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领悟古诗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意象;(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古诗文本、生字词、图片、地图等;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地图、字典等;3. 学生作业:预习古诗,了解作者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复习相关知识点;(2)介绍《游园不值》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游园不值》,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字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2)通过例句、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4. 意象分析:(1)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感悟意境。
5. 表达技巧分析:(1)分析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6.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提高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把握诗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游园不值》;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生词和句子的理解;2. 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原文、译文、生词解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及《游园不值》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词和句子的理解;(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2)教师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古诗的美。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比赛;(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以“游园”为主题的诗歌。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游园的诗句,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古诗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古诗翻译、生词默写和创作练习。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检查预习:背一背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跟读,指名读古诗。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
)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②苍苔:青苔。
——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③红杏:红色的杏花。
——美丽,灿烂,生命力强。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子来理解诗歌。
(3)培养想象力,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古诗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红杏出墙图、春色满园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叶绍翁及本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景物?(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解读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
(2)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7.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游园不值》教案15篇_1

《游园不值》教案15篇《游园不值》教案1【设计理念】教师创设情境,以同学为主体,重视同学的情感培养。
把同学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充沛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会欣赏美,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本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同学加油、鼓劲,使同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同学背诵已经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2、过渡引入:今天,俺们再一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看看这首诗与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有什么不同,这节课,俺们一起来学习宋朝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3、读课题。
学习生字“屐“扣”“扉”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⑴同学回忆讨论。
⑵教师协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同学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
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协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文,该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及作者情感把握。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春天”,详细内容为课文《游园不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1)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2)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精读课文,理解诗句。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4. 赏析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讨论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生字词: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来3. 诗句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游园不值的原因。
(3)课下搜集关于叶绍翁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2. 答案:(1)见课本。
(2)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游园不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游园不值
备课人:药王洞中心小学解秋艳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培养理解、想象、写作等能力。
3、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诗中色彩我知道)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2、两个()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4、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预习检测
1.我会写。
jīchǐcāng tái chái fēi hóng xìng
( ) ( ) ( ) ( )
2.我能填。
《游园不值》是一首描写()季的诗,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我还知道他的诗有()。
3.作者知多少?
【资料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字嗣宗。
号靖逸。
祖籍建安,本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
生卒年不详。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三、探究新知: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查查注释,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句意思。
3、连用白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想根据诗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诗人并没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满园春色?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5、悟从对诗意的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哲理?
6、背在反复诵读中把诗背下来。
四、课外拓展:
城东早春题画
[唐] 杨巨源[清] 袁枚
诗家清景在新春,村落晚晴天,
绿柳才黄半未匀。
桃花映水鲜。
苦待上林花似锦,牧童何处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牛背一鸥眠。
五、当堂检测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2 “不值”的意思是()。
诗中()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但他并没有因此扫兴,因为他看到()。
3《游园不值》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2、有兴趣的同学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文章。
3、把《宿新市徐公店》读熟,搜集作者杨万里的资料。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久不开扫兴
一枝红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