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腹症总结

合集下载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一、病因急腹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腹膜炎: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病等。

腹膜炎是急性腹部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症状包括持续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2. 肠道疾病:包括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炎、胃肠穿孔等。

肠道疾病常常伴有腹部胀气、排便困难等症状。

3. 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和胆石症常导致右上腹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肝胆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穿孔等。

5. 腹部外伤:如肝脓肿、腹腔积液、腹腔脓肿等。

6. 妇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炎、输卵管扭转等。

二、临床表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部疼痛:剧烈、持续性的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可根据不同的病因而变化。

2. 发热:急腹症病人常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超过38℃。

3. 恶心、呕吐:多数急腹症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4. 腹部胀气:肠道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腹部胀气。

5.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炎患者在腹部触诊时常可出现明显的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6. 全身症状:如头昏、乏力、出汗、呼吸急促等。

三、诊断急腹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

1. 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特点、疼痛部位、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 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等。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等。

4.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5. 腹腔穿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可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根据以上综合信息,可以初步确定急腹症的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急腹症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危及生命。

治疗方案视病因而定,主要包括:1. 对症治疗:包括止痛、抗感染、补液等。

2.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因,如肠梗阻、胆囊炎、肠穿孔等,应尽早进行手术。

常见急腹症基本病理变化

常见急腹症基本病理变化

常见急腹症基本病理变化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脏器官发生急性炎症、缺血、梗阻等疾病,引起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的一类紧急情况。

常见的急腹症包括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等。

不同病理变化导致的急腹症表现各异,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常见急腹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阑尾炎
阑尾炎是指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阑尾内腔发生阻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

这种阻塞可以是因为阑尾内的粪石、淋巴组织肿胀或肠道感染等导致的。

随着感染的发展,阑尾周围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和脓肿形成,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急性炎症,常见的病理变化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细菌感染和黏液分泌增多。

当胆囊出口被阻塞时,胆汁无法排出,胆囊内压力增高,导致胆囊壁发生充血、水肿和坏死。

这些病理变化引起腹痛、发热、黄疸等典型症状。

三、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发生梗阻,阻碍了食物和液体的正常通过。

常见的病理变化有肠道扭转、肠道壁痉挛和肿瘤压迫等。

这些变化导致肠道蠕动减弱或完全停止,积聚的食物和液体引起肠道膨胀,进而导致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以上是常见急腹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同的病理变化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急腹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当出现急剧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

急腹症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急腹症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急腹症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急腹症的常见病因:1. 胆囊炎: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感染而导致的急腹症。

2. 胆道绞痛:胆囊或胆道内的结石导致胆囊或胆道的梗阻,引发胆道绞痛。

3. 肠梗阻: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的肿瘤、粘连、炎症等原因造成肠道梗阻,引起急腹症。

4. 肠系膜栓塞:肠系膜栓塞是指肠系膜内的血管阻塞,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引起急腹症。

5. 阑尾炎:阑尾炎是由于阑尾发炎引起,表现为右下腹部急性疼痛。

6. 肠穿孔:肠道内的溃疡、肿瘤等引起肠穿孔,导致腹腔内的炎症、感染等,造成急腹症。

7. 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可由于溃疡、破裂的血管、肿瘤等原因引起,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

8. 胆囊、胰腺等脏器破裂:脏器破裂可引起腹腔内的感染,导致急腹症。

9. 腹膜炎:腹膜炎是由于腹膜的感染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腹部急腹症。

10. 急性肠炎:急性肠炎可由于感染、食物中毒等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急腹症的临床表现:1. 急性腹痛:突然发作的腹部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痛点明显。

2. 腹部膨胀:腹部膨胀感明显,出现腹胀、腹胀等症状。

3. 呕吐:持续性呕吐并伴有上腹部疼痛,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

4. 腹部压痛: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触诊时患者明显疼痛。

5. 腹部僵硬:腹部肌肉明显紧张,触诊时患者有明显的腹部僵硬感。

6. 伴有发热: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7. 腹部急骤变大:腹部快速增大,有明显的腹部积液感。

8.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便秘、腹泻、腹气、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三、急腹症的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部外伤史、手术史、肠道疾病史等。

2. 仔细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叩诊、压痛等检查。

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等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检查,了解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

5. 腹腔穿刺:对于腹部积液等情况,可进行腹腔穿刺检查。

外科急腹症考点总结

外科急腹症考点总结

外科急腹症考点总结一、病因与分类病因特点炎症性急腹症病变部位有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局限穿孔性急腹症突发持续性剧痛+腹膜刺激征(+)+气腹和腹腔渗出液梗阻性或绞窄性急腹症痛(绞痛)+吐+胀+闭;胆道梗阻时有梗阻性黄疸脏器扭转性急腹症腹痛剧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轻度休克+可扪及有明显疼痛的包块出血性急腹症脏器、血管自发性或病理性破裂出血;腹痛轻、持续性,腹膜刺激征轻+失血性休克+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液损伤性急腹症空腔脏器损伤——严重腹膜炎实质性脏器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二、病理和病理生理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情况。

腹部的疼痛感觉有3种:内脏痛、牵涉痛(反射痛或感应痛)和躯体痛。

内脏痛躯体痛定位不明确准确痛觉刀割、针刺、烧灼等感觉迟钝,但牵拉、突然膨胀、剧烈收缩,特别是缺血敏感敏锐牵涉痛:指内脏痛达到一定强度后,出现相应的浅表部位疼痛和感觉过敏三、诊断(一)病史诱因饮食不当胆囊炎、胰腺炎、溃疡病穿孔体位餐后剧烈运动引起小肠扭转缓急逐渐加重炎症性病变突发脏器破裂、穿孔、梗阻、扭转部位发病开始部位或疼痛最显著部位与病变一致性质持续性炎性渗出物、空腔脏器内容物和血液刺激阵发性空腔脏器平滑肌痉挛所致(梗阻)持续+阵发加重空腔脏器炎症与梗阻并存程度功能性腹痛比较剧烈,但缺乏器质性体征组织坏死腹痛反而可以不重与发热外科疾病先有腹痛而后有发热、恶心内科疾病多先有发热、呕吐(二)体格检查视诊全腹膨胀肠梗阻、肠麻痹或腹膜炎晚期不对称腹胀闭袢性肠梗阻、肠扭转急性胃扩张上腹部蠕动波小肠梗阻阶梯样蠕动波其它咳嗽时出现腹痛的部位是腹膜刺激征的重要体征触诊地位腹部最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压痛最重提示病变所在之处肌紧张腹膜炎的重要客观体征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叩诊叩痛最明显病变存在的部位肝浊消失消化道穿孔移动浊音腹腔积液听诊机械性肠梗肠鸣音活跃、音调高、音调较强、气过水声幽门梗阻振水音其它肠鸣音消失多见于急性腹膜炎、小肠缺血、绞窄性肠梗阻直肠指诊原则是否松弛,有无肿物,有无血染和黏液盆腔脓肿/血饱满感、触痛或波动感(三)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RBC,HB,HCT 判断有无内出血尿中大量RBC 泌尿系损伤或结石尿胆红素阳性梗阻性黄疸血尿或穿刺液淀粉酶高胰腺炎涂片革兰氏阴性菌继发性腹膜炎涂片溶血性链球菌原发性腹膜炎涂片G-双球菌淋病HCG阳性异位妊娠(四)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主要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胃泡大小,小肠有无气、液平面,结肠内有无气体,有无阳性结石。

外科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

外科急腹症病因与分类(一)炎症性急腹症起病慢,呈持续性。

病变部位有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局限于病变局部,体温及白细胞升高。

(二)穿孔性急腹症腹痛多突然发生或加重,呈持续性剧痛,常伴有休克。

腹膜刺激征明显,可有气腹和腹腔渗出液。

(三)梗阻性或绞窄性急腹症起病急,腹痛剧烈,绞痛性,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腹胀,早期无腹膜刺激征。

胆道梗阻时有梗阻性黄疸。

(四)脏器扭转性急腹症起病急,腹痛剧烈,常伴有轻度休克。

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无腹膜刺激征。

可扪及有明显疼痛的包块。

严重者可出现中毒症状和中毒性休克。

(五)出血性急腹症指实质性脏器、血管自发性或病理性破裂出血。

腹痛轻、持续性,腹膜刺激征轻,有失血性休克表现。

腹腔内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六)损伤性急腹症包括空腔脏器和实质脏器损伤。

空腔脏器损伤,其内容物流入腹腔常引起严重腹膜炎;实质性脏器破裂,可造成腹腔内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

外科急腹症诊断(一)病史包括性别、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

1、腹痛发生的诱因腹痛的发生率与饮食有关。

如饮食不当可引起胆囊炎、胰腺炎、溃疡病穿孔等。

腹痛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关。

如就餐后剧烈运动可引起小肠扭转。

2、腹痛发生的缓急逐渐加重者多为炎症性病变。

腹痛突然发生,多见于脏器破裂、穿孔、梗阻、扭转等。

3、腹痛的部位腹痛开始部位或疼痛最显著部位,往往与病变部位一致。

4、腹痛的性质(1)持续性腹痛:一般是炎性渗出物、空腔脏器内容物和血液刺激腹膜所致。

(2)阵发性腹痛:多为空腔脏器平滑肌痉挛所致,发生于空腔脏器梗阻或痉挛。

(3)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多为空腔脏器炎症与梗阻并存。

5、腹痛的程度可反映腹内病变的轻重。

功能性疾病腹痛往往表现比较剧烈,但缺乏明显器质性改变体征;在病变组织坏死时,腹痛反而可以不重。

6、腹痛的放射由于病变的刺激,通过腹腔神经和相应的脊髓端反射在于病变器官有一定的体表。

外科疾病的腹痛,一般先有腹痛而后有发热、恶心;内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多先有发热、呕吐。

护理专业知识:常见急腹症

护理专业知识:常见急腹症

护理专业知识:常见急腹症
在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急腹症一般不会作为单独考察,一般出题形式为给出题干,让大家进行判断后,针对患者的体征作出相应的护理及治疗,而题干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体征难以记忆和区分,今天将对一些常见的急腹症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分类:
通常考察的急腹症,我们将其分为内科急腹症、外科急腹症和妇产科的急腹症三大类,首先分别就三大类的总体特点来看:
(一)妇产科的急腹症
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女性,腹痛常常是由下腹部或盆腔内疼痛开始的,通常会伴有月经的改变、白带异常状况、阴道流血及下腹部的坠胀感等。

(二)内科急腹症
内科的急腹症一般先出现全身的一些症状,比如恶心、呕吐伴发热、寒颤等,之后出现腹痛等症状,一般疼痛的部位多不固定,腹痛程度一般较轻,腹肌紧张不明显。

(三)外科急腹症
相比内科的急腹症而言,外科急腹症多先有腹痛,常由中、上部开始,之后才会出现全身的症状,如发热、呕吐等,腹痛部位较为明确且腹痛较为剧烈。

体格检查时会发现一般有明显的腹肌压痛症状出现,常伴有反跳痛,腹式呼吸会有相应的减弱。

特点:
依据不同类别的急腹症,我们将常见的急腹症的特点整理如下:
(一)出血性急腹症
多为外伤引起的实质性脏器损伤,常见的原因为肝、脾破裂,可造成腹腔急剧大量的内出血,引起持续性疼痛,患者易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等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若腹腔内积血量达到500ml。

外科急腹症的归纳总结图

外科急腹症的归纳总结图

外科急腹症的归纳总结图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急腹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因此,对急腹症的归纳总结图的了解和应用对医务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外科急腹症的归纳总结图进行探讨。

一、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胃肠道疾病、胆道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

通过归纳总结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种疾病导致的急腹症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从而辅助医务人员进行诊断。

二、外伤性急腹症外伤性急腹症是指由于外伤引起的急性腹痛,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等意外伤害。

通过归纳总结图,可以将外伤性急腹症分为脏器破裂、腹腔出血、闭合性腹腔器破裂以及其他类型,进一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损伤的程度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炎症性急腹症炎症性急腹症是指由于腹腔内炎症反应引起的急性腹痛,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通过归纳总结图,可以了解到各种炎症性急腹症的特点,如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等,有助于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血管性急腹症血管性急腹症是指由于腹腔内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如肠系膜血栓形成、肠梗阻等。

通过归纳总结图,可以详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血管性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进行鉴别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结石性急腹症结石性急腹症是指由于结石引起的急性腹痛,如胆囊结石、肾结石等。

通过归纳总结图,可以了解到不同病石在腹部的定位及相关的临床表现,以便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六、肿瘤性急腹症肿瘤性急腹症是指由于肿瘤引起的急性腹痛,如肠梗阻、卵巢囊肿破裂等。

通过归纳总结图,可以了解到不同部位的肿瘤性急腹症的特点,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早期查找肿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以上对外科急腹症归纳总结图的讨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急腹症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差异。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熟悉并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图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外科急腹症总结归纳范文

外科急腹症总结归纳范文

一、病因分类1. 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

2. 妇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3. 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结石等。

4. 其他疾病:如急性腹膜炎、腹膜后血肿、腹部肿瘤破裂等。

二、临床表现1. 疼痛: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发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2. 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提示腹膜刺激征,是诊断急腹症的重要依据。

3. 腹部膨胀、呕吐、腹泻: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4. 发热、寒战:提示感染或炎症反应。

5. 全身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提示病情严重。

三、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疼痛性质、部位、程度等。

2. 体格检查:注意腹部体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3.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

四、治疗原则1. 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因,合理使用抗生素。

2.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 病因治疗:针对具体病因,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4. 对症治疗:如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五、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 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者应提高对急腹症的认识,掌握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急腹症的发病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腹症总结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

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

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

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

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

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

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

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

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

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

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

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

急性胰腺炎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后6至8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的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

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

CT 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

CT 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的方法。

急性盆腔炎是15岁至35岁的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

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的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的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

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

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

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宫颈涂片、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

妇科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为持续性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或服用抗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

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当发生溃疡急性穿孔时,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持续性,并在短期内迅速扩散至全腹,可有恶心、呕吐,发热。

伴有出血时可有呕血或黑便。

幽门梗阻者可呕吐大量隔夜宿食。

未穿孔者中上腹可有轻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

穿孔后可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可出现气腹征和移动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

需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胃肠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可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伴有畏寒、发热者应与肝脓肿破溃鉴别。

此外,溃疡病穿孔腹水淀粉酶可升高,应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异位妊娠破裂育龄妇女停经超过6周或数月者,突发性下腹剧痛,常呈持续性痛,阴道少量流血。

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常有休克表现,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腹腔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明显升高。

妇科检查:一侧附件不规则,可扪及触痛包块,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和触痛。

对腹腔穿刺无不凝固血液者,可做阴道后穹隆穿刺,常有阳性结果。

妊娠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或HCG测定、B超检查、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有助于与常见实质性腹腔脏器破裂的鉴别诊断。

腹腔脏器破裂常为腹部外伤导致脾破裂、肝破裂、肾破裂、胰腺断裂等,肝癌病灶可因外力作用破裂或发生自发性破裂。

发病突然,持续性腹痛常涉及全腹,常伴休克。

全腹膨隆,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即可证实为腹腔脏器破裂出血。

妇科检查、血清AFP及HCG检测、B超或CT检查等可与异位妊娠破裂相鉴别。

此外,还需与腹部卒中等少见病相鉴别。

如为空腔脏器破裂,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常可抽到胃肠内容物或粪便。

胆囊或胆管破裂则腹腔穿刺可抽到胆汁。

膀胱破裂者腹腔穿刺则可抽到尿液,检测其肌酐含量可明显升高。

急性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病人,儿童以肠道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

成人以疝嵌顿或肠粘连引起的为多,老人则由肠肿瘤等引起为多。

小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腹部膨隆或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

如腹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腹部压痛明显或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或有血性腹水,并迅速出现休克者常为绞窄性肠梗阻。

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结肠癌、肠套叠和肠扭转,常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对肠梗阻病人应常规检查腹股沟区有无肿块,与嵌顿疝鉴别。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生化检查可有异常,如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

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肠腔充气,并有液气平面、闭襻肠管影。

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和小肠镜检查:可观察近端小肠梗阻,但在怀疑有结肠梗阻的病人禁用消化道造影。

腹部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者,应注意是否存在低钾血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胃肠无力症、术后肠麻痹、术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胆管结石、胆管炎常有右上腹痛反复发作病史。

典型者常有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可伴有恶心、呕吐。

重症急性胆管炎常表现为Reynolds五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中毒性休克和意识障碍。

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有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可出现中毒性颗粒。

肝功能检查有异常变化。

B超、CT、MRCP等均有助于诊断。

尿路结石腹痛常突然发生,多在左或右侧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有腰痛。

输尿管结石起初是腰痛,当结石向远端输尿管移动时,疼痛也会移到下腹部,男性病人可有睾丸反射痛。

腹部压痛不明显,但常有肾区叩击痛。

疼痛发作时伴有血尿为本病的特征。

多有类似疼痛发作史。

其特点是症状重、体征轻。

腹部多无明显压痛,或仅在上、中输尿管点有压痛,或肾区叩击痛。

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尿红细胞阳性,也可检到细菌和蛋白尿。

腹部X线平片可看到不透X线的阳性结石,因为90%的尿路结石都是放射线穿不透的,借此可与胆囊或胆管结石相鉴别。

静脉肾盂造影可观察结石及其阻塞部位,结石阻塞侧的肾盂往往延迟显影。

泌尿系统B超检查或磁共振成像可确诊。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包炎的症状有时很像急性胰腺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表现为上腹部突发疼痛,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心肌梗塞的部位如在膈面,尤其是面积较大者多有上腹部痛。

其疼痛多在劳累、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痛,并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射。

常伴有恶心,可出现休克。

上腹部或有轻度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心脏听诊可有心律紊乱,常规心电图检查或心肌酶谱测定可以确诊本病。

腹主动脉瘤破裂常见于60岁至70岁的老年病人,男性病人有吸烟史、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①腹部和腰背部持续性剧烈疼痛;②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③低血压或休克。

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该病提高警惕,B超检查、腹部增强CT、血管造影或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可做出诊断,但该病常常没有时间进行这些辅助检查。

胸、腹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胸、腹主动脉内膜破裂而外层尚完整,高压的血流在主动脉内、外层之间形成夹层。

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表现为胸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而腹部检查可无明显体征。

及时做胸、腹部增强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有助于诊断。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栓塞多有心肌梗塞或房颤病史,而血栓形成往往发生在术后,尤其是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和脾切除术后或恶性肿瘤术后,或病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

发病开始时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腹部压痛轻,肠鸣音活跃,随着病变的进展,腹胀逐渐加剧,出现腹膜炎体征,肠鸣音消失,可有血便,并迅速出现休克。

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但X线腹部平片也可无异常发现。

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普勒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需与肠扭转、肠套叠或急性出血性肠炎等鉴别。

铅中毒见于长期接触铅粉尘或烟尘者,偶尔可见于误服大量铅化合物者。

铅中毒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均以阵发性腹部绞痛为其特征。

通常腹痛发作突然,多在脐周围。

常伴腹胀、便秘及食欲不振等。

腹部体征不明显,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多减弱,临床易误诊为肠梗阻。

齿龈边缘可见铅线,此为铅中毒的特征性体征。

周围血中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铅和尿铅检测明显升高可以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