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食积、厌食的护理与病例介绍ppt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 治疗小儿食积
• 山楂炭15克,青皮1克,陈皮4克,共研细末,加水及
红糖适量调匀,隔水蒸熟,
• 每次服2小匙,1日3次,一般用6-7天可治愈。
• 生梨有清热养脾胃的作(Zuo)用,先取鸭梨3只,洗净, 连皮切碎,去心,加水适量,文火煎半小时,捞去梨 块,后加入淘净的粳米50克,煮成稀粥,
• 一天内分2-3次食完。
• 小儿厌食: • 是指孩子(主要是3~6岁)较长时间的食欲不
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的症状。 • 厌食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身体
衰弱、抵抗力下降,这样就更容易发生其 他疾病,造(Zao)成不良后果。 • 家长不要心急,要改变孩子厌食的症状, 还先得找到症结所在(原因),对症下药 调理,才能事半功倍 。
• 6.胡萝卜怀山药汤
•
材料: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30克
•
制作方法:把胡萝卜洗净切成块,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块,
同煮,再加入少许红糖即可。
•
服用方法:饮汤,连食数日。
•
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食积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不适
之厌食症状。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 7.白萝卜汤
•
材料: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出。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块,锅内放入少许植物油加热,把南
瓜块放入,加入少许食盐煸炒。捞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用小
火蒸熟,熟后加适量红糖,即可食用。
•
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状。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
3.红枣粥
•
材料:红枣(去核)9枚、橘皮5克、粳米50克
•
制作方(Fang)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适
• 治疗小儿食积
• 山楂炭15克,青皮1克,陈皮4克,共研细末,加水及
红糖适量调匀,隔水蒸熟,
• 每次服2小匙,1日3次,一般用6-7天可治愈。
• 生梨有清热养脾胃的作(Zuo)用,先取鸭梨3只,洗净, 连皮切碎,去心,加水适量,文火煎半小时,捞去梨 块,后加入淘净的粳米50克,煮成稀粥,
• 一天内分2-3次食完。
• 小儿厌食: • 是指孩子(主要是3~6岁)较长时间的食欲不
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的症状。 • 厌食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身体
衰弱、抵抗力下降,这样就更容易发生其 他疾病,造(Zao)成不良后果。 • 家长不要心急,要改变孩子厌食的症状, 还先得找到症结所在(原因),对症下药 调理,才能事半功倍 。
• 6.胡萝卜怀山药汤
•
材料: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30克
•
制作方法:把胡萝卜洗净切成块,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块,
同煮,再加入少许红糖即可。
•
服用方法:饮汤,连食数日。
•
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食积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不适
之厌食症状。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 7.白萝卜汤
•
材料: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出。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块,锅内放入少许植物油加热,把南
瓜块放入,加入少许食盐煸炒。捞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用小
火蒸熟,熟后加适量红糖,即可食用。
•
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状。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
3.红枣粥
•
材料:红枣(去核)9枚、橘皮5克、粳米50克
•
制作方(Fang)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适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教学讲义

• 胃阴不足型:不饥不纳、食少饮多、
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皮肤失润、大
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不宁,舌红
无苔,地图舌或花剥少津、脉细小数
,或指纹色红未过风关。素体阴虚,
或热病耗津,或嗜食辛炙之品,胃阴
耗伤,受纳失职,则不觉饥饿。以伴
有“食少饮多,饥不欲食”为主要鉴
别点。
14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 营卫不和型: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 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 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 ,指纹淡红。患儿厌食兼见汗多,反复感 冒,乃因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易汗感邪 ,影响脾胃气机,睡时露睛为脾虚之兆。 此型患儿平素以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 要鉴别点。
动如常。 (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
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
8
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1)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 量较病前减少¼ 以上,发病最短时 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2)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 饮食习惯或不良喂养史。
9
厌食症与积滞和疳积的鉴别及关系
• 积滞:为乳食停积中脘(主指胃)而致。 除见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尚有嗳气酸 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而厌食症则以 不思进食为主。日久脾气及胃阴受伤可转 化为厌食症。
• 疳积:“疳”有“甘”及“干”之意,积 证是疳积最常见的诱因。所谓“积为疳之 母,无积不成疳”。以形体消瘦,面黄发 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可伴有脏腑病变,不及时调治,预后较差。 而厌食症精神状态尚好,病变只在脾胃, 预后好。
3
现代医学
小儿厌食症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后出现的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疾 病,属当今儿科四大病证之一,近年来发 病率有增高趋势。
厌食、积滞PPT课件

-
12
分证治疗
❖ 1.脾失健运 ❖ 症状:厌食初期,脾胃功能运化失健,其他
症状不著。 ❖ 治法:运脾开胃 ❖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厚朴、陈
皮、甘草、藿香、半夏、谷麦芽)
-
13
分证治疗
❖ 2.脾胃气虚 ❖ 症状:主证+脾胃气虚证 ❖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 方药:异功散加味 (四君+陈皮、鸡内金、
-
35
其他疗法
❖ 一、中成药 ❖ 1、消食化积口服液、保济口服液 ❖ 二、外治法 ❖ 三、推拿疗法
-
36
预防与调护
调节饮食、合理喂养、控制饮食
-
37
❖小结
-
38
捏脊厌食为脾胃轻症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健为主治疗注意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临证时在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助运开胃之品内服药物配合针灸按摩疗法并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区别
厌食、积滞
-
1
厌食
-
2
目的要求
❖ 1.了解厌食的临床特征。 ❖ 2.掌握厌食的病因病机和证治特点。
-
3
概述
❖ 一.定义: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 胃运化不健所引起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 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甚至拒食为特点。
-
4
概述
❖ 二.发病情况 ❖ 年龄:1-6岁为多 ❖ 好发季节:夏季 ❖ 城市儿童多见 ❖ 预后:较好,但长期不愈者,可转变为疳证
-
5
概述
❖ 三.范围 ❖ 厌食症 ❖ 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
6
病因病机
❖ 病因: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 志失调
❖ 病机:脾胃运化失健 ❖ 病位:脾胃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精选PPT

(6)气候影响。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减少消化液 分泌、降低酶活性、胃酸减少等而引起厌食。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 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
➢ 纵观历代儿科医籍, 《诸病源候论·哺露候 》、 《小儿药证直诀·虚羸》 、《赤水玄珠·不能食 》 及《类证治裁·脾胃论治》等均有对本病的记载。 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始有研究厌食症的报道, 对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症状、中药治疗的机理 均有深入研究。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
厌食
➢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还缺乏 成熟的资料,并认为本病常见和主要原因与微量 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对于本病的 治疗多以合理喂养和心理引导为主。药物治疗主 要从补锌着手或给予以消化酶和促进胃肠动力药 对症处理,但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欠佳。
➢ 在临床中多数患儿拒绝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 往往病情迁延不愈。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消食 健胃、消胀之功效 。《本草纲目》曰:“消 佐 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 曰:“为补助脾胃药之辅助品,若与参、术 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功,不至作胀满……”
石菖蒲:开窍醒脾,化湿消食,为醒脾第一要 药。对情绪、精神、顽固性厌食有较好疗效。
佛手:行肝气、助脾胃运化,以调和五行木土关系。
(3)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 衡,导致厌食。
(4)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长期滥用红霉 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厌食,维生素A或维 生素D中毒也可引起厌食。抗癌药物更易引起厌食。
(5)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钙缺乏或某些内分泌激素不足可引起厌食 ,铅与 厌食的病因关系亦非常密切。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 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
➢ 纵观历代儿科医籍, 《诸病源候论·哺露候 》、 《小儿药证直诀·虚羸》 、《赤水玄珠·不能食 》 及《类证治裁·脾胃论治》等均有对本病的记载。 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始有研究厌食症的报道, 对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症状、中药治疗的机理 均有深入研究。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
厌食
➢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还缺乏 成熟的资料,并认为本病常见和主要原因与微量 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对于本病的 治疗多以合理喂养和心理引导为主。药物治疗主 要从补锌着手或给予以消化酶和促进胃肠动力药 对症处理,但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欠佳。
➢ 在临床中多数患儿拒绝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 往往病情迁延不愈。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消食 健胃、消胀之功效 。《本草纲目》曰:“消 佐 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 曰:“为补助脾胃药之辅助品,若与参、术 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功,不至作胀满……”
石菖蒲:开窍醒脾,化湿消食,为醒脾第一要 药。对情绪、精神、顽固性厌食有较好疗效。
佛手:行肝气、助脾胃运化,以调和五行木土关系。
(3)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 衡,导致厌食。
(4)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长期滥用红霉 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厌食,维生素A或维 生素D中毒也可引起厌食。抗癌药物更易引起厌食。
(5)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钙缺乏或某些内分泌激素不足可引起厌食 ,铅与 厌食的病因关系亦非常密切。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ppt课件

3
•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在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本证形成后, 日久不愈,又可变生他证。 本病的病位在脾胃,病性有虚有实。
4
• 厌食 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 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 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以长 期不思乳食为主一般情况尚好无腹部胀满 呕吐腹泻等症。
5
• 本病由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 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无明 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 脏,一般预后良好。
10
常用穴位
• • • • 神阙—肚脐中央 中脘—肚脐上四寸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 脾腧—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
11
贴敷作用
•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 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 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 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 用。
作用
• 刺“四缝”穴可清热、除烦、通畅百 脉、调和脏腑,可使胰蛋白酶,胰淀 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 消化能力。多用于治疗厌食证、疳证 等疾病
20
针四缝
适应症:(1)1周岁以上,男女不限。 (2)诊断明确,排除有出血倾向或 合并有危急重症者。(3)治疗前经内 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者。 关键环节:(1)局部消毒应严格,避 免术后感染。 (2)针刺穴位应注意 避开血管,针刺深度1-2mm.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
儿科 李亚红
1
2
概述
• 疳证 是一种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引起的慢 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由乳食无度,饮食 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 谷而形成积滞,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 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渐羸瘦,气阴耗损 而成疳证。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 精微,气血受戟,不能濡养脏腑筋肉, 日久 成疳。
•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在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本证形成后, 日久不愈,又可变生他证。 本病的病位在脾胃,病性有虚有实。
4
• 厌食 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 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 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以长 期不思乳食为主一般情况尚好无腹部胀满 呕吐腹泻等症。
5
• 本病由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 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无明 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 脏,一般预后良好。
10
常用穴位
• • • • 神阙—肚脐中央 中脘—肚脐上四寸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 脾腧—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
11
贴敷作用
•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 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 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 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 用。
作用
• 刺“四缝”穴可清热、除烦、通畅百 脉、调和脏腑,可使胰蛋白酶,胰淀 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 消化能力。多用于治疗厌食证、疳证 等疾病
20
针四缝
适应症:(1)1周岁以上,男女不限。 (2)诊断明确,排除有出血倾向或 合并有危急重症者。(3)治疗前经内 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者。 关键环节:(1)局部消毒应严格,避 免术后感染。 (2)针刺穴位应注意 避开血管,针刺深度1-2mm.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
儿科 李亚红
1
2
概述
• 疳证 是一种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引起的慢 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由乳食无度,饮食 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 谷而形成积滞,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 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渐羸瘦,气阴耗损 而成疳证。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 精微,气血受戟,不能濡养脏腑筋肉, 日久 成疳。
小儿厌食症ppt

⑴白术瘦肉汤:
白术15克、谷芽20克、净瘦肉100克,加 水 1000—1500 毫升,文火煲约小 1 时后饮 汤。每天饮汤约 150 毫升,每周 2 次。功 能健脾养胃,用于脾胃不和及脾气虚弱 者。
⑵胡椒猪肚汤: 胡椒5—8粒,研粉后下,猪肚200克加清水1500 毫升,文火煲约1小时后食用,每天饮汤约120 毫升,3—5天为一疗程。用于脾胃气虚型。
2.病机:胃纳与脾运功能受损。 3.病因虽不同,但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⑴主症:以长期不思饮食,食欲不振,甚 则拒食为主症而无其他疾病。 ⑵病史:有喂养不当,饮食不调或某些外 界特殊刺激病史,如过食生冷、甜厚之品,过 服清热解毒之剂,饮食不定时、定质、定量, 或特受惊恐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⑶体征:面色苍白,形体较消瘦,但精神 状态及活动正常。
2.发病情况:1~6岁多发。四季可发,
尤以春夏湿邪,暑邪偏盛季节症状加重。 预后良好,但给家长造成烦恼,病程长者 可致机体抗病力差而易罹患它病,甚则转 为疳证。
3.古代中医学及现代西医对小儿 厌食均没有专门论述。但西医 学之锌缺乏症与本证类似。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外因 —— 乳食不节、痰湿滋生、感 染诸虫、疾病迁延、药误等 内 因 —— 素 脾 胃 虚 弱 、 精 神 因 素 (紧张、气郁)
5.其它疗法
⑴辨证使用中成药: ①补中益气丸及陈夏六君丸 ②归脾丸 ③藿香正气丸 ④保和丸、保济丸
⑵捏脊疗法
⑶小儿推拿:
补脾穴、推四横纹、摩腹、指 揉内关、足三里,每天 1 次, 2 周 为一疗程。用于治疗本证各型。
6.辨证施食:“脾喜燥恶湿,得阳则运,
胃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 首先当掌握合理的喂养方法,以定时、定 量、定质为原则,纠正挑食,偏食,过食生冷 或肥厚等不良习惯,养成正餐前不吃零食,睡 前1小时不饮食的良好习惯,根据小儿各年龄阶 段,给予品种多样,容易消化的食品。 必要时可按“胃以喜为补”方法,给予患 儿适当喜爱食品,诱其开胃,待食欲增进后, 再按正常食谱喂养,做到顺序渐进。
小儿厌食讲课PPT课件

影响生长发育: 厌食导致营养摄 入不足,影响儿 童的生长发育。
降低免疫力:长 期厌食会导致营 养不良,使儿童 的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染疾病。
心理影响:厌食 会导致儿童对食 物产生恐惧或厌 恶感,影响其心 理健康。
并发症风险:长 期厌食可能导致 贫血、营养不良 等并发症。
03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
生理原因
控制甜食和高热量食物的 摄入量
加强运动和身体锻炼
增加户外活动时 间,促进新陈代 谢
适当进行有氧运 动,如跑步、游 泳等
培养孩子对运动 的兴趣,养成锻 炼的习惯
避免过度依赖电 子产品,多进行 户外活动
注意心理卫生和情绪调节
保持家庭和睦, 建立良好的亲子 关系
避免经常打骂、 恐吓孩子,以免 造成心理创伤
发厌食。
缺乏运动:小 儿缺乏运动, 身体代谢降低,
食欲不振。
心理压力:家 庭环境、教育 方式等对小儿 心理造成压力,
影响食欲。
感染疾病:小 儿感染疾病, 如肠胃炎、肝 炎等,可能导 致食欲不振。
04
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
避免过度加工和含糖食品, 选择健康食材
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提供 丰富的口感和颜色
小儿厌食讲课PPT课 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2
小儿厌食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小儿厌食症的定义
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
小儿厌食症的病程及预 后
推拿捏脊治疗小儿厌食ppt课件

.
小儿推拿强调方向
由于小儿推拿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穴位,这是小儿 推拿特点之一。这些穴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 儿百脉汇于两掌”。这些穴有点、线、面状,根 据穴位的分布规律,手法操作划分为直线、旋转 及垂直方向。1、直线方向 此操作,主要是应用 推捏等法施予直线状穴位。总的原则为:向心方 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 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他们共同的 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为泻,来回推 为平补平泻。
.
治疗原则: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为原则。
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 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 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 为主治。若脾胃气虚证当注意健脾益气而 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若 是脾胃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
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
.
治疗方法:
• 治法 滋脾养胃生津,佐以助运 • 处方 补脾经、清胃经、顺运内八卦、清大
肠、运水入土、揉中脘、揉二马,捏积。 食少不化加揉脾俞、揉板门;便秘者加顺 时针按摩神阙穴。
.
日常调理
• 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健康教育如下: •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时贵有节”
不偏食、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 素搭配,少吃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 物,多食蔬菜及粗粮。 • 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 物着手来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营养 的需要供给食物。 • 注意精神调护,培养良好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循 循善诱,切勿训斥打骂,变换生活环境要逐步适 应,防止惊恐恼怒损伤。
.
小儿推拿治疗原则
• (3)、扶正驱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 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正 盛于邪则病退,邪强于正则病进。治疗的根本目 的,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正气, 祛邪气,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4)、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 是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 区、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在治疗时,也就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考虑 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根据这个原则来选 穴位和部位,选择手法,决定手法的刺激量、操 作方向与操作时间。
小儿推拿强调方向
由于小儿推拿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穴位,这是小儿 推拿特点之一。这些穴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 儿百脉汇于两掌”。这些穴有点、线、面状,根 据穴位的分布规律,手法操作划分为直线、旋转 及垂直方向。1、直线方向 此操作,主要是应用 推捏等法施予直线状穴位。总的原则为:向心方 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 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他们共同的 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为泻,来回推 为平补平泻。
.
治疗原则: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为原则。
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 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 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 为主治。若脾胃气虚证当注意健脾益气而 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若 是脾胃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
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
.
治疗方法:
• 治法 滋脾养胃生津,佐以助运 • 处方 补脾经、清胃经、顺运内八卦、清大
肠、运水入土、揉中脘、揉二马,捏积。 食少不化加揉脾俞、揉板门;便秘者加顺 时针按摩神阙穴。
.
日常调理
• 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健康教育如下: •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时贵有节”
不偏食、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 素搭配,少吃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 物,多食蔬菜及粗粮。 • 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 物着手来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营养 的需要供给食物。 • 注意精神调护,培养良好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循 循善诱,切勿训斥打骂,变换生活环境要逐步适 应,防止惊恐恼怒损伤。
.
小儿推拿治疗原则
• (3)、扶正驱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 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正 盛于邪则病退,邪强于正则病进。治疗的根本目 的,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正气, 祛邪气,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4)、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 是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 区、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在治疗时,也就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考虑 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根据这个原则来选 穴位和部位,选择手法,决定手法的刺激量、操 作方向与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