(Rs)·f:开关频率4. 缓冲电路类型类型线路图备注A 2-in-1半桥:独立缓冲器6-in-1全桥:集中缓冲器B 2-in-1半桥:独立缓冲器6-in-1全桥:集中缓冲器C集中缓冲器5. 缓冲参数表1000V/GTR: Z- 系列型号Ic(DC) Vces 缓冲器类型Cs(Ed=650V)Rs(Lm=1μH,f=15kHz)Ds2DI30Z-100 30A600VA(Lm=0.5μH)0.033 μF- -2DI50Z-100 50A 0.094 μF- -2DI75Z-100 75AB(Lm=1.0μH)0.15 μF 1.2kΩ/60W ERG27-102DI100Z-100 100A 0.22 μF 1.0kΩ/100W ERG27-10 2DI150Z-100 150A 0.56 μF330Ω/230W ERG27-101DI200Z-100 200AC(Lm=1.0μH)2.7 μF68Ω/400WERG27-10ERG77-101DI300Z-100 300A 6.4 μF33Ω/900W ERG27-10 ERG77-101200V/GTR: Z- 系列型号Ic(DC) Vces 缓冲器类型Cs(Ed=800V)Rs(Lm=1μH,f=15kHz)Ds2DI30Z-120 30A1200VA(Lm=0.5μH)0.022 μF- -2DI50Z-120 50A 0.068 μF- -2DI75Z-120 75AB(Lm=1.0μH)0.1 μF 2.2kΩ/60W ERG28-122DI100Z-120 100A 0.47 μF330Ω/100W ERG28-12 2DI150Z-120 150A 0.56 μF330Ω/230W ERG28-121DI200Z-120 200AC(Lm=1.0μH)2.2 μF68Ω/400WERG28-12ERG78-121DI300Z-120 300A 4.7 μF33Ω/900W ERG28-12 ERG78-12600V/IGBT系列 *(L/F系列,部分N系列)型号Ic(DC) Vces 缓冲器类型Cs(Ed=400V)Rs(Lm=1μH,f=15kHz)Ds6MBI10*-060 10A600V A(Lm=0.5μH)0.033μF- -6MBI15*-060 15A 0.1μF- - 6MBI20*-060 20A 0.16μF- - 6MBI30*-060 30A 0.33μF- -6MBI50*-06050A 1.0μF- -2MBI50*-060 0.33μF- -6MBI75*-06075AB(Lm=1.0μH)1.6μF16Ω/420W ERE24-062MBI75*-060 0.47μF56Ω/420W ERE24-066MBI100*-060100A 2.2μF10Ω/750W ERE24-062MBI100*-060 0.68μF22Ω/750W ERE24-06 2MBI150*-060 150A 1.8μF16Ω/1.7kW ERE24-06 2MBI200*-060 200A 3.3μF 6.8Ω/3.0kW ERE24-062MBI300*-060 300AC(Lm=1.0μH)10.0μF 2.2Ω/6.8kWERE24-06ERE74-062MBI400*-060 400A 18.0μF 1.6Ω/12kW ERE24-06×2P ERE74-06×2P1200V/IGBT系列*(L/F系列,部分N 系列)型号Ic(DC) Vces 缓冲器类型Cs(Ed=800V)Rs(Lm=1μH,f=15kHz)Ds6MBI8*-120 8A1200VA(Lm=0.5μH)0.0068μF- -6MBI15*-120 15A 0.022μF- -6MBI25*-120 25A 0.068μF- -2MBI25*-120 30A 0.022μF- -6MBI50*-120 50A 0.068μF- -2MBI75*-120 75AB(Lm=1.0μH)0.1μF220Ω/420W ERG28-122MBI100*-120 100A 0.47μF56Ω/750W ERG28-122MBI150*-120 150A 0.56μF47Ω/1.7kW ERG28-121MBI200*-120 200AC(Lm=1.0μH)2.2μF10Ω/3.0kWERG28-12ERG78-121MBI300*-120 300A 4.7μF 5.6Ω/6.8kWERG28-12ERG78-126. 低电感线路的基本结构(1) 叠层导线板(2) 叠层导线条7. 电容缓冲器电路(集中缓冲)缓冲电容的选择•L•Io•Vceo•Ed:分布电感:关断时的Ic:尖峰电压:DC电源电压8. 集中缓冲器电容(参考值)元件规格栅极驱动条件电源电路的分布电感缓冲电容-Vge(V) Rg(Ω)(μH)(μF)600V50A5―15≥51- 0.47 75A ≥33100A ≥24150A ≥16 ≤0.2 1.5 200A ≥9.1 ≤0.16 2.2 300A ≥6.8 ≤0.1 3.3 400A ≥4.7 ≤0.08 4.71200V50A5―15≥24- 0.47 75A ≥16100A ≥9.1150A ≥5.6 ≤0.2 1.5 200A ≥4.7 ≤0.16 2.2 300A ≥2.7 ≤0.1 3.3。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开关电源中RC缓冲电路的设计
O 引言
 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

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

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

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低dV/dt或dI/dt。

由于MOSFET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

虽然MOSFET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感尖峰电压。

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

 1 RC缓冲电路设计
 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

图l所示是由RC组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的损耗。

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Q、R。

缓冲电路设计及仿真

缓冲电路设计及仿真

1 缓冲电路作用缓冲电路一般并联在开关器件两端,重要有克制过电压、减少器件损耗、消除电磁干扰的作用。

1) 克制过电压逆变器高频工作时,开关器件快速开通、关断。

由于主电路存在杂散电感,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急剧变化的主电路电流会在杂散电感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使器件在关断时承受很高的关断电压。

在器件关断时,主电路杂散电感上会产生与直流电压同向的感应电压pdiL dt,若无缓冲电路,则该电压会加在器件两端形成过电压,当该电压超过器件额定电压时,器件损坏。

此外,反并联二极管在反向恢复时产生的di/dt 也会导致较高的过电压。

2) 减少器件损耗已知器件的功耗由下式决定:01TP uidt T=⎰ (1.1)在电路中增长缓冲电路,可以改变器件的电压、电流波形,进而减少损耗。

从下图可知,在没有缓冲电路时,电压快速升至最大值,而此时电流仍然是最大值,此时的损耗最大。

加入缓冲电路后,避免了电压、电流出现同时最大值的情况,损耗得以减少。

U DS无缓冲电路U DS I DI D有缓冲电路3) 消除电磁干扰电路运营时,在没有缓冲电路的情况下,器件两端电压会发生高频振荡,产生电磁干扰。

采用缓冲电路,可克制器件两端电压的高频振荡,起到减小电磁干扰的作用。

因此,减少或消除器件电压、电流尖峰,限制dI/dt 或dV/dt ,减少开关过程中的振荡以及损耗,我们在逆变器中设计缓冲电路,以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工作。

2 杂散电感的测量与计算设计缓冲回路之前,一方面需要拟定杂散参数的量。

杂散电感是特定电路布局的结果,不容易计算出来,我们一般采用测量的方法来拟定杂散电感的大小。

在没有任何缓冲回路时,用示波器观测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1;接着,在开关管两端并联一个值拟定的电容,即测试电容test C ,重新测量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2。

则杂散电感可由下式得出:2221p 2()L 4testT T C π-=(2.1)杂散电容为:21(2)p p i C L f π=(2.2)其中i f 为无缓冲电路时的振荡频率。

电源设计经验:RC吸收电路篇

电源设计经验:RC吸收电路篇

电源设计经验:RC吸收电路篇
 高频开关电源在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

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

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

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RC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
 图1
 图1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从图中可以看出RC电路在图中的出现过6次从RaCa—RfCf,每个RC电路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介绍的是图1中RbCb,RcCc构成的RC吸收电路。

这两个RC电路在图中主要作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扑吸收
将开关管Q1、拓扑续流二 极管D1和一个无损的拓扑 电容C2组成一个在布线上 尽可能简短的吸收回路。 拓扑吸收的特点: z z z z 同时将Q1、D1的电压尖峰 、振铃减少到最低程度。 拓扑吸收是无损吸收,效 率较高。 吸收电容C2可以在大范围 内取值。 拓扑吸收是硬开关,因为 拓扑是硬开关。 体二极管反向恢复吸收 z 开关器件的体二极管的反 向恢复特性,在关断电压 的上升沿发挥作用,有降 低电压尖峰的吸收效应。
z
z
z
z
吸收缓冲电路性能对比
z
1KW400VBoost
z
1KW12V副边全波整流
z
120W24V反激
滤波缓冲
z
z
z
z
z
电路中的电解电容一般具有较大 的ESR(典型值是百毫欧姆数量 级),这引起两方面问题:一是 滤波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纹波电 流在ESR上产生较大损耗,这不 仅降低效率,而且由于电解电容 发热直接导致的可靠性和寿命问 题。 一般方法是在电解电容上并联高 频无损电容,而事实上,这一方 法并不能使上述问题获得根本的 改变,这是由于高频无损电容在 开关电源常用频率范围内仍然存 在较大的阻抗的缘故。 提出的办法是:用电感将电解和 CBB分开,CBB位于高频纹波 电流侧,电解位于直流(工频) 侧,各自承担对应的滤波任务。 设计原则:Π形滤波网络的谐振 频率Fn应该错开PWM频率Fp。 可取 Fp=(1.5~2)Fn 。 这一设计思想可以延伸到直流母 线滤波的双向缓冲,或者其他有 较大滤波应力的电路结构。
开关电源中吸收缓冲电路 的设计与仿真
世纪电源网2010深圳电源技术研讨会 李义(nc965)
基本拓扑电路上一般没有吸收缓冲电路,实际电路 上一般有吸收缓冲电路,吸收与缓冲是工程需要,不是 拓扑需要。 吸收与缓冲的功效:
z z z z z
防止器件损坏,吸收防止电压击穿,缓冲防止电流击穿 使功率器件远离危险工作区,从而提高可靠性 降低(开关)器件损耗,或者实现某种程度的关软开 降低di/dt和dv/dt,降低振铃,改善EMI品质 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可能的,但弄不好也可能降低效率) 也就是说,防止器件损坏只是吸收与缓冲的功效之一,其他功效也 是很有价值的。
振铃
振铃的危害:
z z z
PWM波形的频谱差不多都是线性分布的,一般不会MEI 超标
MEI测试在振铃频率容易超标。 振铃将引起振铃回路的损耗, 造成器件发热和降低效率。 振铃电压幅度超过临界值将引起振铃电流,破环电路正常 工况,效率大幅度降低。
振铃的成因:
z
z
振铃多半是由结电容和某个等效电感的谐振产生的。对于 一个特定频率的振铃,总可以找到原因。电容和电感可以 确定一个频率,而频率可以观察获得。电容多半是某个器 件的结电容,电感则可能是漏感。 振铃最容易在无损(无电阻的)回路发生。比如:副边二 极管结电容与副边漏感的谐振、杂散电感与器件结电容的 谐振、吸收回路电感与器件结电容的谐振等等。 磁珠吸收,只要磁珠在振铃频率表现为电阻,即可大幅度 吸收振铃能量,但是不恰当的磁珠也可能增加振铃。 RC 吸收,其中C可与振铃(结)电容大致相当,R 按RC 吸收原则选取。 改变谐振频率,比如:只要将振铃频率降低到PWM频率 相近,即可消除PWM上的振铃。 特别地,输入输出滤波回路设计不当也可能产生谐振, 也需要调整谐振频率或者其他措施予以规避。
不得形成LD电流回路。 吸收回路不得成为拓扑电 流路径。 吸收能量必须转移到输入 侧或者输出侧。 尽量减少吸收回路二极管 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
无损吸收是强力吸收 ,不仅能够吸收电压尖 峰,甚至能够吸收拓扑 反射电压,比如:
缓冲
缓冲是对冲击尖峰电流而言
z z
引起电流尖峰第一种情况是二极管(包括体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 引起电流尖峰第二种情况是对电容的充放电电流。这些电容可能是:电路 分布电容、变压器绕组等效分布电容、设计不恰当的吸收电容、设计不恰 当的谐振电容、器件的等效模型中的电容成分等等。 缓冲的基本方法: 在冲击电流尖峰的路径上串入某种类型的电感,可以是以下类型:
吸收
吸收是对电压尖峰而言。 电压尖峰的成因:
z z z
电压尖峰是电感续流引起的。 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感可能是:变压器漏感、线路分布电感、器件等 效模型中的感性成分等。 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流可能是:拓扑电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不 恰当的谐振电流等。
减少电压尖峰的主要措施是:
z z z z
减少可能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感,比如漏感、布线电感等 减少可能引起电压尖峰的电流,比如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等 如果可能的话,将上述电感能量转移到别处。 采取上述措施后电压尖峰仍然不能接受,最后才考虑吸收。吸收是 不得已的技术措施。
z
z
z
饱和电感特性
z
热特性
饱和电感是功率器件,通过进入和退出饱和过程的磁滞损耗(而不是涡流损耗或者铜损)吸收电流尖峰能量,主要热功率来 自于磁芯。 这一方面要求磁芯应该是高频材料,另一方面要求磁芯温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居里温度。这意味着饱和电感的磁芯应该 具有最有利的散热特性和结构,即:更高的居里温度、更高的导热系数、更大的散热面积、更短的热传导路径。
设计仿真举例(Boost):
波形:
RC吸收
z z z
RC吸收的本质是阻尼吸收。 有人认为 R 是限流作用,C是 吸收。实际情况刚好相反。 电阻 R 的最重要作用是产生阻 尼,吸收电压尖峰的谐振能量 ,是功率器件。 电容C的作用也并不是电压吸收 ,而是为R阻尼提供能量通道。 RC吸收并联于谐振回路上,C 提供谐振能量通道,C 的大小 决定吸收程度,最终目的是使 R形成功率吸收。 对应一个特定的吸收环境和一 个特定大小的电容C,有一个最 合适大小的电阻R,形成最大的 阻尼、获得最低的电压尖峰。 RC吸收是无方向吸收,因此 RC吸收既可以用于单向电路的 吸收,也可用于双向或者对称 电路的吸收。
z
z
齐纳钳位
z z
齐纳钳位的几种形式。 齐纳钳位也是在电压尖峰才起作用,也是 高效率吸收。 某些场合,齐纳钳位需要考虑齐纳二极管 的反向恢复特性对电路的影响。 齐纳吸收需注意吸收功率匹配,必要时可用 有源功率器件组成大功率等效电路
z
z
无损吸收
无损吸收的条件 z 吸收网络不得使用电阻。
z z z z
z
z
z
饱和电感缓冲
z z
设计举例(boost):
饱和电感的电气性能表现为对 di/dt敏感。 在一个冲击电流的上升沿,开始 呈现较大的阻抗,随着电流的升 高逐渐进入饱和,从而延缓和削 弱了冲击电流尖峰,即实现软开 通。 在电流达到一定程度后,饱和电 感因为饱和而呈现很低的阻抗, 这有利于高效率地传输功率。 在电流关断时,电感逐渐退出饱 和状态,一方面,由于之前的饱 和状态的饱和电感量非常小,即 储能和需要的释能较小。另一方 面,退出时电感量的恢复可以减 缓电压的上升速度,有利于实现 软关断。 以Ls2为例,5u表示磁路截面积 5mm2,大致相当于1颗PC40材 质4*4*2的小磁芯。
z
缓冲的特性:
z
由于缓冲电感的串入会 显著增加吸收的工作量, 因此缓冲电路一般需要 与吸收电路配合使用。
z
缓冲电路延缓了导通电 流冲击,可实现某种程 度的软开通(ZIS)。
z
变压器漏感也可以充当 缓冲电感。
LD缓冲
特点:
z z
设计举例(boost):
可不需要吸收电路 配合。 缓冲释能二极管与 拓扑续流二极管电 流应力相当甚至更 大。 缓冲释能二极管的 损耗可以简单理解 为开关管减少的损 耗。 适当的缓冲电感( L3)参数可以大幅 度减少开关管损耗 ,实现高效率。
无源无损缓冲吸收
z
如果缓冲电感本身是无损的(非 饱和电感),而其电感储能又是 经过无损吸收的方式处理的,即 构成无源无损缓冲吸收电路,实 际上这也是无源软开关电路。 缓冲电感的存在延迟和削弱的开 通冲击电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软开通。 无损吸收电路的存在延迟和降低 了关断电压的dv/dt,实现了一定 程度的软关断。 实现无源软开关的条件与无损吸 收大致相同。并不是所有拓扑都 能够搭建出一个无源软开关电路。 因此除了经典的电路外,很多无 源软开关电路都是被专利的热门。 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效率明显高 于其他缓冲吸收方式,与有源软 开关电路效率相差无几。因此只 要能够实现无源软开关的电路, 可不必采用有源软开关。
z
z
z
z
RC吸收设计
z
RC吸收的设计方法的难点在于:吸 收与太多因素有关,比如漏感、绕 组结构、分布电感电容、器件等效 电感电容、电流、电压、功率等级 、di/dt、dv/dt、频率、二极管反 向恢复特性等等。而且其中某些因 素是很难获得准确的设计参数的。 比如对二极管反压的吸收,即使其 他情况完全相同,使用不同的二极 管型号需要的RC吸收参数就可能有 很大差距。很难推导出一个通用的 计算公式出来。 R 的损耗功率可大致按下式估算: Ps = FCU2 其中U为吸收回路拓扑反射电压。
LD吸收设计(调试)过程:
z
z
LR缓冲
特点:
z
设计举例(boost):
需要吸收电路配合 以转移电感剩余能 量。 缓冲释能电阻R的 损耗较大,可简单 理解为是从开关管 转移出来的损耗。 R、L参数必须实现 最佳配合,参数设 计调试比较难以掌 握。 只要参数适当仍然 能够实现高效率。
设计(调试)过程:
z
磁芯体积等效特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相同体积的磁芯的饱和电感 缓冲效果大致相当。既然如此,磁芯可以按照最有利 于散热的磁路进行设计。比如细长的管状磁芯比环状 磁芯、多个小磁芯比集中一个大磁芯、穿心电感比多 匝电感显然具有更大的散热表面积。
z
组合特性
有时候,单一材质的磁芯并不能达到工程上需要的缓 冲效果,采用多种材质的磁芯相互配合或许才能能够 满足工程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