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及进展

合集下载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及时有效的补液治疗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血流动力学。

在处理大面积烧伤补液时,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快速补液是关键。

大面积烧伤会导致大量液体丢失,因此需要快速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常用的补液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输血和血浆置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休克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

其次,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不同患者的烧伤程度和伴随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补液治疗也应个体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伤情程度和合并症等因素来调整补液剂量和种类。

此外,监测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液生化指标等也是判断补液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次,避免过度补液。

尽管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大量补液以弥补液体丢失,但过度补液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水肿、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

因此,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

最后,补液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

大面积烧伤不仅仅是液
体丢失的问题,还涉及到疼痛管理、抗感染和伤口处理等方面的治疗。

因此,在进行补液治疗的同时,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大面积烧伤补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治疗措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补液治疗还应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 强调综合措施。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重度烧伤病人的补液及尿量观察 - 安妮

重度烧伤病人的补液及尿量观察 - 安妮

四、补液的护理
1、入院后评估 对病人的烧伤面积、深度、烧伤 时间、生命体征、入院前的处理(包括已输入的 液体种类、量)、有无呼吸道烧伤及其他合并伤 等进行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一般采用留置针选 择体表大静脉进行穿刺,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 粗后细。静脉穿刺困难者,可行深静脉插管或静 脉切开。休克期内要保证有2条以上静脉通路, 液体24h维持。
五、尿量
单位时间排尿量可较敏感地反映肾脏的血液 灌流情况,因其简便、无创,一直是观察烧伤休 克期病情和调整复苏补液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大 面积烧伤的病人大多数给予插尿管,记每小时尿 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成人 补液复苏至少要维持尿量在50ml/h左右,最好达 到80-100ml/h ,婴幼儿10ml/h,儿童15ml/h。 强调病人休克严重或病情不平稳的情况下,要 10 min观察一次,如出现尿少或血尿要加快输液
重度烧伤病人的补液 及尿量观察
一、重度烧伤 二、补液的重要性 三、补液量的计算 四、补液的护理 五、尿量 六、总结
一、重度烧伤
定义
重度烧伤指患者烧伤总面积达体表面积的 31%-50%或Ⅲ°烧伤达体表面积的11%~ 20%,或Ⅱ°Ⅲ°烧伤面积虽达不到前者的百 分比,但是已经发生休克、呼吸道烧伤的并发 症。
三、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内
第二个24小 时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每1%面积、公斤体重 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第一个24小时
补液量(为额外丢失)
的1/2
晶体、胶 中、重 2:1
体比例

特重
1:1
基础需水量
2000ml
2:1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烧伤分度及补液处理(图)

烧伤分度及补液处理(图)
烧伤的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
(一)烧伤的初期处理
1.Ⅰ°烧伤创面只需保持清洁和避免再损伤。
2.Ⅱ°以上,清创术和抗休克。
(二)烧伤的补液方法
Ⅱ°、Ⅲ°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内
第二个24小时内
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
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第一个24小时的1/2
2.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可选用等渗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白,如无条件可选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暂时代替。全血因含红细胞,在烧伤后血浓缩时不适宜,但深度烧伤损害多量红细胞时则适用。
3.补液的监测
①成人尿量以维持30~50ml/h为宜;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烧伤分度表:
分度
II度面积
III度面积
并发症
轻度
≤9%
中度
≤29%
≤9%
重度
≤49%
≤19%休克,较重复Fra bibliotek伤,中重度吸入伤
特重度
>49%
>19%
严重并发症
晶体液:胶体液
中、重度
2:1
2:1
2:1
同左
特重
1:1
1:1
1:1
同左
基础需水量
2000ml
60-80ml/kg
100ml/kg
同左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成人)+基础需水量)
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
1. 快速补液:烧伤后,由于皮肤破损,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

因此,需要迅速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在初期,可以使用晶体液快速补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等。

2. 个体化补液:每个烧伤患者的损伤程度,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都不同,因此补液方案也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量和速度应该适当。

3. 观察尿量:尿量是评估烧伤患者肾功能和体液状态的重要指标,应该密切监测。

如果尿量减少,说明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状态,需要增加补液速度。

4. 充分补电解质:烧伤过程中,电解质丢失也非常严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充分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5. 注意高血容量状态:过度补液会导致高血容量状态,使心脏负荷过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补液,特别是在烧伤后24小时内。

6. 补液和营养并重:烧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来促进愈合和恢复。

因此,在补液的同时,应该适当地给予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和能量等。

总之,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
定补液方案,充分补液和电解质,同时避免高血容量状态的发生,营养和补液并重。

烧伤补液

烧伤补液

烧伤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碱、见尿补钾、适时补碱;急性心衰治疗原则: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

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

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

"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各热型及常见疾病: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只身使节不规则。

[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布菌波状皆高热。

[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

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呼心咯,呕消化,呕伴胃液和残渣。

喉痒胸闷呕先咳,血中伴痰泡沫化。

上腹不适先恶呕,咯有血痰呕无它。

咯碱呕酸有黑便,咯便除非痰咽下。

呕血发暗咯鲜红,呕咯方式个不同。

肺根的出入结构:从前到后:以动制静(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以象v,可以想象为v 从上到下:左肺根:动制静静(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v,肺下v)右肺根:制动制静静(上叶主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v,肺下v)。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烧伤补液原则

烧伤补液原则

烧伤补液原则
烧伤补液原则一般指根据烧伤损伤范围、程度、局部受热物分布等,补充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达到全身水盐、能量和电解质平衡,维持焦虑循环稳定,合理利用心脏排血和呼吸供应的功能,稳定呼吸系统功能,以确保烧伤患者正常的代谢状态和心脏功能的补液原则。

特别是重型烧伤的补液,首先必须维持安静收缩血压,然后确定补液量和速度。

根据烧伤损伤的大小、深度和位置,预测患者的体表面积,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和患者本身的病情情况,确定损伤分量液体补充量,以保证神经、循环和消化系统的机能,避免烧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加剧,确保烧伤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通常烧伤补液量通常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给予。

定量补液是按照固定的速度,由一次性输液箱,使输液箱中的各种电解质和渗透性物质保持一定的比例。

定性补液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间歇地监护患者血液、大小便和体征,根据结果按需加强补液,以维持全身电解质含量平衡。

烧伤补液同时也是烧伤救治中十分重要的应用原则:必要时开展急性体外循环(CPB),以直接补充全身电解质,妥善管理急性体外循环,补充必需的电解质平衡,以及糖蛋白的替代;应用急性体外膜肺吸气(ECMO),以增强补液的效果;补充血液制品,预防脓血症和破溃失血;优先补充高能量、水溶性物质,维持营养和电解质平衡;注意选择合理的烧伤补液液体,以减少烧伤后综合征。

因此,烧伤补液原则不仅涉及对烧伤患者的疗效及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合适的补液给予,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补液的进展
烧伤静脉补液方式的建立
静脉补液历史 起源于 17世纪初, 英国医生Thomas Latta发现用盐水治
疗疾病。Thomas Latta 实验性地给一个濒临死亡的霍乱患者输入了盐水
溶液,取得了成功。盐水注射在霍乱流行中得到广泛使用并挽救了部分患 者的生命,这开创了静脉输液治疗。美国Tommasoli和Parascandolo医生
烧伤休克的辅助治疗
维护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面颈部深度烧伤宜尽早气管切开 ●有缺氧表现者予以吸氧,呼吸功能严重 障碍者及早使用机械通气 ●气道粘膜水肿、支气管痉挛者,使用氨茶碱、 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维护心脏功能
●持续静滴小剂量多巴胺(5— 10mg/Kg/min) ,以增 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扩张冠状血管和 肾血管
一度烧伤

称红斑性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 局部发红,微肿、灼痛、无水疱。 3-7天内痊愈、脱细屑、不留瘢痕。
一度烧伤
一度烧伤
浅二度烧伤

水疱性烧伤。 伤及部分生发层或真皮乳头层。 伤区红、肿、剧痛 ,水疱 , 内含血浆样黄色液体 , 创基鲜 红、湿润、渗出多。 无感染1~2周愈合。 其上皮再生依靠残留的生发层或毛囊上皮细胞 , 愈合后 短期内可见痕迹或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
补液时机越早越好 烧伤后未能及时补液或补液不足 , 是当 前存在较为突出的治疗失误之一
避免补液过多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 造成心脏前负荷过 重 , 引发心力衰竭 , 脏器组织水肿影响氧的代谢 , 加重机体 缺氧状况 不能单纯依靠补液复苏 补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手段 , 但并非唯一措施,尤其是存有并发症时,单纯补液更难奏效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成人:烧伤面积(%)×体重(kg)×1.5(晶体、胶体)+2000~
3000ml(基础水分)
儿童 : 烧伤面积 (%)×体重 (kg)×1.8( 晶体、胶体
)+70~100ml/kg(基础水分)

婴 儿 : 烧 伤 面 积 (%)× 体 重 (kg)×2( 晶 体 、 胶 体 )+ 100ml/kg(基础水分)
8小时达高峰
48小时停止
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为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输液量: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 斤体重给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1.5ml,另加基础水份2000ml。 电解质:胶体溶液比例为2:1。 伤情严重者为1:1。 烧伤后第 2个 24 小时,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液为第 1个 24 小时的 一半,水份仍为2000ml。
采用生理盐水治疗烧伤。而由于当时人们医学技术认识极为有限,对微生
物学、无菌技术、溶液渗透压及致热原等认识几乎为零,这致使许多接受 静脉补液治疗的烧伤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故烧伤静脉补液的治疗
手段并未完全的开展。
1900年
Landsteiner 发现人类 ABO 血型 , 为输血治疗烧 伤奠定了相应基础。
三度烧伤
四度烧伤

Ⅳ度烧伤深及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 , 故曾有人将烧 伤深及肌肉、骨骼或内脏器官者定为Ⅳ度烧伤。早期 , 深 在的Ⅳ度损伤往往被烧损而未脱落的皮肤遮盖 , 临床上不 易鉴别。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 , 创面已无上皮再生 的来源,创面修复必须有赖于植皮及皮瓣移植修复一新 ,严 重者须行截肢术。

量的一半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 格氏液、 5%GNS 、碳酸氢钠、其它 平衡盐溶液 胶体 :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 淀粉类、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内的液体在前8个小时补充一半,其余的 在后16个小时内补完。
●冬眠药物:冬眠合剂1号
减轻氧自由基损伤
氧自由基清除剂 :维生素 C 10g/d与复苏液静滴;
维生素E 0.1g肌注,8h一次,连续1周;别嘌呤0.1g 口服,3/d,连续1周。
预防消化道出血
● H 2 受体阻滞剂 , 甲氰咪呱 0.4mg 静滴 ,2/

●山莨菪碱(抗胆碱能)解除肠系膜血管 痉挛 ,20mg 静滴 ,4 小时一次 , 持续 3 ~ 6
由于热力(火焰、热液、热蒸汽、
热金属)电流、放射线、化学物质 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烧 伤不仅是皮肤损伤 , 还可深达肌肉、 骨骼 , 严重者能引起一系列全身变 化,如休克、感染等。
2.烧伤的种类?
1.热力烧伤
包括火焰,蒸气、高温液体、金属 等 2.对于化学烧伤 强酸、强碱、磷等一系列化学物质 接触导致。 3.电烧伤
伤后第二个24h

胶、晶体:第一个24h输入的胶、晶体量
1/2(平稳度过的实际需要量,不是公式 预算量)。 生理需要量:同上。 提出血容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即: 主要指标: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环。 参考指标:BP、CVP、Hct、电解质和生化。
◇ ◇
补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不应片面依赖补液公式 行”的基本原则 应遵循“有公式可循 , 不唯公式而
●心率过快者可用洋地黄药物(0.4mg+5%GS500ml), 必要时4-6h重复一次
●有并发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者 , 可用血管扩张剂(苯 胺唑林 0.1% 稀释溶液缓滴)、利尿剂(速尿 2040mg静注)
镇静止痛
减轻应激反应,减少能量消耗,降低β内啡肽浓度
●止痛药物:度冷丁、吗啡、曲马朵、布洛芬等
1.为什么补液?
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 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 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 点: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慢性、持续)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心排量减少 组织缺血缺氧 器官功能障碍
体液渗出期的特点
即刻血浆样液体渗出到血管外 2-3小时最为急剧

深二度烧伤
深二度烧伤

创面形成焦痂 ,呈苍白色,黄白色、焦黄或焦黑 色。 焦痂上可见已栓塞的树枝状皮下静脉网。 创面痛觉消失,拔毛试验易拔出而不感疼痛。 伤后2~4周焦痂溶解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面积 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愈合。
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
3.掌握好清创时机。争取伤后6~8h内进行。中小面积立即清创。大面积 患者不论有无休克 ,均应抗休克治疗 2~4h后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简单 清创。 4.对于陷入创面的砂屑,煤渣等不易移除时可不必勉强,以免增加创伤,但 面部皮内异物应在清创时尽量除去,以免遗留难以清除的痕迹。 5.浅II度的水疱皮一般不予移除。水疱低位引流:如水疱已污染、破碎、 皱褶 ,因易招致感染 ,应将其移除。化学烧伤的水疱应完全去除。不要在 创面上涂有色的药物以免对深度的判断造成困难。
5.烧伤的分期?

1.体液渗出期: 烧伤后,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 后迅速发生的变化均为体液渗出。 2. 急性感染期 : 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含有大量蛋白质的 渗出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3.修复期: 此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修复。创面修复过程 在创面出现炎症改变后不久就开始。 4. 康复期 : 深二度及三创面愈合后 , 尤其是在易受压和摩 擦活动部位,早期常会反复出现水疱,破溃后又会出现创面 , 如果处理不确当 , 可形成大片创面 , 可能要半年~ 1 年才能 愈合。

3.烧伤的面积?

手掌法 : 伤员本人 5 指并拢的一侧手掌约为体表
总面积的1%。

中国新九分法:
中国新九分法:
小儿面积估计
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
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 (12-年龄 )
烧伤深度—四度五分法
(2004年10月28日在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讨论通过 )



烧伤的并发症
1.休克 2.脓毒症 3.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 6.其他
7.烧伤的治疗?
1.早期及时补掖,迅速纠正低血容休克,维持吸道通畅 2.使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有效地防治全身性感染: 3.尽早切除深度烧伤组织,用自、异体皮移植覆盖,促进创 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
1921年
耶鲁大学的 Underhill 教授对 New Havend的 Rialto剧院大火
幸存者进行研究 , 发现大量烧伤患者的水疱液中含有蛋白和
盐类复合体 , 这和血浆成分相似。这一研究间接证实了体液 和蛋白质的丢失才是产生休克的原因 , 他同时发现通过静脉
输入生理盐水,能补充烧伤休克时大量丢失的血浆[1]
4.积极治疗严重吸人性损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脏器功能障
碍 5. 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重建一体化理念 , 早期重视心理、
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8.烧伤的注意事项?
1.清创可在镇痛、镇静药物下进行。一般可用哌替啶(小儿、老人、颅脑 损伤或呼吸道烧伤者忌用),或加用异丙嗪。主张简单清创。
2..做好准备工作,缩短清创时间。减少搬动,操作应迅速、轻柔以减少对 伤员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 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温 , 室温保持在 28~30度。
烧伤深度判断注意事项
1、人体部位不同,皮肤厚度不一,同一条件下的烧
伤引起的损伤深度也不一样。 2、同一部位的皮肤,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不同, 其厚度也不一,同一条件下的烧伤引起的损伤深度 也不一样。 3、烧伤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 4、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在一段时间内 热力仍可持续渗透,使创面加深。 依据烧伤的面积、深度、部位、年龄、有无合并 伤 , 伤前的体质强弱 , 有无内脏器质性疾患等因素 综合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