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一、文字基础知识1.汉字的构造与部首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3.汉字的音节和拼音4.词语的构成和分类二、语言文字运用技巧1.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2.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辨析3.词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4.词语的多义和典故5.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排比、对偶等6.修辞格的运用,如对仗、衔接等7.辞章的结构和篇章连贯三、语法知识1.词语的屈折变化,如动词的时态、语气、语态等2.词语的搭配和从属关系3.名词的格和数4.代词的格和指代关系5.冠词、介词、连词的使用6.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主谓补、并列句、复合句等7.句子的语序和修辞手法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2.排比3.迭事4.比拟5.对仗6.衔接7.倍数8.起承转合9.交待五、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古代文人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如诗、散文、戏剧等5.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6.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标准六、修辞手法与修辞格1.类比: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读者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或难以想象的事物。
2.排比:使用一系列相同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
3.迭事: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连续不断地重复,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比拟: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化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述其中一概念。
5.对仗:通过对照使用相似的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短语,使得语言更加平衡和韵律优美。
6.衔接:使用独特的语法结构或词汇选择,以便更好地连接句子或段落之间的思想。
7.倍数:使用数字或其他量词修饰名词或动词,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或强度。
8.起承转合:通过合理的叙述结构和逻辑推理,使故事或论述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9.交待:通过反复叙述或交代事实,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
七、阅读理解1.提取主题和中心思想2.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词汇和句子的含义4.解读上下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6.提炼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八、写作技巧1.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2.描写文的写作结构和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和叙述技巧4.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5.作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水平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些大致总结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基础语言知识词语1.词语分类–名词:指人、事、物、地名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等。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介词:用来介定名词、代词或动词。
–连词:连接同类成分或并列成分。
–叹词:表达人们赞叹、惊奇、喜悦等情感。
2.词义辨析–同义词:具有相同或接近的意义。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3.词语用法–词性变化:形式上的变化,如动词的变位和时态。
–词义变化:意义上的变化,如汉字的多音字,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
语法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句子类型–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谓语或宾语。
–并列句:由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成的复合句。
–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语+谓语。
–宾语结构:宾语+谓语。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补足语结构:主语+系动词+表语。
–含有定语结构的句子:被修饰的成分+定语。
修辞1.比喻:用一个物象代替另一个物象,以便使读者有强烈的感触。
2.拟人:把生活中不是人的东西或抽象的东西,被赋予人的情感和形象,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3.夸张: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以加强对读者的印象。
4.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现肯定的意思,以及强调是反问的反义词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技巧理解阅读1.理解阅读的三个要素:识别、理解和记忆。
2.确定文章的体裁:新闻、说明文、论说文、小说等。
3.识别文章的层次:主题句、分论点、细节等。
4.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词汇、句式和修辞等。
5.主旨归纳:通过整理文章中的信息,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细节阅读1.细节阅读的目的: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总结文章的细节。
2.细节阅读的方法:精读、扫读和略读。
3.细节阅读的技巧:标注和概括。
快速阅读1.快速阅读的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题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深入阅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2. 现代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
3. 文学作品的分类: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
4.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
5. 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李白的《将进酒》、鲁迅的《狂人日记》。
二、古代诗词1. 诗词的基本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 诗词的韵律:平仄、押韵。
3. 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景抒情。
4. 重要诗词作品:《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直译、意译、留白。
3. 常见文言文篇章:《论语》、《孟子》、《史记》、《岳阳楼记》。
四、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2. 阅读理解技巧: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词义猜测。
3.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
五、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要素:主题、结构、语言、修辞。
2. 写作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 写作技巧:开头、过渡、结尾、点题。
4. 文章修改与润色:逻辑性、条理性、语言准确性。
六、修辞手法1.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或行为。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
4. 排比:多个相似的句子或句子结构并列。
5. 对偶:两个对称的句子或句子结构。
七、古文观止1. 古文观止的概念:古代优秀散文选本。
2. 重要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
八、名著阅读1. 国内外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哈姆雷特》、《简爱》。
2. 名著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批注、讨论。
九、语言知识1. 汉字知识: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常用字的书写规则。
2. 词语知识:词语的构成、词性、同义词、反义词。
3.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文章基础知识
1. 文章的定义和特点
2. 文章的组成结构和要素
3. 写作技巧和常用表达方式
二、词语运用
1. 词义辨析和近义词、反义词
2. 常用词语的正确用法和搭配
3. 增加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
三、古诗文鉴赏
1. 古诗文的特点和分类
2. 名句赏析和意境描写的技巧
3. 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例子和应用
3. 修辞格的含义和运用技巧
五、阅读技巧和策略
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阅读各类文章的注意事项和解题技巧
3. 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六、作文写作指导
1. 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结构
2. 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示例
3. 作文常见问题和改进方式
七、文言文基础知识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要点
2. 文言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和技巧
3.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困难和应对方法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
1. 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3. 解读现代文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一、语言文字综合运用1.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音、形、义2.文字表达功能:记号、记录、传播信息、交际3.语言文字的特征:交际性、社会性、符号性、历史性、文化性、创造性4.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准确性、生动性、连贯性、得体性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先秦文学:诗经、楚辞、论语、庄子、老子等3.唐诗宋词:白居易、杜牧、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等4.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5.明清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三、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形音义,意义的构建2.词语的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否定词的使用3.词语的运用:写景词、描写人物词、描写动作词、描写心理词等4.常用成语、谚语、俗语的理解与运用四、修辞手法1.比喻:直接比喻、隐喻、拟人、拟物等2.夸张:过分修饰、夸大说法等3.排比:并列、对偶、反复等4.对仗:平仄、押韵等5.描写手法:写景、抒情、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写人物心理等五、阅读技巧1.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段落主题句等2.细节理解题:理解具体内容、推理等3.词语理解题: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推理等5.文体特点题:辨别文章的文体、特点等6.文段改写题:改写句子、插入句子等六、修辞技巧1.照应:词语照应、句子照应等2.衔接:衔接词、过渡段落等3.对比:正反对比、因果对比等4.承上启下:总起段、过渡段、承上段、跃进段等5.补充:补充说明、细节展开等七、写作技巧1.写作的步骤:审题、构思、起承转合、修改等2.写作的规范:格式规范、时态准确等3.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景文等4.写作方法:描写、比较、分析、解释、归纳、总结等5.写作技巧:立意新颖、语言得体、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连贯流畅等八、修辞方法1.象征:寓意、象征物等2.破题:题旨的转变、破题的手法等3.构思:构思方法、构思技巧等4.铺垫:情节铺垫、背景描写等5.对策:解决问题、对策方法等九、听说读写1.听力:听取信息、理解内容等2.口试: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朗读等4.写作: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5.语法: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等十、修辞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2.修辞方法:铺垫、纵横、破题、对策等。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的话题,通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充当。
2.谓语:句子的核心,通常由动词充当。
3.宾语:接在动词或介词后面,回答“谁”或“什么”的成分。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修饰的成分多为形容词、副词、数词。
5.状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程度和目的的成分。
6.补语:补充说明主语、宾语的成分,通常由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充当。
7.同位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成分,通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ing形式充当。
二、修辞手法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增加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夸张:对事物的情况或程度作过分的修饰,以达到烘托气氛或增加表达的效果。
4.对比:通过将两个意义相反或极端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所要表达的目的。
5.排比:使用一系列相同结构或形式的词语、短句或句子,在句子中彼此并列,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6.反问:用否定的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引起他人的思考和注意。
7.倒装: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状语提前,以突出言外之意或改变语气。
8.设问:通过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增加表达的交互性和说服力。
9.比较:通过将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0.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详细描述,使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三、修辞手法运用1.描写手法:运用形容词、副词、修饰语、比喻等手法,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突出其中的特点和意义,增强表达的效果。
3.排比手法:通过一系列并列的句子或短语,使表达更加直接、有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4.夸张手法:通过对事物的程度或特点进行夸大,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5.感叹手法:通过使用感叹词、感叹句等表达方式,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增强感情色彩。
6.反问手法:通过使用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说服力。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作家与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诗歌,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 学习现代作家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 掌握部分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2. 文体知识- 认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等基本文体。
-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文化背景-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名句。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包括常用词语、成语、俗语等。
- 学习词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2. 语法- 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 学习并运用各种时态、语态、句式。
3. 修辞- 认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 学习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三、阅读理解1. 理解能力- 培养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 提高理解文章层次结构、段落大意的能力。
2. 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
3. 评价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技巧1. 写作规范- 掌握作文的基本格式,如标题、开头、正文、结尾。
- 学习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标点符号。
2. 写作方法- 学习如何选材、构思、组织文章。
- 掌握写作中的过渡和衔接技巧。
3. 写作实践- 经常练习写作,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 通过写作练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五、古诗文鉴赏1. 古诗鉴赏- 学习古诗的基本形式,如律诗、绝句等。
- 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在初三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下面是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1写作类型第一部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第七部分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一、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文)答题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作用: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引用:引用了……,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词好在哪里?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
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初中语文知识点2写作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1、能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根据生活需要,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2、准确、全面的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作。
能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5、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常见考法中考作文大概有以下七种考查形式:(一)命题作文(二)半命题作文(三)文字材料作文(四)自由命题作文(五)看图作文(六)话题作文(七)文体不限作文误区提醒中考作文满分为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时至今日,中考作文越来越强调对考生真实水平的考查,生搬硬套、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几乎很难获得高分。
针对中考作文,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1.重视审题,强化本我。
审题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迅速找到关键词。
落实被找出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体现在作文中。
行文时学会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善于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写真情、抒真性、表真意、塑真我。
2.重视腹稿,防止三边。
何谓三边?即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了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
切记:一旦构思已定,最好一气呵成。
3.重视拟题,扮靓首尾。
作文要想考场中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就必须重视拟题,如果是命题作文,就要重视开头和结尾。
当然任何作文都应注意首尾。
文章首尾差了,得分一般都不会高。
4.重视优势,突出细节。
众多文体中,初中生最擅长的应当是记叙文,因此,作文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写好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突出细节描写,来一两个特写镜头,对人物、景物的局部特征加以浓墨重彩式的描写或刻画,从而凸现一个感人的形象,展示一个精彩的细节,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初中语文知识点3文学常识七年级上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6、《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著有诗集:《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这首诗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7、《短文两篇》①《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中国作家之一.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思想》及《从你美丽的流域》.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10、《论语》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第 11 页共 11 页。