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种类
节水灌溉分类及特点

节水灌溉分类及特点PVC灌溉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节约水源,节水灌溉是指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1类.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PVC农田灌溉管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PVC灌溉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3.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 (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4.微喷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这是利用PVC灌溉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可增产30%以上, 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5.滴灌滴灌是利用PVC灌溉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接管道的固定程度, 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6.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7.控制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铺设暗管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田间排水,有利于节水、节肥和作物生长,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8.坐水种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9.平整土地、改造沟畦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 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10.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11.农业节水措施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以上是公司为大家详细介绍的11种节水灌溉的方法,更多灌溉方面的内容,可以登录公司网站.。
节水灌溉农业的四种模式

节水灌溉农业的四种模式
核心提示:目前主要有四种节水灌溉模式:①调亏灌溉:调亏灌溉既不同传统的丰水高产灌溉,又有别于非充分灌溉,它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目前主要有四种节水灌溉模式:①调亏灌溉:调亏灌溉既不同传统的丰水高产灌溉,又有别于非充分灌溉,它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缺水锻炼后,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同时增强人物的抗逆性,实现矮化密植。
通示不同作物的最佳调亏阶段、调亏程度以及不同养分水平或施肥条件下的调亏灌溉指标等综合技术集成、组装,将会使灌溉水的生产效率提高到1.5-2.0公斤/平方米;②非充分灌溉:在国外称为限水灌溉,这是以按作物的灌溉制度和需水关键时期进行灌溉为技术特征,非充分灌溉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寻求作物需水关键时期,即作物的敏感期进行灌溉;二是根据作物需水关键期制定优化灌溉制度,把作物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科学的分配到关键用水期,使有限水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③局部灌溉:以点灌方式,通过计算机监控调配用水量,按时按量把水直接输向作物根部,以湿润作物根部土壤为主要目标,实现有限水达到高产量;④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人为保持和控制根系活动层的土壤在垂直面或水平面的某个区域干燥,使作物根系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干燥的土壤区域中,使其产生水分胁迫的信号传递到叶气孔,形成最优的气孔开度。
人工控制垂直面或水平面上的干燥区域交替出现,使不同区域或局部位的根系交替经受一定程度的干燥锻炼,从而减少株间全部湿润时的无效蒸发损失和总的灌溉用水量,同时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以不牺牲作物光合作用产物而达到节水和养分的目的,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比全面积均水供水方式节水34.0%-36.85%。
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基。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较大比例,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常见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喷灌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节水灌溉方式。
它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能够有效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范围。
与传统的漫灌相比,喷灌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而且,喷灌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墒情,灵活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滴灌技术则更加精准和节水。
它通过管道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使水分能够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滴灌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滴灌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
它包括微喷灌、小管出流灌等形式。
微灌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适用于对水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如花卉、蔬菜等。
渠道防渗技术也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渠道灌溉中,由于渠道渗漏损失严重,导致水资源浪费。
通过采用混凝土、塑料薄膜等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渠道的渗漏损失,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技术和措施,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膜下灌溉技术、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和措施在不同的地区和农作物种植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国 内现 阶段 采 用 的 主 要 节 水灌 溉 技 术包 括节水工 程 技术 、 节水农业技术 和节水管理 技 术 。 主要 节 水 工 程 技术 为 :喷灌 技术 、 微 灌 技 术 、 管道输水技 术 、渠道 防渗技术及 各种地 面 灌溉 改进 技术 等 。 1 喷灌技术
是 一 种 机 械化 高效节 水灌溉 技 术 , 将灌 溉 水 加 压 或 自然 落 差 形 成 的有 压 水 通 过 管道 送 到 田 问 ,再经 喷头喷射到空 中 ,形成细小水 滴 ,均匀地 洒 落在农 田 . 达 到灌溉 的 目的 ,喷 灌 是 目前 大 田 作物 较 理 想 的灌 溉 方式 。 适 用 于 除水稻外 的所 有大 田作 物 、 蔬 菜和 果树等 , 对 地 形 、 土 壤等条件适 应性 强 。 与地 面灌溉 相 比 , 大 田 作物 喷灌一 般 可 节 水 3 0 % ~ 5 0 % 增 , 产 1 0 % ~ 3 0 % 但 , 耗 能 多 、 投 资 大 . 不 适 宜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风 条件使用 。 2 微灌技术
是一 种现 代化 、 精细 高效 的节水灌溉 技 术 ,包括微喷灌 、滴灌 、渗灌及膜下滴灌等 ,是 利用微灌设 备组 装成微 灌 系统 , 将灌水加 压 、 过滤输送 并均匀地 分配 到 田间 , 通 过 灌水器 (微 喷头 、 滴 头)以 微 小 的 流 量 湿 润 作 物 根 部 附 近 土 壤 的一 种 局 部 灌水 技 术 , 具 有 省 水 、 节 能 、 适 应 性 强 等 特 点 , 灌 水 同时 可 兼 施 肥 灌 , 溉 效 率能 够 达 到 9 0 % 以 上 , 但 易 于 堵 塞 投 、 资 较高。 3 管道输水 技 术
节水工 程技术比较表
十种节水技术

十种节水技术近几年,我国加快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总结和推广了以下十种节水技术:(1)渠道防渗技术。
目前,全国灌区渠道总长度为300多万公里,其中土渠占80%。
土渠输水水的利用系数一般只有0.4-0.5,差的仅有0.3左右。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可使渠系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0.75-0.85。
此外,渠道防渗还具有加大过水能力、减小过水断面、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
渠道防渗是我国当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重点。
根据渠道防渗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划分,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混凝土衬砌、浆砌石衬砌、预制混凝土与土工布复合防渗等型式。
近几年,每年完成渠道防渗约5万公里。
(2)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输水迅速、省地、增产和有利于抢季节等优点,与土渠相比较,利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5%,增产幅度10%左右。
目前管道输水技术主要在我国北方井灌区推广应用,在南方部分水稻种植区和北方自流灌区也开始采用管道输水技术。
近几年来,管道输水发展较快,每年新发展4万公里左右。
目前我国管道输水常用的管材主要有塑料管(硬管、软管)和混凝土管,其中专门用于管道输水的低压薄壁塑料管应用最为广泛。
(3)畦灌、沟灌技术。
畦灌是耕地经平整后,利用畦埂将田块划分成小块进行灌溉;沟灌是耕地经平整后,以一定距离开成一道道输水沟,灌溉水通过水沟进行灌溉。
畦灌、沟灌都是对大水漫灌方式的一种改进,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
由于技术简单、投资省、农民易于掌握,目前在全国已推广约2亿亩。
(4)喷灌技术。
喷灌可使水的利用率达80%。
由于取消田埂、畦埂及农毛渠,一般可以节省土地10%-20%,作物增产幅度可达20%-30%。
此外,不需平整耕地、修建田间农毛渠和打埂,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目前在我国推广的喷灌型式主要有轻小型喷灌机、固定式喷灌、移动管道式喷灌、卷盘式喷灌机、大型喷灌机等。
节水灌溉的几种方式

目前,节水灌溉主要有滴灌、喷灌、微喷灌、膜下灌溉等四种。
1、滴灌滴灌就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
同时,滴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滴灌的主要设备有:滴灌管、滴头、过滤器、施肥装置、管道和连接管件、控制及计量装置。
滴灌技术的优点是:滴灌比喷灌节水33%,比畦灌节水81.6%,与漫灌相比,可增产30%左右;节水、节能、省力,土壤不易板结,抑制杂草生长;施肥、浇水等一次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缺点是容易引起堵塞,可能引起盐分积累和限制根系的发展。
2、喷灌喷灌是将压力的水通过装有喷头的管道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洒到田间的灌水方法。
这种灌溉方法不仅比传统的地面灌溉节水40%左右,还有保土、保水、保肥、省工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
喷灌配用喷灌节水设备,使用移动式和指针式,更加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微喷微喷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小流量将水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式。
微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是介于喷灌、滴灌之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它比喷灌需要的水压力小,雾化程度高,喷洒均匀,需水量少。
喷头也不像滴灌那样易堵塞,但出水量较少。
4、膜下灌溉膜下灌溉是一种在膜下面滴灌进行浇灌的技术。
这个技术的特点是设备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省水省工、土壤不易板结。
常用砾石混凝土管、塑料管等作为渗水管,管壁有一定的孔隙面积,使水流通过渗入土壤。
它比地面灌溉更省水省地,但因造价高、易堵塞和不易检修等原因,所以发展较慢。
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遍及各个角落。
从农田、果园,到城市林荫道,乃至居民阳台上的花盆或一棵树都铺设有滴灌设施,温室种植90%采用滴灌,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要确保粮食安全,在西部干旱地区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有哪些

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有哪些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然而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节水灌溉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常见的节水型农业灌溉模式。
滴灌是一种非常精准的灌溉方式。
它通过管道系统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滴灌系统通常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头组成。
水源可以是井水、河水或者蓄水池中的水。
首部枢纽负责过滤、施肥和调控水压等。
输配水管网将水输送到各个滴头,滴头则控制着水的流量和滴灌的位置。
滴灌适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能够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喷灌是另一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
它利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然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
喷灌系统可以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
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喷头和管道固定在田间,适用于面积较大、种植作物比较单一的农田。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喷头可以移动,管道则部分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移动式喷灌系统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喷头和管道,适用于小面积的农田或者不规则的地块。
喷灌能够均匀地湿润土壤,改善田间小气候,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微喷灌是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的一种灌溉方式。
它通过微型喷头将水以较小的流量喷洒在作物周围的土壤表面。
微喷灌的喷头孔径较小,水流较为柔和,能够形成雾状的喷水效果。
这种灌溉方式适用于温室大棚、果园等场所,可以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渠道防渗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传统的土渠在输水过程中,由于渗漏和蒸发,会损失大量的水分。
通过对渠道进行衬砌,如使用混凝土、砖石、塑料薄膜等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的渗漏损失,提高渠道的输水效率。
此外,还可以对渠道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弯道和坡度,降低水流阻力,进一步提高输水能力。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引言农业节水灌溉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在我国,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节水灌溉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法。
二、滴灌法滴灌法是指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滴头,再通过滴头将水滴在植物根部,使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这种方法具有节约用水、减少蒸发和浪费等优点。
滴灌法还能够减少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三、喷淋法喷淋法是指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在植物上方,在空气中形成雾状或雨状降落到植物表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的灌溉,并且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土壤蒸发。
但是由于喷淋会增加土壤表层湿度,可能会导致土壤表面流失和水分浪费。
四、地下滴灌法地下滴灌法是指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埋在土壤中的滴头,再通过滴头将水滴在植物根部。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蒸发和浪费,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同时,地下滴灌法还能够减少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率,并且不会影响作物叶片干燥。
五、雨水收集灌溉法雨水收集灌溉法是指通过收集屋顶、道路和其他硬质表面的雨水,然后将其储存起来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灌溉。
这种方法具有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等优点。
但是由于雨水质量可能不稳定,需要进行处理才能用于农业生产。
六、旋转喷头法旋转喷头法是指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在植物上方,并且旋转喷头使得水均匀地落在植物表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的灌溉,并且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土壤蒸发。
但是由于旋转喷头会增加土壤表层湿度,可能会导致土壤表面流失和水分浪费。
七、滞留灌溉法滞留灌溉法是指将水灌入作物根部,然后让水在田间停留一段时间,使得植物根部能够充分吸收水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重的土地,并且能够减少流失和浪费。
但是由于滞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率增加,需要注意控制滞留时间。
八、结论农业节水灌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能够节约用水、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种类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
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
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
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
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
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
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
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
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
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
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
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3.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
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
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
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
(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
(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
(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
头可拆装搬移、周转使用,因而降低了投资。
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减轻农民负担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优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亩投资为200元一250元。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管道、喷头安装在田间固定不动,其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适用于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灌溉。
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只能在预定范围内行走,行走区域内不能有高大障碍物,土地要求较平整。
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
使用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为300元-400元。
卷盘式喷灌机,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与中心支轴
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
目前进口设备每亩投资为50元左右,设备国产化后可进一步降低投资,这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
卷盘式喷灌机有喷枪式和折架式两种,后者具有雾化好、耗能低的优点。
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
每亩投资为100元-200元。
4.微喷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
这是利用塑
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
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可增产30%以上,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
国产设备亩投资一般在500元-800元。
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
5.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
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
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按管道的固定程度,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
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灌水效果好。
国产设备亩投资约为700元(果树)-1400元(大棚蔬菜)。
半固定式滴灌,其干、支管固定,毛管由人工移动。
亩投资为500元-700元。
移动式滴灌,其
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
亩投资为200元一500元。
水窖滴灌,是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
它微型蓄水工程)内,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
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家家户户都能采用的特点。
对于旱贫困山区实现每人有半亩到一亩旱涝保收农田,解决温饱问题和发展庭院经济有重要作用,应在干旱和缺水山区大力推广。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
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
地下滴灌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果树、棉花、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
其缺点是,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
亩投资为400元-1000元。
其效益为:节水50%-60%;省电40%-50%;增产30%左右。
6.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
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
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
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
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7.控制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
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
“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
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在水稻区大力推广。
8.坐水种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
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
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
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
9.平整土地、改造沟畦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
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
的目的。
10.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
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
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11.农业节水措施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
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
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