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 考研 分析题

土地资源管理 考研 分析题
土地资源管理 考研 分析题

1.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论述如何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答: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

与其它资源相比,土地资源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持续利用,是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的重要课题,这就决定了要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因此:

首先,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其中,基本政策目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体包括:

1、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

2、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

4、应考虑环境的适宜性

5、应追求耕地质量上平衡

其次,在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或服务功能(生产性);

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

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

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

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再次,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必须还要求对土地的开发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是指针对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状况(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接受性)进行系统诊断,并寻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为了更科学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①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应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判断。

③应充分考虑评价区域的特点。

最后,只有清楚地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才能更好地协调两者的矛盾,为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

系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五种关系模式:

①边缘经济发展模式

其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

②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

其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保护土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

③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

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⑤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问题,阐述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答:从发展的过程看,土地资源学的生命力主要在于成果的应用,土地资源学的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问题,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学,来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1、针对我国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的基本问题,土地资源学的发展要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基础性研究。在社会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市场行不还是政府宏观调控都必须了解到土地资源的动态,政府为此,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应扩宽领域,扩展功能,积极引而不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土地资源资产的核算理论和方法和研究工作。

2、针对我国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的问题,土地资源学应该加强对山地资源的研究。山地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一些条件较好的山区将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的战略后备基础,为此应尽快摸清山区土地资源家底,着重掌握土地资源结构,结合规律,为合理配置组合结构,提供依据,使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高起点上,此外,还应该加强沙化土地,滩涂、湿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针对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4、针对土地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土地资源学必须对土地资源

动态监测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资源退化现象日突出,土地资源环境是趋恶化,优质土地资源(高产农田)数量不断减少,为此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研究。目前,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下属的各个野外站,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还应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进行中尺度的遥感监测,通过对这些地区的监测掌握全国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国民经济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3. 阐述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这只是书中的一部分,最好自己再补充一下)

(1)利用3S技术快速获取与处理土地利用信息。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去在土地管理各项业务中应用日趋广泛。通过遥感手段和影像解译技术,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动态变化,可监测城市用地范围;将近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历史时期的GIS土地利用数据库套合,可快速、准确地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通过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库可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分布数据,掌握产权状况和土地权属信息,为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及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选择土地分等定级指标和各自权重及其它土地利用信息,可为土地评价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提供方便、高效、智能的方法。

(2)航空数码遥感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得到应用。航空遥感影像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主要信息源。传统的航空遥感影像获取主要采用胶片进行航摄,需要经过相片扫描、地面控制点的外业测量、空间加密等工序才能进行内业生产。

(3)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信息系统(LIS)。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以GIS为平台,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资料,进行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逐步建立和完善LIS,形成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需要的基础数据库、模型库、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管理子系统和规划成果数据库,提高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为更好地满足配合新一轮土地资源调查应该完善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快速分类与变化信息获取的应用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其中包括GIS数据支持下的遥感分类技术,将多种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同时运用并结合非遥感数据,特别是结合GIS进行分类,等等。

4. 试对我国第一轮、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比较,他们对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借鉴有哪些?

(1)第一轮总体利用规划的评价: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开始编制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1985年,规划期:2000年,展望到2020年和2050年。

第一轮具有以下特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服务型土地利用规划;建立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5级体系;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方法。然而,由于本次规划没有具体规定规划审批等事项,因而没有而到很好的实施,也就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但是对后来的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第二轮总体利用规划的评价:1998年修订《土地管理法》并确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乡土地利用的整体调控作用以及建立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编制的。基期:1996年,规划期:2010年,展望到2030年。

第二轮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以耕地保护为主的规划;建立了指标加分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了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的协调;基层规划划分土地用途管制区。

(3)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启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同步;加强耕地保护;加强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

5.试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的步骤

(1)土地资源清查

A.土地数量清查

B.气候清查

C.土壤清查

(2)划分农业生态区

(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4)统计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5)确定投入水平

(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能力

6. 试分析土地资源功能冲突的原因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多种利益主体,当各利益相关者为满足某种需要,通过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强度和数量、土地投入品和劳动的种类和规模等进行调节,导致一些功能被压缩而另一些功能被充分利用挖掘,使得需求没能得到全面均衡的满足,严重时会对某些功能的持续发挥造成短期内无法恢复的伤害,从而造成“土地资源

功能的冲突”。

7. 试述土地整理的一般规划程序

(1)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2)确定土地整理单元

(3)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方案

(4)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的报批

(5)土地整理的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6)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

8.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中国土地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危机:

1、土地资源数量安全的危机.

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总量有限、人均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大量流失、浪费严重。以耕地资源为核心的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上升为土地资源数量安全的焦点问题。

2、土地资源质量安全的危机。

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全国沙漠化、盐碱化的耕地面积和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所占比例大。此外,由于过度利用和认为破坏,天然草地逐年减少。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甚至还导致农产品潜伏着严重的质量危机。

3、土地资源区域安全的危机。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压显著,致使土地资源问题亦不相同。总体上,我国各区域土地资源表现出如下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用地快速向非农化转移,耕地总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问题突出;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安全问题并存,人均耕地面积小,湿地萎缩和农田水源污染严重;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又面临农村贫困化问题,目前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盲目扩大耕地现象严重存在,西北土地沙漠化、西南石漠化不断加剧。

4、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的危机。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影响生态环境安全。以土壤污染为例,土壤污染是影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土壤污染大致可以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除土壤污染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也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问题又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地系

统功能紊乱,并进一步引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

二、中国土地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1、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是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指针。保障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安全,应依靠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机制,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和推广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作为政府规范引导土地资源利用的根本依据,应当肩负起落实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土地资源安全的历史使命。

2、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实施区域化土地资源安全战略。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形势的区域差异特点,要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东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最稠密、经济增长最快的核心区,应重视区域资源优化整合,适当调有耕地保有量和优化区域布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控制低效开发和加强监督管理;西部地区是土地荒漠化集中分布区,土地资源安全策略应突出“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重建以牧业为主导、林牧农综合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西南地区是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土地资源安全策略应结合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东北与中部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资源安全策略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构建更低健康安全保护技术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土地资源基础建设,提高土地质量。

我国农业仍属于资源高耗型的基础产业,依靠提高单产,发展节地、节能农业的潜力巨大。依靠土地科技创新与多技术集成,着力改善土地资源质量,成为我国中长期土地资源安全策略的重要内容。应重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加快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4、转变土地资源利用理念,促进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作为根本方针,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等重大需求,实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提升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构筑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土地利用新格局。此外,要深化城镇村用地制度改革,明晰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和建设新农村。

5、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进外向型土地资源开发。

9. 简述世界土地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世界土地资源安全面临主要问题:

1、耕地及生态用地减少。

由于人口的增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减少。森林、湿地等对地球生态环境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生态用地也不断减少,而其中减少的森林和湿地有很大一部分被开垦为耕地。

2、土地资源退化较为严重。

人口激增、土地压力过大、利用方式不当等是造成世界土地资源退化的根本原因。土地退化表现在土地费力降低、是归途流失、土地沙化、土地污染等诸多方面。土地退化不仅导致生态环境安全危机,而且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人口持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安全问题加剧。

人口与土地资源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虽然人类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但总体而言,正是人口的持续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

世界土地资源安全问题共同对策:

1、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资源压力。

人口增长带来一些列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对土地资源产生巨大压力,成为土地资源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尤为重要。因而未来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将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要从发展中国家入手,提高这些国家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从根本上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研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土地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土地产出. 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盾,提高土地的承载力.

3、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土地资源安全问题

土地资源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某个区域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世界土地资源安全问题,需要各国间的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建立全球性的研究计划,对世界土地资源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也包括国家间为解决土地资源安全问题而进行的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政府间合作方面,由于国这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的不同,应积极寻求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进行合作。同进,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中国这面临的土地资源压力往往较大,因此,

需要发达国这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缓助,共同解决好这些国这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

二、论述题(考三道,每道16分)

1.我国土地产权结构

2.征收集体土地的政策规定、补偿范围及标准

政策规定

?征收范围: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用地的,经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后可以征收;

?批准权限

1)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

征收土地实行两级审批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2)征收农地的,应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审批;

4)其他用地和已经批准用地转用范围内的具体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

?建设单位申请征地不得化整为零;

?对被征地单位和农民进行安置、补偿和补助;

?临时用地必须办理报批手续;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营使用集体土地的,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其他批准文件,由联营企业向县以上政府土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征收土地时必须进行征地公告:被征地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征地方案后,10日内应以书面或其他形式进行公告,主要有以下内容:征地批准文号、时间和用途;被征地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

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口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地点等;

?合理使用征地补偿费;

?特殊征地按特殊政策办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收林地园地的、征收土地中发现文物等、迁移烈士墓华侨墓的、国防设施等;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1)土地补偿费:耕地为补征收前三年产值的6-10倍,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2)安置补助费:是为安置因征地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劳动力人口计算,每一个人标准为被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每公顷被征耕地的补偿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产值的15倍;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4)临时用地补偿费

3.土地统计报表类型及其内容

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定期向国家报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分年度报表和季度报表两种形式。

季度报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考核建设用地来源,反映各地立足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情况;

2)各地对建设用地的管理情况;

3)土地复垦情况。

年度报表主要反映四方面的内容:

1)各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2)各地区建设用地动态与补充用地动态变化

3)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

4)土地检察及机构人员状况

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对计划年度农用地(含耕地)转用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个人建房用地指标。

2)耕地保有量指标。它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利用计划管理的最终目标。

3)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它由三部分构成:中低产田的改造、废弃地的复垦、未利用地的开垦。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任务:

1)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

3)切实保护耕地,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手段

1)法律手段。是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主要法律法规有:《宪法》、《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经济手段。主要措施有:税收措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金融措施

3)行政手段。主要有:制定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规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价等市场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6.土地用途管制内容及实施

土地用途管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实行强制性管理的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农用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它可分为农地农用的管制和农地非农化管制两个方面。

1)农地农用的管制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用途使用土地,农用地内部地类变更也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进行。进行内部地类变更时要注意: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转为其它农用地、严禁陡坡开荒、限制围湖造田、禁止滥垦草原。

2)农地非农化管制在于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特别是严格限制耕地转为非农地。

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内容

1)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土地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证耕地保有量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和少占农用地

4)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未利用土地管制内容

1)禁止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

2)鼓励对未利用地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3)鼓励对废弃渠道、公路、零星坑塘水面、盐碱地的利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土地整理。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现途径

1)规划途径

2)经济途径

3)用途登记途径

4)许可证途径

5)法律途径

6)信息监督途径

7.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即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强化占补平衡。

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4)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实现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

5)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确实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纳到位,从而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

6)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制度:应将土地规划内容,特别是土地用途管制内容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让公众了解土地的规划用途,自觉按规划用途来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整理)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 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完整版)土地管理学试卷5

土地管理学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或多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5分) 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的购买价格。 A.土地 B.土地所有权 C. 土地权利和收益 D.土地使用权 2.权重是指。 A.权利的重要性 B.评价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 C. 小于1的数字 D.大于1的数字 E.等于1的数字 3.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6.土地管理的核心是。 A.地籍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市场管理 7.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中的“分摊面积”是指土地使用者在面积中应分摊的面积。 A.共有使用权 B.土地使用 C.土地所有 D.建筑总 8.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非耕地35hm2的,其审批部门是。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人民政府 D.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9.外商投资企业用地方式取得。 A.必须通过出让 B.可通过划拨 C.必须通过划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在城市人口(指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下同)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每征用1公顷菜地,缴纳: A.105000~150000元;B.75000~105000元; C.45000~75000元;D.50000~80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土地市场组织结构包括: A.土地市场主体组织B.土地市场行政组织C.土地市场中介组织D.土地市场调控组织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最新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6分) 土地资源——国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 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 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5分共40分) 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农业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的影响。 3.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4.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 二、论述题 1.土地整治对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2.土地利用中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事业单位考试国土局土地资源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公务员考试

国土局征地办 事业单位考试 公务员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全国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25日,今年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 2、“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第一个世界地球日在1970年。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4土地整理按内容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5、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的最高标准为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6、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三项内容。 7、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8、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9、矿山企业的“三率”是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 10、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 30 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11、土地调查应当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三项内容 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13、《土地管理法》具体规定了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的办法:(1)协商解决;(2)行政解决;(3)诉讼解决。 14、土地使用证遗失、灭失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向土地主管部门书面报失,并在本地报纸刊登启事,刊登启事 30 日内无异议的,可以申请办理补发土地证书。 15、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16、《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规定,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15 %以上或虽然未达到 15 %,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以上处分。 17、《行政许可法》规定,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8、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

地大硕士土地资源学真题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每题6分) 土地资源— 国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 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 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 每题5分共40分) 土地资源—— 土地所有制—— 土地报酬递减率—— 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79 特别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 土地利用土地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 3、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如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5、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特征? 2、阐述基本农田的涵义、保护对象及其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思路,并论述其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79 特别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特征? 3、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4、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2、如何解决21世纪中国耕地状况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1: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称为()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3.城市职能 4.城市类型 2: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人口收入水平 3.城市劳动力构成 4.城市人口教育水平 3: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1.自然条件 2.城市设施 3.国民收入 4.社会经济效益 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

1.城市人民政府 2.市民 3.城市公共事务 4.市民生活 5: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 1.低度城市化 2.过度城市化 3.过量城市化 4.积极性城市化 6: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1.市人大 2.市政府 3.市委 4.市政协 7:城市政府用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进行管理称为() 1.城市土地的经济管理 2.城市土地的行政管理 3.城市土地的法制管理

4.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 8: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聚集区称为() 1.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功能社区 4.公共社区 9: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1.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2.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3.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 4.不断提高城市政府的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能力 10: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被称为() 1.积极型城市 2.消极型城市 3.向心型城市 4.离心型城市

2018年自学考试《国土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国土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是( ) A.个人 B.企业 C.其他经济组织 D.国家 2.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 ) A.≥10℃ B.≥8℃ C.≥9℃ D.≥12℃ 3.一般情况下,有利于植物营养生长的是( ) A.弱光照 B.强光照 C.光照长度 D.太阳辐射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中的递减是指( ) A.土地总报酬递减 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 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 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 5.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投标人不得少于( ) A.3人 B.4人 C.5人 D.6人 6.平原的海拔高度大多低于( ) A.100米 B.150米 C.200米 D.300米 7.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 A.气候、地貌 B.水文、土壤 C.植被、矿藏 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 8.我国土壤的土类有( ) A.30个 B.45个 C.48个 D.46个 9.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为( )

A.土地所有制 B.土地所有权 C.土地使用权 D.土地使用制度 10.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大气降水和( ) A.地表水 B.地下水 C.河水 D.河流 11.根据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 ) A.60%以上 B.80%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12.下列不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13.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制度是( ) A.耕地保护社会监督制度 B.耕地保护动态监督制度 C.合理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D.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4.有林地是指树木郁闭度大于多少的天然、人工林地( ) A.30% B.35% C.20% D.25%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土地私有合法 B.我国土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C.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 D.城市土地属于国有 16. 1996年,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建立在( ) A.成都 B.上海 C.杭州 D.南京 17.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一级区--土地利用区:主要分区依据是大的地貌构造与气候差异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区位因素和土地利用结构,主要考虑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2021吉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政治:我看得比较晚。在暑假八月份开始看,慢慢的看,用碎片时间看,不用很多。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我是饭前饭后30分钟这样。拿到了研友的政治导图和网络课,逻辑清楚,剩下很多时间,真的必须给研友一个赞。书买的是李凡老师的全套书!必须要正版!不然两行泪!关注了李凡公众号。后期对于李凡的公众号比较好评,每天会有知识点整理,还有不认识的研友们在下面评论,互相打气。各种研友的记忆方法也会分享,真的很容易记住!后期背押题卷,一定要背熟。跑步都在外放。必须提醒师弟师妹的是,因为我发现近两年的政治题的答案可能会出现在材料上。不要只背答案,要看看材料。另外《政治新时器》的配套试题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完,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英语:我认为英语学习分为背单词与刷真题两个部分。关于背单词,我是背的《一本单词》,但是最最最重要的是连续性。背单词是我从开始背到考研结束前每天都坚持的。记得当我背了整本书一遍后,我就开始随机翻页。翻到哪页不会的单词就记录在一个小本上,直到最后翻到任何一页你都很少有不会的。至于真题部分,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关于刷题,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很多人都认为是反复的刷就可以了。其实,我并不是很是认同。我认为:关键不是在于你做了多少题,而是在于你通过做题感悟了多少。我考研真题一直着重于阅读部分,因为我认为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我用的是蛋核英语的视频,能够让你觉得原来题都是有套路的。我是自己先认真的每次做完两三篇阅读真题,然后在对照对应年份的阅读解析视频,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错,努力把每一句每个单词都弄懂。最大的失策是太重视阅读了,懒得去准备其他题型。结果新题型栽了,要不估计英语就上80了。英语作文的话,我是距离考研还有一个多月才开始学的,也用的是蛋核英语的视频,不过效果很不错,在考场上大题很顺利。另外,像一些公众号例如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也会在考前发布一些押题作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我在前期花了挺多时间,只做了参考书的知识框架,而且跟着视频做的框架有一些太过简略了,跟目录差不多,也没有留出空间给后面增添新的内容,到后面我又得重新整理部分知识框架。整理完背完了框架我发现我记住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可能我的思维是线性的,我会沿着逻辑的线索记忆,却不会完整形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619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多项选择或判断、计算或绘图等客观题占总分值40% 2、简答、论述等主观题占总分值60% 二、考试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土地资源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特点及其结构特征 具体要求: 1)了解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对土地利用的 影响;掌握大气圈层结构及太阳辐射的概念;掌握主要的光照指标;理解主要气候 带的分布特征;掌握常用农业热量指标的应用;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掌 握主要岩石类型的特点、转化关系。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概念、类型,理解主要 的水质评价指标。掌握土壤结构与土壤改良技术与方法;理解土壤圈的概念和功能; 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剖面构型特点。 2)掌握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产权类型;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解土地资 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土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其划分体系。 具体要求: 1)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 2)了解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 4)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5)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4、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方法等。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试题.doc

B.中国地理信息系统D. 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试题1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 风景旅游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主要体现了土地的() A.仓储功能 B.养育功能 C.景观功能 D.承载功能 2. 长期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期限一?般为() A.1—5 年 B.5 — 10 年 C.10 —20 年 D.20 — 50 年 3. 土地复垦开发立项时,要把投资与效益挂钩,集中资金,量力而行,开发一 片,成效一片,这体现了土地复垦开发立项的() A.合理原则 B.效益原则 C.规范原则 D.有序原则 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用地的最高期限是() A .30 年 B.40 年 C. 50 年 D. 60 年 5.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方式是() A.交换 B.买卖 C.赠与 D.继承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管辖范围的是() A.江西省 B.安徽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7. “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反映的是() A. 土地用地现状结构 B.土地产值结构 C. 土地生物种群结构 D. 土地投入产出结构 8. 为了提高土地肥力,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所采取的人为干预措施是() A. 土地变更 B.土地改良 C. 土地规划 D. 土地开发 9..我国土地的公有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全民所有制 B.劳动群体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 D.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随着以土地为主要资源的管理、评价和规划等任务的开始,世界上诞生的第 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 A.日本地理信息系统 C.德国地理信息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地籍 2. 土地管理 3. 基本农田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8分) 1.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土地调查可分为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以上都对 5.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 初始地籍调查 B. 变更地籍调查 C. 农村地籍调查 D. 地籍测量 6.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GIS”的全称是 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 B.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4、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5、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6、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指从社会的和经济的角度,运用经济指标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耗费与提供产品或其它效益的对比关系,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决定出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性等级。 7、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 8、作物光温水土生产力——是既考虑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又考虑土地质量条件的生产潜力,亦可称之为土地生产力或气候——土壤生产力。 9、土地类型——是指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10、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地面失去覆盖,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1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重新组织,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它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但不考虑利用类型时,主要指土地固有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13、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也称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14、作物光合生产力——是指各种环境因素(温度、水分、CO2和土壤等)、作物密度以及管理水平等都处于最适宜的状况时,太阳辐射能的光合产量。 15、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各自然要素构成的,并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 16、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人为活动不当,引起土体内和地下水中的水溶性盐类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流向上运行,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在土体内,尤其是在土壤表层累积,因而使原来非盐渍化的土壤发生了盐渍化,或增强了原土壤的盐化程度,从而影响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的过程。 17、作物光温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是指作物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状态,仅在光、温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