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合集下载

经典名方三仁汤治反复发烧验案

经典名方三仁汤治反复发烧验案

经典名方三仁汤治反复发烧验案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医案了。

患者,5岁。

自己用过小柴胡颗粒,看过中医西医各两次,反复发热20天。

病史:20天前在幼儿园出了大汗,未及时换衣服后发热,体温37.7℃。

20天来时有发热,最高38.1℃,多在下午。

刻诊:两天没拉大便,轻微咳嗽,黄绿痰,喉咙不痛,感觉痰在喉咙要轻咳出来,咳不出,而不是干咳。

脸上有疹,最近有点长小顆粒,身体皮肤有痒。

有点头晕,鼻塞流黄涕,有点口黏腻,纳差,大便溏,无明显恶寒汗出。

没有面诊,只是通过微信网诊。

通过他母亲,了解到这些情况。

通过发过来的舌苔相片知道舌尖红、苔黄稍腻。

暑湿感冒,理论上说很简单,很容易辨证。

事实上,暑湿感冒时间长了,会生出许多变证,变得不典型,甚至十分复杂。

很多时候,暑湿感冒跟三仁汤证相似,稍不注意,就会混淆。

这次开始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我诊断为暑湿感冒,自拟方如下:汤药:藿香5(后下)、桔梗、浙贝、白鲜皮、黄芩、连翘、扁豆花、厚朴、淡竹叶、荷叶各10。

用药一剂半,小孩母亲反馈说,体温降至37℃,还是发烧,湿疹减轻了。

体温37.7℃。

药吃了1.5剂觉得肚子痛和想吐。

没胃口,只是喝了粥和馒头,昨天还说有点晕。

很少咳,但会一天吐出两三次黄痰。

没鼻塞没流鼻涕,整个人都没力。

有点流鼻血,脾气很大。

我回答说,知道了,是三仁汤证。

三仁汤加白茅根如下:杏仁、飞滑石、白茅根各10克、荷叶、法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生薏仁10克。

用药一剂后,他母亲反馈如下:体温37℃,没拉大便,精神好多了,很少咳,听到是有痰但咳不出来。

胃口好多了,疹子也好了!效不更方,次日反馈:体温36.1℃,昨天拉大便了,精神好多了,起来不停咳,是听到干咳胸腔声音。

咳出一次痰是白色很稠的。

胃口不太好。

改方如下:杏仁、飞滑石、炒麦芽、炒鸡内金各10克桔梗、浙贝、荷叶、法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生薏仁10克。

他母亲反馈如下:退烧了,咳出很多痰,吃了药两日胃口可以,今早反而食得少点,精神好多了,有力气点了。

名老中医石熙瑞小儿久烧不退方

名老中医石熙瑞小儿久烧不退方

名老中医石熙瑞小儿久烧不退方
湖南省已故名老中医石熙瑞,从事儿科60余年,以擅治儿科疑难杂证而闻名于湖湘。

笔者作为其学术传人,在他老诞辰90周年之际,特整理公开他老治病的几则秘验方。

小儿久烧不退方
组成:参须3克,麦冬6克,柴胡6克,黄芩6克,白芍6克,荆芥6克,防风6克,葛根6克,地骨皮6克,法夏4克,木通4克,甘草3克。

适应症:发烧久久不退,午后为甚,面多红赤,无汗或少汗,或咳嗽流涕,或口渴溲赤舌苔白粗少津。

按:此方服一至二剂即获神效。

如石老所治一杨姓小儿,发烧半月未退,体温高达40℃,眼闭难开,经某院输液等治疗未效,投二剂,即热退诸平。

傅淑清以和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低热经验

傅淑清以和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低热经验

傅淑清以和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低热经验标签:名医经验;傅淑清;和法;小儿功能性低热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傅淑清主任医师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旴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江西省名中医,临证善用和法治疗各科疑难杂症。

兹将傅师临证应用和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低热医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对和法的认识1.1 和法实为治则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

傅师认为,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和法即专指和解少阳,是针对邪踞少阳所采取的既解表又清里、既攻邪又扶正的一种治法;广义和法是指针对产生疾病的矛盾双方共同起作用或平衡机体对立双方的治法。

广义和法不仅包涵和解少阳,还囊括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消补兼施及调气和血等诸法。

广义和法表达了中医“以平为期”的重要思想。

本文所介绍傅师临证所用“和法”均指广义之和法。

1.2 和法也是一种用药特点“和”者,平也,缓也。

和法作用既不同于汗、吐、下诸法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而是通过特有的和缓、和解、疏通、调和及平衡等作用调整其偏胜、扶其不足、驱除寒热,使病祛人安。

2 小儿功能性低热应用和法的依据2.1 病因病机小儿功能性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4~38 ℃之间,并持续2周以上的病症。

其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此类低热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和感染后低热。

傅师认为,功能性低热常因内伤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复感外邪所致,亦有因外感六淫或疠气之后,邪气入里伤正,正虚邪恋而致者。

2.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清·吴鞠通将这种生理现象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即后人所谓“稚阴稚阳”。

小儿五脏六腑病理总体可归纳为“肺脾不足,心肝有余,肾常虚”。

因苦寒之剂能削伐生发之气,辛热之剂则耗损真阴精血,攻伐之剂用之不当则引起气血亏耗。

故傅师推崇《温病条辨·解儿难》“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临证治疗儿科疾病多采用法取中庸、性不偏倚的和法,和其不和,以缓济急,以巧取胜。

李斯文:银翘散加减,擅治小儿发热

李斯文:银翘散加减,擅治小儿发热

李斯文:银翘散加减,擅治小儿发热张某,男,8个月。

1979年7月16日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发热已四五日,每晚夜间发热尤甚,曾在医务室注射过退烧针,还经思茅地区医院诊断为“病毒感染性发热”,注射过消炎针(西药名不详),发热仍未退。

刻下见:患儿精神不振,少许咳嗽,时有烦躁、啼哭,无咳嗽气喘。

二便正常。

查:体温39.8℃,咽部无红肿,头面及全身无皮疹。

指纹暗红不鲜,浮滞。

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面部无发绀。

诊断:小儿发热(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3g,连翘3g,粉葛5g,防风2g,荆芥2g,蝉衣5g,钩藤6g,前胡3g,陈皮3g,茯苓3g,苏叶3g,生草3g。

2剂,每日1剂。

嘱其浓煎频服。

当夜其母因嫌煎药麻烦,将2剂一并煎煮,频服数次。

1979年7月17日二诊:晨起仅有微热,37.5℃,嘱其母续服余药。

1979年7月18日随访:患儿精神渐复,热退,告愈。

按语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寒,易感外邪。

该患儿在婴儿期护理不当,感染外邪,正邪交争,故发热数日不退。

当下辨证为风热犯肺,投予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加味。

该方药性轻灵,能尽快引邪透表,因势利导,服药2剂即使数日发热得以消退。

“病毒感染性发热”乃西医诊断,现代中医要善于采取中西两法双重诊断。

诊断明确之后,既然选择用中医药治疗,就要坚持以中医理论做指导,抓住主证,按照中医思维进行辨证论治,绝不能被西医病名干扰了辨证论治思路,要依照理法方药顺序而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柴胡桂枝汤治疗反复发热案

柴胡桂枝汤治疗反复发热案

柴胡桂枝汤治疗反复发热案这是一个反复发热9岁小学生,疫情期间,做了核酸均为阴性,但是在医院看了五天,有输液,吃西药,中成药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度,有呕吐,饮食减退,咳嗽,声音嘶哑,咽痛,微信咨询,要求中药治疗。

刻症:发热,有汗出,呕吐,纳差,声音嘶哑,咽痛,干咳,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无力。

六经辩证: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拟方:柴胡桂枝汤加桔梗汤、葛根。

柴胡35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党参1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葛根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桔梗15克,中药两剂,水煎温。

二诊:服完以上药一剂后,体温降止37度多,吃药两剂,已经没有发热,体温降至正常,没有呕吐,声音嘶哑好转,已经有食欲,但是仍咽痛,干咳,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无力。

柴胡15克,黄芩6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党参1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桔梗15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中药两剂,水煎温。

三诊:服完两剂后,诸证消除,已经复课上学。

按语:患者主要是以发热,呕吐,纳差,咳嗽,咽痛为主,病情也很简单,病位在表,因治疗不当,不但表不解,反而传入半表半里的少阳,出现呕尔发热,形成了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患者有发热汗出,脉浮缓,这是在表太阳表虚证,选用桂枝汤,患者还有呕吐,纳差,反复发热,就是往来寒热,属于小柴胡汤汤的四大证,故选择小柴胡汤。

选择小柴胡汤也是结合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故选用了小柴胡汤。

综合分析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为什么又有太阴病呢?患者纳差,呕吐,也是属于太阴病,所以方中,大枣,生姜,炙甘草补中也是很关键的,所以服药后一剂平,二剂静。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

中药 内外合用治疗d ' J L l f ' 感发热 8 0例
王迎春 , 苏
( 1 .河北 省 隆化县 县 医院儿 科 , 河北 承德
玲 , 王宏伟
0 6 8 1 5 0 )
0 6 8 1 5 0 ; 2 .河北 省 隆化县 妇幼 保健 院儿科 , 河北 承德
摘要 : 目 的 观 察 中 药 内外 合 用 对 小 儿 外 感发 热 的 治 疗 效 果 。 方法 选取 2 0 1 3 年 6月 至 8月共 接 诊 外感 发 热 患儿 1 6 0例 , 将接 受中药内 外合用治疗的 8 0例 作 为试 验 组 , 将 接 受 常规 西 药 治 疗 的 8 0例 作 为 对 照 组 。 对 比分 析 两 组 治 疗 效 果及 临床 症状 的 改善 情 况 。 结 果 试 验
治 疗 组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5 ) ; 临床 症 状 方 面 , 咳 嗽 积 分 治 疗 组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有显 著性差异 ( P<0 . 0 5 ) 。 研究还 显示 , 咳痰积 分两组 治疗 后无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 其 原 因 可 能 与 咳 嗽 变 异 型 哮 喘本 身 咳痰 较 少 有 关 。 综上所述 , 天 灸 散 治疗 咳嗽 变 异 型 哮 喘 可 明显 提 高 临 床 显 效
在儿科 , 发 热 是 较 常见 的 临 床 症 状 , 尤 其 是 外 感 发 热 I 。 其 发 病 原因较多 , 临床 主要 表 现 为 发 热 、 恶寒 、 流涕 、 喷 嚏及 咳 嗽 等 , 严 重者会导 致肝风 内动等症 , 对 患 儿 的 健 康 产 生 威 胁 。 笔 者 选 取
痰量 1 5~5 0 m L ) 、 多量 ( 昼夜 咳 痰 量 5 0 m L以上 ) , 分别计 为 0 , 1 , 2 , 3 分I , I 。 参 照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I 并

沈绍功儿科中医案例

沈绍功儿科中医案例

沈绍功儿科中医案例沈绍功那可是中医界的厉害人物,他在儿科方面有不少超精彩的案例呢。

就说有这么一个小娃子,老是反复感冒。

这孩子啊,就像个小病秧子似的,家里人可愁坏了。

沈绍功老爷子一搭脉,眼睛一眯,就开始他那独特的中医分析。

他可不像有些医生就只看表面症状,他是从整体出发。

他说这孩子啊,脾胃虚弱才是病根儿。

就好比一棵小树苗,根儿没长好,那风一吹就倒,稍微有点病菌啥的,就感冒了。

然后呢,沈老爷子就开了个方子。

这方子啊,没有那种特别猛的药,都是些调理脾胃又能增强正气的药。

什么茯苓啊,白术啊,再加上点黄芪之类的。

就像是给孩子的身体土壤施肥浇水,让根基稳固起来。

这孩子按照方子吃了一段时间药,还真就不那么容易感冒了,小脸也慢慢有了红润劲儿,像个小苹果似的。

还有一个小朋友,是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但是呢,这孩子晚上睡觉不安稳,老是翻来覆去的,还磨牙。

家长都担心孩子是不是肚子里有虫或者是缺啥营养了。

把孩子带到沈绍功那儿,沈老爷子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舌头,又问了问孩子的日常饮食和大小便情况。

原来啊,这孩子平时爱吃肉,吃的那是无肉不欢,结果就导致食积了。

食积就像在孩子肚子里塞了一堆垃圾,能舒服才怪呢。

沈老爷子就给开了个消食导滞的方子,里面有山楂、神曲、麦芽这些东西。

这就像是给孩子的肚子请了个清洁工,把那些垃圾都清理出去。

没过多长时间,这小男孩晚上睡觉就踏实多了,磨牙的情况也大大改善了,家长那是对沈绍功感恩戴德的。

沈绍功在儿科的这些案例啊,就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

他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从孩子身体的整体状况出发,找到根源,然后用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中药,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孩子的病给治好了。

这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医在儿科领域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治疗方法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综合治疗方法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综合治疗方法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小儿脏腑未充,*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至理名言。

下面我就举一个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例子。

2014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女娃,女娃的妈妈一进诊室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已经50多天了,住了两次院,打了半个多月吊针,可这烧就是不退,请你一定想办法帮我孩子把烧退了。

”我翻开患儿病历,得知患儿从5月底开始出现低热,尤以早上明显,体温在37.8℃-38.6℃之间,期间曾两次住院,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

住院期间,患儿仍反复低热,出院后改为口服抗生素,但低热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家长不敢再给孩子吃抗生素了,欲寻求传统中医疗法。

就诊时,患儿已低烧50多天,测得体温37.8℃,尿沉渣检查提示“尿路感染”,其母代诉患儿起病后,胃口、睡眠均差,睡时眼睑闭不拢,饮水、大便正常,小便黄少。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我诊断为外感发热,病机为暑热之邪留恋,下注膀胱,气*两伤,治宜益气养*、清暑利尿。

给予青蒿鳖*汤、独参汤、香薷饮三方加减治疗,*物为柴胡、西洋参、炙甘草、当归、青蒿、鳖*、知母、地骨皮、丹皮、生地、白薇、香薷、佛手、仙鹤草、小蓟、白茅根、金银花、车前草各1包(*物均为*颗粒),嘱家长每日各取半包,开水冲后少量多餐喂服。

此外,我还用了一系列外治法。

如中成*“喜炎平注*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1次,共3次,并结合我院自制的外敷*膏——双解退热膏贴大椎穴、膻中穴1次,以及引虚热下行*膏贴涌泉穴3天,运脾消滞膏敷脐3天,又予针刺四缝穴1次以健脾助化。

并交代家长,患儿饮食要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宜过饱,3天后复诊一次。

事后得知经过那次综合治疗后,患儿缠绵50多天的低烧竟然3天痊愈,精神、饮食、睡眠逐渐恢复正常,此后也一直未再出现低热。

从上面的病例可以看出,采用以中为主、中西结合、内外并举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疑难重症,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防止疾病的传变,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其耐**,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于不耐服*、惧怕打针的小儿,十分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导读: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药,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
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药,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至理名言。

下面我就举一个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例子。

2014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女娃,女娃的妈妈一进诊室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已经50多天了,住了两次院,打了半个多月吊针,可这烧就是不退,请你一定想办法帮我孩子把烧退了。

我翻开患儿病历,得知患儿从5月底开始出现低热,尤以早上明显,体温在37.8℃-38.6℃之间,期间曾两次住院,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

住院期间,患儿仍反复低热,出院后改为口服抗生素,但低热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家长不敢再给孩子吃抗生素了,欲寻求传统中医疗法。

就诊时,患儿已低烧50多天,测得体温37.8℃,尿沉渣检查提示尿路感染,其母代诉患儿起病后,胃口、睡眠均差,睡时眼睑闭不拢,饮水、大便正常,小便黄少。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
我诊断为外感发热,病机为暑热之邪留恋,下注膀胱,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清暑利尿。

给予青蒿鳖甲汤、独参汤、香薷饮三方加减治疗,药物为柴胡、西洋参、炙甘草、当归、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丹皮、生地、白薇、香薷、佛手、仙鹤草、小蓟、白茅根、金银花、车前草各1包(药物均为配方颗粒),嘱家长每日各取半包,开水冲后少量多餐喂服。

此外,我还用了一系列外治法。

如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1次,共3次,并结合我院自制的外敷药膏双解退热膏贴大椎穴、膻中穴1次,以及引虚热下行药膏贴涌泉穴3天,运脾消滞膏敷脐3天,又予针刺四缝穴1次以健脾助化。

并交代家长,患儿饮食要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宜过饱,3天后复诊一次。

事后得知经过那次综合治疗后,患儿缠绵50多天的低烧竟然3天痊愈,精神、饮食、睡眠逐渐恢复正常,此后也一直未再出现低热。

从上面的病例可以看出,采用以中为主、中西结合、内外并举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疑难重症,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防止疾病的传变,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其耐药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于不耐服药、惧怕打针的小儿,十分适宜。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儿科主任医师杨维华
专家简介
杨维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诊断上重视望诊,治疗上奉行能服药不打针,能用中药不用西药,能外治不内服、内外结合、杂合以治,缩短疗程及未病先防的原则,针对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手段,以求捷效,防止传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