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的看法。
第二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三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四题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一堂高中语文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第六题题目:请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谈谈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主题。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离骚》这首诗,谈谈你对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并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和传承这种情怀。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鉴赏。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看法。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请根据《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节,设计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课。
要求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含导入、主体活动及总结)、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琵琶行》的教学教案。
要求:1.教学内容:选取《琵琶行》中的部分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琵琶行》的作者背景、诗歌的写作手法和部分生僻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诵、讨论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教学时长:40分钟。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吟诵法。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一、试讲题一1.课题《声声慢》2.内容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基本要求(1)分层次、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理板书。
二、试讲题二1.课题《鸿门宴》2.内容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基本要求(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解释文中带下划线的字词。
(3)要体现过程性评价。
三、试讲题三1.课题《登高》(杜甫)2.内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基本要求(1)分层次、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2)设置读的活动,带领学生分析“即景伤怀”的手法。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四、试讲题四1.课题《陈情表》2.内容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背景,谈谈你对“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和实施策略。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荷塘月色》一文,谈谈你对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认识。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所学教育理论,谈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五题题目:假设您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您在一次作文课上发现一位学生在作文中频繁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但该学生的作文内容却富有创意和情感。
面对这种情况,您会如何处理?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谈谈如何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红楼梦》这部作品,谈谈你对“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理解。
第十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这一观点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主题,设计一节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主题:《荷塘月色》教学内容: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结构和主题。
2.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象征意义。
2.结合时代背景,探讨散文的时代价值。
第二题教案设计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堂针对高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课。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真题《访谈》考题回顾考题解析(一)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采访另一位同学。
(采访后,评价)同学访谈的样子很像我们平时看的访谈节目。
可是,有的同学说得很对,他没有听出来这个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觉得气氛怪怪的。
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访谈,看看如何能把访谈做得专业,做得好。
(板书标题)(二)揭示主题1.什么是访谈?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访谈的方式有哪些?形式上: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
方式上:开门见山、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三)要点指导1.访谈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确立访谈目的、选择和了解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选择布置访谈环境和准备记录工具等。
2.小组合作,总结访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营造和维持友好合作信任的谈话氛围。
②根据访谈目的和受访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话题。
③针对受访者的应答和访谈环境,灵活提问。
④提问要步步深入,寓问于谈,多用求教、商量、探讨的语气。
⑤受访者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及时作出必要的回应,同时做好访谈记录。
3.看过《面对面》中张积慧的采访后,小组讨论,你受到哪些启示?①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访谈计划,拟定好要提出的问题。
②提问需简洁明了、由浅入深,便于被采访者理解和回答。
③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体会其情感变化,灵活应对。
(四)场景模拟小组合作,制定访谈大纲等,模拟电话、网络访谈一位名人。
(五)评价展示1.推选2个小组展示模拟场景2.对学生的场景模拟和整个课程环节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六)小结作业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何为访谈,可以有哪些形式进行访谈,在访谈前需要注意什么,在访谈时,应该如何做。
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过,还不太熟练,稍显生硬。
课下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作业:访谈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了解他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访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你还了解哪些名人有关说话艺术的小故事?【参考答案】1.周恩来有一次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试题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试题一、单选题1.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C.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C【解析】:A句描写的是思乡惆怅的秋景;B句描写的是孤寂凄冷的秋景;C句描写的是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秋景;D句描写的是悲愤凄切的秋景。
2.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法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B.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C.写作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D.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3.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
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C【解析】:A项是关于仁义的诗句,B项是关于品格的诗句,D项是关于志气和诚信的诗句。
3.某教师在高一年设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B.《麦田里的守望者》C.《青春之歌》D.《春风沉醉的晚上》【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有关青年和少年成长的故事。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郁达夫,该小说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2016教师资格高中语文试题(精选)

2016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试题一、单选题1.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C.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C【解析】:A句描写的是思乡惆怅的秋景;B句描写的是孤寂凄冷的秋景;C句描写的是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秋景;D句描写的是悲愤凄切的秋景。
2.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法的一项是()A.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B.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C.写作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D.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3.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
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C【解析】:A项是关于仁义的诗句,B项是关于品格的诗句,D项是关于志气和诚信的诗句。
3.某教师在高一年设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B.《麦田里的守望者》C.《青春之歌》D.《春风沉醉的晚上》【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有关青年和少年成长的故事。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郁达夫,该小说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作品语言的特点,推荐阅读其他杂文,下列适合的是()。
A.《华盖集》《坟》《而已集》《彷徨》B.《华盖集》《坟》《而已集》《野草》C.《呐喊》《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D.《华盖集》《坟》《而已集》《华盖集续编》2.某教材设置有“感受儒家文化”的学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初步了解儒家思想。
下列文献,不适合的是()。
A.《齐桓晋文之事》B.《劝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谏逐客书》3.某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选文有《雨巷》《荷塘月色》和《荷花淀》。
下列单元主要教学目标的设计,合适的是()。
A.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置身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独特意境C.联系作品描写的时代,了解文本反映的社会矛盾D.分析丰富的修辞方法,掌握几种修辞方法的特点4.教师开设了“中华楹联赏析”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文化论著研读D.语言文字应用5.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体专题阅读。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苏武传》B.《谏太宗十思疏》C.《与妻书》D.《陈情表》6.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补充了“左联五烈士”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
对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拓展的材料多元丰富,可考虑不同文本类型或多位作者B.通过多篇文本的专题阅读,学生获得了多重的情感体验C.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考虑课内外、单篇多篇的结合D.由文本世界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建构文本的现实意义7.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4道阅读思考题。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语文真题

D.由文本世界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建构文本的现实意义
7.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 4 道阅读思考题。其中,能
够训练学生推断能力的思考题,合适的是( )。
A.这位科学家在环境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B.这位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C.这位科学家的生态理论对当前的环境治理有什么价值?
D.这位科学家的品格和治学精神有哪些值得青少年学习?
8.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想北平》的情感基调,师生一起查阅资料,梳理“故乡”的含义、
类型、价值等对教师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B.概念梳理难以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很难达成学习目标
C.文本之外的学习内容较多,未能凸显文本的学习价值
师:请继续提问。 生 4:“一叶坠地”的“坠”能不能换成“落”? 师:(手拿纸做飘落的动作)同学们,这叫“坠地”吗? 生 5:不是,这叫“飘落”“坠”显得很有力量,直落! 师:说得好,“坠”字写出了掉落的速度快。 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学生深入品味词语需要教师模拟生活情景支撑 B.学生提问与理解文意关系不大,教师应做引导 C.学生的问题散乱不成系统,无法达成预设目标 D.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在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中,教师的个性极为重要。学无个性,常常是因为教无个性由 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特点,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最具个性的教师群体,然而,也最容易成为忽 视学生个性发展、甚至是“误尽苍生”的历史罪人。尽管许多老师在上课中表现得极具“个性风采”: “演讲型”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表演式”教师在课堂里魅力十足,“演示型”教师多媒体技术 娴熟。但是,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根本,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来成全教师的个性展示, 就本末倒置了,对教师来说,善于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比自身才艺出众更重要。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强调了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 B.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都具有教学个性 C.阐述了语文教师的个性展示常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D.指出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 15.阅读《赤壁之战》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大战结束,周瑜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 他又会向部下怎样总结? 生: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 (学生议论纷纷) 师:你说得对!曹操不会开总结会,但他回去之后会不会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就说说他反省的 内容,好不好? (生开始踊跃发言) 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学生对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发挥了主体作用 B.教师化解了“无法预约的尴尬”,成功转化课堂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月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
1.《滕王阁序》分析用典特点(阮籍那段)
2.《六国论》朗读最后两段,分析语调语速和感情的关系
3.《金岳霖先生》朗读,处理好语速、音调、感情的关系;分析文本情感和思想内涵
(请大家吃饭林徽因生日那一段,还有毛泽东提议他出去走走的那一段)
4.《离骚》屈原简介,爱国敬业富强民主……;对偶的表达效果5.《宇宙的边疆》对第一第二段的语境意义进行解读
6.《师说》:朗读第二段、并指出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也”的用法;朗读第一段,论证方法讲解;设计活动讨论韩愈师道观的现实意义。
7.《劝学》第三段论证方法答辩:(1)翻译第一段木石中绳那一句,说明作者写作意图;(2)朗诵第一段最后一句(应该是考字音“省和知”)
8.《阿房宫赋》理解最后一段作者写作目的,秦灭亡原因
9.《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表达什么观点?
10.《京口北固亭怀古》
11.《寡人之于国也》五到七段的比喻论证,划分句子节奏,朗读12.《奇妙的对联》专题活动
13.《我与地坛》,一段景物描写“譬如……”朗读分析情感和内容14.高考作文(孙中山名言:失败不灰心,奋勇向前,审题,自选文
体,板书)
15.《林黛玉进贾府》,朗读,分析线索句
16.《囚绿记》加《杨柳枝词》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再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分析。
17.《窦娥冤》朗读2468段,三桩誓愿朗读体会情感,设计问题分析想象夸张手法;元曲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夸张手法分为哪几类,这里用的是哪一类
18.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理解思想感情
19.《荷塘月色》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20.《动物游戏之谜》:最后一段品味作者意图;朗读开头三段,指导学生理解科普文语言生动性
21.设计活动写作文,以滋味为题
22.专题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23.《囚绿记》生的欢喜
24.专题:有趣的语言翻译,讲授翻译经验
25.《氓》三四节,比兴手法,翻译,情感
26.郑愁予《错误》分析情感语言
27.《再别康桥》分析三美
28.作文讲解: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铁路巡查员”审题立意29.《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朗读注意把握情感与语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
30.试讲课文《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散文,对第五、六
段的语境进行解读,最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阐述“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31.对联专题活动
32.梳理探究: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有导语和提纲,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