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山水泼墨
诗画交融中的“空”与“静”

诗画交融中的“空”与“静”韦晓娟关键词:王维禅境山水画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画大师。
王维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了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情怀,并开创了与前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王维的绘画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空”和“静”的禅宗思想,表现了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趣味。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特殊贡献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流传千古,著名的诗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几乎妇孺皆知。
王维将禅学的理念与自然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在他的笔下构建的是一幅幅空幽寂静的禅宗意境。
同时,王维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是继李思训之后的又一大山水宗师,在绘画史上的王维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中记载了王维的绘画风格:“工画山水,体涉今古。
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
复务细巧,翻更失真。
清源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壮。
”①可见王维的泼墨山水画的功力十分深厚。
王维的诗作流传较多,画作却不多,他的作品名录见于《宣和画谱》《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云烟过眼录》等著述中。
根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御府收藏的作品有126件,作品多为“雪景、捕鱼、雪渡”等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
王维的绘画以山水见长。
流传至今的有《辋川图》壁画摹本石刻的拓本,传世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卷》等作品为后人临摹或伪作。
但无论真伪,从传世的作品来看,王维饱含禅意的山水诗画是被历代书画家所推崇的。
王维最大的贡献是将诗、画两种艺术加以贯通:诗中饱含画的意蕴,画中蕴涵诗的意境,画的布局构思以及赋彩都可以用诗的语言来描述。
宋代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道出了王维山水画作品充满了禅境与诗境。
一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母亲虔诚信佛,对他的影响很大。
王维名维,字摩诘,而“维摩诘”是《维摩诘所说经》中一位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的大居士。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公元701年,上天对唐朝特别慷慨,同时诞生了两位天才,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就是“诗佛”王维,王维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不光诗写得好,清新脱俗还颇富禅意。
绘画天赋也极高,他的山水画,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同时王维也是一位音乐才子,但这些还不够,偏偏人家的颜值还超高,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资郁美。
”简直就是一个偶像极人物的存在。
开元十九年(731)年,他状元及第,最高官至尚书右丞,但对于王维而言,做官可不是他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入仕和出仕之间纠结,到了晚年,索性在终南山建立自己的辋川别业,过上了白天上朝打卡,下班在别业归隐的潇洒日子。
王维一生存诗作约400余首,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水诗,苏轼曾高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他的10首代表作,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品读。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一架钢琴,在一片静谧的竹林深处相对而坐。
我的手指在琴弦上自由飞舞,钢琴在轻柔地弹奏,弹奏到遗忘的地方。
我的口哨声不自觉地与之融为一体,多多少少有些自在。
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
只有晚风习习,雪一样的月光从散落的竹叶中洒落。
2《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山码头,有一棵树叫信义,每一根树枝上都开满了像芙蓉一样的花,像胭脂一样。
山林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玉兰花一个人默默绽放,一个人默默凋零,完成一场盛大的邂逅,轻松愉悦地与春天离别。
3《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京西的水越来越稀,露出了原本藏在水底的白色鹅卵石。
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红叶一天比一天少。
山路上没有下雨,但山上的植被绿得似乎浓郁的翠绿色会打湿路人的衣服。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

盛唐王 、 、 、 孟 韦 柳诸大家 , 后可接踵范成大 。相 比之 下, 王维众体兼备 , 且精通乐论 画理 , 泼墨 山水 , 笔 洗 江河 , 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王维作为唐 他 代山水诗的代言人 , 应该是唐诗的幸运 。在展示 自然
te ie lsae o ritid e 。 I d a t t fa t n e d l s K e r :b c l o m;c n oa o ;s e e n t ep e ; e lso ; n y wo ds u oi p e c o n tt n c n si h o ms s cu in Ze i
界 的 丰 富 多 彩 和表 现 作家 对 自然 的 深 入 细 致 的 感 受 方 面 , 维 不 愧 为 诗 国中 首 屈一 指 的 大 师 , 的诗 往 王 他 往 熔 诗歌 、 画 、 乐 、 理 于一 炉 。 正 创 造 出情 景 绘 音 禅 真 交 融 的艺 术 境 界 。
仅仅是 自然美的代名词 。 更是成了寄予诗人思想和情 怀的绝好载体。他将佛教思想 、 隐逸生活和对 自然 的 歌吟紧密结合起来 , 将禅宗重虚静重空灵 的禅美观念 引入诗歌创作 , 将思想和灵性赋予山水之中, 因而王维 的山水诗有一种空蒙旷寂而又灵动之至的美学效果 。
mo d i i u oi o ms o n h s b c lc p e .He p ths u esa dn te Ze d l e i s ve o te l d c p n r ae u i nd rtn ig o h n a i n hi iw h a s a e a d c e td f n f f n
孤 立 地 进 行 静 态 或 动态 的描 写 , 会 使 人 产 生 一 种单 就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大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玩完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间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因心境空明,诗人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象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形成极富山水田园层次感的视觉景象。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
在他的作品中所阐述的是:静坐澄心,最大限度的平静思想和情绪,让心体处于寂灭的虚空状态。
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维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当他从坐禅的静室中走出走出来,即习惯于报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深山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可谓思与境偕,神会与物。
走进“诗佛”王维

走进“诗佛”王维
翟佳莹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之说。
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参禅理,学庄通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在文学史上王维与孟浩然同称为“隐逸诗派“的人物,合称“王孟”。
走进王维,才知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都有流传人品的佳篇。
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没错,王维的作品,绘影绘形有着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他的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在诗坛上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写诗方面达到了顶峰,充满了不朽的传奇色彩。
他的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显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
走进王维,才开始品他的诗,好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动地刻画出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幽寂静谧的意境,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好一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笔墨酐畅,长卷泼墨山水画,显得意境开阔,气势宏大。
好一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写出了王维避尘世的幽居生活。
王维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走进王维,感受他的诗的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感受诗的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之美。
总之,他的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走进王维,品他的怡然自得;品他的艺术修养;品他的才华横溢。
水墨画与泼墨山水画

水墨画与泼墨山水画
这是我在中国书画交易网99114里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墨画呢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技,主要是由文人画发展起来的,全部都是用墨色来画,以用笔,用墨的技法为技巧,墨分五色,浓、淡、焦、干、湿。
来表现出画面远近、前后的层次关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泼墨山水画法。
泼墨画法是中国美术里的一项独有的绘画创作技巧,其对画家的基本功底要求是较为严苛的,必须要有深厚的画技底子和对于图形感观的艺术创造能力。
泼墨山水画法的的绘画过程即为采用画笔蘸墨,泼洒于画纸之上,根据其所显现出的不同形态,即兴发挥,创作图画。
据史界考证,中国泼墨山水画的鼻祖是唐代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王维,他最擅长用泼墨法来画梅花。
而另一个同时期的泼墨大师五洽,则更是将泼墨艺术的抽象画诀与审美理想展现于癫狂之感,其画作一挥而就、自由豪放,是此画法的高峰之作。
据历史文献《历代名画记》记载,王墨在作画之时,痛饮至醉状,而后泼墨挥毫,或浓或淡,或扫或挥,应手随意,掂笔即出,画作山奇水险,宛若神工。
泼墨山水画创作的技巧中,以皴法运用最多,因为泼墨没有定型,泼出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不用皴法则显不出形状,而许多画家为了更丰富地展现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形象,自创或借鉴得来多种皴法,这里总结出常见的几种有:水皴、斧皴、麻皴、云头皴、牛毛皴、马牙皴等等多达数十种。
不同的皴法创造不同的画作,所以想创作出美妙的泼墨画,必须勤练皴法。
泼墨山水画的创作,其实最能代表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也是种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审美感动,是我们追求浪漫,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导语:王维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同时以诗歌阐禅悟道。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派诗人,王维“文章冠世,画绝古今”。
“诗中有画”是诗人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其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影响深远。
本文注重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入手,以其能与大家一起领略其诗歌的深邃、优美的意境。
王维山水诗艺术特点王维山水诗具有的艺术特色,妙在笔墨之外,韵味之中,疏写景物,遥深寄托,远韵移人,高致超俗,的确充满使人惊绝的奇趣和发人深省的理趣。
1 情景交融的境界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
他把陶、谢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开拓了新的境界,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集大成者。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呈现出“有无相生、动静谐和”的特点。
他的诗作总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那种特有的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2 灵流动的禅趣禅境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与禅的关系当然是较为密切的,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有“诗佛”之称的诗人。
他的.山水诗多蕴禅理,将禅意和诗意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空寂淡远的意境和情感,以至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如:《辛夷坞》:木末辛夷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前人称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 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境界。
禅宗崇尚山水的胜景的风格,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他的《竹里馆》就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
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特点王维的山水诗那可是中国古代诗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呀!咱今儿就来好好聊聊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哈。
一、画面感超强。
王维的山水诗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他特别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的各种细节,让你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比如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你瞧瞧,一场新雨过后,空山显得格外清新,傍晚的天气带着秋的凉意。
那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洒下来,清冽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
这几句诗,是不是让你一下子就看到了那片静谧的山林,听到了泉水流动的声音呀?他通过对景物的精准描写,把山水的形态、色彩、声音都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山水之美。
二、意境清幽宁静。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能让你那颗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
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里,人悠闲得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夜晚的春山寂静无声。
月亮出来的时候,连山里的鸟儿都被惊动了,偶尔在山涧中鸣叫几声。
这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让人沉浸其中,忘却一切烦恼。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淡泊,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融合禅意。
王维可是深受佛教影响的,所以他的山水诗里常常蕴含着禅意。
他把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佛法的领悟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空灵、超脱的境界。
比如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当走到水流的尽头,没有路可走的时候,就索性坐下来,静静地看着云卷云舒。
这里面既有对自然的顺应和接纳,又有一种放下执念、超脱自在的禅境。
他用山水来表达对人生、对宇宙的思考,让我们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四、色彩丰富和谐。
王维在描写山水时,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
他笔下的山水色彩丰富多样,而且搭配得非常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比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广阔的水田上,白鹭在飞翔,那白色的身影与绿色的水田形成鲜明的对比;幽深的树林里,黄鹂鸟在欢快地鸣叫,黄色的鸟儿与绿色的树木相映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与山水泼墨《雪溪图》
水墨画:纯用水墨所作的中国画。
据画史记载始于唐,成熟于宋,兴盛于元,明、清以后有进一步发展。
讲究笔法层次,充分发挥水墨特殊的晕染作用,以求取得“水晕墨章”而“如兼五彩”的独特艺术效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顺沿着六朝山水画的发展,使这个时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日臻成熟,在色彩上,将滥觞于六朝的大、小青绿和金碧山水的施色艺术达到完善。
盛唐至唐末,画家们不满足于已有的山水画表现语言,力求开拓新的艺术语言——水墨。
杰出的艺术大师吴道子以墨笔挥写出疏体山水。
诗人王维以“水墨渲淡”表现出“画中有诗”的辋川山水,开始出现了破墨山水。
随后,涌现了毕宏、张璪、郑虔,至王默,创制出泼墨山水,逐步形成了水墨山水的艺术语言,确立了注重发展个性的趋向。
这些大师的水墨佳作无一件存世,今可在唐代的壁画上看到民间艺术大师的水墨画风,足见这在唐代已形成了一定的时尚。
王维(701-761),字摩诘(j 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
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太乐(y 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承传世的《雪溪图》可以说是最接近于史载王维绘画风格的一件作品了,我们所见的图片恐怕还是翻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图录。
《雪溪图》
王维传世作品《雪溪图》,绢本、墨笔画。
纵36.6厘米,横30厘米。
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
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
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
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
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
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
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
情景冷漠萧瑟。
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图采用俯视法,所画场景之透视异常精确,无论比例、角度,即使以焦点透视质之,皆中规矩。
王维曾学李思训大青绿金碧山水,但是他为了适宜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大力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
所谓“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多层次的变化象征性地表现所画对象。
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
他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雪溪图》可以称得上运用这种墨法的杰作。
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三百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
唐宋画山水以绢为画本,多用湿笔,显现“水晕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笔,“干笔皴擦”,在纸本上留下的墨色变化更丰富多彩。
王维也因为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中国古代对于《雪溪图》的评价可以用一首诗来表述
四处盈霜气,松炉火正浓。
远村溪有渡,寒野鸟无踪。
萧景犹心断,鸿途已雪封。
怎堪空抱志,无奈漫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