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天气现象的多样性,能够分辨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天气。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度。

3.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语言准确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并分辨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观察天气变化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卡片、画有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教学新课(10分钟)(1)教师出示天气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分辨不同天气下的景物变化,如雨天的路面湿滑、雪天的树木披霜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的天气》2. 板书内容:(1)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不同的天气现象,提高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描述天气现象,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天气的概念,认识晴天、阴天、雨天等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描述天气现象。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现象图片、实验材料(塑料瓶、水、色素、冰块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天气现象。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看到的天气现象,让幼儿初步了解天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晴天、阴天、雨天等常见天气现象。

(2)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实验材料,讲解如何用塑料瓶、水、色素、冰块制作“小雪人”。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雪人”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2. 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制作“小雪人”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天气现象,并描述它。

2. 答案示例: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阳光明媚,可以出去玩耍。

中班科学实验优质教案《多变的天气.

中班科学实验优质教案《多变的天气.

中班科学实验优质教案《多变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中,深入学习“多变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定义、不同类型天气、天气变化原因以及如何观察天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概念,识别不同类型天气,并解天气变化原因。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变化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天气,并学会观察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湿度计等)、PPT。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城市天气状况。

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天气已知知识和经验。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定义、类型以及天气变化原因。

重点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记录本和画笔,让学生们观察窗外天气,并记录下来。

然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观察结果。

4. 实验环节(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温度计、湿度计等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定义2. 不同类型天气3. 天气变化原因4. 观察天气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天气变化,绘制天气图表。

答案示例:日期天气状况温度湿度1月1日晴15℃ 40%1月2日阴12℃ 60%……2. 作业要求:每天记录至少一次,尽量在相同时间段进行观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们对天气有更深入解。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们关注气候变化,解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和影响。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不同天气下自然风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实验环节三、作业设计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确保题目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多变的天气》教案15篇

《多变的天气》教案15篇

《多变的天气》教案《多变的天气》教案15篇《多变的天气》教案1设计思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觉得秋天的天气变化不仅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天气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我们班级体弱儿较多的特点,我们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自己,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于是,我们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开展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1、通过统计、交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天气变化,引发幼儿继续探索气候变化的兴趣。

2、能合作记录统计结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重点:会用简单、清楚的'方法进行记录。

难点:能和同伴合作记录统计结果。

材料与环境创设:活动前将幼儿11月的天气记录进行汇总,幼儿记录用纸、笔等,展示用小黑板两块。

活动流程:经验回顾讨论操作交流展示思考延伸活动过程:1、导入讨论(1)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到场地上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好几天没找到云宝宝啊?(2)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能找到云宝宝?(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变化?(4)出示汇总表:老师已经把小朋友记录的11月份天气情况都放在一张表格里,你们看看11月份有哪些气象变化?(5)师:那么,11月份到底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吧!2、讨论操作讨论:师:统计的时候,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统计的是晴天还是阴天呢?引导:用不同的标志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难点:晴到多云等变化的天气标志如何表示。

操作:幼儿两人合作进行统计。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先分工后合作。

幼儿能否用讨论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展示(1)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

(2)请部分幼儿介绍统计结果:你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统计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分工的)(对可能出现的不一致进行讨论)(3)师:小朋友进行了统计,可是,你们的统计准确吗?有什么办法知道你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引导:将所有的天气天数相加,和11月的天数比较,一致的为正确。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多变天气》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多变天气》。

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定义、分类以及各种天气特点。

详细内容涵盖晴、阴、雨、雪四种基本天气类型,以及风、雾、雷电等特殊天气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天气概念,知道天气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能力,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种类和特点,尤其是特殊天气现象识别。

2. 教学重点:晴、阴、雨、雪四种基本天气类型认知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天气符号贴纸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天气概念(5分钟)以互动问答形式,让幼儿解天气定义,知道天气与日常生活关系。

3. 讲解基本天气类型(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晴、阴、雨、雪四种天气图片,讲解它们特点,让幼儿认识和区分。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对应天气类型。

针对特殊天气现象,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天气,并在旁边标注天气名称。

6.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各种天气对生活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画作和讨论成果,对天气种类和特点进行回顾。

六、板书设计1. 天气概念2. 天气种类:晴、阴、雨、雪3. 特殊天气现象:风、雾、雷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天气,并描述这种天气特点。

答案示例:我画是晴天。

晴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小鸟在飞翔,人们在户外活动。

2. 拓展延伸:观察家里植物,解它们在不同天气下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在讲解天气类型时,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晴天、阴天、雨天等基本天气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的基本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 能够观察并描述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天气现象,并能观察描述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天气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天气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晴天、阴天、雨天的特点。

(2)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经历的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天气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 小组讨论(5分钟)(1)天气为什么会变化?(2)你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2. 天气变化原因: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天气,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晴天,因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空湛蓝,空气清新。

2. 作业要求:用彩笔和水彩在画纸上完成,明天上课时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了基本天气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天气变化原因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气变化。

(2)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

(3)开展天气知识竞赛,提高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多变的天气》。

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常见天气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重点: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图片、卡片、黑板、画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天气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2)通过图片和卡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

4. 互动环节(10分钟)(1)教师模拟不同天气现象,让幼儿猜一猜。

(2)幼儿模仿教师,进行天气表演。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醒幼儿注意天气变化,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雾、霾2. 天气与生活:穿衣、出行、运动、农业、健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并简要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天气的认识程度。

拓展延伸:1.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天气。

2.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天气学习,共同提高幼儿的天气意识。

3. 开展天气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解。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天气会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天气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教学图片。

2. 天气预报视频或者音频资料。

3. 幼儿用书《多变的天气》。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引导幼儿说出当前的天气状况,如晴朗、多云、阴天等。

2. 教学基本概念:通过教学PPT或者教学图片,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天气的变化,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天气预报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天气的变化过程,如云彩的变化、雨水的降临等。

4. 教学活动:通过幼儿用书《多变的天气》,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5. 总结和拓展: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天气变化知识,引导幼儿思考天气变化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天气的变化。

2. 视听法:通过天气预报视频或者音频资料,让幼儿更加生动地了解天气的变化。

3. 讲解法:通过教学PPT或者教学图片,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4.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幼儿交流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查幼儿对天气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分享,评估幼儿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天气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

2. 组织一次天气变化主题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天气变化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
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以下是出guo为大家的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的天气》,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guo。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
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
(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
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
(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

)
3.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
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
(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为例) * 从8幅图中选出所有适合晴天的图片?三个人一组,该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师结合幼儿回答,梳理配对方法与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张张图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讨论,一起看;合作时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对,再检查,也可以有人负责配对,有人负责介绍;遇到有疑议的,可以讨论或者放在操作板?区)
(2)幼儿三人一组,合作配对图片(评析:图片配对,截取了幼儿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巧妙的用游戏配对的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自我分析、配对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
2.交流讨论,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分享合作经验哪一组完成最快,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结果你们选了哪些适合X天的图?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这么选,说说你们的想法?
结合幼儿回答,进行经验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晒被子,还可以晒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都适合在晴天做?
②例:雾天为什么乘船、做飞机都不适合在雾天进行?雾天为什么适合戴口罩?
(3)提出疑议问题,引发幼儿思考①例:雨伞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适合用伞?这8幅图中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
适合?
(评析:交流体现了幼儿思维过程的碰撞,因为配对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所以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同伴间的经验分享。

这一过程是开放式的,对幼儿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
3.小结原来变化的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评析:适时小结,再次归纳提升。

)
四、介绍极端天气,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
1.介绍极端天气出示极端天气图片或播放视频剪辑——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暴雪、雾霾除了我们了解的天气,还有很多极端天气,你知道它们吗?
2.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极端的天气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灾害,你知道会有些什么灾害吗?
这么多极端天气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极端天气里人们又
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呢?
变化多端的天气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家寻找答案,明天继续交流。

(评析:从常见的天气转换到极端的天气,这是“多变”的再次递进,既链接前面的经验认知,又为后续的关注提供铺垫。

)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