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氮循环》课件1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氮循环(PPT课件)

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你认为应该施加下列哪
D 一种化肥(
)
A.氯化钾 B. 硫酸钾 C. 过磷酸钙 D. 尿素
9. 国外施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农田,它的动机
是( C )
①对植物呼吸作用有利;②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值; ③有利于土壤的Ca2+、Mg2+被植物吸收;④加速光合 作用进行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熟后逐步转化为可溶于水、能 被作物吸收的物质,肥效较慢 但较长
便于工业生产,成本较高 便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有些品种化肥如长期大量施 用能使土壤板结
能改良土壤结构
棉花你的叶子为什么变黄了? 因为我缺氮!
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磷肥,作物矮小瘦弱,分枝少,叶片暗绿色,叶缘、 叶柄出现紫色。
壤中较少,而植物摄取量又较多的是哪些元素?
N、P、K
氮肥
磷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料
化学肥料
钾肥 复合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
农家肥料:如厩肥、人粪尿、绿肥等。
对比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的一些特点
化学肥料
农家肥料
所含营养元素种类少,
常含多种营养元素,营
但营养元素的含量大
养元素含量较少
一般易溶于水,易于被 作物吸收,肥效较快
一般较难溶于水,经腐
5、铵盐不能跟( K2CO3 ) 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否则会 降低肥效。
CD 6.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 NH4Cl
B. NH4NO3
C. KH2PO4
D. KNO3
D 7. 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氨气的是( )
《氮的循环》课件1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雷雨发庄稼
【思考】 (1)闪电发生时,空气 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 合物之间发生了哪些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2)为什么说雷雨发庄 稼?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 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保意 识。 2.了解氮的物理性质,掌握氮的化学性质。(重点)
(2)化学性质 ①与H2O反应: NO2与H2O反应
实验总结:
a.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气体
现 b.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到原体积的约三分之一处 象 c.让集气瓶内无色气体接触到空气,又变成红棕色
d.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结 论
化学 方程 式
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同 时生成酸性物质; b.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③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 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反应。
Ⅰ.与氧气反应: N2+O2 Ⅱ.与氢气反应: N2+3H2
放电
2NO (表现还原性)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表现氧化性)
氮气与氢气反应: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
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氨水中如果滴加酚酞试液,氨水呈现红色说明了 什么?
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烧瓶内液体呈现红色
挤压滴管的胶头,打开止水夹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迅速产 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 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
结合比较牢固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雷雨发庄稼
【思考】 (1)闪电发生时,空气 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 合物之间发生了哪些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2)为什么说雷雨发庄 稼?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 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保意 识。 2.了解氮的物理性质,掌握氮的化学性质。(重点)
(2)化学性质 ①与H2O反应: NO2与H2O反应
实验总结:
a.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气体
现 b.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到原体积的约三分之一处 象 c.让集气瓶内无色气体接触到空气,又变成红棕色
d.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结 论
化学 方程 式
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同 时生成酸性物质; b.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③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 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反应。
Ⅰ.与氧气反应: N2+O2 Ⅱ.与氢气反应: N2+3H2
放电
2NO (表现还原性)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表现氧化性)
氮气与氢气反应: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
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氨水中如果滴加酚酞试液,氨水呈现红色说明了 什么?
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烧瓶内液体呈现红色
挤压滴管的胶头,打开止水夹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迅速产 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 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
结合比较牢固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3.3.1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与氮氧化物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1)

第3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联想 · 质疑
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在电闪雷鸣的时候,空气里的氮 气、部分含氮化合物分别发生了 哪些反应?这些反应产生了哪些 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动物蛋白 动物饲料
后,仍有6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B );另有一盛有O2和 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气体的体积减 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NO2的体积比是( C )
A.1∶4
B.2∶3
C.3∶2
D.3∶1
互动 · 探究
探究 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
V(NO)∶V(O2)
=4∶3 恰好完全吸收 < 4∶3 剩余气体为O2 > 4∶3 剩余气体为NO
深度思考
1.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试说出其中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雷电发生时,N2和O2化合生成NO,NO迅速被氧化为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 HNO3跟土壤作用生成硝酸盐,NO可被植物吸收。
当堂训练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 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排__放__气__体__中__N_O_含__量__升__高_________;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产__品__C_a_(N__O_2_)_2中__C__a_(N__O_3_)2_含__量__升__高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与氮氧化物
联想 · 质疑
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在电闪雷鸣的时候,空气里的氮 气、部分含氮化合物分别发生了 哪些反应?这些反应产生了哪些 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动物蛋白 动物饲料
后,仍有6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B );另有一盛有O2和 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气体的体积减 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NO2的体积比是( C )
A.1∶4
B.2∶3
C.3∶2
D.3∶1
互动 · 探究
探究 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
V(NO)∶V(O2)
=4∶3 恰好完全吸收 < 4∶3 剩余气体为O2 > 4∶3 剩余气体为NO
深度思考
1.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试说出其中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雷电发生时,N2和O2化合生成NO,NO迅速被氧化为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 HNO3跟土壤作用生成硝酸盐,NO可被植物吸收。
当堂训练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 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排__放__气__体__中__N_O_含__量__升__高_________;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产__品__C_a_(N__O_2_)_2中__C__a_(N__O_3_)2_含__量__升__高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课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优秀ppt 鲁科版

4NO2+O2+2H2O====4HNO3
物质 氧化性
NO
6NO+4NH3 5N2+6H2O
NO2 6NO2+8NH3====7N2+12H2O NO2+SO2====SO3+NO(NO2能将 I-氧化为I2,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
【拓展深化】氮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 (1)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是同时还生成NO,而且NO2与HNO3中的氮元 素化合价不同,因此NO2不是HNO3对应的酸性氧化物; (2)NO2虽然不是酸性氧化物,但是可以与碱反应,如 2NO2+2NaOH====NaNO3+NaNO2+H2O; (3)NO也不是酸性氧化物,但是NO2与NO的混合气可以被碱液吸收,如 NO2+NO+2NaOH====2NaNO2+H2O。
生物
仿生
【微点拨】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氮的氧化物:
氮的化合价 对应氧化物
+1
+2
+3
+4
+5
N2O
_N_O_
N2O3
_N_O_2 、N2O4
N2O5
2.NO和NO2: (1)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NO _无__色__ 气态 _无__味__ 与空气接近
一、NO、NO2的性质对比 典题探究:1.(2014·天津高考改编)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 正确的是 ( )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一氧化氮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物质 氧化性
NO
6NO+4NH3 5N2+6H2O
NO2 6NO2+8NH3====7N2+12H2O NO2+SO2====SO3+NO(NO2能将 I-氧化为I2,能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
【拓展深化】氮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 (1)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是同时还生成NO,而且NO2与HNO3中的氮元 素化合价不同,因此NO2不是HNO3对应的酸性氧化物; (2)NO2虽然不是酸性氧化物,但是可以与碱反应,如 2NO2+2NaOH====NaNO3+NaNO2+H2O; (3)NO也不是酸性氧化物,但是NO2与NO的混合气可以被碱液吸收,如 NO2+NO+2NaOH====2NaNO2+H2O。
生物
仿生
【微点拨】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氮的氧化物:
氮的化合价 对应氧化物
+1
+2
+3
+4
+5
N2O
_N_O_
N2O3
_N_O_2 、N2O4
N2O5
2.NO和NO2: (1)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NO _无__色__ 气态 _无__味__ 与空气接近
一、NO、NO2的性质对比 典题探究:1.(2014·天津高考改编)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 正确的是 ( )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一氧化氮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氮的循环PPT课件

氮的循环
联想•质疑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有关的
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于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天上
自 然 界 中 氮 循 环
N2
NO NO2 HNO3
人间
NH3
地下
NH3 、NH4
+、 NO
—
3
氮循环中重要物质
• (1)氮气
放电
• •
B、与氢气反应
工业合成氨:
•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
• 方向进行的反应。
把单质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
及时巩固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3
某集气瓶中装有NO然后倒置在水槽中再 向瓶内通入21mlO2时最后集气瓶中的液面 还在原来位置.则原集气瓶中NO 的体积为 ( B )ml • A 6 ml B 12 ml C 16 ml D 18ml
3 A ,B .C三种气体,A为无色,在一定条 件下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 它能与氧反应生成C, A,C气体均溶于水, 其水溶液分别呈碱性和酸性.推断 A ,B ,C的化学式. NO 2 NH 3 A C
课堂练习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排放NO2有关的是:(A B)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 C 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2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 NO 和O2混和气置于试管中,并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C ) •A D
联想•质疑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有关的
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产生了哪些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于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天上
自 然 界 中 氮 循 环
N2
NO NO2 HNO3
人间
NH3
地下
NH3 、NH4
+、 NO
—
3
氮循环中重要物质
• (1)氮气
放电
• •
B、与氢气反应
工业合成氨:
•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
• 方向进行的反应。
把单质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
及时巩固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3
某集气瓶中装有NO然后倒置在水槽中再 向瓶内通入21mlO2时最后集气瓶中的液面 还在原来位置.则原集气瓶中NO 的体积为 ( B )ml • A 6 ml B 12 ml C 16 ml D 18ml
3 A ,B .C三种气体,A为无色,在一定条 件下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 它能与氧反应生成C, A,C气体均溶于水, 其水溶液分别呈碱性和酸性.推断 A ,B ,C的化学式. NO 2 NH 3 A C
课堂练习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排放NO2有关的是:(A B)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 C 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2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 NO 和O2混和气置于试管中,并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C ) •A D
3.3.1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教学课件)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盐化合物;NO2和碱反应化合 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二者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2)N2和O2反应,不管量和条件如何变化,均只能生成NO。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谢谢观看
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
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
微生物分解成
NH
4
、NO
3
、和
NH3,又回到土壤、大气和
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
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随降
水转化成硝酸等进入土壤和水体中。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 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 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 如盐、硝酸)。某些含氮化 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燃烧、 农作物的秸秆燃烧等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土 壤和水体,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
②NO2→NO: 3NO2+H2O===2HNO3+NO 。
氮气的性质及工业制法 (1)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的接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N2 能与 H2、O2、Mg 等发 生化学反应。
①氮气与氢气反应:
,该反应是工业合
成氨的原理。 ②氮气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2NO。 ③氮气与镁反应:3Mg+N2=点==燃==Mg3N2。
人工固氮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氨的工业合成。大多数植物只能吸 收化合态的氮元素,而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经过大量 的实验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可以直接 化合生成氨,而氨的水溶液及氨形成的盐含有能被植物吸收的 铵态氮。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有催 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谢谢观看
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
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
微生物分解成
NH
4
、NO
3
、和
NH3,又回到土壤、大气和
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
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随降
水转化成硝酸等进入土壤和水体中。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 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 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 如盐、硝酸)。某些含氮化 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燃烧、 农作物的秸秆燃烧等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土 壤和水体,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
②NO2→NO: 3NO2+H2O===2HNO3+NO 。
氮气的性质及工业制法 (1)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的接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N2 能与 H2、O2、Mg 等发 生化学反应。
①氮气与氢气反应:
,该反应是工业合
成氨的原理。 ②氮气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2NO。 ③氮气与镁反应:3Mg+N2=点==燃==Mg3N2。
人工固氮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氨的工业合成。大多数植物只能吸 收化合态的氮元素,而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经过大量 的实验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可以直接 化合生成氨,而氨的水溶液及氨形成的盐含有能被植物吸收的 铵态氮。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有催 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
自然界的氮循环 PPT

缺磷肥,作物矮小瘦弱,分枝少,叶片暗绿色,叶 缘、叶柄出现紫色。
磷肥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子粒饱满。
钾肥
缺钾的大豆
缺钾的甘蓝
钾肥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对虫 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
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是含有 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 元素的化肥,如磷酸 二氢铵、硝酸钾等。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 硼肥、锰肥、铜肥、锌肥、 钼肥等,施用的量很少。 植物缺乏这些微量元素, 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 抗病能力。
液态化肥: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化学式:NH3·H2O 气态肥料:CO2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试一试
A 1、能够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的是(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微量元素肥料
B 2、下列肥料不能跟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
A、尿素 B、硫酸铵 C、硝酸钾 D、磷酸钙
CD 3、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D. KNO3
D 7. 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氨气的是( )
A. 氯化钾
B. 硫酸钾
B. C. 过磷酸钙
D. 硫酸铵
C. 8.某同学家中种植的植物比正常的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你认为应该施加下
D 列哪一种化肥(
)
A. A.氯化钾 B. 硫酸钾 C. 过磷酸钙 D. 尿素
A、碳酸氢铵 B、磷酸二氢钙 C、硝酸钾 D、磷酸氢二铵
4、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是( CO(NH2)2 ), 含氮量最高的铵盐是( NH4NO3 )
5、铵盐不能跟( K2CO3 ) 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否则会 降低肥效。
CD 6.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氮的循环 PPT课件

2、氮的氧化物
+1 +2 +3 +4 +4 +5
N2O、NO、 N2O3、 NO2、N2O4、N2O5 (1)一氧化氮: 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 氧化氮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2NO + O2 = 2NO2
(2)二氧化氮: 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3NO2 + H2O = 2HNO3 + NO
(2)特性: ①不稳定性:
密封保存在 棕色试剂瓶中,并放在 冷暗处!
4NO2↑ + O2↑ +2H2O
4HNO3
△
或光照
硝酸应如何保存? 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浓硝酸因溶有NO2而呈黄色。
②强氧化性:
实验2、
剧烈反应,铜不断溶 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溶液变为绿色。 反应从慢到快,铜在 不断的溶解,产生无色气 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 溶液变为蓝色。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4+ + OH- = NH3· H2O NH4+ + OHNH3↑+ H2O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检验NH4+离子的方法:
取试样加NaOH溶液,加热,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 蓝,证明(NH4)2SO4 NH4HCO3
天上
N2
NO NO2
人间
NH3
HNO3
地下
NH3 、NH4
+、 NO
—
3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 … … N
放电
1、氮气
(1)物理性质:
N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小。 (2)化学性质 :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充填灯泡。 N2 + O2 2N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_______,把空气中 的氮气转变为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动物遗体中的蛋 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又 回到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 的________与 化合生成NO,NO和O2 迅速生成 ________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根瘤菌 硝酸盐 氮气 氧气 NO2 铵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氨
(3)若在一次雷雨闪电中两块云间的电势差为109 V, 从一块云移到另一块云的电量约为30 C,此次闪电放出的 能量是______kJ。 (4)若闪电时有千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成NO,能产生 NO ______ mol。 (5)此次雷雨生成物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 [CO(NH2)2]肥料______kg。
3.氮的固定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氮的固定。 (2)分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1)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
(2)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或工业固氮)
综合拓展 氮的氧化物以及与氧气混合后溶于水的情况分析 (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 据反应:3NO2+H2O 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 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 O2+2H2O 4HNO3 当V(NO2)∶V(O2)=4∶1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 当V(NO2)∶V(O2)<4∶1时,剩余氧气; 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 NO,且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 ________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2)氨 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等 (3)氮氧化合物
综合拓展 关于氮气制取的方法
(4)由题意知,每吸收180.7 kJ的能量,即可合成 NO 2 mol,此次闪电放出能量的千分之一就是3×104 kJ,它可以 生成NO:3×104 kJ÷180.74 kJ×2 mol=332 mol。
(5)由氮守恒又可找出NO与尿素的关系式为 2NO——CO(NH2)2 2 mol 60 g
自然界中氮循环
1.了解氮的固定,掌握氮气的性质。 2.掌握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知识清单 1.氮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 素,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________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里、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单质 化合物
加热
尝试应用 1.下图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又知 1 mol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2 mol NO气体时需吸收180.7 kJ热量。试回答:
(1)图中________过程称为氮的固定(填写序号)。 (2)下列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生物是______(填写字
母 )。
A.藻类 B.分解者 C.化能合成细菌
解析:本题以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为主线,综合考 查了化学、生物、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 (1)将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显然只有过程①符合。 (2)蛋白质转化为氨属于蛋白质的水解和分解,能完成 这一过程的生物应为“分解者”。 (3)两块云放电时,其放出的能量可用下式计算: E=UIt=UQ=109×30=3×1010(J)=3×107(kJ)
即每产生2 mol NO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60 g,则 332 mol NO相当于施加尿素的量为:332 mol/2 mol×60 g=9960 g=9.96 kg。 答案:(1)① (2)B (3)3×107 (4)332 (5)9.96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清单 1.氮气
(1)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 4NO+3O2+2H2O 4HNO3 当V(NO) ∶V(O2) =4∶3时,恰好反应,无剩余气体; 当V(NO2)∶V(O2)<4∶3时,剩余氧气; 当V(NO2)∶V(O2)>4∶3时,剩余NO。 特别提示:将方程式4NO2+O2+2H2O = 4HNO3与 4NO+3O2+2H2O = 4HNO3相加可以得到方程式NO2+NO +O2+H2O = 2HNO3,由此可知NO、NO2、O2等体积混 合时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但混合气体能被水完全吸收时 三者不一定必须是等体积,其实只需要混合气体的O2分为 两部分,一部分恰好与NO反应,另一部分恰好与NO2反应 即可。
物质
颜色 毒性
NO
________ ________
NO2
________ ________
溶解性 气味
转化
________ 无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刺激性气味
无色 红棕色 剧毒 剧毒 不溶解 与水反应 2NO+O2 2NO2 ; 3NO2+H2O 2HNO3+NO
溶于பைடு நூலகம்并
NaNO2+NH4Cl===NH4NO2+NaCl NH4NO2=====N2↑+2H2O
特别提示:1.将空气液化后,升温时先挥发出 的气体是沸点低的气体,故先得到氮气。 2.实验室制备氮气时,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制 得(如将氨气与氧化铜加热),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制得(如用氨气还原氮的氧化物制取氮气)。
(2)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与金属镁反应: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N2+O2
放电
2NO
(2)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点燃 Mg N (3)3Mg+N2 ===== 3 2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分离空气法:空气中约含五分之四(体积分数)的氮气, 因此工业上所需的氮气都是从空气中提取的。其方法通常 有两种,一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即将液态空气减压分馏; 二是将可燃物在限定容积的容器内燃烧除去氧气,从而获 得氮气。
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加 热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 来制备氮气。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 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