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法,协助医院加强急诊科管理,提升急救服务能力,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2
PDCA循环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PDCA循环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成效目的应用PDCA循环进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以保障转运安全、及时,提高转运质量。
方法选择PDCA循环实施前转运18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第1次PDCA循环实施后1800例患者作為实验1组,第2次PDCA循环实施后1800例患者作为实验2组。
通过2次PDCA循环,对影响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的护理处置准确率、急救药(物)品完好率、转运工具完好率、交接准确率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达标率5方面要因基于现状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转运质量。
结果PDCA循环实施2次后,急救药(物)品完好率、转运工具完好率、交接准确率均达到100%;护理处置准确率由56.70%至99.6%,提高42.9%;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达标率由67.90%至93.20%,提高25.3%。
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根据各个循环周期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抓住重点的少数,解决关键环节流程问题,持续改进督导落实,才能保障转运安全、及时,提高转运质量。
标签:PDCA循环;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成效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是周而复始地运行,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改善品质来实现阶梯式上升的过程,最终达到管理水平的提升[1]。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转运做各种检查或转入专科住院治疗或转上级医院,但因其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都会出现病情恶化或生命健康危险[2]。
因此,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与及时性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而且刻不容缓。
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将PDCA循环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管理,经过2次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与及时性显著提高,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级急救中心挂靠在我院,开放床位2300张,急诊科每天转运急危重症患者50余人次。
急诊科运用PDCA循环缩短急诊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

缩短急诊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主题选定:急诊室危重患者情况危急、病情复杂,需要辅助科室检查进行及时诊断,再给予有效救治,这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但随着急诊患者日益增多,转运行为也日趋频繁,而急诊的医疗资源有限,使得转运相关潜在隐患增加。
国外有文献报道,危重患者转运死亡率比普通患者高9.6%,71%的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我们调查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的情况后发现,急诊室患者外出检查时间长短影响患者的安全性。
其中患者外出检查前的准备时间因各方面影响所需时间较长,在患者外出转运时间中占较大比例。
鉴于此问题的实际可行性和效益性,急诊科于20XX年3月成立专项小组,对“缩短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这一项目进行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包括急诊科护理人员、急诊医生、外勤转运工人。
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根据20XX年3月至4月危重患者院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外出检查准备时间最短为7分钟,最长为184分钟,平均62分钟。
1)并通过成员打分,得出影响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的要因:外勤工人检查准备时间、护士检查准备时间和其他特殊情况所占的时间相对较长。
经全体组员讨论,把外出检查平均准备时间30分钟定为目标值,同时将工人、护士的检查准备时间及其他时间(如仪器设备准备时间)作为改善重点。
进一步分析上述要因,主要表现为护士在转运前准备不充分、工作未统一安排和转运仪器位置不统一。
PDCA 循环:P我们依据选出的要因拟定五条对策,分别是设置总调度岗位,赋予职责;加强护士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培训考核,模拟演练;加强培训考核低年资护士;定点放置转运物品,标配卡管理;改进连接监护仪的方法。
此外,还制定质量指标监控计划:从建立转运流程着手,增设转运岗位和添置转运设施。
通过采用急诊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准备时间表,统计和分析转运数据。
具体的监控计划如下:数据收集方法:由专项小组落实统计分析。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PDCA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摘要] 目的:探讨在应急救援中应用鱼骨图分析结合PDCA 循环管理,对于提升救援质量的效果评价。
方法:根据急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运用鱼骨图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使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对急救中心的救援物资、急救人员、救治流程等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结果:实施PDCA 循环后,急救中心救援能力得到提升;急救中心救援人员数量增加、急救技能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急救中心的培训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
结论:通过实施鱼骨图结合PDCA 循环管理模式,我院急救中心救援质量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应急救援是对突发、紧急灾害事件开展的有效处置措施,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恢复组织的正常形态为目的。
医院的急救中心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挽救生命、减轻伤痛的重大使命,在院前急救与灾害救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 。
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指挥型模式,我院是湘西北地区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院内急救中心为体系内最大的救援中心,除了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外,还承担着湘西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自2008 年起,我院开始构建一体化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以来,使用“鱼骨图查因,PDCA循环解题”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应急救援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1.1 使用“鱼骨图”查找原因,发现不足回顾我院应急救援模式探索初期,发现院前与院内联动不足,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及职能协调不畅。
若一天发生多次突发事件、危重患者多,应急资源就显得相对不足,例如2008 年12月28日10 :30、19:30、22:50 分别发生三起重大事故,共计伤亡90人,我院及另外三家医院同时接诊,仍难以及时处理。
同时,现场处置与转运缺少统一的指挥和标准,各部门各行其是,不能做到有序地配合和衔接。
针对以上现象,联合院办公室、护理部和急救科室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共15人参加,参与人员均有8 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
应用PDCA循环分析危重患者的救护能力(案例)

1、护士对患儿病情预见不足的改进措施
(1)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急救护理培训并考核,要求理论均在90分以上。
(2)每月进行专科理论培训、考核,并将课件发QQ群学习。
(3)每年进行危重患儿急救的流程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4)抽考管床护士对病人情况的知晓度及询问家属护理措施落实,查看患者的风险评估、计划单的个性化与护理记录的一致性,与绩效挂钩。。
考核项目
考核人物
合格人知
合格率
不合格
K粒
不合格率
1、危重患儿护理的理论培训
25
23
92%
2
8%
2、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
25
22
88%
3
12%
3、生命支持设备操作
25
21
84%
4
16%
4、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
25
15
60%
10
40%
5、紧急处置能力
25
16
64%
9
36%
(≡1)
从上表可看出,有28人次考核不合格,其中不合格具体情况见图1:
25
23
92%
2
8%
护士对患儿的紧急处置能力和患者病情评估及处理改进效果显著。见图6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上述改进措施的实施,护士对危重患儿的评估及紧急处置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但这两项指标涉及的内容多,考核标准不明确,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大监管、考核力度并持续保持,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常态化,才能达到真正的改进。
影响救护能力的因素
例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患儿病情变化快,护土预见不足
16
29.6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摘要目的: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
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实施、检查、纠正)。
结果:患者满意率明显增高,差错事故率明显减少。
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PDCA 循环模式管理急诊科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每一天都面对病情发杂、年龄不一、生命垂危的各种疾病患者,同时还有许多急危重症及突发性事件的患者。
他们就诊时间不确定,人数不确定,没有规律性,给急诊科带来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就应认真思索,以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做到科学化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2005年以来,经过PDCA 循环模式运作实践,体会到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完整性。
规范护理行为,重视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有了整体的,明显的提高。
P(plan)计划成立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首先明确小组成员;主管护师2人、高年资护师2人、护士长1人。
根据本科室特点划分工作内容;分别负责预检分诊、急诊抢救、清创缝合、观察输液四方面工作。
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责任,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按照要求,不仅有计划,还要有目标。
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后,还应设定当月质量目标,如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情况、有无护理差错事故及事故隐患、门诊量、抢救人数、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等。
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例会制度;每月第三周周三下午质管小组成员将各组工作信息反馈给护士长,进行汇总、评价、分析、讨论、研究问题产生原因,解决问题方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每月第四周周四下午给全科护士进行质量讲评,要求全科护士参加,(值班人员另定时间讲评) [1]。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来衡量护理工作,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①根据科室质量管理目标要求,分成十项,50条:条条有基本要求、考核标准和扣分标准(质量管理、科室管理、工作质量、感染管理、安全管理、行风与纪律、学习与培训、护理文件书写、护士礼仪与素质、院前救护),突出质量、安全、服务、客观、真实、工整、合理、适用原则。
运用PDCA法,协助医院加强急诊科管理,提升急救服务能力,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2

对策
软件4:医嘱、 病历的规范书 写
危重患者抢救 功率
投诉、纠纷, 安全
目标
措施
人员
完成日期
实施(Do): 一、质量管理小组正在集中查阅现岗病历 : 二、急诊科病历管理制度:
检查(Check):一、每月对病历质量进行集中抽查: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透析记录单
亿元 3.17 2.85 2.83 2.80 2.65 2.57 2.46 2.42 2.19 2.07 2.07 2.04 份额 4.17% 3.75% 3.72% 3.68% 3.48% 3.38% 3.23% 3.17% 2.88% 2.72% 2.72% 2.68%
2005年到2010年次序增幅排在前10位的品种 -22个城市,360家样本医院药品采购数据-
利奈唑胺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帕珠沙星 比阿培南 甲砜霉素甘氨酸酯 头孢噻利 米卡芬净 萘夫西林 安妥沙星 复方头孢克洛
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 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比例达31.5 %; 在含有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中,无细菌性感染治疗及预防指征的患者占四分之一(24.2%); 当患者向医师要求处方抗生素时,80.5%的医师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根据药敏试验而选择的只占 14 % 。
2、软件管理: 1)各种制度职责,急救服务流程建设不完善。 2)无技术培训,急救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 3)心肺复苏,重点病种,急诊诊疗常规,五机操作及气管插管术考核结果不能胜任急救要求。 4)无专职科主任全面有效管理,长期无政府状态。 3、医疗文书书写,医嘱不规范。
4、抢救成功率不达标 5、急救医疗质量风险管理漏洞大(投诉、纠纷,危急值及不良事件等安全管理)。
(一)、通过限制医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加强医疗机构高级别抗菌药物临床 使用的管理;
PDCA循环联合项目管理在提高全院抢救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联合项目管理在提高全院抢救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项目管理在提高全院抢救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利回顾性资料,对我院2021年1-3月份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在2021年4-12月份采用PDCA循环联合项目管理进行干预,对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抢救药品知晓率、抢救车管理规范率进行比较。
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急救药品知晓率高于管理前(P<0.05)、抢救车管理规范率高于管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DCA联合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车管理质量,为护理人员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PDCA循环;项目管理;抢救车质量管理抢救车是护理安全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抢救车物品及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完好率100%,是医院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护的综合体现[1]。
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2019版)》核心条款4.14.2和6.10.5条款中明确了“急救类、生命支持类仪器完好率100%”;各科室备用急救等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2]。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等四个环节,并通过4个环节循环进行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3]。
项目管理是把各种系统、方法、资源和人员进行有效结合,对项目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实现项目目标,包括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及结束5 个过程[4]。
我院共有抢救车54辆,分布在各个病区、门急诊等科室,2021年1-3月份检查各科抢救车管理,质量欠佳,为有效改进抢救车质量,自2022年4月份开始实施PDCAL联合项目管理,提高了抢救车管理规范性。
1.方法1.1成立小组医院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小组,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6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
FOCUS-PDCA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成效探析

FOCUS-PDCA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成效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更是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责任护士在护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通常十分复杂,责任护士在掌握病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提高责任护士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FOCUS-PDCA方法,帮助责任护士更好地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通过对FOCUS-PDCA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成效进行探析,可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存率。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护理工作的进步和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2 研究目的在进行本研究时,我们旨在探究FOCUS-PDCA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成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通过对FOCUS-PDCA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其在提高责任护士照顾危重患者时的效果,并从中总结出影响应用成效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责任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提高危重患者的照顾质量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FOCUS-PDCA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责任护士在危重患者照顾中的能力提升和临床工作的质量提高。
1.3 研究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护士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责任护士在护理危重患者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监护和照料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疾病预后。
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FOCUS-PDCA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中的应用成效,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为提高责任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帕珠沙星
比阿培南 甲砜霉素甘氨酸酯
头孢噻利
米卡芬净 萘夫西林 安妥沙星 复方头孢克洛
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
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比例达31.5 %; 在含有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中,无细菌性感染治 疗及预防指征的患者占四分之一(24.2%);
当患者向医师要求处方抗生素时,80.5%的医师 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对策
目标
措施
人员
完成日期
实施(Do):
一、质量管理小组正在集中查阅现岗病历 :
二、急诊科病历管理制度:
检查(Check):一、每月对病 历质量进行集中抽查:
处理 (Action):一、实施效果 评价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2年1 2013年1 2012年2
运用PDCA循环法,急诊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升急 救服务能力水平,提高危重抢救成功率
星子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程冬生 1031876555@
组刘冲、余平滚、李章、胡喜平、邹 强、吴裕鹏、詹跃群、郝春春、
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重症病
人的人数逐年增高,群众对急诊抢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急诊科必 须规范设置和管理,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管理 的二级医院急诊科,保证急诊绿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径。危重症患者是 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 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 最有效的机制。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24小时服务,承担来院急诊患者及120转接 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 保障。 为加强我院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科发展,依据《急诊科 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配合医院进行了全面彻底自查自纠,存在诸多 问题,主要是不能承担我县急救任务,为此提出详细整改意见和解决方 案及实施步骤。以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工具, 经过院科二级组织多轮 次研讨,分析,逐步建立一个设置合理,管理规范化,急救技术达标, 服务流程快捷、合理,绿色通道畅通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确保 患者安全。
2、软件管理:
1)各种制度职责,急救服务流程建设不完善。 2)无技术培训,急救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
3)心肺复苏,重点病种,急诊诊疗常规,五机操 作及气管插管术考核结果不能胜任急救要求。 4)无专职科主任全面有效管理,长期无政府状态。 3、医疗文书书写,医嘱不规范。
4、抢救成功率不达标
7
鱼脊图
8
三、列出主要影响因素:
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 152个
用药品种过多。以药品通用名统计为152种, 比2008年多3种。 不同抗菌药物品种在使用量上最少与最多之 间相差2.5倍(38∶95)。
头孢菌素类 41个品种
占27%
9
四:制定工作目标,解决措施、提出 改进计划
问题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人员 完成日期
透析记录单
用药记录
化验检查
病程记录
15
1、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培训,急诊科医师及
护士对病历书写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法规 知晓率达到100%,提高了对急诊病历、尤其 是急危重抢救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 2、急诊病历、急危重症抢救病历、抢救记录、 护理记录以及相应项目的完成情况较前明显 改进。小儿内科此类现象基本杜绝,妇产科 有明显改善。
二、没解决的问题: 1、小儿外科的急危重病历仍不能够及时完成。 2、小儿外科定点在岗仍不能达到、小儿外科、 妇产科紧急情况下替代制度执行欠完善。
2006年~2009年非手术组抗菌药物联合 用药率
19
2007年~2009年手术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
20
2010年1-9月份全身抗感染类药物销售金额排名前十位
一、硬件1: 科室设置 分区
硬件2:设 备配备
硬件3:技 术人员及 结构,培 训
问题要因 软件1:建 章立制
对策
目标
措施
人员
完成日期
软件2:心 肺复苏, 气管插管 等技术操 作培训
软件3:危 重绿色通 道,重点 病种流程 管理培训
问题要因 软件4:医 嘱、病历 的规范书 写 危重患者 抢救成功 率 投诉、纠 纷,安全
(中国药学会22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数据)
全身抗感染类品种前十位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头孢 头孢 替安 孟多 亿元 3.17 2.85 美罗 头孢 培南 米诺 2.83 2.80 左氧 头孢 哌拉 舒巴 哌拉 氨曲 莫西 头孢 氟沙 哌酮 西林 坦钠/ 西林/ 南 沙星 呋辛 星 钠/他 钠/舒 头孢 三唑 2.65 2.57 2.46 2.42 2.19 2.07 2.07 2.04
计划(Plan):
一.发现问题:对我院急诊科设置、分区分级诊
疗布局,制度、职责,人员设备配备,技术水平, 急诊抢救服务流程,管理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等 方面 1、硬件方面: 1)、科室设置,分区布局不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 理指南》要求,未按照IV级患者分区就诊管理。 2)、设备陈旧老化,配备不全,不能。。。 3)、人员配备不足及结构组成不合理。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份额 4.17% 3.75% 3.72% 3.68% 3.48% 3.38% 3.23% 3.17% 2.88% 2.72% 2.72% 2.68%
2005年到2010年次序增幅排在前10位的品种 -22个城市,360家样本医院药品采购数据
5、急救医疗质量风险管理漏洞大(投诉、纠
纷,危急值及不良事件等安全管理)。
二.分析原因: 1、院科二级重视不足。 2、长期未配备专职科室负责人对急诊科全面有效 管理,由护士长及其它科室主任代管,不能全职负 责管理。
3.急诊科医护人员无管、带、训,考等,加上自我
管理,自我学习意识差,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