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
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览!原文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的诗意《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意鉴赏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游园不值的意思古诗的意思

游园不值的意思古诗的意思
《游园不值》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意思是,我去游园,花景美不胜收,但是这些花景却并不能换回我年华逝去的时间,无法弥补我内心的失落和沉重。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游园时,看到了美景和芳香的花朵,但是他却感到失落和沉重,因为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自己已经老去,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享受这些美好的事物,也无法再次体验那种激情和活力。
所以,作者认为游园不值得,因为它只是暂时的浪费时间,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游园不值注释及译文

游园不值注释及译文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诗词注释
①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②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怜惜。
③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④小扣:轻轻敲门。
⑤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二、诗句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的诗意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译文 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 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意鉴赏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得既有趣又有意境,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和译文哈。
原文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这首诗啊,背后还有个好玩的小故事呢。
有一次,我去一个老旧的小区散步。
那个小区有个小小的花园,平时大门总是紧闭着。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就想着进去看看里面的花花草草是不是都开得热闹。
我走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心里期待着有人能给我开门。
结果等了好久,也没人来应门。
当时我那个失落呀,就跟诗里的诗人一样,满心期待却吃了个闭门羹。
我就在门口站着,往里面瞅。
突然,我看到墙角有一枝娇艳的花伸了出来。
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诗人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就像我虽然没能走进那个小花园,但这伸出来的一枝花,就让我感受到了里面满满的春意。
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诗人去游园,想进去欣赏美景,却没能进去。
但他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是被那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给惊喜到了。
这告诉咱们呀,有时候生活中可能会有些小挫折,比如想去的地方去不了,想做的事做不成,但说不定在不经意间,就会有一份意外的美好出现在眼前。
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首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诗人小心翼翼地敲门,还担心自己的鞋印会弄脏了门前的青苔,说明他对园子的主人很尊重,也能看出他对这个园子充满了期待。
“小扣柴扉久不开”,一个“久”字,把诗人等待的那种焦急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园子虽然关着门,但满园的春色怎么可能被关住呢?那伸出墙外的红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困难挡住了去路,但只要坚持,总会找到突破的地方,就像那枝勇敢探出头的红杏一样。
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原文: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叶绍翁《游园不值》唐诗译文及鉴赏

叶绍翁《游园不值》唐诗译文及鉴赏《游园不值》是由叶绍翁所创作的,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游园不值》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游园不值》注释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游园不值》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游园不值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园不值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游园不值》古诗原文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古诗注释①游园不值:想游园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②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爱惜。
③屐齿((jī chǐ):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④小扣:轻轻敲门。
⑤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⑥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古诗翻译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jī)踩坏他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分析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
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
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游园不值》古诗赏析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
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
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
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春光烂漫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2. 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
1 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 自渎全诗
A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 生自渎
C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可能
F 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 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你能用“因为…… 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 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引说(游园不值)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 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 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C 交流
D 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E 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兴奋)
设计意图: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拓展升华,体验诗人情感
1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补充阅读《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检查预习:背一背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跟读,指名读古诗。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
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
)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
②苍苔:青苔。
——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③红杏:红色的杏花。
——美丽,灿烂,生命力强。
2、抓字眼,晓诗意。
①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呢?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
A师点拨:
“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屐”是古代人们常常穿着用木的一种鞋子,要注意这个字的字形。
“扣”柴门,为什么不是“敲”?
(因为作者尊敬主人)“扣”的动作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用手扣桌子)因为尊敬主人,所以作者轻轻的扣着门,因此在“扣”的前边用了一个“小”字,“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B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久不开呢?(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C “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失望、扫兴、遗憾)
D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该诗句的意思。
③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A问:作者游园不得进门,但是他还看到了什么?(红杏)是的,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他没有进入到园子里,为什么他会说“春色满园”?
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述园内美丽景色。
B想象诗境,视觉体验。
现在让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想象“满园”是怎样的景色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你们想看看我们所想象到的满园春色吗?(在优美的音乐中,出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
C看到这样美丽的春色,你们现在的心情是如何的?(高兴)那么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想到园内满园春色,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板书:快慰、高兴)
D抓“关”和“出”。
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
红杏是怎样“出”墙来?
红杏为什么能“出”墙?
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
)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五、回顾所学,思维拓展。
1、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2、延伸探索
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
你会背哪些春天的诗。
六、作业布置:
1、春色是如此的美丽,如果被其他的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春色,一定也会吟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诗章。
回去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下节课,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
2、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