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合集下载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译文及注释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译文及注释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处指远方的友人。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赋得[1]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2]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3]侵古道,晴翠[4]接荒城。
又送王孙[5]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2]离离:青草茂盛。
[3]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野火能烧尽它的躯体,却烧不死它的生命,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就顽强地新生。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此诗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并以此诗在长安谒见顾况,顾为之延誉而声名大振(见《唐摭言》卷七、《旧唐书》本传、《幽闲鼓吹》等),实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岁时在江南,未至长安。

赋得:赋诗得到某题目之意。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及应制之作和诗人集会分题之诗多于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被指定题材、主题的“试帖诗”及即景赋诗者亦往往冠“赋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平原。

全诗用《楚辞·招隐士》意象,以比兴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别情怀。

其中颔联二句,描写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哲理,历来传为名句。

【鉴赏】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预先定下题目的诗作。

因为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但就是这样一首颇受限制的遵题之作,却成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时并传诵千古的佳制。

限题作诗,其所写之事本不必真有。

然在诗人笔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送别的情景,却表现得十分真切。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眼前景,出语坦易。

其功用,却未可轻看。

它既扣紧题面“古原草”,又极简炼地交待出送别的特定环境与时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接下去,诗人没有进一步刻画渲染古原春草,却掉转笔锋,去揭示原草的生长规律:秋枯春荣,年年踵接,岁岁循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小朋友们,大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瞅瞅一首特别有名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先看看原文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的哟!那时候他还挺年轻呢。

话说有一次,白居易去参加科举考试,考题就是要写一首以“古原草送别”为主题的诗。

这可难不倒咱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他刷刷刷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离离原上草”,这“离离”形容草长得又多又茂盛,你想想,一大片草原上,满满的都是草,风一吹,那草就像海浪一样起伏,多壮观呀!“一岁一枯荣”,草呢,每年都会经历从生长到枯萎的过程,就像咱们一年一年长大一样。

“野火烧不尽”,哎呀,这火可凶啦,呼呼地烧着草原,可是草的生命力多顽强呀,就算被火烧了,到了春天,“春风吹又生”,又会冒出嫩绿的芽来,这是不是特别神奇?“远芳侵古道”,那草的香气飘得老远,都跑到古道上去啦。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里,那翠绿的草一直连接到荒凉的城堡,这画面多美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可就有故事啦。

有一次我去郊外游玩,正好看到两个好朋友在路边告别。

其中一个要去远方了,另一个就站在那,看着朋友的背影,眼睛里满满的都是不舍。

就像诗里说的,这茂盛的草呀,也好像饱含着离别的情意。

他们不停地挥手,嘴里说着“一定要常联系”“一路顺风”之类的话。

看着他们,我就想到了这首诗,那种离别的愁绪呀,就跟这草一样,怎么也割不断。

咱们再来看看译文: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盛。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阳光下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首诗特别有意境?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片草原,想象一下朋友分别的场景,是不是感觉自己也走进了诗里?好啦,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文和译文咱们就讲到这啦,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咱们先来说说这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开头就特别生动形象。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踏青,那漫山遍野的野草,长得密密麻麻,可不就是“离离”的样子嘛!每到秋冬,它们渐渐枯黄,到了春天,又重新焕发生机,可不就是“一岁一枯荣”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简直太绝了!我曾经亲眼见过一场山火过后,那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变得黑乎乎一片,看着真是让人心疼。

可没过多久,春风一吹,那些被烧焦的地方居然又冒出了嫩绿的芽儿,顽强得让人惊叹。

白居易这两句诗,把野草那种坚韧的生命力描绘得淋漓尽致。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想象一下,那芬芳的野草一路蔓延,霸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朗的阳光下,那翠绿的颜色一直连接到远处的荒城。

我有次在一条古旧的小路上走着,路旁的野草肆意生长,那种情景和诗中描述的简直一模一样。

最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就把送别之情融入到了野草之中。

就好像我有一次送好朋友去远方,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那种不舍和难过,就像眼前那望不到尽头的野草一样,满满的都是离愁别绪。

整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浑然天成。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很年轻,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到了现在,依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咱们再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上来看。

它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前四句着重写草的生命力,中间两句描绘草的茂盛和辽阔,最后两句则巧妙地将草与送别之情结合起来,过渡自然,毫无生硬之感。

在韵律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这也是它能够流传千古,让大家都喜欢诵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无论是从意境、情感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堪称佳作。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这首古诗的翻译及鉴赏你知道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雅士在这个时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唐诗三百首更是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展示与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的草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含有对别离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过程,展示了时间的推移。

他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揭示了草在原野上孤独而散落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意味。

接着,“一岁一枯荣”描述了草木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次死亡和再生的过程。

这种描写手法既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无尽。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凸显了生命力的顽强。

他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野火”象征着毁灭和消亡,而“春风”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出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

无论经历了多少次的挫折和磨难,生命总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绽放。

接下来,诗人用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他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里的“远芳”和“晴翠”都是对美景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

同时,“侵古道”和“接荒城”也展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痛苦。

诗人以景物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使离别的情景更加真实动人。

最后,诗人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离情别绪。

他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里的“王孙”指的是亲近的友人或同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

通过重复的送别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再次面对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而“萋萋满别情”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唯美而深沉。

总的来说,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婉约的笔触诉说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能够朗诵古诗。

2、感受草的顽强生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M-PC、大图书
2、学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简单讲述小草的成长过程,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2、欣赏活动:教师朗诵古诗,幼儿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3、理解活动
(1)教师播放故事动画,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再次播放古诗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4、阅读活动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

(3)借助大图,幼儿朗读古诗。

5、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古诗,教会幼儿理解诗意,感受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并且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