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2课时

合集下载

林中小溪第二课时

林中小溪第二课时

1、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哪些 相似的地方?读了《林中小溪》这篇课文,你得 到哪些启示?
2、课文的第26—29段,写林中小路上所见到的景 色,看似与小溪无关,有人认为偏离了中心,你 的看法如何?
这一部分写森林的春景和自己与森林的亲密关 系,可以当作是补充交代,也可看做是蓄势,为全 文推向高潮积蓄力量。
领悟小溪的精神
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自信、 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 与困难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鼎湖山听泉》中,作者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 灵魂”道出了泉水和鼎湖山的关系,那么,在普 里什文的心目中,小溪跟森林是怎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小溪是森林的心灵。
作者认为小溪是森林的心灵,他把小溪当作 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
小溪与人生道路的相同之处:
相似处:
1、溪流行进中不断遇到障碍,人的生命历程中也会 遇到困难; 2、溪流不断向前流去,才能“到达大洋”,人不懈 地奋斗,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3、小溪在与障碍的搏斗中认识到,“有障碍,才有 生活”,同样,人生如果平平坦坦就不会有真正的意义;
4、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 是如此;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美的意境,战斗的人生也 溪

课文的那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 的美丽和小溪所表现出的生命力?
第27-29段,7-12段写出了林中的景色 非常美丽; 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主要是在小溪和 障碍物的冲撞中体现出来的,如第6、 32段等。
(1)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以及流 经的坦途。 (2)画出文中小溪面对障碍的态度。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林中小溪》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林中小溪》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小溪的特点和森林的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默读、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小溪对森林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森林、小溪(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对森林和小溪的印象(3)简介课文《林中小溪》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3)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小溪的哪些特点?小溪对森林有什么作用?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运用4. 总结课堂内容(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强调小溪对森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爱护环境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深入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溪与森林的关系(2)讨论:如何保护小溪和森林?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保护小溪和森林的场景(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以小溪和森林为主题的绘画或写作作品4.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家庭作业:以“保护小溪和森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第2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

第2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
第8页 共14页
言很美丽,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 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 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提 问:你们能结合文中详细内容来谈谈 自己的体会吗? 5.讲解:作者对大自然充溢了酷爱,所 以在文章中到处表达了他对小溪和 森林的赞美之情。课文在这种感情 支配下组织行文,一挥而就。指导学 生从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层次。 6.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
第10页 共14页
小溪当作人来写,比方“仿佛在幸免 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 续前进,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 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 就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 的思想感情。文中写小溪在林中冲 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就像是一个 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一 样。 5.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最终明
第 2 课林中小溪(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
第 2 课林中小溪 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小溪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 生信念。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会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第1页 共14页
1.通过朗读品尝文章语言。
第11页 共14页
确: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 到大的障碍(其次次冲击)——冲刷 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 流、合流 6.自读课文。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约 分钟)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小结: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 的散文——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
第12页 共14页
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 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静静脆响 ……结合课文细致体会。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1.结合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特点。找 出自己喜爱的语段,细致品读。 2.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学步骤 (第 2 课时) 其次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林中小溪》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林中小溪》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林中小溪》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二、预学导学(一)检查上节课内容,完成:1.听写本课相关字音、字词。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

真惬意..啊:我坐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溪水分道扬镳....了……(二)课文内容理解:1.小溪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有奔湍而行的地方,也有平缓流淌的地方。

在这一过程中,小溪进行了几次冲击?2.溪水在小的和大的障碍面前夺关而行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由此感悟到水声所表述的什么信念?⑶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二、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小组赏读小溪冲破障碍奋力前行的句子,讨论:1.作者如何从小溪夺路而行的历程中认识到搏斗的意义?2.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什么人生哲理?3.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思想可以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相关的议论句。

(三)赏读品味(本环节在学生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中进行,注意品句、品词方法的点拔)1.佳句妙品:2.好词妙点:(四)课堂总结:1.本文描述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它以小溪流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况,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困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从溪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2.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身就充满艰难困苦的三、课堂练习(一)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组织()A.潺潺(chán)颤动(chàn)干涸( hé)吝啬( lìng )B.涟漪( yī)萦绕(yíng )和煦( xù)惘然( wǎng )C.簌簌( sù)惬意( qiè)阻塞( sè)坚韧( rěn )D.恬静(tián)嫉妒(jí) 蹿(cuān) 褴褛(lǔ)(二)选择正确的一项 (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__ __。

第二课林中小溪教案

第二课林中小溪教案

第二课林中小溪教案
殷都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常规课题林中小溪编号01- -02 主备人崔江龙使用人审核人班级九年级姓名小组日期第一板块:
学习目标:
1、在自然美景和小溪中感悟生命的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仰。

2、学习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方法。

3、学习白描和拟人手法,表现小溪而后森林之美,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学习重点:
探究文章在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和对景物描写是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
第二板块:学习过程:
一:A:知识链接:
1、作家:普里什文(又译作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

2、作品:散文集《普里什文文集》
B: 同学们自己回顾破读文章技巧
二:学习、教学组织设计:
第一环:预习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阅读全文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展开全文的,请归纳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并用红笔记录交流成果。

本文在预习中除了文章破解要点外,一定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和变化。

林中小溪说课定稿

林中小溪说课定稿

《林中小溪》说课稿第二课时三吉台中学牟艳荣一、教材分析:《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寓情于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表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本文因景生情,由情悟理。

为学生写好散文奠定了基础。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所以我将本课课型定位语言课。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告诉我们,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如下: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本文精美、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运用白描、拟人等手法表现小溪之美。

能力目标:引领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小溪的生命力量,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在诵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

难点: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学情分析:我班学生间个性差异比较明显,一部分学生不爱放声朗读,朗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另外,一部分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上课不积极思考,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我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是品读的美文。

我采用诵读法,设计以“吟哦讽诵”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了解作品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尤其是学困生学习较难,所以我采用合作探究法,生生互助,解疑释疑,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合作精神。

林中小溪 教案教学设计

林中小溪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林中小溪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林中小溪》一文,了解小溪的流淌过程及其带给森林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林中小溪》课文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素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导入:展示森林和小溪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森林和小溪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林中小溪》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

2.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小溪的流淌过程及其带给森林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写在日记中。

2. 预习下节课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溪带给森林的美好。

3.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2. 各组分享自己的设计,全班共同选出最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日记,了解他们对保护环境的理解和实际行动。

林中小溪(第二课时)

林中小溪(第二课时)
A.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 B.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的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C.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
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D.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顺流而去。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你成长的 历程中是否碰到过林中小溪那样的 波折?你是如何走出困境迎来光明 的?请把你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一下 吧。
没偏离中心。这可以看作是补充交代,也 可以看作是为把全文推向最高峰而蓄势, 作者把森林看作自己的 花园,表现出眷恋 之情,正是因为爱森林,才乐于了解森林 的 心灵——小溪。
4、吟哦讽诵31段文字,细细品味文字所传达出 来的 美丽的画面:(提示:可从动词的 运用及事 物的 色彩方面体会)
天气转暖了各种花草动物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在艳阳 朗照的水面上尽显它的生命的活力,“蹿”字写出了第一 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写苍蝇是“贴着” 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 虫“打转”。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整个画面色彩斑斓, 有黄的花,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铜色的小甲虫, 鲜艳的黑星黄粉蝶,黄毛小鸡似的柳枝上的花,小溪一路 千辛万苦,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从密林流到空地上,见 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景象,就如人生不尽是失 败挫折,光明的前景总会出现。
4.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美景,借助摄像师的镜头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 B.他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C.据美国国际部专家透露,美国将在五年内用纳米技术建造一支别具
匠心的微型军队。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再求全责
备了。
5.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