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_教案

合集下载

《 游园不值》教案

《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

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1.投影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投影古诗)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较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5指导朗读。

(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a)按节奏读。

自由读。

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句话?(b)引导学生将后句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游园不值》教案【14篇】

《游园不值》教案【14篇】

《游园不值》教案【最新14篇】《游园不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

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1、指名读古诗。

(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① 知诗人,解诗题。

② 抓字眼,晓诗意。

③ 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

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

(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

(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学生回答的问题略)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

“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游园不值》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子来理解诗歌。

(3)培养想象力,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古诗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红杏出墙图、春色满园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叶绍翁及本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景物?(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解读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

(2)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7.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文,该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及作者情感把握。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春天”,详细内容为课文《游园不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1)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2)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精读课文,理解诗句。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4. 赏析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讨论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生字词: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来3. 诗句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游园不值的原因。

(3)课下搜集关于叶绍翁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2. 答案:(1)见课本。

(2)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游园不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语文《游园不值》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2024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游园不值》。

全文共四句,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学习生字词:苍、藤、翻、遮、映、红、关、角;3.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4.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6.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小诗;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生字词:苍、藤、翻、遮、映、红、关、角3. 课文大意: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4. 艺术特色: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春天;2. 答案要求: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对仗、意象等艺术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3. 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要求;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

《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

《游园不值》教案《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园不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大家说说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展示满园春色的图片)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