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篇一:《游园不值》教学设计(公开)】《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五指山市第三小学邓慧一、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前两句诗是表达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
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
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积累拓展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诗题。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春天的课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二〕、学习新诗《游园不值》1、解诗题①板书课题《游园不值》,学生书空。
②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③作者简介:《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正确。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宋代诗人叶绍翁想到花园里去游玩,可是,却未遇到主人,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①、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之间检测读。
③、指导写“苔”。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①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写了什么?②指名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诗人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板书:叙事扫兴③指名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写景喜悦④出示完整的诗意,以换读的方式理解记忆。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检查预习:背一背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跟读,指名读古诗。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
)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②苍苔:青苔。
——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③红杏:红色的杏花。
——美丽,灿烂,生命力强。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3.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
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
[教学准备]1.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2.《游园不值》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2.你们已经五年级了,一定学了好多诗了,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3.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
4.你了解叶绍翁吗?“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5.汇报交流。
二、自学古诗,明诗意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汇报。
3.划出节奏读。
4.出示注释,边读边想意境。
5.你读懂了什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6.汇报交流。
7.把你的理解送入朗读中。
三、再读古诗悟诗情1.读着读着,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个词句知道的?2.汇报交流。
(1)引导理解关键字:“怜”“扣”体会诗人对春景的爱惜。
(2)根据交流情况小结使人心情变化,并板书:扫兴—惊喜3.指导读出诗人的心情。
四、三读古诗晓诗理1.再读读古诗说说这是一枝怎样的红杏?2.交流:(1)通过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引导理解春色满园的景象及新生事物力量强大不可阻挡的诗理。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子来理解诗歌。
(3)培养想象力,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古诗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红杏出墙图、春色满园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叶绍翁及本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景物?(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解读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
(2)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7.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应”、“怜”、“屐齿”等字词;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幻灯,课文插图,小黑板,电子琴,鲜花、蝴蝶、枝叶、小鸟的图片,“红杏出墙”实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题。
1、同学们,大家喜爱春天吗?(生:喜爱)2、谁能背出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呢?(学生背《春晓》、《惠崇春江晚景》等。
)[联系旧知识,激发学习思维的“热点”,以较强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学习]3、背得真好,我们掌声表扬。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文第十二课。
(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4、诗题中,同学们有不明白的词吗?[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生:“不值”是什么意思?师:“不值”这个词可不容易理解,请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释,选择最佳答案。
(幻灯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种解释,引导学生选择第5项解释:遇到、碰上)[教会学生勤查工具书的学习方法。
]师:一起来说说整个诗题的意思。
二、看图激趣,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看上这幅图画,(出示挂图)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条石子小路,上面布满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生3:我看到了诗人站在园外敲打柴门…………[学生自由看图说话,既激发兴趣,又能增强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文,理解诗意。
1、朗读训练。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诗文)(2)、指名朗读古诗。
(3)、大家说他读得好不好?哪里读得不好?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让学生懂得对周边事物进行评价,懂得读好古诗的关键是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四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四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诗人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细节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园外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游园不值》。
(二)作者简介1、介绍诗人叶绍翁,重点介绍他的生活年代、诗歌风格。
2、让学生了解叶绍翁善于观察生活,其诗作多以田园风光为主题。
(三)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屐在上面留下脚印。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没有进入园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2、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小扣柴扉久不开”)3、那诗人最后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由失落转为惊喜)4、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写作手法1、提问:诗人是如何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的?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细节,以小见大,展现出满园的春色。
《游园不值》教学方案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方案设计《<游园不值>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园景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有没有去拜访过朋友或者游览过花园?(3)引出课题《游园不值》。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应怜”“屐齿”“柴扉”等词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游园的情景,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绘的画面。
5、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游园没有遇到主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虽然游园不值,但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从而由失望转为惊喜和欣慰的心情。
(3)让学生思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除了描绘春天的美景,还蕴含着什么哲理?6、诵读诗歌(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
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踪,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全诗的精华,作者由露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联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种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春光烂漫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2.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自渎全诗
a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生自渎
c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
呢?
d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可能
f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引说(游园不值)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c交流
d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e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兴奋)
设计意图: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拓展升华,体验诗人情感
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补充阅读《江畔独步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