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合集下载

硝化反硝化作用原理

硝化反硝化作用原理

硝化反硝化作用原理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指在自然界中,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氨或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而反硝化则是指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这两种过程对于氮的循环和生物圈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硝化作用的原理。

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的微生物来完成的,这些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

而厌氧氨氧化细菌则能够直接将氨氧化成硝酸盐。

这些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氨氧化成硝酸盐,从而完成硝化作用。

在硝化作用中,硝酸盐是氮的氧化形式,它在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氮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接着,我们来看反硝化作用的原理。

反硝化作用是由一些厌氧细菌来完成的,这些细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氮气。

在缺氧的环境中,这些细菌能够利用硝酸盐来进行呼吸作用,从而释放出氮气。

这种过程对于维持土壤和水体中的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它们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对大气中的氮气含量具有调节作用。

通过了解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氮循环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氮盐,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反硝化作用又能够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调节大气中的氮气含量。

通过深入了解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3.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 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
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解析:NO 和 O2 反应生成 NO2 , NO2 溶于水又生成 NO。 2NO+O2 ===2NO2 ① 3NO2 +H2O ===2HNO3 +NO② 由方程式可知等体积气体混合时,O2 过量, ②中生成的 NO 会再被 O2 氧化,多次循环, 将①②两方程式合并成 4NO+3O2 +2H2O===4HNO3 等体积混合,余 O2 1/4 体积,原混合气体 2 体积, 余气为原气 1/8。
(4)由题意知,每吸收180.7 kJ的能量,即可合成 NO 2 mol,此次闪电放出能量的千分之一就是3×104 kJ,它可以 生成NO:3×104 kJ÷180.74 kJ×2 mol=332 mol。
(5)由氮守恒又可找出NO与尿素的关系式为
2NO——CO(NH2)2
2 mol
60 g
即每产生2 mol NO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60 g,则 332 mol NO相当于施加尿素的量为:332 mol/2 mol×60 g=9960 g=9.96 kg。
放电
高温、高压
(1)N2+O2
2NO (2)N2+3H2 催化剂
(3)3Mg+N2
点燃 =====
Mg3N2
2NH3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无色 红棕色 剧毒 剧毒 不溶解 溶于水并
与水反应 2NO+O2
2NO2 ;
3NO2+H2O
2HNO3+NO
3.氮的固定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氮的固定。 (2)分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

天上
N2
NO NO2
人间
NH3
HNO3
地下
NH3 、NH4
+、 NO

3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 … … N
放电
1、氮气
(1)物理性质:
N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小。 (2)化学性质 :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充填灯泡。 N2 + O2 2NO
..
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 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雷 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奇怪的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Cu+8HNO3(稀)=3Cu(NO3)2+ 2NO↑ +4H2O 铝、铁遇冷、浓HNO3会发生钝化。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 :3混合而成 。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硝酸的浓度越小被还原的程度越大。 HNO3 浓→ NO2 稀→ NO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NO2 N 2O 4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2 H2O =4HNO3
问题讨论: 1、如何检验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是NO。 2、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为什么? 因为NO易被空气中O2氧化成NO2 ,所以不能用 排空气法收集。
金属跟硝酸反应的本质:+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 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或氮气。 3Fe2+ + NO3- + 4H+ = 3Fe3+ + NO↑ + 2H2O 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 NO3- + 4H+ = Fe3+ + NO↑ + 2H2O 2Fe3+ +Fe = 3Fe2+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12 鲁科版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12 鲁科版
老李一般在家休息,负伤的地方经常疼痛难忍。家里有老婆姓元,大儿子当时工作了,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老石呢,由于是个工程师专门修理无线电的,厂里人的电器坏了一般都让老石修理,所以一下班吃完饭他就忙着给别人修理电器。老赵由于是个采购员,一天就是给食堂买粮食和各种蔬菜。老吴是个教师一般都是上课,但是还有两个寒暑假期。老吴的家里人口最多,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老两口,一共八口人。 物质缺乏的年代,大家过得都是差不多的日子,这四家就属老干部老李条件最好,一般买东西都是要用粮票、布票、肉票。要是没有这些票证的话,就算你有钱出去也会饿死的。老干部的待遇好一点,经常用不了那些票证,于是老李就常常把用不完的票证分给了这些邻居。
+5 +2
2HNO3+NO
思考:
(1)工业制备硝酸时,可采用什么措施使NO2尽可 能多的转化为硝酸呢? (2)充满NO2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反应后进入瓶 中溶液的体积约占整个集气瓶的几分之几? (3)以上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如果是,NO2在 反应中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俗语中:“一场雷雨一场肥”中的肥指的是什么 肥料?这种肥料是如何生成的呢?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 长大后,才发现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的简单,我们时刻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学习、工作、家庭……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在每一条路上,我们总是想追求最好的,努力付出过后,结局如何,只有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
当我们渐渐步入社会,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敢有一丝懈怠,甚至为了一份微薄的薪水,我们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几乎没有自己所谓的自由时间,我想在当今社会,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这样,没有时间交际,也没有时间旅游,更没有时间去陪伴家人……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的选择,到最后只能自己在心里安慰自己:有失有得,只是这个得真是我们自己所想要的吗?

高中化学二轮(鲁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高中化学二轮(鲁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目 链 接
反应情况

3.NO 、 O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 4NO + 3O2 + 2H2O===4NHO3,其计算如下表:
+2

N O;B 项:N O→ N O2;C 项:N2→ N H3;D 项:N O2→
+2
+2
+4
0
-3
+4
H+ N5 O3、 N O。 答案:C
栏 目 链 接

自 检
学 测
4.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 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 温气体主要是 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 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 因是( )
2 3
氮 的



知 清
识 单 无 无 相近 78% 2NO 2NH3
栏 目 链 接


知 清
识 单 4.可逆反应。 正反两个方向 进行的反应, 在相同条件 ________下,能同时向________________ 为 可 逆 反 应 , 可 逆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用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氮的循环
第2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 环中的重要物质
栏 目 链 接

1.了解氮的固定以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了解氮气的性质。
3.掌握NO、NO2的重要性质。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时的反应情况探究
1 . NO 、 NO2 的 混 合 气 体 溶 于 水 时 涉 及 反 应 : 3NO2 + H2O===2HNO3+NO,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 . 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 4NO2 + O2 + 栏 2H2O===4HNO3,其计算如下表:

三-2-氮的循环知识点

三-2-氮的循环知识点

氮的循环一、氮在自然界中循环思考:氮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N元素的非金属性比较强,为什么能在空气中以单质的形式稳定存在呢?分析:这与N2的结构有关,N2的电子式为,存在氮氮三键,键能较大,破坏该键需要大量能量,故N2能稳定存在,若提供足量能量,N2可参与反应,如雷雨交加天气里,N2、O2在放电条件下可化合成NO,这就是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正是通过氮的固定,开始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的固定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方式。

2、自然固氮(1)生物固氮: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含有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故豆类植物不需要施用氮肥,这种固氮方式占整个自然固氮的90%。

(2)高能固氮:通过闪电等高能量途径把N2固定的方式为高能固氮。

涉及到的反应主要有: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可知,N2最终变成HNO3,即正常的雨水略呈酸性。

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得到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这就是“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3、人工固氮人们在工业生产中把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为人工固氮,又叫工业固氮。

常见的方法有:(1)N2与H2合成NH3:,该反应为工业制HNO3的基础反应。

(2)仿生固氮:用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做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固氮,这些金属有机物类似于根瘤菌,故又叫仿生固氮,这是目前科学界较为关注的研究性课题。

【例1】(双选题)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工业合成氨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E.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4、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也涉及到了氮的循环,其中主要是利用N2与H2合成工业中重要的生产原料——NH3,即人工固氮。

涉及到两种很重要的物质:NH3、HNO3。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课堂互动探究 ///////

课堂达标训练 ///////

课后巩固训练 ///////
1
新知自主预习
目录
新知自主预习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硝酸盐
氮的氧化物
创新设计 目录
新知自主预习
2.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氮气化―学―方→法___氨____―→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___氮__氧__化__合__物_____参与氮的循环。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2.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烧瓶。关闭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 瓶中的现象:_烧__瓶__中__气__体__由__无__色__变__为__红__棕__色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2_N_O__+__O_2_=_=_=_2_N_O__2__。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①__烧__杯__中__红__棕__色__气__体__又__变__为__无__色______; ②__烧__杯__中__水__倒__吸__到__烧__瓶__中__(_或__烧__瓶__中__液__面__上__升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3_N__O_2_+__H_2_O_=_=_=__2_H_N_O__3_+__N_O____。Leabharlann 新知自主预习创新设计
3.氮的氧化物 (1)不同价态的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氮元素 化合价
N2O(笑气) NO
N2O3
NO2

高中化学:化学《氮的循环》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究自然界中的奥秘,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

(2)让学生体会氮的固定,合成氨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3)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了解NO、NO2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自学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固定的相关知识,认识N2、NO、NO2的性质,了解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重点:(1)知识重点:N2、NO、NO2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对非金属元素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学生对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生知道了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

也就是说:学生们已接触了一些非金属元素的知识。

教师应注意选择什么样的线索,怎样承载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尤其重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含氮元素的物质有全面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氮的固定
下列属于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N2和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H2O 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
解析: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叫氮的固定。固定氮的方式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如工 业合成氨是人工固氮,雷雨天气产生NO气体就属于自然固 氮,另外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 体内的蛋白质,也属于自然固氮。
O2+2H2O
4HNO3
当V(NO2)∶V(O2)=4∶1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
当V(NO2)∶V(O2)<4∶1时,剩余氧气;
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 NO,且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
(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
4NO+3O2+2H2O
解析:本题以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为主线,综合考 查了化学、生物、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
(1)将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显然只有过程①符合。
(2)蛋白质转化为氨属于蛋白质的水解和分解,能完成 这一过程的生物应为“分解者”。
(3)两块云放电时,其放出的能量可用下式计算:
E=UIt=UQ=109×30=3×1010(J)=3×107(kJ)
(2)设1.5 mL O2全部参加反应,由(1)中③知:V反应 (NO)=V反应(O2)×4/3=1.5 mL×4/3=2.0 mL,而NO的总 体积是3.0 mL,故剩余NO气体1.0 mL
答案:(1)①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试管内液 面升高
③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NO 1.0 mL
C.3∶2
D.2∶3
解析:判断此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运用差量法 进行计算,由所得结果来确定正确的选项。设混合气 体中NO2的体积为x
差量法:
3NO2+H2O===2HNO3+NO
ΔV
3 mL
1 mL 3 mL-1 mL=2 mL
x
50 mL-30 mL=20 mL
3 mx L=220mmLL
x=30 mL
答案:(1)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闪电时可把空气中的氮(N2)转化为氮肥(“固氮” 反应)(48300 余万吨),落到地面上后可发生:2 HNO3+Ca(HCO3)2===Ca(NO3)2+2H2O+2CO2↑, 形成硝酸盐以利于作物生长
尝试应用
2.雷鸣电闪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地球上 每年平均发生31560余次闪电。
(1)每当雷电交加之际,轰鸣闪电之时,空气中可能 发生如下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 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等 (3)氮氧化合物
综合拓展
关于氮气制取的方法
分离空气法:空气中约含五分之四(体积分数)的氮气, 因此工业上所需的氮气都是从空气中提取的。其方法通常 有两种,一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即将液态空气减压分馏; 二是将可燃物在限定容积的容器内燃烧除去氧气,从而获 得氮气。
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加 热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 来制备氮气。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 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训练
2.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 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 状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 ________。
答案:A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要紧紧抓住题目的要求去做,同 时要求同学们对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如本题中只要牢牢抓 住“氮由游离态生成化合态就是氮的固定”,则很容易得 到正确答案。
变式训练 1.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使N2 转化为NO C.合成氨
D.豆科植物将N2 转化为NH3
(3)若在一次雷雨闪电中两块云间的电势差为109 V, 从一块云移到另一块_kJ。
(4)若闪电时有千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成NO,能产生 NO ______ mol。
(5)此次雷雨生成物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 [CO(NH2)2]肥料______kg。
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为 50 mL-30 mL=20 mL
所以:V(NO2)∶V(NO)=30∶20=3∶2。 答案:C
名师点睛: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相差量跟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之 间的比例关系为解题思路而建立起来的解题方法。关 键是找准变化量,把题中的已知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 的化学计量数对应差量列出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是 一种简捷的解题方法。
(1)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 (2)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或工业固氮)
综合拓展
氮的氧化物以及与氧气混合后溶于水的情况分析
(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 据反应:3NO2+H2O 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 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
(2)由此说明闪电对人类生活有何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成分, 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蚕豆、大豆等 豆科植物和苜蓿等的根部有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 成氨作为养料吸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推动 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氮循环,保持着生态平衡,使生命得以 延续。当然,现代农业并不单纯仅仅靠等待大自然的恩赐。
综合计算
已 知 NO2 和 NaOH 溶 液 反 应 为 : 3NO2 + 2NaOH===2NaNO3+NO+H2O, NO、NO2 可一起与 NaOH 溶
液作用:NO2+NO+2NaOH===2NaNO2+H2O,欲用V升某烧 碱溶液将由n mol NO与m mol N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全
解析:(1)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 ① 2NO+O2 2NO2,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 的NO2溶于水:②3NO2+H2O 2HNO3+NO,①②两 反应的总方程式为:③4NO+3O2+2H2O 4HNO3,气 体被消耗,所以又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V(NO)∶V(O2) ≠4∶3,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 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
(4)由题意知,每吸收180.7 kJ的能量,即可合成 NO 2 mol,此次闪电放出能量的千分之一就是3×104 kJ,它可以 生成NO:3×104 kJ÷180.74 kJ×2 mol=332 mol。
(5)由氮守恒又可找出NO与尿素的关系式为
2NO——CO(NH2)2
2 mol
60 g
即每产生2 mol NO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60 g,则 332 mol NO相当于施加尿素的量为:332 mol/2 mol×60 g=9960 g=9.96 kg。
________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根瘤菌 硝酸盐 铵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氨 氮气 氧气 NO2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 ________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3.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 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
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解析:NO 和 O2 反应生成 NO2 , NO2 溶于水又生成 NO。 2NO+O2 ===2NO2 ① 3NO2 +H2O ===2HNO3 +NO② 由方程式可知等体积气体混合时,O2 过量, ②中生成的 NO 会再被 O2 氧化,多次循环, 将①②两方程式合并成 4NO+3O2 +2H2O===4HNO3 等体积混合,余 O2 1/4 体积,原混合气体 2 体积, 余气为原气 1/8。
解析: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A中没有生成化合态氮,B、D是自然固氮,合成氨和 仿生固氮是人工固氮。
答案:C
NO2、NO与水或氧气的反应
将装有50 mL NO2、NO混合气体的量筒倒 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 mL,则原混合 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 )
A.5∶3
B.3∶5
放电
高温、高压
(1)N2+O2
2NO (2)N2+3H2 催化剂
(3)3Mg+N2
点燃 =====
Mg3N2
2NH3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无色 红棕色 剧毒 剧毒 不溶解 溶于水并
与水反应 2NO+O2
2NO2 ;
3NO2+H2O
2HNO3+NO
3.氮的固定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氮的固定。 (2)分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2)B (3)3×107 (4)332 (5)9.96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